正是得知王嘉胤称王之后赶忙向白水县报信的信使。
信使:“李大人,王嘉胤等人连带着山西义军占领了河曲。”
“王嘉胤在河曲自称【横天一字王】,手下的流贼有三十五万之众呢!”
李冰点头:“我知道了,这消息传到朝廷得好几天之后了,我们要布置好沿途交通站,掌握实时信息。”
“辛苦你们了,你们可以趁着回来的这段时间看看父母孩子。”
“其余的交给我就行了。”
信使们感动道:“是!”
李冰召集众人:“王嘉胤在河曲称王了,带的义军加上山西的义军有三十五万之众。”
刘一刀:“乖乖嘞,这么多人,我们民团是不是该扩招了?”
王六也点头道:“我们白水县常驻的士兵有三千人,其余的都在周围县城防止小股流贼,如果遇到王嘉胤大军,确实会出问题。”
苏诗雨看着李冰:“这边军是指望不上了,如果训练新民团的话,时间上怕是不够啊。”
“再说招募民团的话,种地和工厂就要被耽误啊。”
李冰想起了特殊时期的方策:“我要建立一个生产建设兵团。”
“什么?”
众人看着李冰。
李冰一字一句的说道:“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屯垦戍边的军团,自己发展。”
随后解释道:“其实这种做法远在汉朝就已经开始了,不过那时候是为了守边疆,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为了防止流贼。”
经过两年的发展,李冰在周围县城的威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很多人家都供奉着李冰的长生牌,甚至一些木雕师傅们雕刻很多李冰威严形象的工艺品售卖。
澄城县、合阳县的知县知道李冰的想法后,赶紧表示认同。
范志懋和王选知道北边王嘉胤手下有三十五万义军的时候,岂能不认同。
年初勤王的军队都没那么多人呢。
京城。
崇祯帝端坐在大殿的龙椅之上,文武百官站在两侧。
朱由检精神萎靡,最近的事情让他十分头疼。
“众爱卿,山西的事情大家都听说了吧,王嘉胤聚了一百多个首领,三十多万叛军称王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人想出对策!”
大臣们个个低着头,像极了课堂上老师提问时的学生,不敢直视老师。
温体仁看众人不做声,硬着头皮站出来:“陛下,山西王嘉胤是小事,他们没有补给,蹦跶不了几天。”
“一群山贼而已。”
朱由检怒:“一群山贼?两年前你们也是这样说的,现在我看着他们称王了,还说是小事!!!”
“兵部和户部,给朕想一个方案出来,不然就别干了。”
“是!”
群臣们赶紧拱手。
反正朝廷国库没钱,这些流贼就算称王也是闹闹而已,到时候诏安,分化。
以往小股流贼就灭掉,如王二等人,大股的话就想办法分化,诏安。
陕西参政站了出来:“陛下,山西贼患乃是因为天旱百姓们无法种粮食,不如下令暂停征收三饷,让百姓们有生存的空间,贼患不攻自破。”
“万万不可啊,百姓们再闹腾,也是我们的事情,如果三饷停了,辽人再攻打可如何是好!”
“是啊,三饷不能停。”
一时间,朝廷上分为两帮,一边是在秦晋之地见过百姓惨状的御史,另一边是氏族大臣,不想牺牲一点自己利益的人。
崇祯看着乱糟糟的朝堂,一阵头大。
缓缓开口:“三饷是不能停下来,可朕也不能看着秦晋之地的匪患祸害朕的子民啊。”
众人又沉默了下来,这是既要又要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官员们开始了假大空发言,没有一点点用。
反正扯皮谁不会呢,天塌了有内阁六部的人顶着。
此时的明廷像个无能的zf一样,看着内有秦晋流贼肆虐,外有满蒙虎视眈眈,没事就咬两块肉下来的场景。
却无能为力。
崇祯帝朱由检:“此事暂且不急,最大的危害是辽人,等想到好的办法上书给我。”
众臣:“是,陛下!”
就这样,朝堂上叽叽喳喳的讨论了几天,依旧没有好的方案。
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崇祯没钱。
无能的政府彻底坐实了,任由流民肆虐。
王嘉胤依旧在河曲逍遥自在,附近的官兵都不是其对手。
王嘉胤:“哈哈,这老朱家也不怎么样嘛,我都当了这么长时间老大了,就来了几波无关紧要的小兵。”
内心:“你们之前就拦着我不让我称王,现在看来也没那么可怕嘛!”
众人:“是啊,他们看到我们不见首尾的大军吓得直接跑掉了,哈哈哈。”
不管是之前欺负他们的洪承畴,还是卖战马的延绥总兵吴自勉,手下不过几千兵马。
一般看到王嘉胤的义军掉头就走。
怎么说呢,见头不见尾,还有很多老弱妇孺在队伍里。
就算义军们战斗力不行,伸着脖子让他们砍,他们也砍不过来。
巡抚洪承畴很烦,王嘉胤最近派出了使者去管理甘肃和山西部分地区。
这是完全把自己当成皇帝了,开始部署官署。
洪承畴忧伤中:“这王嘉胤是真把自己当皇上了,居然派了使者去管理甘肃等地,我们居然还没有办法,看着那几万人的队伍就头大。”
无能的不止是京师,还有洪承畴。
贺人龙:“巡抚大人,我们现在军饷也就勉强够发放,之前打了一仗,没有打赢,士兵们都不想干了。”
洪承畴按了下眉头:“朝廷肯定会派人送赈灾银粮,到时候我去要些回来,现在先安抚士兵。”
“是!”
像洪承畴这种人精,看到秦晋的状况就知道朝廷一定会掏钱来平事情。
不然流民只会越来越多,朝廷为了稳固,肯定会想办法。
就看是掏钱杀人还是招抚了。
洪承畴的想法是杀光流贼,一来旱灾的原因,粮食减产,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二来可以震慑其他人。
而杨鹤就没有这种眼光,一直在感慨百姓们过得苦,不停上书要求赈灾减免赋税。
只会惹得皇上不快。
白水县。
李冰将招募生产建设兵团的公告交给信使,让他们送给山西的王二。
随行的还有生产钢铁的匠户及【政委】,这次给了王二很大的自主权。
信使:“李大人,王嘉胤等人连带着山西义军占领了河曲。”
“王嘉胤在河曲自称【横天一字王】,手下的流贼有三十五万之众呢!”
李冰点头:“我知道了,这消息传到朝廷得好几天之后了,我们要布置好沿途交通站,掌握实时信息。”
“辛苦你们了,你们可以趁着回来的这段时间看看父母孩子。”
“其余的交给我就行了。”
信使们感动道:“是!”
李冰召集众人:“王嘉胤在河曲称王了,带的义军加上山西的义军有三十五万之众。”
刘一刀:“乖乖嘞,这么多人,我们民团是不是该扩招了?”
王六也点头道:“我们白水县常驻的士兵有三千人,其余的都在周围县城防止小股流贼,如果遇到王嘉胤大军,确实会出问题。”
苏诗雨看着李冰:“这边军是指望不上了,如果训练新民团的话,时间上怕是不够啊。”
“再说招募民团的话,种地和工厂就要被耽误啊。”
李冰想起了特殊时期的方策:“我要建立一个生产建设兵团。”
“什么?”
众人看着李冰。
李冰一字一句的说道:“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屯垦戍边的军团,自己发展。”
随后解释道:“其实这种做法远在汉朝就已经开始了,不过那时候是为了守边疆,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为了防止流贼。”
经过两年的发展,李冰在周围县城的威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很多人家都供奉着李冰的长生牌,甚至一些木雕师傅们雕刻很多李冰威严形象的工艺品售卖。
澄城县、合阳县的知县知道李冰的想法后,赶紧表示认同。
范志懋和王选知道北边王嘉胤手下有三十五万义军的时候,岂能不认同。
年初勤王的军队都没那么多人呢。
京城。
崇祯帝端坐在大殿的龙椅之上,文武百官站在两侧。
朱由检精神萎靡,最近的事情让他十分头疼。
“众爱卿,山西的事情大家都听说了吧,王嘉胤聚了一百多个首领,三十多万叛军称王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人想出对策!”
大臣们个个低着头,像极了课堂上老师提问时的学生,不敢直视老师。
温体仁看众人不做声,硬着头皮站出来:“陛下,山西王嘉胤是小事,他们没有补给,蹦跶不了几天。”
“一群山贼而已。”
朱由检怒:“一群山贼?两年前你们也是这样说的,现在我看着他们称王了,还说是小事!!!”
“兵部和户部,给朕想一个方案出来,不然就别干了。”
“是!”
群臣们赶紧拱手。
反正朝廷国库没钱,这些流贼就算称王也是闹闹而已,到时候诏安,分化。
以往小股流贼就灭掉,如王二等人,大股的话就想办法分化,诏安。
陕西参政站了出来:“陛下,山西贼患乃是因为天旱百姓们无法种粮食,不如下令暂停征收三饷,让百姓们有生存的空间,贼患不攻自破。”
“万万不可啊,百姓们再闹腾,也是我们的事情,如果三饷停了,辽人再攻打可如何是好!”
“是啊,三饷不能停。”
一时间,朝廷上分为两帮,一边是在秦晋之地见过百姓惨状的御史,另一边是氏族大臣,不想牺牲一点自己利益的人。
崇祯看着乱糟糟的朝堂,一阵头大。
缓缓开口:“三饷是不能停下来,可朕也不能看着秦晋之地的匪患祸害朕的子民啊。”
众人又沉默了下来,这是既要又要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官员们开始了假大空发言,没有一点点用。
反正扯皮谁不会呢,天塌了有内阁六部的人顶着。
此时的明廷像个无能的zf一样,看着内有秦晋流贼肆虐,外有满蒙虎视眈眈,没事就咬两块肉下来的场景。
却无能为力。
崇祯帝朱由检:“此事暂且不急,最大的危害是辽人,等想到好的办法上书给我。”
众臣:“是,陛下!”
就这样,朝堂上叽叽喳喳的讨论了几天,依旧没有好的方案。
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崇祯没钱。
无能的政府彻底坐实了,任由流民肆虐。
王嘉胤依旧在河曲逍遥自在,附近的官兵都不是其对手。
王嘉胤:“哈哈,这老朱家也不怎么样嘛,我都当了这么长时间老大了,就来了几波无关紧要的小兵。”
内心:“你们之前就拦着我不让我称王,现在看来也没那么可怕嘛!”
众人:“是啊,他们看到我们不见首尾的大军吓得直接跑掉了,哈哈哈。”
不管是之前欺负他们的洪承畴,还是卖战马的延绥总兵吴自勉,手下不过几千兵马。
一般看到王嘉胤的义军掉头就走。
怎么说呢,见头不见尾,还有很多老弱妇孺在队伍里。
就算义军们战斗力不行,伸着脖子让他们砍,他们也砍不过来。
巡抚洪承畴很烦,王嘉胤最近派出了使者去管理甘肃和山西部分地区。
这是完全把自己当成皇帝了,开始部署官署。
洪承畴忧伤中:“这王嘉胤是真把自己当皇上了,居然派了使者去管理甘肃等地,我们居然还没有办法,看着那几万人的队伍就头大。”
无能的不止是京师,还有洪承畴。
贺人龙:“巡抚大人,我们现在军饷也就勉强够发放,之前打了一仗,没有打赢,士兵们都不想干了。”
洪承畴按了下眉头:“朝廷肯定会派人送赈灾银粮,到时候我去要些回来,现在先安抚士兵。”
“是!”
像洪承畴这种人精,看到秦晋的状况就知道朝廷一定会掏钱来平事情。
不然流民只会越来越多,朝廷为了稳固,肯定会想办法。
就看是掏钱杀人还是招抚了。
洪承畴的想法是杀光流贼,一来旱灾的原因,粮食减产,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二来可以震慑其他人。
而杨鹤就没有这种眼光,一直在感慨百姓们过得苦,不停上书要求赈灾减免赋税。
只会惹得皇上不快。
白水县。
李冰将招募生产建设兵团的公告交给信使,让他们送给山西的王二。
随行的还有生产钢铁的匠户及【政委】,这次给了王二很大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