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时亨像是没听见一样,他低头看着阿芷苍白的小脸,脸上露出一丝变态的笑容,缓缓俯下身去。
就在这时,吴为之的脑海里突然炸开一句话,一句他曾经嗤之以鼻,甚至在朝堂上公开反驳过的话——
“对于禽兽,你跟他讲礼仪是没用的,否则到时他们就会在你的面前凌辱你的妻女!”
是陛下,赵翊陛下的声音。
那是一年前,金国铁骑南下,连破三州,烧杀抢掠,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朝堂之上,陛下力主伐金,言辞激烈,说要以牙还牙,将金人赶出国土。
可当时身为礼部尚书的他,却站了出来。
他记得自己当时穿着绯色的官袍,站在大殿中央,义正辞严地反驳:“陛下息怒!金虽无礼,但我大宋乃天朝上国,应以礼仪教化四方。
若轻启战端,只会生灵涂炭,不如赐金帛以安抚,约为兄弟之国,方能长治久安。”
他还记得陛下当时的眼神,那眼神里充满了失望和愤怒,像看着一个无可救药的蠢货。
陛下冷冷地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吴为之,你读了一辈子的书,却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孔孟之道,从来不是让你对豺狼讲仁爱的!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百姓残忍!你今日为金人说情,他日他们兵临城下,凌辱你的妻女时,你再去跟他们讲礼仪试试!”
“陛下此言差矣!”他当时还在据理力争,“仁者无敌,以礼待人,方能……”
“够了!”陛下猛地一拍龙椅,声音震得大殿嗡嗡作响,“朕看你是读死书读傻了!即日起,免去吴为之礼部尚书之职,贬为邕州知府,即刻离京!”
“恶……”他当时只觉得陛下是迁怒,是刚愎自用,心中虽有怨怼,却也暗自庆幸。
邕州虽偏远,却也是一方父母官,总好过在朝堂上触怒龙颜,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他甚至觉得,陛下终究是仁慈的,没有对他赶尽杀绝。
直到此刻,直到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妻女被交趾兵凌辱,直到李时亨那张带着狞笑的脸越来越近地凑向阿芷,他才如梦初醒。
原来陛下是对的。
原来他真的错了,错得离谱。
他所谓的礼仪,所谓的仁爱,在这些禽兽面前,不过是笑话。
他以为用金帛就能换来和平,以为用退让就能避免战火,却没想到,这只会让豺狼更加贪婪,更加肆无忌惮。
半个月前的那封军报犹在眼前。
边防军递上来的竹简还带着边关的寒气,墨迹里都透着厮杀后的血腥——交趾人越界劫掠,守军反击时斩杀了三十余人。
他当时正摩挲着新得的那方和田玉印,漫不经心地听完属官的禀报,只皱了皱眉:“多大点事,值得兴师动众?”
属官急得额头冒汗:“大人,是交趾人先越的界,杀了我们三个驿卒啊!”
“住口!”他把玉印重重拍在案上,“边陲之地,偶有摩擦难免,非要闹大吗?
传我令,把那几个动手的兵卒捆了,连同五千两白银送去交趾营中赔罪,就说……是我管教不严。”
边防营长跪在堂下,甲胄上的霜雪还未消融,声嘶力竭地辩解:“大人!我军是保家卫国,何罪之有?
交趾人豺狼心性,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啊!”
他当时只觉得烦躁,一脚踹翻了案前的香炉,香灰呛得校尉直咳嗽:“一群莽夫!就知道惹是生非!边境安稳最重要,花点钱算什么?再敢多言,定你个通敌之罪!”
那时他满心想的是汴京来的密信——陛下在金国黄龙府摔了茶盏,说他吴为之“畏敌如鼠,有辱国体”。
他连夜让人往汴京送了三车金银,打点了几位中枢大臣。
果然,吏部议了三次邕州知府的人选,都被压了下来。
他摸着胡须冷笑,只要这次把交趾人安抚住,陛下迟早得倚重他。
所以当交趾使者送来国书,说太子兼元帅要亲自带一千护卫来议和时,他几乎要摆酒庆贺。
谋士赵诚闯进来,花白的胡子都在抖:“大人!不可啊!一千护卫?我们全城才三千守军,这分明是狼子野心!”
他不耐烦地挥挥手:“你懂什么?这是交趾人给我面子!太子亲至,足见诚意。
备厚礼,把城西的驿馆腾出来,再调五百兵卒护卫,务必让太子殿下满意。”
七月初十那天,他带着属官在城门楼子上拱手相迎。
太子的金盔在阳光下晃眼,身后的护卫个个黑瘦精悍,腰间的弯刀闪着幽光。他当时还笑着说:“太子殿下远道而来,辛苦了。”
太子没说话,只是忽然抬手。
他看见第一道寒光闪过,身边通译官的人头滚落在地。然后是第二道、第三道……城楼下的“护卫”像潮水般涌上来,手里的短刀淬着青黑色的毒,沾着谁的血,谁就立刻倒地抽搐。
三千守军根本不堪一击。
那些南蛮人像是天生的猎手,攀城墙如走平地,吐毒箭百发百中。
他看见赵诚被三个护卫按在地上,老人还在嘶喊:“我早说过……”然后声音戛然而止。
十五万交趾大军紧随其后,铁蹄踏碎了邕州的街巷。
火从东门烧起,很快舔舐着每一寸屋檐。哭喊声、惨叫声、妇孺的尖叫混着金铁交鸣,成了他耳中最后的乐章。
府里的男仆被捆成一串,像杀猪一样被捅死在院子里。
他看见夫人被两个护卫拖拽着,半百的人了,头发散乱,哭喊着他的名字,最后声音被硬生生掐断。
现在,轮到他的女儿了。
那个昨天还在窗前绣鸳鸯的少女,此刻被按在他眼前的石阶上。
他想爬过去,双腿却像灌了铅。
血糊住了他的眼睛,他好像看见半个月前自己拍案怒斥校尉的样子,看见自己往汴京送金银时的得意,看见赵诚跪地苦谏时自己冷漠的侧脸。
原来,那些被他呵斥的“惹是生非”,是将士们用命护着的家国;
那些被他视作“值得”的钱财,买不来片刻安稳;那些他以为的“诚意”,不过是引狼入室的诱饵。
女儿的惨叫撕心裂肺,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只有悔恨像毒液,从心脏蔓延到四肢百骸,比那些南蛮人的刀,更让他痛不欲生。
“啊——!!!”吴为之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咆哮,那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绝望。
他猛地挣脱了交趾兵的束缚,像一头被逼到绝境的野兽,朝着李时亨扑了过去。
可他年近半百,又受了重伤,哪里是身经百战的李时亨的对手?
李时亨头也没回,只是反手一挥,腰间的弯刀带着寒光划出一道弧线。
“噗嗤——”
利刃入肉的声音清晰地响起。
吴为之的动作僵住了。
他低头看着自己胸前插着的弯刀,鲜血正顺着刀刃汩汩涌出,染红了他身上的官袍。
他的视线开始模糊,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夫人的哭喊,侍妾的呜咽,还有女儿那声绝望的“爹”。
他想抬起手,想去摸摸女儿的头,想告诉她爹错了,爹不该信那些所谓的礼仪,爹应该像陛下说的那样,拿起刀来保护她们。
可他的手太重了,重得怎么也抬不起来。
意识渐渐消散的最后一刻,他仿佛又看到了陛下那张年轻却坚毅的脸,听到了陛下那声冰冷的呵斥:“对禽兽讲礼仪,你会害死所有人!”
是啊……他害死了她们……
眼泪再次涌出,混合着嘴角的鲜血,滴落在冰冷的地板上。
吴为之的身体缓缓倒下,眼睛却死死地盯着角落里的阿芷,那眼神里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痛苦,直到最后一丝光亮从他眼中熄灭。
正厅里,交趾兵的狂笑和女子的哀鸣还在继续,像一曲绝望的挽歌,在邕州知府衙门的上空久久回荡。
而那个曾经坚信“礼仪能安邦”的吴为之,终究是用自己和家人的鲜血,印证了那句被他嗤之以鼻的真理。
就在这时,吴为之的脑海里突然炸开一句话,一句他曾经嗤之以鼻,甚至在朝堂上公开反驳过的话——
“对于禽兽,你跟他讲礼仪是没用的,否则到时他们就会在你的面前凌辱你的妻女!”
是陛下,赵翊陛下的声音。
那是一年前,金国铁骑南下,连破三州,烧杀抢掠,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朝堂之上,陛下力主伐金,言辞激烈,说要以牙还牙,将金人赶出国土。
可当时身为礼部尚书的他,却站了出来。
他记得自己当时穿着绯色的官袍,站在大殿中央,义正辞严地反驳:“陛下息怒!金虽无礼,但我大宋乃天朝上国,应以礼仪教化四方。
若轻启战端,只会生灵涂炭,不如赐金帛以安抚,约为兄弟之国,方能长治久安。”
他还记得陛下当时的眼神,那眼神里充满了失望和愤怒,像看着一个无可救药的蠢货。
陛下冷冷地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吴为之,你读了一辈子的书,却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孔孟之道,从来不是让你对豺狼讲仁爱的!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百姓残忍!你今日为金人说情,他日他们兵临城下,凌辱你的妻女时,你再去跟他们讲礼仪试试!”
“陛下此言差矣!”他当时还在据理力争,“仁者无敌,以礼待人,方能……”
“够了!”陛下猛地一拍龙椅,声音震得大殿嗡嗡作响,“朕看你是读死书读傻了!即日起,免去吴为之礼部尚书之职,贬为邕州知府,即刻离京!”
“恶……”他当时只觉得陛下是迁怒,是刚愎自用,心中虽有怨怼,却也暗自庆幸。
邕州虽偏远,却也是一方父母官,总好过在朝堂上触怒龙颜,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他甚至觉得,陛下终究是仁慈的,没有对他赶尽杀绝。
直到此刻,直到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妻女被交趾兵凌辱,直到李时亨那张带着狞笑的脸越来越近地凑向阿芷,他才如梦初醒。
原来陛下是对的。
原来他真的错了,错得离谱。
他所谓的礼仪,所谓的仁爱,在这些禽兽面前,不过是笑话。
他以为用金帛就能换来和平,以为用退让就能避免战火,却没想到,这只会让豺狼更加贪婪,更加肆无忌惮。
半个月前的那封军报犹在眼前。
边防军递上来的竹简还带着边关的寒气,墨迹里都透着厮杀后的血腥——交趾人越界劫掠,守军反击时斩杀了三十余人。
他当时正摩挲着新得的那方和田玉印,漫不经心地听完属官的禀报,只皱了皱眉:“多大点事,值得兴师动众?”
属官急得额头冒汗:“大人,是交趾人先越的界,杀了我们三个驿卒啊!”
“住口!”他把玉印重重拍在案上,“边陲之地,偶有摩擦难免,非要闹大吗?
传我令,把那几个动手的兵卒捆了,连同五千两白银送去交趾营中赔罪,就说……是我管教不严。”
边防营长跪在堂下,甲胄上的霜雪还未消融,声嘶力竭地辩解:“大人!我军是保家卫国,何罪之有?
交趾人豺狼心性,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啊!”
他当时只觉得烦躁,一脚踹翻了案前的香炉,香灰呛得校尉直咳嗽:“一群莽夫!就知道惹是生非!边境安稳最重要,花点钱算什么?再敢多言,定你个通敌之罪!”
那时他满心想的是汴京来的密信——陛下在金国黄龙府摔了茶盏,说他吴为之“畏敌如鼠,有辱国体”。
他连夜让人往汴京送了三车金银,打点了几位中枢大臣。
果然,吏部议了三次邕州知府的人选,都被压了下来。
他摸着胡须冷笑,只要这次把交趾人安抚住,陛下迟早得倚重他。
所以当交趾使者送来国书,说太子兼元帅要亲自带一千护卫来议和时,他几乎要摆酒庆贺。
谋士赵诚闯进来,花白的胡子都在抖:“大人!不可啊!一千护卫?我们全城才三千守军,这分明是狼子野心!”
他不耐烦地挥挥手:“你懂什么?这是交趾人给我面子!太子亲至,足见诚意。
备厚礼,把城西的驿馆腾出来,再调五百兵卒护卫,务必让太子殿下满意。”
七月初十那天,他带着属官在城门楼子上拱手相迎。
太子的金盔在阳光下晃眼,身后的护卫个个黑瘦精悍,腰间的弯刀闪着幽光。他当时还笑着说:“太子殿下远道而来,辛苦了。”
太子没说话,只是忽然抬手。
他看见第一道寒光闪过,身边通译官的人头滚落在地。然后是第二道、第三道……城楼下的“护卫”像潮水般涌上来,手里的短刀淬着青黑色的毒,沾着谁的血,谁就立刻倒地抽搐。
三千守军根本不堪一击。
那些南蛮人像是天生的猎手,攀城墙如走平地,吐毒箭百发百中。
他看见赵诚被三个护卫按在地上,老人还在嘶喊:“我早说过……”然后声音戛然而止。
十五万交趾大军紧随其后,铁蹄踏碎了邕州的街巷。
火从东门烧起,很快舔舐着每一寸屋檐。哭喊声、惨叫声、妇孺的尖叫混着金铁交鸣,成了他耳中最后的乐章。
府里的男仆被捆成一串,像杀猪一样被捅死在院子里。
他看见夫人被两个护卫拖拽着,半百的人了,头发散乱,哭喊着他的名字,最后声音被硬生生掐断。
现在,轮到他的女儿了。
那个昨天还在窗前绣鸳鸯的少女,此刻被按在他眼前的石阶上。
他想爬过去,双腿却像灌了铅。
血糊住了他的眼睛,他好像看见半个月前自己拍案怒斥校尉的样子,看见自己往汴京送金银时的得意,看见赵诚跪地苦谏时自己冷漠的侧脸。
原来,那些被他呵斥的“惹是生非”,是将士们用命护着的家国;
那些被他视作“值得”的钱财,买不来片刻安稳;那些他以为的“诚意”,不过是引狼入室的诱饵。
女儿的惨叫撕心裂肺,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只有悔恨像毒液,从心脏蔓延到四肢百骸,比那些南蛮人的刀,更让他痛不欲生。
“啊——!!!”吴为之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咆哮,那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绝望。
他猛地挣脱了交趾兵的束缚,像一头被逼到绝境的野兽,朝着李时亨扑了过去。
可他年近半百,又受了重伤,哪里是身经百战的李时亨的对手?
李时亨头也没回,只是反手一挥,腰间的弯刀带着寒光划出一道弧线。
“噗嗤——”
利刃入肉的声音清晰地响起。
吴为之的动作僵住了。
他低头看着自己胸前插着的弯刀,鲜血正顺着刀刃汩汩涌出,染红了他身上的官袍。
他的视线开始模糊,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夫人的哭喊,侍妾的呜咽,还有女儿那声绝望的“爹”。
他想抬起手,想去摸摸女儿的头,想告诉她爹错了,爹不该信那些所谓的礼仪,爹应该像陛下说的那样,拿起刀来保护她们。
可他的手太重了,重得怎么也抬不起来。
意识渐渐消散的最后一刻,他仿佛又看到了陛下那张年轻却坚毅的脸,听到了陛下那声冰冷的呵斥:“对禽兽讲礼仪,你会害死所有人!”
是啊……他害死了她们……
眼泪再次涌出,混合着嘴角的鲜血,滴落在冰冷的地板上。
吴为之的身体缓缓倒下,眼睛却死死地盯着角落里的阿芷,那眼神里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痛苦,直到最后一丝光亮从他眼中熄灭。
正厅里,交趾兵的狂笑和女子的哀鸣还在继续,像一曲绝望的挽歌,在邕州知府衙门的上空久久回荡。
而那个曾经坚信“礼仪能安邦”的吴为之,终究是用自己和家人的鲜血,印证了那句被他嗤之以鼻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