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救火员孙承宗-《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孙青山戴上了帽子,终于进入工地内部。

  一些白水县老工人正在给新人培训。

  “我告诉你们,安全第一,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不然你们想啊,你们如果不注意安全,在挖矿的时候出意外了,你家婆娘拿着抚恤金。”

  “肯定有野男人心思不正,到时候睡你们婆娘,打你们娃儿,花你们的抚恤金,你们能忍么?”

  新来的:“不能!”

  老工人:“所以我们才要强调强调再强调安全,懂了吗?”

  “是,工头。”

  挖矿只需要有力气,听指挥就能干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主要是操作一定要规范,安全是最重要的。

  李冰秉承着有现成的绝不自作聪明,一股脑的下载了大量的安全手册让工地的人学习,如今已经很成熟了。

  与西安府的热火朝天不同,榆林地区,王嘉胤带着王国忠,紫金梁,张立位等人在河曲反复横跳。

  八大王张献忠最近可谓春风得意,自己本是个读书人,还会点拳脚,还在延绥镇当过边军。

  就是人们说的文武双全。

  后来犯法了,要被军法处死,被主将陈洪范求情,打了军棍赶出军营。

  陕西大旱,旱必有蝗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

  再加上官府的苛捐杂税,让百姓无法生存。

  崇祯三年初,张献忠听说了府谷王嘉胤的事情,于是在米脂十八寨子组织农民起义。

  名字就叫八大王吧。

  免得朝廷秋后算账,找到自己。

  八大王正准备投靠王嘉胤的时候,一支边军找到了他。

  甘镇边兵王进才:“我们是甘镇边兵,特来投奔八大王。”

  八大王张献忠一看八百边军,这战斗力可不是自己这些农民组成的杂牌军能比的。

  于是欢迎道:“我们有你们加入,简直如虎添翼,如今我准备去投奔王嘉胤大哥。”

  “有了你们,我到哪里也能混个重要的身份。”

  王进才点头:“没有我们八大王一样威风啊!”

  商业互吹之后,八百西北军精锐加入了八大王张献忠的队伍。

  几人推杯换盏,从天南聊到海北。

  与此同时,

  甘肃巡抚梅之焕找来心腹,让心腹假装兵变的士兵,混入王进才等人的身边。

  没过多久,八大王营中传来消息,边军的头目被叛徒杀了。

  八大王内心欣喜,脸上却十分难过的说道:“这天杀的叛徒,我一定要杀死他们!”

  “我和王进才兄弟吃着饭,他们几个拿刀杀死了王兄弟。”

  边兵:“打死叛徒,打死叛徒。”

  这些边兵本就不敢归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叛徒回去一定会举报他们这些人。

  张献忠自然知道如何做收买人心。

  那就是杀杀杀杀杀杀杀。

  让叛徒承认之后,在众边军面前砍死了叛兵。

  叛军们感激涕零,纷纷拥护八大王在张献忠。

  这些边军正式成为张献忠称霸的根基。

  张献忠经过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八大王的战斗力直线上升。

  以往只敢打打乡绅,如今收拾一个县城也是毛毛雨啦。

  京师的危机并未解决,崇祯满面愁容。

  王承恩和曹化淳看着主子发愁,也不好打扰。

  突然曹化淳说道:“陛下,杂家知道有个人能解决当下的困境。”

  朱由检脸上一喜:“快说,还有高手?”

  曹化淳点头:“这个人就是建立了关宁锦防线的孙学士孙承宗。”

  朱由检:“咦,这个人不是回家了吗?”

  “听说得罪了那个大太监魏忠贤。应该不是我赶走的吧?”

  曹化淳抹了一把汗,内心:“皇上啊,你这两年赶走的官员太多了,记忆错乱很正常。”

  嘴上说道:“不是陛下,是孙学士受不了那个大太监的污蔑才走的,你下一道诏书,孙学士必来!”

  此时的孙承宗已经六十七岁了。

  没想到老了还要充当崇祯的救火员。

  崇祯写到:“孙大学士,京师危险,限五日归京。”

  很快,孙承宗收到诏书,火急火燎的从保定赶往京城。

  皇太极的人把占领的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作为据点,准备来日再进攻京师。

  孙承宗看了眼军情,也不说话。

  安排红夷大炮和操炮夷丁训练炮阵。

  孙承宗将红夷大炮玩的出神入化,自然不会和皇太极硬碰硬。

  孙承宗可是提拔了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等人,眼光狠毒。

  孙承宗对崇祯帝道:“皇上,等我们的炮阵练好的时候,就是反攻的时候。”

  朱由检看着炮阵,确实威武:“那就依孙学士的。”

  孙承宗在训练炮兵的时候也没闲着,今天安排祖大寿去收服建昌营,明天又在三屯营打了一仗。

  忙的不可开交。

  朱由检一看,乐了:“这老头挺能打啊,大明有希望了。”

  “不过他的威望高了也不好哈,唉,烦恼。”

  ……

  陕西,张献忠带着手下往榆林赶去。

  准备和王嘉胤汇合,干一票大的。

  边走边裹挟或者说是百姓们自愿加入八大王的队伍。

  路过延安府的时候,一个十岁的孩子要求加入起义军。

  张献忠看到此子相貌不凡,心中十分喜爱:“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

  娃娃道:“我叫李定国。”

  张献忠看着营中的大养子:“孙可望啊,这孩子做你的兄弟怎样?”

  孙可望:“李定国相貌不凡,定能助老爹成事。”

  张献忠听得心中甚是满意:“你愿意做我的儿子吗?”

  十岁的李定国点了点头:“老爹!”

  “哈哈哈,好,以后我赐你张姓,跟老爹一个姓。”

  李定国,哦不,张定国笑道:“听老爹的。”

  没过多久,八大王就和王嘉胤部汇合。

  并且因为八大王手下有边军的精锐,成了王嘉胤手下最能打的一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