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二牛上工,来自老朱的思念-《开局怒喷朱元璋,跪求砍头!》

  应天府外城。

  郊区。

  这里是普通的农户,底层人居住的地方。

  应天府的内城居住的都是达官显贵,好赖不计也是在城里大户人家里做工的,家庭条件都不错,社会地位也不低。

  而一般的寻常农户或者底层的工匠家属基本都是住在外城。

  虽然这里距离城里远,但物价低,什么都便宜,最重要的是不要房子和房租,自己随便找个地方盖个房子就可以了,虽然没有法律保护,但好歹也算是有个容身之所。

  都说应天府是大明国度,繁华繁荣,但任何繁荣的背后总有那么一批身处底层的人。

  这些人根本承受不起应天府的生活成本。

  而应天府的外城,居住的就是这些底层人民,以农户、小贩、工匠为主。

  李二牛就是这众多的农户中的一员。

  李二牛是李家三代单传,日子难过的很。

  父亲帮大户人家做工的时候摔断了腿,赔偿的银子被管家给昧了下来,只得到了一点微乎其微的钱就打发了,高官?那并不顶用,反倒是还挨了一顿毒打。

  母亲出身也是贫寒,什么都不会,种地又没有体力,效果很差,毕竟穷人家里是没有耕牛的,种地纯粹是个力气活。

  这就等于父母都没有生产能力,全靠李二牛养着。

  不仅如此,几年前父亲还在做工的时候家里也不算太过贫穷,因此李二牛也娶了妻子生了孩子。

  现在家里突然丧失了父亲这么一个劳动力,妻子以及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两个父母的重担就全都落到了李二牛一个人的身上了。

  一家八口人却只有李二牛一个劳动力,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当农户种地正常而言的话一年可以有十几石粮食,折合银钱十五两左右,这已经是拼命干的情况下的收入了。

  但这十五两银子也就将吧将地养活一家五口人,想要养活一家八口,最少一年也得赚到24两银子!

  可这对于只有一个劳动力的李家而言,根本不现实。

  李二牛坐在家门口,独自看着湛蓝色的天空.....

  天空好蓝,这天地好宽阔,可为什么就没有我李二牛的容身之处呢?

  明明自己已经这么努力,这么拼命了,为什么还养不活家里人?

  这几年里,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家里老爹存的钱还有赔偿金都已经见底了,今年要是还入不敷出,明年就得饿死人!

  床上,李老爹看着自己的儿子,眼角含着泪,看了看不中用的右腿,李老爹很无奈。

  房间里,四个孩子,两个女人也都沉默着。

  一家八口,全都在迷茫....

  这世道,当真是不让人过活吗?

  ......

  不知过了多久。

  李老爹拖着伤腿拄着拐杖从床上走下来,走到了李二牛的身边。

  “二牛啊。”

  听到老爹的声音,恍惚中的李二牛如梦初醒般地抬头。

  “爹。”

  面容苍老,脸上满是褶皱的老爹脸上依旧挂着笑容....

  “娃啊,今年过完年我就进山去住吧,你好好的。”

  “爹。”

  听到这话,李二牛瞬间就忍不住了,泪水从眼角滑落....

  老爹的这话什么意思李二牛心里再明白不过了。

  进山住?

  那就是去送死!

  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户一直都有这么个传统,家境贫困实在活不下去了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就会自己进山选择默默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

  可自己老爹才不过三十几岁啊!

  上山等死的都是八十往上的,哪里有三十几岁进山等死的?

  而且按照老爹这意思,怕是连坟都不用建,直接上山送死给野兽充饥了。

  “唉。”

  李老爹叹了口气:“是爹没用,爹拖累你了,以后你就好好照顾你娘还有孩子,爹没事。”

  李老爹那不匹配年龄的沧桑的脸上满是绝望和无奈。

  这世道....人想好好活着怎么就那么难呢?

  “爹,要不然咱把地卖了吧?把地卖了咱就有钱了,等把几个娃娃养大,以后的日子会好的。”

  李二牛话刚说完。

  “啪!”

  李老爹一个巴掌就呼在了李二牛的脸上。

  “卖地?没地了你让你儿子怎么办?这一大家口怎么办?儿子养大了去给人家当佃户不成?”

  “不行!你再提这事儿我打死你我!”

  李老爹气得不轻。

  农人对于土地的执着是刻在骨子里的,土地代表的就是一个可以永远生钱的机器,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能靠着这一块地活下去。要是没了地成了流民,那就等于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那是会断子绝孙的!

  见老爹生气,李二牛顿时闭嘴不再说话了。

  房间里,再度陷入了沉默.....

  又过了半晌,李二牛的妻子看了看怀中襁褓里的女娃,抱着女娃走到李二牛的身边:“要不咱把老四卖了吧?省点口粮还能换几个钱,卖个好人家老四也能过上好日子,也不用跟着我们受苦了。”

  说着,李二牛的妻子眼泪已经不断落下。

  李二牛没有吭声,只是默默地坐回了位置。

  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存在,但人心都是肉长的,好歹这要是自家的种啊....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孩子走了上来。

  这是李二牛的老大。

  “娘,别卖小妹了,小妹还小,而且她是女娃卖不上价钱,卖我吧,把我卖了弟弟妹妹们就有吃的了,就不用饿肚子了。”

  房间里,依旧是沉默....

  李老爹没有吭声。

  李二牛的娘在床上默默地抹眼泪。

  李二牛坐在家里的门槛上,愣愣的发呆,看着天空,迷茫,不知所措....

  他想不明白。

  为什么自己都已经这么拼命了,但还是养不活一家呢?

  为啥前几年还好好的,家庭美满甚至自己还娶上了老婆,怎么就忽然走到了非得老爹去死,自己卖儿卖女的地步呢?就为省那点口粮吗?

  李二牛心里无比的郁闷充满了迷茫.....

  就在全家都郁闷不已的时候。

  忽然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李二牛家门口。

  “赵伯伯?”

  看到来人,李二牛当即站了起来。

  对于赵老三,李二牛心里是很尊敬的。

  他和李老爹是发小,从小一起种地,后来一起去成立上工,家里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赵老三。

  赵老三的手头也不宽裕,但却愿意在李老爹伤了腿之后借钱给李家。

  李家林林总总已经欠了赵老三七八两银子了,李二牛也不好意思再张口了,他明白,如今的李家就是个无底洞。

  四个娃娃,七八张嘴等着吃饭呢,这情景甭管是来多少钱那都填不满啊!

  “二...二牛啊,你...你爹呢?”

  赵老三呼哧带喘的。

  “我爹在里面呢,咋了赵伯伯?”

  李二牛赶忙招呼着赵老三进门。

  赵老三也不客气直接走进门,自顾自地倒了碗水一饮而尽,随后才看向李老爹。

  “老李啊!机会来了!”

  “我刚刚在城里做工,看到全城都在张贴招工告示,周主任联合秦王,晋王,燕王还有凉国公要在应天府外修个开发区,只要去上工,一个月男子最低一个月五两银子!”

  “什么?”

  李老爹豁然拄拐起身。

  李二牛也是惊得一脸懵逼地站在原地。

  周围的妇孺们也全都被惊呆了.....

  “五.....五两银子?”

  李二牛不敢相信。

  “对!一个月五两,这要是干一年,那可是六十两银子啊!”

  “你们家不是正缺钱么,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啊!二牛只要能进去上工,养活一家老小轻松的很,还能有一半几十两富余呢!”

  “对了还有。”

  赵老三看了眼李二牛的媳妇儿,随后扭头对李二牛道:“你让小花也去,招工也招女子,听说就是做做饭,帮忙弄点简单的工作,一个月也有一两钱呢,这要是干上一年,都顶你在家种地种一年了!”

  “二牛你想想,你这一年六十两再加上小花的十二两,这可是足足七十二两银子啊!你家这情况,种地肯定是没法过活了,试一把,真要成了那可真就轻松了!”

  “嘶!”

  顿时,房间里,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年....七.....七十二两?”

  李二牛已经惊呆了!

  他扭头看向李老爹。

  此刻的李老爹也已经惊呆。

  稍稍缓神之后,李二牛和李老爹四目相对.....

  “爹,那这活....”

  “干!这活必须干!”

  “可家里的地....”

  “你先去上工,如果真能进去的话家里的地咱就包出去,一年好歹也有个三两银子,还有小花你也一起去,家里有我和你妈呢,孩子我们照看,你们安心上工!”

  李老爹是见过世面的。

  他在应天府里给大户人家做工做了很久,赚的钱也比寻常的农户多不少,要不然也不能让李二牛年纪轻轻就娶了老婆还生了这么多的娃。

  他深刻明白这做工的重要性。

  而且这做工还有三位王爷和一位国公参与,想必是不会赖账的,相对靠谱。

  李老爹当机立断就给儿子做出了选择。

  “好了,二牛小花,你们和我一起回城吧,现在整个应天府都炸了!大家都在排队,我让我家娃在那里排队呢,我们快些回去应该还能插队进去,要不然就不赶趟了!”

  赵老三说道。

  李老爹看着赵老三,眼中满是感动。

  “老三,真是太谢谢你了!”

  “害,应该的,当初你不也帮过我么,更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赵老三摆了摆手。

  李老爹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把这个人情给记在心里。

  这事儿要是真成了的话,那这人情可就欠大发了。

  人家知道消息冒着自己没办法上工的风险跑过来告诉自家,这人情....太大太大了!

  .......

  应天府里。

  各个街道上都已经站满了人。

  蓝玉带着五千精锐维持着秩序。

  也就是精锐士兵,要不然这全城都炸锅的场面还真维持不住。

  真要是一些训练不精的士兵,这种混乱的场面下容易爆发军民冲突形成流血事件。

  好在这些士卒都是训练有素的,令行禁止毫无问题,再加上蓝玉在军中的威望,一时间,虽然应天府因为招工的事情显得颇为混乱,但在这混乱之中却又显得井然有序,并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

  赵老三带着李二牛还有小花进了城。

  “赵伯,这人这么多啊。”

  刚进城小花就有些被吓到了。

  她一直以来都生活在应天府外城,并没有进过城。

  毕竟女人家么,崇尚的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有自己进城的道理?嫁给李二牛之后李家的条件也是急转直下,每天有空就忙着帮忙种地照顾娃了,更没有机会进城了,这还是小花第一次进应天府内城。

  “以前人可没有这么多,看来这招工十有八九是真的,要不怎么这么多人抢着排队呢?”

  李二牛是进过城见过世面的。

  李老爹在大户人家里帮工因此李二牛从小就是外城内城两边跑,对应天府内城也是熟的很。

  “二牛说的对,你们都跟紧点,我带你们去插队,别吱声!”

  赵老三叮嘱了一下,随后悄摸地就挤进了人群中.....

  李二牛等人运气不错,趁着周围的士兵维持纪律没有注意的时候找到了赵老三儿子排队的位置,成功排了进去。

  赵老三一家都在城里做工,所以看到告示的时间挺早,再加上赵老三跑了一趟外城,已经快要轮到众人了......

  ......

  很快。

  队伍前进,轮到了李二牛。

  负责登记的是秦王府的一个幕僚,一脸的不爽。

  堂堂秦王府幕僚居然特么的搁着记录招工信息?开什么玩笑?

  但事实就是这样。

  由于人手少,蓝玉手下的士兵虽然是精锐但毕竟是武夫,认字的人不多,不适合登记这个差事,于是朱樉就提出让自己的幕僚来当登记员。

  当即朱棢,朱棣都觉得可以没问题,于是三个王府的所有的认字的人,幕僚,门客,下人全都给拉到了上百个面试点进行了招工登记.....

  “姓名!”

  “李...李二牛。”

  幕僚抬头看了一眼李二牛,上下一番扫视。

  “之前做什么的?”

  “种...种地算吗大人?”

  幕僚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好了,过去吧,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就可以上岗了。”

  李二牛浑浑噩噩地顺着人流走过去。

  直到离开他还是恍恍惚惚的。

  自己这就过了?

  一个月五两银子的活计?

  他懵了....

  ......

  时光悠悠。

  一转眼。

  半个月过去了....

  凉国公府。

  周琛,朱樉,朱棢,朱棣,蓝玉正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开发区的建设。

  最开始对于这个开发区,无论是朱樉,朱棢还是朱棣和蓝玉都是不怎么看好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银两的到位,四人逐渐开始形成了以周琛为中心的小核心团体....

  而再之后周琛的一个个举动就彻底把四人给征服了!

  看着周琛年轻的脸,朱棣经常会惊叹。

  这厮难不成是妖怪不成?这脑子里装的都是啥?

  周琛抬头看向四人。

  “水泥厂建得怎么样了?每天水泥的产量够不够?”

  “够!绝对够了!按照老周你的配方弄出来的这什么水泥,成本低不说,这产量也是嗷嗷涨啊!”

  朱棣很是激动。

  他是负责水泥厂的。

  刚开始听说周琛要投资一百万两建造这个什么莫名其妙的水泥厂的时候众人心里都是反对的,但这一来这钱的调配权是周琛的,二来就算自己反对了也没有鸟用,所以虽然心存疑虑但依旧是按照周琛的吩咐进行着水泥厂的建设。

  真正让朱棣心服口服的还得从水泥的诞生开始!

  当朱棣亲眼目睹一堆土灰色的玩意儿加水搅拌然后风干之后硬度堪比磐石之后,朱棣彻底就服了!

  这尼玛的是什么操作?

  这是什么技术?

  这手段....堪比神仙啊!

  当水泥诞生之后,得知消息的朱樉,朱棢和蓝玉的反应也是和朱棣一般无二,直接就当场怔住了。

  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牛逼的玩意儿?

  要是有这东西,修房子,修城墙,那整个大明.....

  不可想象啊!

  在周琛的要求下,四人选择了暂时性保密。

  在水泥生产之后在,四人对于周琛的话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完全就是服了。

  而这时候,开发区的真正建造方案也才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将是大明首座用水泥建造的城池!

  这是李二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三位王爷可真是好人啊,还有周主任,这一天天的领钱不干事,这再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

  李二牛闲的都已经自我惭愧了。

  入职这么多天,除了接受培训之外啥也没有干。

  而培训时候的条件也很好,吃喝管够不说这培训的时间也计入工作时长,换句话说,哪怕是培训培一个月,自己啥也没有干,也可以拿到那五两银子。

  素来老实敦厚的李二牛对于拿这种轻松钱有种莫名的惶恐。

  他很想早点开工,早日报答周主任以及三位王爷的恩情!

  他已经想好了,只要开工,自己就拼命干!要不然咱对不起这份工资啊1

  李二牛正想着呢....

  “来活了来活了!”

  忽然,工头的声音响起....瞬间,所有工人们全都起身了。

  和李二牛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在场的基本都是泥腿子农户出身,还有一大批的流民,他们很懂感恩,自从入选之后,自己所受到的待遇简直太高了,高到他们心生惭愧!

  工头来到工人中央,脸上满是笑容:“周主任说了!想要富先修路,咱们先修路!”

  .......

  开发区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与此同时。

  皇宫中。

  奉天殿上。

  又是一天早朝。

  老朱坐在龙椅上昏昏欲睡....

  曾经的老朱对待国家大事是很严肃,很严谨的,毕竟什么事请都需要自己去了解,并且还要去分辨真假。

  皇帝想要做好,需要付出的努力不是一星半点。

  老朱就是这么一个人,曾经的他拼命,他努力。

  但现在.....

  情况完全不同了。

  以前的时候,朝臣劝谏的每一个事情老朱都会仔细思考,并且艰难的做出判断,看哪个方案更利于民。

  可以说,以前老朱的工作量非常大。

  但现在不同了.....

  有了系统之后,老朱听朝臣们上奏基本就是随便问两句,问完之后结果系统没啥反馈,那就说明这丫提出的问题就是有问题!

  任谁也想不到老朱有这么个作弊器在!

  老朱这就等于什么?

  这就等于考试的时候抄参考答案啊,这做题能不快?做出来的质量能不高吗?

  朝堂上。

  黄子澄又在逼逼叨。

  老朱听得很不耐烦。

  不过他懒得搭理这货。

  “唉,要是周琛这小子在朝堂上就好了.....”

  老朱看了眼自己这几天获得的明君点....

  心酸得不能再心酸了!

  每次都是获得1的明君点,就算是获得10的次数都很少,更别说100、1000的了。

  这周琛要是在朝,哪天搞不出点新花样?

  虽然心里早有预料,但老朱确实是想不到,这满朝文武竟是抵不过一人贡献!

  “也不知道周琛这小子工作干得怎么样了.....”

  老朱记挂周琛。

  毕竟这是大事,这可关系到自己的八千明君点来着.....

  喜欢开局怒喷朱元璋,跪求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