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皇帝感动-《武林外史,人间富贵花》

  果然,在朱富贵的一通描述下,皇帝的心情好极了,他哈哈大笑道:“好好好!不愧是咱家七七,这回可是立了大功了,我这个做干祖的必须得奖赏她才行啊。”

  朱富贵笑道:“她能有何功劳,不过是动动嘴皮子吩咐下去,下面的人才是跑断了腿呢。”

  太子不赞同的笑道:“你这叫什么话,若无咱家七七,他们又怎能研究出此技?你也莫要推辞,我看啊,此事,七七当为首功。”

  皇帝也扶须笑道:“是极是极,七七可是咱们家的宝贝,少了谁的功劳,也不能少了她的才是。”又感慨的拍拍朱富贵的肩,“阿贵你很好,你将七七教导的也很好。”

  朱富贵也带上了慕孺的笑意。

  太子也上来拍着他的肩感慨的说好兄弟,父子三人陷入了温馨的氛围。

  温馨了一会儿,朱富贵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忙道:“对了,干爹,哥哥,事情宜早不宜迟,你们还当速择心腹得用之人,儿子让七七调遣良匠,以授此技。”

  皇帝依旧沉浸在温馨的亲子氛围中,点点头,感慨道:“好好好,我就知道,阿贵你永远都是那个好孩子,”

  “干爹.....”

  皇帝拍拍朱富贵的手,又道:“当初我能打下这天下,大哥功不可没,如今我能江山稳固,也少不了你的鼎力辅佐,如今七七又这般聪慧能干,干爹我,幸有你们祖孙三人,这国家,也幸有你们祖孙三人啊。”朱富贵忙道:“干爹说的哪里的话,当日阳城之难,破家灭门之灾,儿子犹历历在目,这么多年来一日也不敢忘怀,废墟之上泣血之誓,儿子更是时时刻刻记在心里。誓要荡平天下灾厄,还以人间安宁,终我一生,都将会置身于此。”

  皇帝心中感动,又听朱富贵坚定道:“此乃父亲之志,亦是我之志也,父亲半生为此,我也承父之志,永不敢变,纵我身死,还有七七承我之志,朱姓不绝,此志不灭也!”

  一番话,说的皇帝和太子心神大震。

  皇帝更是震撼的看着朱富贵,口中喃喃:“朱姓不绝,此志不灭,这样的话,大哥也说过......”

  当年那个并不高大,甚至因为连年奔波而极为瘦弱的身影,也曾靠坐在廊下,忍着病痛笑着对他说:“我这个做大哥的,没有别的本事,唯有这一股心气在,只要我活着,定要助你打下这天下来,我别无所愿,只愿再不会有人经历那亡族灭种之灾,破家灭门之祸.......

  只要我活着,我定要让这天下人皆有饭吃,皆有衣穿,便是我死了,也还有阿贵承我之志,阿贵之后还有阿贵的子孙,只要朱姓不绝,此志定不灭也.....”

  皇帝的眼眶微微湿润,他的嘴唇微不可查的蠕动:“大哥.....”

  朱富贵到底是朱富贵,三言两语将皇帝和太子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趁着父子俩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时候,朱富贵再度表忠心,说不管以后沈天君的儿子出不出现,他都要给朱七七招婿。

  沈岳出现了那就招沈岳,沈岳不出现那就招别人,只为了延续朱家这一脉相承的,忠君爱国的火之意志。

  他们要永远做在背后支持皇家的那个ta。

  巴拉巴拉......

  朱富贵靠自己的情真意切和忠君爱国,一番推心置腹,彻底打动了皇帝与太子。

  皇帝和太子也不是蠢人,对朱富贵的心思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父子俩对视一眼,皆长长的叹了口气。

  在此之前,他们其实还有着将朱七七收入皇家的想法,但这一刻,他们是彻底放弃了。

  因为他们也看了出来,朱富贵不愿,朱七七大概率也是不愿的,既如此还是算了吧,没必要让这一腔热血的父女生了怨气。

  要知道,能捆绑住人心的未必就是婚姻,恩情也能换得人心。

  所谓恩情,那就是恩与情,施恩的同时,还要维系感情,这样得来的人心才是最难得也最可靠的,更何况,他们之间是有真感情的啊。

  就这样,皇帝和太子一番运作,出正月的这天,一道诏书发往了天下,朱七七成为了新鲜出炉的太子义女,并获封公主。

  不是虚衔,是有封地有俸禄的,货真价实的公主。

  朱七七的封地离新昌县不远,在扬州广陵郡江都县平乐乡临章亭,是为临章公主,又叫临章亭公主。

  从爵位上来划分,位比亭侯,也就是和关老爷地位相当。

  这可正经不低了,要知道四位公子尚且还没有一个封王的,而她这个义女已经成为了亭公主了,不由让人猜测,等到太子成为皇帝那一天,这位临章公主定然还要再往上动一动,从亭公主成为乡公主,甚至县公主都不是不可能。

  朱家,果然盛宠啊!

  随着黄门的宣读,消息层层传出,有心之人皆心思浮动。

  “.....

  朕临御天下,夙夜兢兢,冀四海升平,兆民康阜。每念邦国之兴,赖贤才襄助,亦仰懿德之功。今有善举,可彰于朝,当宣于众。

  新昌侯之女朱琰,柔嘉成性,禀性纯良,资慧灵秀,惠质兰心,淑慎贤明,秀外慧中,天资敏慧,颖悟绝伦。又兼孝悌存于闺阃,温恭着于宗亲,心怀家国,志存高远,不以闺阁为限,常思社稷之安。诚乃璇闺之翘楚,巾帼之楷模也。

  农桑之事,关乎国本。

  迩者天赐嘉祥,琰得二季稻之瑞。其心忧社稷,志在黎元,慨然献宝于朝廷,赤诚可鉴;倾心效命于王室,贞忠堪嘉。此诚可田畴丰稔,岁获双粮,民食以足,谷粟盈仓。

  于国,增赋税之入,强邦本之固;于民,解饥馁之忧,享饱暖之乐。

  琰素有贤良之德,更兼忠荩之忱。厥功懋焉,懿德可风。

  朕嘉其德,念其功,特降殊恩。

  太子仁孝宽和,心怀天下。今特诏太子,纳朱琰为义女,赐封公主之号。封邑阳寿广陵郡江都县平乐乡临章亭,食邑五百户,赐庄园三百顷,岁禄八百石。望尔恪守懿范,益弘仁风,承天家之厚泽,辅王室以昌隆。使平阳之贤声再振,文成之雅望重光。

  今昭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