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呢?慧妃耶律余衍紧急问道,于是校尉李进直接回道,还好吴玠、吴麟二位将军率领的两万轻骑兵赶到邕州了!”
赵翊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快说!他们赶到后怎么样了?”
千户连忙回道:“回陛下,吴将军二位大人率领轻骑兵日夜兼程,赶到邕州时,正好看到城内火光冲天,听到百姓的惨叫声。
他们二话不说,当即下令进攻。
当时轻骑兵们已经连续赶路两天两夜,粒米未进,个个饥肠辘辘,但没人有半句怨言。
吴玠军长拔出佩剑,大声喊道:‘兄弟们!交趾狗贼残害我大宋百姓,此仇不共戴天!今日我们就算饿着肚子,也要把这些狗贼斩尽杀绝,为百姓报仇!’”
“吴麟政委也高声附和:‘大哥说得对!我们身后就是邕州百姓,不能让他们再受伤害!可是我们要速战速决,采用“围四门缺一门”之计,让交趾兵不知道我们来多少人,以为我们宋军大部队来支援了正在包围他们,让他们感到穷途末路,最后集中歼灭,要尽快把他们赶出城,否则弟兄们可能没力气坚持多久!’”
“轻骑兵们听了,个个士气大振,他们手持燧火枪,骑着战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交趾兵。
当时交趾兵还在城内狂欢,根本没料到我大宋援军会这么快赶到,一时间慌了手脚。
吴玠军长率军主攻东门,吴麟政委主攻迎恩门,另外仓西门和镇江门同样有部队进攻,只留下安塞门,故意给交趾兵留一条‘生路’。”
“交趾兵见安塞没有宋军,纷纷朝着安塞门逃窜,结果正好落入了吴玠将军事先设下的埋伏圈。
宋军从两侧杀出,燧火枪齐发,交趾兵死伤无数。
李时亨见势不妙,带着残兵拼死突围,可是由于轻骑兵都是饿肚子的实在是没办法追上去,只能制造紧追他们的假象让他们成为惊弓之鸟。
“这场战斗持续了三个时辰,最后大部分交趾兵都被歼灭,只剩下两万多人跟着李时亨狼狈逃走。
吴军长二位大人进城后,立刻下令安抚百姓,救治伤员,清理尸体。
他看着城内的惨状,气得浑身发抖,他对吴麟将军说:‘二弟,交趾人如此残暴,跟当年的女真人没什么两样!他们不把我大宋百姓当人看,此仇我们一定要报!’”
“吴麟将军也咬牙切齿地说:‘大哥放心,此仇不共戴天!等后续十万大军赶到,我们就挥师南下,直捣交趾都城,让他们血债血偿!’”
赵翊听完李校尉的汇报,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了一些,但脸上的怒火却丝毫未减。
他走到下面,望着南方的天空,眼神坚定而冰冷:“好!好一个吴玠、吴麟!没辜负朕的信任!”
赵翊想起史料上,交趾人野心勃勃,多次入侵大宋,最终造成两国战争史称富良江之战(又称如月之战)是1076年大宋与交趾李氏王朝在富良江(今越南红河)爆发的关键战役。
公元1075年的深秋,岭南大地寒意初显,却挡不住交趾铁骑南下的滚滚烟尘。
此前,大宋为遏制交趾扩张,一面加固邕州、钦州等边境城池的防御工事,增派守军修缮城垣,一面暂停边境互市,切断交趾赖以获取铁器、丝绸的贸易通道。
这一系列举措触怒了交趾君主李乾德,一场蓄谋已久的入侵战,于11月骤然爆发。
交趾军兵分三路,如三把尖刀直插北宋南疆。
东路军突袭钦州,守军猝不及防,城破当日,守将战死,百姓四散奔逃;
西路军轻取廉州,两日之内连下两城,北宋边境防线瞬间崩塌。
最惨烈的战场,落在了中路军主攻的邕州——这座岭南重镇,成了扞卫大宋尊严的最后屏障。
时任邕州知州的苏缄,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交趾军,手中握着仅有的2800名守军名册,没有丝毫退缩。
他先组织军民加固城墙,将城外的木石尽数运入城中,又下令凿井储水、囤积粮草,甚至亲自登上城头,用弓箭射杀第一个爬上城墙的敌兵。
交趾军起初以为邕州可一鼓而下,却没想到这座孤城成了啃不动的硬骨头。
他们架起云梯猛攻,被守军的滚木礌石砸得尸横遍野;
试图挖地道入城,又被苏缄察觉,派人往地道里灌烟、灌水,活活憋死数十名敌兵。
42天里,邕州城头的厮杀声从未停歇。
苏缄的战袍被鲜血染透,士兵们的铠甲布满刀痕,连城中的百姓都拿起菜刀、锄头,在城墙缺口处与敌兵拼杀。
据战后清点,这2800人硬是斩杀了1.5万余名交趾军,让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十数人的代价。
可孤城终究难支,当交趾军用火炮轰开城墙西北角时,苏缄知道大势已去。
他回到府衙,先杀了自己的家人,随后点燃府衙,在熊熊烈火中自焚殉国——他用生命守住了大宋官员的气节,却没能守住满城百姓。
交趾军入城后,为报复42天的伤亡,竟对邕州军民展开屠杀,约5.8万人倒在血泊中,昔日繁华的城池,沦为人间炼狱。
消息传到汴京,宋神宗震怒,次年正月便任命郭逵、赵卨为正副统帅,率领10万大军南下反击。
宋军一路势如破竹,先攻克交趾的战略要地广源州,生擒守将,随后长驱直入,逼近交趾腹地。
李乾德急调全国兵力,集结400余艘战船,扼守富良江——这条红河支流,成了交趾最后的防线。
郭逵深知宋军不擅水战,却看出了交趾军急于求胜的心态。
他先派少量士兵在江边挑战,故意示弱,引诱交趾战船全线出击;
又暗中派精兵埋伏在江两岸的丛林中,在江底布下铁索,只待敌船进入包围圈。
当交趾战船密密麻麻地驶入富良江中段时,宋军伏兵四起,箭矢如雨般射向敌船,江底的铁索突然拉起,缠住敌船的船底。
交趾军顿时乱作一团,战船相互碰撞,有的被铁索掀翻,有的被宋军的火油点燃。
此役,400余艘交趾战船几乎全被击沉,太子李洪真被俘,李乾德见大势已去,只得派人向宋军递交降书,承诺永远臣服大宋。
可胜利的代价同样沉重。
岭南湿热的气候让宋军将士纷纷染上疫病,军营中每日都有士兵病逝;
加之粮草运输困难,许多士兵只能靠野果、野菜充饥。
等到班师回朝时,10万大军已伤亡过半,活着的士兵也个个面黄肌瘦。
这场战争,北宋虽保住了边境的尊严,却也让国力大损,而交趾经此一败,数十年不敢再犯——富良江的血水与邕州的烈火,共同刻下了北宋南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喜欢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赵翊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快说!他们赶到后怎么样了?”
千户连忙回道:“回陛下,吴将军二位大人率领轻骑兵日夜兼程,赶到邕州时,正好看到城内火光冲天,听到百姓的惨叫声。
他们二话不说,当即下令进攻。
当时轻骑兵们已经连续赶路两天两夜,粒米未进,个个饥肠辘辘,但没人有半句怨言。
吴玠军长拔出佩剑,大声喊道:‘兄弟们!交趾狗贼残害我大宋百姓,此仇不共戴天!今日我们就算饿着肚子,也要把这些狗贼斩尽杀绝,为百姓报仇!’”
“吴麟政委也高声附和:‘大哥说得对!我们身后就是邕州百姓,不能让他们再受伤害!可是我们要速战速决,采用“围四门缺一门”之计,让交趾兵不知道我们来多少人,以为我们宋军大部队来支援了正在包围他们,让他们感到穷途末路,最后集中歼灭,要尽快把他们赶出城,否则弟兄们可能没力气坚持多久!’”
“轻骑兵们听了,个个士气大振,他们手持燧火枪,骑着战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交趾兵。
当时交趾兵还在城内狂欢,根本没料到我大宋援军会这么快赶到,一时间慌了手脚。
吴玠军长率军主攻东门,吴麟政委主攻迎恩门,另外仓西门和镇江门同样有部队进攻,只留下安塞门,故意给交趾兵留一条‘生路’。”
“交趾兵见安塞没有宋军,纷纷朝着安塞门逃窜,结果正好落入了吴玠将军事先设下的埋伏圈。
宋军从两侧杀出,燧火枪齐发,交趾兵死伤无数。
李时亨见势不妙,带着残兵拼死突围,可是由于轻骑兵都是饿肚子的实在是没办法追上去,只能制造紧追他们的假象让他们成为惊弓之鸟。
“这场战斗持续了三个时辰,最后大部分交趾兵都被歼灭,只剩下两万多人跟着李时亨狼狈逃走。
吴军长二位大人进城后,立刻下令安抚百姓,救治伤员,清理尸体。
他看着城内的惨状,气得浑身发抖,他对吴麟将军说:‘二弟,交趾人如此残暴,跟当年的女真人没什么两样!他们不把我大宋百姓当人看,此仇我们一定要报!’”
“吴麟将军也咬牙切齿地说:‘大哥放心,此仇不共戴天!等后续十万大军赶到,我们就挥师南下,直捣交趾都城,让他们血债血偿!’”
赵翊听完李校尉的汇报,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了一些,但脸上的怒火却丝毫未减。
他走到下面,望着南方的天空,眼神坚定而冰冷:“好!好一个吴玠、吴麟!没辜负朕的信任!”
赵翊想起史料上,交趾人野心勃勃,多次入侵大宋,最终造成两国战争史称富良江之战(又称如月之战)是1076年大宋与交趾李氏王朝在富良江(今越南红河)爆发的关键战役。
公元1075年的深秋,岭南大地寒意初显,却挡不住交趾铁骑南下的滚滚烟尘。
此前,大宋为遏制交趾扩张,一面加固邕州、钦州等边境城池的防御工事,增派守军修缮城垣,一面暂停边境互市,切断交趾赖以获取铁器、丝绸的贸易通道。
这一系列举措触怒了交趾君主李乾德,一场蓄谋已久的入侵战,于11月骤然爆发。
交趾军兵分三路,如三把尖刀直插北宋南疆。
东路军突袭钦州,守军猝不及防,城破当日,守将战死,百姓四散奔逃;
西路军轻取廉州,两日之内连下两城,北宋边境防线瞬间崩塌。
最惨烈的战场,落在了中路军主攻的邕州——这座岭南重镇,成了扞卫大宋尊严的最后屏障。
时任邕州知州的苏缄,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交趾军,手中握着仅有的2800名守军名册,没有丝毫退缩。
他先组织军民加固城墙,将城外的木石尽数运入城中,又下令凿井储水、囤积粮草,甚至亲自登上城头,用弓箭射杀第一个爬上城墙的敌兵。
交趾军起初以为邕州可一鼓而下,却没想到这座孤城成了啃不动的硬骨头。
他们架起云梯猛攻,被守军的滚木礌石砸得尸横遍野;
试图挖地道入城,又被苏缄察觉,派人往地道里灌烟、灌水,活活憋死数十名敌兵。
42天里,邕州城头的厮杀声从未停歇。
苏缄的战袍被鲜血染透,士兵们的铠甲布满刀痕,连城中的百姓都拿起菜刀、锄头,在城墙缺口处与敌兵拼杀。
据战后清点,这2800人硬是斩杀了1.5万余名交趾军,让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十数人的代价。
可孤城终究难支,当交趾军用火炮轰开城墙西北角时,苏缄知道大势已去。
他回到府衙,先杀了自己的家人,随后点燃府衙,在熊熊烈火中自焚殉国——他用生命守住了大宋官员的气节,却没能守住满城百姓。
交趾军入城后,为报复42天的伤亡,竟对邕州军民展开屠杀,约5.8万人倒在血泊中,昔日繁华的城池,沦为人间炼狱。
消息传到汴京,宋神宗震怒,次年正月便任命郭逵、赵卨为正副统帅,率领10万大军南下反击。
宋军一路势如破竹,先攻克交趾的战略要地广源州,生擒守将,随后长驱直入,逼近交趾腹地。
李乾德急调全国兵力,集结400余艘战船,扼守富良江——这条红河支流,成了交趾最后的防线。
郭逵深知宋军不擅水战,却看出了交趾军急于求胜的心态。
他先派少量士兵在江边挑战,故意示弱,引诱交趾战船全线出击;
又暗中派精兵埋伏在江两岸的丛林中,在江底布下铁索,只待敌船进入包围圈。
当交趾战船密密麻麻地驶入富良江中段时,宋军伏兵四起,箭矢如雨般射向敌船,江底的铁索突然拉起,缠住敌船的船底。
交趾军顿时乱作一团,战船相互碰撞,有的被铁索掀翻,有的被宋军的火油点燃。
此役,400余艘交趾战船几乎全被击沉,太子李洪真被俘,李乾德见大势已去,只得派人向宋军递交降书,承诺永远臣服大宋。
可胜利的代价同样沉重。
岭南湿热的气候让宋军将士纷纷染上疫病,军营中每日都有士兵病逝;
加之粮草运输困难,许多士兵只能靠野果、野菜充饥。
等到班师回朝时,10万大军已伤亡过半,活着的士兵也个个面黄肌瘦。
这场战争,北宋虽保住了边境的尊严,却也让国力大损,而交趾经此一败,数十年不敢再犯——富良江的血水与邕州的烈火,共同刻下了北宋南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喜欢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