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都怪你-《武林外史,人间富贵花》

  埋好朱富贵的棺椁,冷二和冷三俱跪在坟前烧纸、叩首。

  熊猫儿和王怜花也跟着拜了几拜,并上了香。

  这样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值得他们叩拜和尊敬。

  熊王两人上过香后,沈浪也过来打算上香,冷三一把打开他的手,冲他冷目道:“滚开,别脏了这块地!”

  沈浪的动作一顿:“冷三爷......”

  冷二也面无表情道:“明明有那么多解决办法,沈少侠偏偏哄得明公自作了断,这般行径,我等实在难以苟同。”

  熊猫儿看看他们,再看看沈浪,有些不满道:“沈浪此举,也是为了保全仁义山庄,保全七七啊,两位冷爷何必如此?”

  要不是沈浪,只怕义父就算杀不完朱家所有人,但眼前的冷二和冷三绝对是死定了啊,沈浪这是救了他们,他们怎么能不领情呢?

  冷二道:“舍明公而保全己身,纵然苟活下来,也绝非我兄弟之愿望。”

  他再次掏出朱富贵留下来的手书,上面写着:

  柴琨凶残,吾决意以身殉此纷争,以平息干戈。今托付沈浪,吾逝之后,汝等须速将吾躯,葬于沈浪所择之地。为掩人耳目,汝二人须亲为之,勿令他人得知。身后之事,皆如过眼云烟,勿过挂怀。

  另,我观沈浪乃可托付之人,汝等需善待之。

  与诸君相识,幸甚之至。今吾既去,汝等宜自珍重。

  朱贵绝笔。

  冷二轻轻拂过那熟悉的字迹,眼眶微湿。

  明公,纵然那沈浪真的人品贵重,值得信任,可他怂恿你去死,就不可原谅!

  明公,你牺牲自己保全我们,怎知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往后余生,岂不是让我们都生活在愧疚之中吗?

  冷二低语:“明公,这满天地下,古往今来,有哪一个主公会如您一般,以己身换的属下活命的?冷某日后,必肝脑涂地对待七七,方能报您大恩!”

  说着,重重的磕了几下头,冷三也跟着磕头,还道:“明公放心,日后,冷某必舍去这条命不要,也护得七七一世平安!”

  见兄弟二人这样,王怜花长叹了一口气,伸手搀扶两人:“朱公已逝,两位冷爷还需保重自身啊。”

  两人道谢起身。

  冷二对沈浪道:“虽然明公看重沈少侠,但冷某实难对少侠不再介怀,日后朱家之事,便不敢再劳烦少侠了。”

  “唉,你.....”熊猫儿有些不满,正待开口,沈浪轻轻拍了拍他,轻轻叹了口气。

  冷二又对王怜花道:“王郎君,明公之事若被人知晓,势必大乱,还望郎君莫要将今晚之事说出去。”

  王怜花拱手道:“冷二爷放心,王怜虽不才,却也敬佩朱公之高义,日后定然会守口如瓶,如若不然,定然五雷轰顶,不得善终。”

  冷二忙道:“郎君言重了。”

  和冷三一起冲王怜花拱手致谢后,两人又看向熊猫儿。

  冷二和冷三同时向熊猫儿郑重拱手作揖,熊猫儿忙避开:“唉,两位冷爷,你们这是......”

  冷二郑重道:“熊少侠今夜的相护之情,冷某、朱家和仁义山庄均会铭记在心,日后但有所需,我等定义不容辞。”

  熊猫儿道:“两位冷爷言重了,”他看看被冷落在一旁的沈浪,心中还是有些不满,便道,“人生在世,当看其本心,二位冷爷还是莫要把熊某想的太好了,若有朝一日,两位觉得也看错了熊某,该当如何?”

  听出了熊猫儿的不满,冷二抿唇不言。

  和冷家兄弟分开后,熊猫儿邀请沈浪和王怜花一同去他的山神庙聚聚。

  王怜花还是不太想见王云梦,便欣然应允。

  沈浪却道有事在身,今天晚上就先不去了。

  目送沈浪离开,王怜花好奇道:“猫兄弟,你说沈兄这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

  熊猫儿地铁老人脸:“你竟不知?”

  王怜花纳闷:“我该知道?”

  熊猫儿一脸我怎么说你的表情:“你一向敏锐,竟连这都看不出来?白娘子一人在家,沈兄,定然是回家去陪佳人了啊。”

  -----------

  下尹亭距离新昌县不远了,这里的官道还算宽阔,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麦浪随风起伏。

  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偶有飞鸟从天际掠过,被那天边的晚霞裁成流动的剪影,与地上三三两两收拾农具回家的农人,一同形成了一幅静谧却又生机勃勃的水墨画。

  水墨画的尽头,远远的官道上,快速驶来了几辆马车打破了这份静谧。

  马车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一条长长的轨迹,与这苍茫的天地相映,更显旅途的悠远。

  为首的马车富丽堂皇,车厢四角悬着琉璃灯,此刻已经点上了灯,温暖的灯光从精美的镂空雕花里透露了出来,柔柔的照亮暮色。

  窗幔半卷,隐约可见里头铺着软软的垫子,垫子上铺着象牙席,嵌着羊脂玉的凭几上,青铜香炉正袅袅飘出清甜的香味。

  马车外面坐着的粗壮妇人陶醉的闻了一下,这股樱花和莓果混合的香气清新又可人,光闻一下就让人忍不住猜测,到底是何等的可人才能配得上这样清甜又俏皮的馨香。

  一两香,三两金,这姚樱香果然名不虚传。

  妇人微微翘起嘴角,露出一个愉悦的笑容。

  能用这么昂贵的香料的人,自然就是刚从海外回来的朱七七了。

  她本来乘坐南洋的商船,光明正大的从长江口登陆,冷二快马加鞭先赶回去,朱七七受不了这样赶路,宗强便护着她不紧不慢往回走。

  为什么不紧不慢?

  不知是不是在外奔波的时间太长了,身体劳累,心情也一直紧绷的过,朱七七刚快马加鞭的赶了两天的路就有点发热了。

  这可把所有人吓坏了。

  在古代,每生一次病都是一次风险。

  大家衣不解带,没日没夜的照顾朱七七。

  幸运的是,朱七七虽然体质废柴,但这么多年锦衣玉食,身体的底子打的还是不错的,仅一天多就退了烧。

  退烧后,朱七七也不敢浪了,心中再着急回家,也不敢走的太快了。

  就这样又赶了两天的路,终于在天彻底黑透之后赶到朱家在下尹亭的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