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看去!”
老朱好奇之下当即选择下车。
老朱一马当先走了,蒋瓛和方孝孺自然不敢怠慢,一左一右赶忙跟了上去,一身便衣的锦衣卫也是纷纷跟上。
乌泱泱的一群人当即就向着工地赶去.....
......
工地上。
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干着,不断用杠杆原理和动滑轮将巨大的石块高高拉起,然后砸下,以此达到夯实土地的效果。
虽然古代没有现代的那么多建筑机器,但原理是一样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材料,把工程搞起来完全没有问题,有现代化机器和没有现代化机器的区别只是工作效率的不同罢了。
没有机器那么就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弥补。
而恰好,现在湖广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当老朱看到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活,并且那脸上所洋溢着的发自内心的笑容的时候,整个人都不由得愣了一下.....
这一幕....似曾相识.....
这是完全不同于徭役的场景。
在应天府开发区的时候老朱曾经在工人们的脸上看到过,而如今,再次在这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脸上看到了....
这一刻,他忽然有种想法....
要是整个大明的百姓脸上都能出现这样,期许,高兴的笑容,作为他们的君王,自己是不是就成功了呢?
老朱陷入了沉思....
曾经他觉得自己的大明已经治理的相当不错了,至于徭役,至于底层?那不是历朝历代都这样的吗?
可如今,周琛的出现让他逐渐改变了原有的观念.....
或许....这就是安居乐业?
在这些工人的身上,老朱看到了澎湃的激情.....
......
老朱站在原地,那自然,蒋瓛,方孝孺以及一众锦衣卫也是不敢轻举妄动。
所有人都跟着老朱站着,看着工人们干活....
而这近百人的团队自然是相当显眼,很快就吸引了工人们的注意。
很快,领头的包工头李二牛就发现了异常。
“头儿,好像来了些外乡人....”
“哦?我去看看。你们继续干活!周大人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待遇,可不能偷懒了!”
“那是自然,周大人真是大好人啊!”
“是啊,不光出钱养活我们,还帮我们建设家乡,听说大人还准备给我们发新房子呢!”
“好好干,少说话!大人自有计较!”
“......”
工人们议论了一阵,言语之间满是对周琛的信服。随后,大家又继续卖力地干了起来.....
而作为工头的李二牛则是带了两个人,向着老朱等人靠了过去.....
随着靠近,李二牛的眼中不由露出了惊讶之色....
“咦?”
李二牛的惊疑声让思绪纷飞的老朱也回过了神,定睛一看....
“嗯?”
“朱老丈?”
“二牛?”
李二牛和老朱四目相对,皆是一愣。
老朱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遇到故人,而李二牛也没想到,这一大伙外乡人里居然还有熟人!
不错,这李二牛就是当初在应天府开发区的时候老朱所遇到的李二牛。
作为应天府第一批入职的工人,李二牛干活很努力,学习也很努力,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二牛显然是明白生活的不易,一旦有空就会努力充实自己。
大明这个时代,建筑管理方面的人才那是绝对的稀缺,李二牛的脑子灵活,再加上又比别人努力,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小队长。
在应天府开发区当上十人小队的小队长,这可了不得。就单说这工钱,每月工钱涨到了七两银子!
一般的工人是五两银子,小队长有二两银子的补贴。
之所以如此,纯粹就是因为这大明太缺人才了!
认字的人很少,会管理的人也很少,让读书人来工地显然不正常,那就只能在这些工人之中培养,高薪培养人才也是周琛的想法。
通过努力,李二牛在应天开发区也算是勉强站稳了脚跟。
半个多月之前,应天府开发区工地忽然发布了消息,说是要招人手前往湖广地区,十五万人要带走两万,工资福利方面都会有相应的提升和上涨。
普工从一月五两变成一月七两,小管理从一月七两升到一月十两。
这个时代的人都有故土情节,寻常情况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但显然,这开发区的福利并不属于寻常情况....
如此高薪,消息一发布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除了家里实在走不开的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报名了。
李二牛也在第一时间心动了!
自己可是小管理啊!
这特么的跟着周主任去湖广,一个月就能有十两银子?
这特么的是什么概念?
一年一百二十两!这等于十个人种地种一年了!
这要搁在以前,那自己的收入足以和一个地主平齐!
“这是为什么?为何这繁华之地的机会却不如这荒芜的湖广呢?听说前段时间湖广不是暴乱吗?在这边打工就不怕遇到劫匪什么的?这片地界应该不太平吧?”
“啥玩意儿?劫匪?”
李二牛笑了:“老丈啊,看来你是对湖广真不了解啊!这湖广所有的年轻人全都进厂打工了,要么就是在工地搬砖呢,做劫匪有什么前途?风险大还不说,赚的还不如打工人!当劫匪头头一年能有几个钱?做小的话没有意思,做大做强就得被围剿,现在啊,整个湖广,但凡是带把儿的,全都在打工呢!”
“按照周大人的意思,俺们这就是用双手创造美好明天,构建和谐社会,奔赴小康生活!”
“小康?”
“哦,小康就是每个人在能吃饱饭的前提下能够消费自由,衣服想买就买,吃肉想吃就吃,孩子有学上,病了有医馆....”
说到这,李二牛的脸上逐渐浮现出了向往的神情.....
“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衣食无忧....这是....”
“大同?”
一旁,方孝孺听到这个概念不由瞳孔微缩,脑海里想到了对这种社会形态的表述词汇——大同社会!
天下大同,这不就是儒家礼记之中记载的仁政最高境界吗?
“嘶!”
方孝孺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看向老朱,而此时的老朱也已经是满脸的震惊。
君臣四目相对....
良久....
方孝孺不由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不曾想周大人竟然有如此壮志!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皆不如也....”
方孝孺被震撼了。
老朱也被震撼了....
原本以为周琛这厮不过是有些能力,可现在看来....这厮不光有能力,还有大胸襟,大气魄,大格局,大理想!
如今回想,想来也是。
一个没有这等气魄,这等格局,这等胸襟,这等理想的人,如何能想出将百万暴民化为己用的计策?
劝人向善,以仁治国。
这不正是儒家教化的最高境界吗?
周琛谋略之深远....竟恐怖如斯!!!
这一刻,方孝孺感觉到了惭愧。
这一刻,老朱为之震惊!
“难怪...难怪了....”
老朱喃喃自语。
原本他还想不通,为什么周琛不怕死,周琛如此大胆,原本以为他是想青史留名或者是单纯的愣,可现在看来....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啊!
当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并且将这个理想奉为信仰且不断为之努力的时候,那他,便无所畏惧!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有些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
生有轻于鸿毛,死也有重若泰山!
肱骨之臣!
这就是咱的肱骨之臣啊!
老朱激动了!
我大明盛世,除了自己这千古罕有的帝王之外,竟还有如此肱骨之臣!
大明之幸!天下之幸啊!
此刻,老朱感觉到,漫漫长路之上,自己并不孤独.....
喜欢开局怒喷朱元璋,跪求砍头!
老朱好奇之下当即选择下车。
老朱一马当先走了,蒋瓛和方孝孺自然不敢怠慢,一左一右赶忙跟了上去,一身便衣的锦衣卫也是纷纷跟上。
乌泱泱的一群人当即就向着工地赶去.....
......
工地上。
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干着,不断用杠杆原理和动滑轮将巨大的石块高高拉起,然后砸下,以此达到夯实土地的效果。
虽然古代没有现代的那么多建筑机器,但原理是一样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材料,把工程搞起来完全没有问题,有现代化机器和没有现代化机器的区别只是工作效率的不同罢了。
没有机器那么就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弥补。
而恰好,现在湖广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当老朱看到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活,并且那脸上所洋溢着的发自内心的笑容的时候,整个人都不由得愣了一下.....
这一幕....似曾相识.....
这是完全不同于徭役的场景。
在应天府开发区的时候老朱曾经在工人们的脸上看到过,而如今,再次在这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脸上看到了....
这一刻,他忽然有种想法....
要是整个大明的百姓脸上都能出现这样,期许,高兴的笑容,作为他们的君王,自己是不是就成功了呢?
老朱陷入了沉思....
曾经他觉得自己的大明已经治理的相当不错了,至于徭役,至于底层?那不是历朝历代都这样的吗?
可如今,周琛的出现让他逐渐改变了原有的观念.....
或许....这就是安居乐业?
在这些工人的身上,老朱看到了澎湃的激情.....
......
老朱站在原地,那自然,蒋瓛,方孝孺以及一众锦衣卫也是不敢轻举妄动。
所有人都跟着老朱站着,看着工人们干活....
而这近百人的团队自然是相当显眼,很快就吸引了工人们的注意。
很快,领头的包工头李二牛就发现了异常。
“头儿,好像来了些外乡人....”
“哦?我去看看。你们继续干活!周大人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待遇,可不能偷懒了!”
“那是自然,周大人真是大好人啊!”
“是啊,不光出钱养活我们,还帮我们建设家乡,听说大人还准备给我们发新房子呢!”
“好好干,少说话!大人自有计较!”
“......”
工人们议论了一阵,言语之间满是对周琛的信服。随后,大家又继续卖力地干了起来.....
而作为工头的李二牛则是带了两个人,向着老朱等人靠了过去.....
随着靠近,李二牛的眼中不由露出了惊讶之色....
“咦?”
李二牛的惊疑声让思绪纷飞的老朱也回过了神,定睛一看....
“嗯?”
“朱老丈?”
“二牛?”
李二牛和老朱四目相对,皆是一愣。
老朱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遇到故人,而李二牛也没想到,这一大伙外乡人里居然还有熟人!
不错,这李二牛就是当初在应天府开发区的时候老朱所遇到的李二牛。
作为应天府第一批入职的工人,李二牛干活很努力,学习也很努力,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二牛显然是明白生活的不易,一旦有空就会努力充实自己。
大明这个时代,建筑管理方面的人才那是绝对的稀缺,李二牛的脑子灵活,再加上又比别人努力,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小队长。
在应天府开发区当上十人小队的小队长,这可了不得。就单说这工钱,每月工钱涨到了七两银子!
一般的工人是五两银子,小队长有二两银子的补贴。
之所以如此,纯粹就是因为这大明太缺人才了!
认字的人很少,会管理的人也很少,让读书人来工地显然不正常,那就只能在这些工人之中培养,高薪培养人才也是周琛的想法。
通过努力,李二牛在应天开发区也算是勉强站稳了脚跟。
半个多月之前,应天府开发区工地忽然发布了消息,说是要招人手前往湖广地区,十五万人要带走两万,工资福利方面都会有相应的提升和上涨。
普工从一月五两变成一月七两,小管理从一月七两升到一月十两。
这个时代的人都有故土情节,寻常情况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但显然,这开发区的福利并不属于寻常情况....
如此高薪,消息一发布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除了家里实在走不开的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报名了。
李二牛也在第一时间心动了!
自己可是小管理啊!
这特么的跟着周主任去湖广,一个月就能有十两银子?
这特么的是什么概念?
一年一百二十两!这等于十个人种地种一年了!
这要搁在以前,那自己的收入足以和一个地主平齐!
“这是为什么?为何这繁华之地的机会却不如这荒芜的湖广呢?听说前段时间湖广不是暴乱吗?在这边打工就不怕遇到劫匪什么的?这片地界应该不太平吧?”
“啥玩意儿?劫匪?”
李二牛笑了:“老丈啊,看来你是对湖广真不了解啊!这湖广所有的年轻人全都进厂打工了,要么就是在工地搬砖呢,做劫匪有什么前途?风险大还不说,赚的还不如打工人!当劫匪头头一年能有几个钱?做小的话没有意思,做大做强就得被围剿,现在啊,整个湖广,但凡是带把儿的,全都在打工呢!”
“按照周大人的意思,俺们这就是用双手创造美好明天,构建和谐社会,奔赴小康生活!”
“小康?”
“哦,小康就是每个人在能吃饱饭的前提下能够消费自由,衣服想买就买,吃肉想吃就吃,孩子有学上,病了有医馆....”
说到这,李二牛的脸上逐渐浮现出了向往的神情.....
“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衣食无忧....这是....”
“大同?”
一旁,方孝孺听到这个概念不由瞳孔微缩,脑海里想到了对这种社会形态的表述词汇——大同社会!
天下大同,这不就是儒家礼记之中记载的仁政最高境界吗?
“嘶!”
方孝孺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看向老朱,而此时的老朱也已经是满脸的震惊。
君臣四目相对....
良久....
方孝孺不由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不曾想周大人竟然有如此壮志!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皆不如也....”
方孝孺被震撼了。
老朱也被震撼了....
原本以为周琛这厮不过是有些能力,可现在看来....这厮不光有能力,还有大胸襟,大气魄,大格局,大理想!
如今回想,想来也是。
一个没有这等气魄,这等格局,这等胸襟,这等理想的人,如何能想出将百万暴民化为己用的计策?
劝人向善,以仁治国。
这不正是儒家教化的最高境界吗?
周琛谋略之深远....竟恐怖如斯!!!
这一刻,方孝孺感觉到了惭愧。
这一刻,老朱为之震惊!
“难怪...难怪了....”
老朱喃喃自语。
原本他还想不通,为什么周琛不怕死,周琛如此大胆,原本以为他是想青史留名或者是单纯的愣,可现在看来....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啊!
当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并且将这个理想奉为信仰且不断为之努力的时候,那他,便无所畏惧!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有些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
生有轻于鸿毛,死也有重若泰山!
肱骨之臣!
这就是咱的肱骨之臣啊!
老朱激动了!
我大明盛世,除了自己这千古罕有的帝王之外,竟还有如此肱骨之臣!
大明之幸!天下之幸啊!
此刻,老朱感觉到,漫漫长路之上,自己并不孤独.....
喜欢开局怒喷朱元璋,跪求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