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再次上书缓税-《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韩城,杜文焕看着知县左懋弟。

  两人大眼对小眼。

  左懋弟:“你怎么现在才来?”

  杜文焕:“我也不知道啊,这些流贼行动这么迅速。”

  左懋弟疑惑:“难道不是你们太慢了吗?”

  ……

  崇祯三年,三月。

  大明北部依旧滴雨未下,巡抚刘广生带着家丁走在灾害严重的陕北。

  陕北饥荒遍野,田地荒芜。

  各州县因为人口外逃(死亡)严重,纷纷“攒里”、“并甲”。

  (每甲10户,111户为1里,是明朝应征徭役的名称之一。)

  走过了一个城郭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几个官吏正在催收税收。

  刘广生对亲信说道:“这里灾害这么严重,这些官吏怎么敢如此逼迫百姓?”

  “这不是要逼死百姓吗。”

  亲信也愤怒看着那些拆房打人的官吏:“这些当官的不为百姓谋福,反而以手中的权利压迫百姓。”

  刘广生让人上前拦住官吏:“你们这样做,还是百姓的父母官吗?”

  官吏:“你谁啊?”

  这就好比一个小县城的镇长,突然见到了北京来的巡查组,自然是不认识的。

  “我家大人是陕西巡抚刘广生刘大人!”

  亲信拿出印信。

  官吏们赶紧跪拜,如果是假的,跪了没什么问题,如果是真的,不跪拜的话,巡抚可是能调兵的。

  “巡抚大人啊,我们也不想这样做,实在是上官逼的急。”

  刘广生:“啊,这是怎么回事?”

  官吏:“虽然我们没把百姓当人,但是我们是好人。”

  “……”

  官吏接着说道:“这陕西守边重镇如延绥‘固原、甘肃等都是靠着陕西税收作为军饷。”

  “现在已经欠军饷百万两之多,我们也是没办法啊!”

  刘广生沉思了一下:“可是这四年大旱,百姓们无粮可种,怎么能交得起税呢?”

  官吏:“那就不关我的事情了,我只要使尽手段,把赋税收上来就行。”

  刘广生气的一个踉跄:“你们这些人怎么配当官的?”

  更气的是这些人理直气壮的样子。

  “气死我了!”

  手下亲信赶紧搀扶:“大人,不用和这些人一般见识。”

  刘广生无奈道:“确实不用和这些人一般见识,我现在不也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征收赋税吗?”

  “只不过我征收不上来的时候,没有动手罢了。”

  “呵呵,这就是我们这些父母官的作用吗,逼良为贼?”

  刘广生看着饿殍千里,路边的妇孺都在挖草根以充饥,不由得泪流满面。

  陕北各个地方都是萧瑟一片。

  “这是为什么啊,老天为何要如此对待我明人?”

  巡抚刘广生心中焦急,竟然喷出一口老血,晕了过去。

  亲信赶紧将巡抚刘广生带到驿站,安顿下来。

  刘广生醒后:“快拿纸笔来,我要上书一封!”

  亲信红着眼:“老爷,你已经上书多次了,朝廷不会理会的。”

  “如果再上书怕是引起朝堂不满啊!”

  刘广生道:“当官不为民做主,成何体统。”

  挥笔写到:“陕北受旱灾蝗灾严重,念此三郡(延安,平凉,庆阳),敕部酌议辽饷、带徵缓至秋收,见徵量减分数,以俟明年复徵足额。”

  派快马加鞭,将信件送往京师。

  这一闹,刘广生也没有心情去继续考察民情了。

  对亲信家丁说道:“我们回去吧!”

  来的时候还抱有一丝幻想,可走的时候脚步沉重。

  西安府,刘广生找到了李氏商行的孙青山。

  此时孙青山背靠秦王府,可谓是西安最大的商人了。

  巡抚刘广生:“孙掌柜,你愿意拿出些钱粮救助陕北受灾的百姓吗?”

  孙青山笑道:“刘大人,这么大一个陕北,我能拿出多少钱粮才能让百姓们分到粮食呢?”

  “这种事情最终还是要看朝廷的做法。”

  刘广生叹气:“朝廷也没钱啊。”

  孙青山:“朝廷没钱,国库没钱,可是那些官员手里有钱啊。”

  “我可是听说某内阁大臣花了一万两银子买了宋朝的名画。”

  “还有一个内阁大臣花了千金只为博得花魁一笑。”

  “还有啊,某官员,掌握漕运的江南老家做生意一年就挣了上千万两银子。”

  随后,孙青山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

  沉默的刘广生,渐渐变凉的茶水。

  孙青山开口道:“刘大人,不如你去白水县看看吧,或许心中会有一些答案。”

  刘广生扭头看着孙青山:“好,既然孙掌柜再三提起西安府白水县,我便去看看吧。”

  孙青山点头:“我派人送大人过去,记得不要带太多人。”

  “好。”

  白水县,县衙。

  李冰喊来白水县众人:“巡抚刘广生要来我们这里,我们得想办法让巡抚刘广生给我们一些特权。”

  比如给自己一个知县身份……

  苏诗雨:“我听孙青山掌柜的说刘广生上书,说要为百姓们减免赋税。”

  “按照皇帝的性格,怕是这次巡抚要当到头了。”

  李冰点头表示认可。

  接着道:“澄城知县王选和合阳知县范志懋任期都快结束了,上次他们还让我想办法。”

  “这两人对百姓还算可以,并且他们比较认可新的政策。”

  “这次是一个机会,让巡抚大人把他们留下来。”

  苏诗雨道:“现在巡抚要来,我们要不要准备迎接?”

  刘一刀:“对啊,李大人,要不要百姓们表现的好一些?”

  “之前上官来视察的时候,街头的乞丐都被赶出城了。”

  李冰摇头:“加强巡逻,把大街清扫干净就行了,至于面子工程嘛?”

  “表演给谁看呢?我们又不是为了争一个什么文明城市,拿国家补贴的。”

  “是!”

  “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刘广生算是个好官,他在任期间,还挺体恤百姓,从来没催缴赋税过,反而一直上书减免或延迟纳税。”

  李冰甚至没有在广场上张贴刘广生要来白水县参观的告示。

  白水县的百姓们在街上讨论着市场上新出了一款新式衣服,或者剧院新出了好看的戏剧。

  还有些家里娃娃上学的,则是聚在一起讨论学堂的秀才老师哪个教导的好。

  外界的风风雨雨似乎跟他们关系不大,即使不久前澄城县打死了一个大贼首。

  “反正有民团士兵在,不用担心。”

  “民团要是顶不住了,那就更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