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翊和耶律余衍走出宫们时,宫门外的青石道上,早已站满了人。
岳飞一身银甲,手按腰间的沥泉枪,铠甲上的霜花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他身后,张宪、王贵等将领依次而立,甲胄碰撞的脆响在寂静的晨雾里格外清晰。
再往后,是黑压压的人群——有披甲的辽军将士,有提着篮子的辽民百姓,连鬓角斑白的老妪都拄着拐杖来了,浑浊的眼睛望着宫门口,满是期待。
耶律余睹站在人群最前,青灰色的朝服衬得他两鬓的白发愈发刺眼。
他望着宫门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一块旧玉佩——那是当年耶律余衍的母亲赐他的,边角早已磨得光滑。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的唱喏,赵翊牵着耶律余衍的手走出宫门。
龙袍的玄色在晨光里泛着暗纹,凤袍的霞帔如流动的彩云,两人并肩而立时,宫门前的人群忽然静了下来,连风吹过旌旗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耶律余衍下意识地挺直脊背,目光扫过人群里的耶律余睹。
四叔鬓角的白发又多了,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可那双眼睛里的光,却比当年在辽国皇宫里时更亮。
她朝他轻轻点头,见他喉结动了动,竟像是要落泪的模样。
赵翊抬手示意众人免礼,目光从岳飞等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黑压压的百姓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翻涌着万千情绪——从穿越而来的惶恐,到执掌大权的坚定,再到此刻灭金后的释然,都在这一声开口里凝聚。
“诸位元帅,将士们,大宋的百姓们——”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晨雾的力量,像惊雷滚过旷野,“朕多谢你们来送。”
人群里忽然响起细碎的抽气声。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抬手捂住嘴,孩子懵懂地望着高台上的帝王,小手指着他龙袍上的金龙,咯咯地笑了起来。
赵翊望着那孩子,眼底漾起暖意,声音却愈发激昂:“这些日子,咱们流了多少血?断了多少骨?可看看身后——”他猛地转身,指向远处金国皇宫的废墟,那里的断壁残垣在晨光里投下长长的影子,“那个残暴不仁的金国,没了!”
“没了!”岳飞率先振臂高呼,银甲上的红缨剧烈晃动。
“没了!”张宪、王贵等将领齐声应和,声浪如潮。
“没了——”辽民百姓们跟着呼喊,有人举着手里的粗布帕子挥舞,有人对着天空磕头,哭声、笑声、呼喊声混在一起,像山洪冲破了堤坝。
赵翊等声浪稍歇,抬手按在胸前,声音里带着滚烫的力量:“这里的百姓,曾被他们当成牲口一样买卖,曾被他们像草木一样屠戮!可现在,他们站起来了!”他忽然提高音量,字字如钉,“从今日起,你们都是大宋的子民!”
人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一个瘸腿的老汉拄着拐杖,踉跄着往前几步,浑浊的眼睛望着赵翊,忽然老泪纵横:“谢陛下……谢陛下救我们出苦海啊……”
“朕向你们保证——”赵翊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脸,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牙牙学语的孩童,“你们会和大宋所有百姓一样,有田种,有衣穿,有书读!你们的女儿不会再被抢走糟蹋,你们的儿子不会再被拉去当炮灰!”他忽然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谁要是敢欺负你们,朕定不饶他!”
“陛下万岁!”
“大宋万岁!”
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天空。
耶律余衍望着身边的赵翊,见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下颌线绷得紧紧的,眼神却亮得惊人。
她忽然想起初见时,他在金国宫廷里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长衫,眼神里带着疏离和警惕,可此刻,他站在这里,像一座山,稳稳地护着身后的万千生民。
“朕说过,‘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赵翊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女真人欠你们的血债,咱们讨回来了!往后谁再敢动大宋一根毫毛,朕必让他十倍偿还!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他说着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剑,寒光一闪,直指苍穹:“朕说到,就一定做到!”
剑身在晨光里映出他坚毅的侧脸,也映出身后无数双燃着火焰的眼睛。
耶律余睹望着那柄剑,忽然想起年轻时跟着先帝狩猎的日子,那时的辽国也曾有过这样的意气风发。
他抬手抹去眼角的泪,挺直了佝偻多年的脊背,原来有些东西,碎了还能拼回来,只要有人肯弯腰去捡。
“今日朕班师回朝,”赵翊收剑入鞘,目光落在岳飞身上,“但朕留下了岳飞。”
岳飞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银甲与青石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臣,在!”
“朕任命你为这里的总督兼元帅,”赵翊的声音沉稳有力,“田里的庄稼要种,断了的房屋要修,失了的亲人要寻——这一切,都交给你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他会替朕守在这里,替朕护着你们,谁也别想再欺负你们!”
岳飞叩首在地,声音里带着泣血的忠诚:“臣,定不辱使命!”
赵翊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的掌心触到岳飞铠甲上的凹痕——那是箭伤留下的印记。“辛苦你了。”
岳飞望着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晨光:“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护道,臣,甘之如饴。”
此时,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花瓣和尘土。
赵翊抬头望向天空,流云正赶着晨光向东去,像极了他来时的路。
他转身牵起耶律余衍的手,她的指尖已不再冰凉,带着温热的汗意。
“走吧。”他轻声说。
“嗯。”
她应着,目光却望向人群里的耶律余睹。
四叔朝她挥手,脸上的笑容里带着释然,像卸下了千斤重担。
銮驾缓缓启动时,百姓们跟着往前走,有人往车驾里塞着刚摘的野果,有人举着写满字的粗布,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谢陛下”。
赵翊掀开车帘,见岳飞正站在原地朝他拱手,银甲在晨光里如一座丰碑。
耶律余衍靠在他肩头,听着车外渐渐远了的欢呼声,忽然轻声问:“陛下,四妹她们……真的能瞑目吗?”
赵翊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田野,那里曾是金国的猎场,如今已插满了大宋的旗帜。
他握紧她的手,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笃定:“会的。”
因为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屠刀和哭喊,只有炊烟和歌声。
銮驾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声响,像时光的脚步,不疾不徐地向前去。
前路或许还有风雨,但此刻,阳光正好,归途漫长,却满是希望。
岳飞一身银甲,手按腰间的沥泉枪,铠甲上的霜花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他身后,张宪、王贵等将领依次而立,甲胄碰撞的脆响在寂静的晨雾里格外清晰。
再往后,是黑压压的人群——有披甲的辽军将士,有提着篮子的辽民百姓,连鬓角斑白的老妪都拄着拐杖来了,浑浊的眼睛望着宫门口,满是期待。
耶律余睹站在人群最前,青灰色的朝服衬得他两鬓的白发愈发刺眼。
他望着宫门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一块旧玉佩——那是当年耶律余衍的母亲赐他的,边角早已磨得光滑。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的唱喏,赵翊牵着耶律余衍的手走出宫门。
龙袍的玄色在晨光里泛着暗纹,凤袍的霞帔如流动的彩云,两人并肩而立时,宫门前的人群忽然静了下来,连风吹过旌旗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耶律余衍下意识地挺直脊背,目光扫过人群里的耶律余睹。
四叔鬓角的白发又多了,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可那双眼睛里的光,却比当年在辽国皇宫里时更亮。
她朝他轻轻点头,见他喉结动了动,竟像是要落泪的模样。
赵翊抬手示意众人免礼,目光从岳飞等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黑压压的百姓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翻涌着万千情绪——从穿越而来的惶恐,到执掌大权的坚定,再到此刻灭金后的释然,都在这一声开口里凝聚。
“诸位元帅,将士们,大宋的百姓们——”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晨雾的力量,像惊雷滚过旷野,“朕多谢你们来送。”
人群里忽然响起细碎的抽气声。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抬手捂住嘴,孩子懵懂地望着高台上的帝王,小手指着他龙袍上的金龙,咯咯地笑了起来。
赵翊望着那孩子,眼底漾起暖意,声音却愈发激昂:“这些日子,咱们流了多少血?断了多少骨?可看看身后——”他猛地转身,指向远处金国皇宫的废墟,那里的断壁残垣在晨光里投下长长的影子,“那个残暴不仁的金国,没了!”
“没了!”岳飞率先振臂高呼,银甲上的红缨剧烈晃动。
“没了!”张宪、王贵等将领齐声应和,声浪如潮。
“没了——”辽民百姓们跟着呼喊,有人举着手里的粗布帕子挥舞,有人对着天空磕头,哭声、笑声、呼喊声混在一起,像山洪冲破了堤坝。
赵翊等声浪稍歇,抬手按在胸前,声音里带着滚烫的力量:“这里的百姓,曾被他们当成牲口一样买卖,曾被他们像草木一样屠戮!可现在,他们站起来了!”他忽然提高音量,字字如钉,“从今日起,你们都是大宋的子民!”
人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一个瘸腿的老汉拄着拐杖,踉跄着往前几步,浑浊的眼睛望着赵翊,忽然老泪纵横:“谢陛下……谢陛下救我们出苦海啊……”
“朕向你们保证——”赵翊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脸,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牙牙学语的孩童,“你们会和大宋所有百姓一样,有田种,有衣穿,有书读!你们的女儿不会再被抢走糟蹋,你们的儿子不会再被拉去当炮灰!”他忽然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谁要是敢欺负你们,朕定不饶他!”
“陛下万岁!”
“大宋万岁!”
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天空。
耶律余衍望着身边的赵翊,见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下颌线绷得紧紧的,眼神却亮得惊人。
她忽然想起初见时,他在金国宫廷里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长衫,眼神里带着疏离和警惕,可此刻,他站在这里,像一座山,稳稳地护着身后的万千生民。
“朕说过,‘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赵翊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女真人欠你们的血债,咱们讨回来了!往后谁再敢动大宋一根毫毛,朕必让他十倍偿还!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他说着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剑,寒光一闪,直指苍穹:“朕说到,就一定做到!”
剑身在晨光里映出他坚毅的侧脸,也映出身后无数双燃着火焰的眼睛。
耶律余睹望着那柄剑,忽然想起年轻时跟着先帝狩猎的日子,那时的辽国也曾有过这样的意气风发。
他抬手抹去眼角的泪,挺直了佝偻多年的脊背,原来有些东西,碎了还能拼回来,只要有人肯弯腰去捡。
“今日朕班师回朝,”赵翊收剑入鞘,目光落在岳飞身上,“但朕留下了岳飞。”
岳飞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银甲与青石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臣,在!”
“朕任命你为这里的总督兼元帅,”赵翊的声音沉稳有力,“田里的庄稼要种,断了的房屋要修,失了的亲人要寻——这一切,都交给你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他会替朕守在这里,替朕护着你们,谁也别想再欺负你们!”
岳飞叩首在地,声音里带着泣血的忠诚:“臣,定不辱使命!”
赵翊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的掌心触到岳飞铠甲上的凹痕——那是箭伤留下的印记。“辛苦你了。”
岳飞望着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晨光:“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护道,臣,甘之如饴。”
此时,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花瓣和尘土。
赵翊抬头望向天空,流云正赶着晨光向东去,像极了他来时的路。
他转身牵起耶律余衍的手,她的指尖已不再冰凉,带着温热的汗意。
“走吧。”他轻声说。
“嗯。”
她应着,目光却望向人群里的耶律余睹。
四叔朝她挥手,脸上的笑容里带着释然,像卸下了千斤重担。
銮驾缓缓启动时,百姓们跟着往前走,有人往车驾里塞着刚摘的野果,有人举着写满字的粗布,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谢陛下”。
赵翊掀开车帘,见岳飞正站在原地朝他拱手,银甲在晨光里如一座丰碑。
耶律余衍靠在他肩头,听着车外渐渐远了的欢呼声,忽然轻声问:“陛下,四妹她们……真的能瞑目吗?”
赵翊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田野,那里曾是金国的猎场,如今已插满了大宋的旗帜。
他握紧她的手,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笃定:“会的。”
因为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屠刀和哭喊,只有炊烟和歌声。
銮驾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声响,像时光的脚步,不疾不徐地向前去。
前路或许还有风雨,但此刻,阳光正好,归途漫长,却满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