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解决问题-《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蒲城县知县文松光在县衙里喊来了师爷县承等人。

  “这秦王府到底在搞什么,这样我们还怎么挣钱?”

  师爷:“如今连年旱灾,这陕西盐价飞涨,怕是秦王府的人眼红了。”

  “早就让你低调点,那些盐商从山西解池和陕西花马池买盐,我们就靠这卤池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了。”

  知县文松光:“哎呀,如今这可怎么办?当时只想着和那些盐枭做生意挣大钱了。”

  “那闯王和不沾泥给了我们多少金银珠宝,我要是不能挣钱,宁可死掉!”

  “一定是那总督杨鹤招抚了盐枭,才暴露了我们这边煮盐的事情。”

  师爷不愧是师爷,脑子一转想到了办法:“这秦王府既然派了人来接管,我们暂时只能妥协。”

  “等我们找些人假扮流贼,没事就骚扰他们,相信不久后秦王府的人就得做甩手掌柜,卤池就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中。”

  “到时候,卤池煮出多少盐,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文松光眼睛一亮:“哦哈哈哈,师爷好样的!”

  县丞在旁边说道:“看这个孙青山,不像个好说话的主啊,开始的收益怕是要五五开了。”

  师爷:“没事,就算是二八我们也耗得起。”

  蒲城县驿馆里。

  孙青山喊来亲信:“你去告诉知县李大人,多派些民团过来,这里的知县肯定不会愿意把盐池这么轻易的给我们,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好!”

  亲信悄悄的往蒲城县北方的白水县赶去。

  蒲城县和白水县相邻,就在白水县正南方,几个时辰就能赶到。

  孙青山在内心默默念了句白莲下凡,万民翻身。

  第二天,孙青山带人来到卤池。

  匠户们工钱低,一直都是被压榨的对象,如今新东家先发钱,各个精神头十足。

  他们将柴火堆放好,就开始开开心心的煮盐。

  “哈哈,今天一早就有人送来粮食,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吗?”

  “就怕这种日子没过几天就没了……”

  “一定要留住那个孙掌柜的。”

  这些盐户们现在盼的就是这个爱发钱的掌柜多在东卤池一段时间,让他们好过一些。

  一个盐户看到了孙青山等人,大声喊道:“东家的好!”

  其他盐户纷纷抬头:“义父好!”

  “东家,我们会好好干活的!”

  孙青山看着干活的众人:“大家放心,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我之前承诺的待遇一直有效。”

  “并且我们会长期在这里,请各位放心!”

  作为从白水县走出来的商人,孙青山十分清楚这些匠户担心什么。

  担心一旦孙青山走后,他们又回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白水县

  工业区的郑全有焦急的找到李冰。

  “李大人,不好了,我们的碱就要用完了,玻璃厂要停摆了,纺纱厂也要停摆了。”

  “还有造纸厂也得停摆了……”

  盐碱作为“化工之母”的核心原料,消耗量十分惊人。

  纯碱不仅能够用于玻璃制造中降低熔点,纺纱中用于棉花脱胶,使得染色均匀外,最重要的就是冶金行业。

  可以省下不少燃料。

  李冰笑道:“放心吧,我们马上就不缺盐碱了。”

  郑全有大汗:“李大人,你抢了山西解池吗?”

  河东道的盐池暂时不可抢,就算是李冰也是偷偷的买。

  这次孙青山问秦王府要把控东卤池的权利正是李冰的决定。

  李冰:“我们把蒲城县东卤池的生产权拿下来了,借助秦王府的名义,可以明目张胆的制作盐碱。”

  “以后工业生产就不会缺盐碱了。”

  “我这就派信使让孙青山调度一批盐碱到白水县。”

  李冰在盘算着不如在白水县工业区和东卤池之间直接开一条水泥路,反正东卤池产出的盐碱要供应给白水县。

  前期投资必不可少。

  并且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任何时候都不为过。

  李冰叫来苏诗雨:“小苏师爷,我准备修一条路,通往蒲城县东卤池,专门用于运输盐碱到工业区。”

  苏诗雨点头:“我马上写招募令,不过蒲城县那边的知县知道吗?”

  李冰:“不用让他知道,孙青山说了,那个知县可不是个好人啊。”

  苏诗雨点头,既然李冰说他不是好人,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争取的对象。

  他就只配在矿山挖煤或者吃子弹。

  对于李冰来说,犯了错的人可以原谅,但是敢欺压百姓,就不是和百姓一个阶级的人。

  对于那种人,该怎么改变呢?只有死!

  自古以来,都是阶级斗争,而不是同一阶级的人卷来卷去。

  因为盐碱不够的缘故,矿山已经陆续停止上工了。

  而山西那边因为流贼肆虐,产量大幅减少。

  这让百姓们心慌慌,生怕日子回到从前。

  不过很快,百姓们就发出了呼喊声:“又可以干活了!”

  其实休息不是罪,但是天朝的百姓们生怕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这就很难过。

  前往县衙报名的百姓队伍组成了长龙,拿着自己的户籍证明,为了温饱和以后的幸福生活,出卖自己的力气。

  “哈哈,我刚得到咱们县的”

  不过跟服徭役相比,不仅有工钱,待遇也是天壤之别。

  “哈哈,这次修路好好几十里地,干完活之后,我就有钱把家里的房子盖成水泥砖房。”

  “到时候娶媳妇也有面子。”

  “这次修路最少两三个月,保证你能娶上媳妇,哈哈。”

  “我也想把乡下的老娘接到城里来,享几天福。”

  “那是,也不想想李大人什么时候亏待过我们这些平头百姓?”

  “嘿嘿,我们现在不叫百姓,叫工人!”

  “哈哈!”

  一群一起在矿山工作的工人们畅想着以后的美好日子。

  很快,三天的招募期过去了。

  城外三四百个工人扛着铁锹等工具,在城外排队。

  早在招募令下达的时候,白水县修路的石匠、木匠、土工等匠户已经开始了准备。

  都料匠在查看地形,规划桥梁和路线后向李冰报备。

  李冰看到规划书之后,点头示意可以开工了。

  鞭炮响起,正式开工。

  白水县如同蜘蛛网的中心一样,向四周辐射出一圈圈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