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夫人眼含热泪的对太子说:“乱世天下,本就成王败寇,妾身的父亲棋差一着,以至坠命亡氏,身死国消,此乃上天不佑,怨不了旁人。妾身深知此理,自入得府来,从不敢有何妄想,只安分守己,一心为夫君祈福。
如今妾身已是迥然一身,虽夫君善待,可每日里,看着孔姐姐(当时的太子妃)与章妹妹有阿寿(赵瑾的乳名)和阿远承欢膝下,而妾身形单影只,心中难免凄冷。
夜深人静时,常伏惟祈盼,只愿夫君矜悯愚昧,乃降垂怜,让妾身好歹也能有个念想,妾身惶恐叩谢。无论男女,妾身皆伏感苍天,日后年年烧香,日日祈祷,以盼夫君扶摇青云长风,以求天下早日万姓皆安。”
意思就是我爹的死不怨别人,只是我没有家人了,孤孤单单,很羡慕那些有孩子的,也好想有个孩子。老公你可怜可怜我,和我一起要个孩子吧,我谢谢你了,阿里阿多古载以麻丝。
虞夫人将自己的身段放到最低,凄婉可怜的哀求,太子终究是心软了。虞夫人这才顺利怀上了孩子,也生下了赵琼。
赵琼出生后,虞夫人为了表示自己毫无野心,果真像她说的那样安稳度日,每日活得像个隐形人。她还给赵琼取名阿宁,每日只教导他琴棋书画,不教其经史子集。
而赵琼本人刚出生那段时间,因为是幼子,多少还是能得到些太子的关注。
只是那个时候赵瑾已经四岁,开始读书了,他是长子长孙,又生的格外漂亮,读书还很厉害,自然就得到了皇帝和太子的全身心的关爱。赵瑜当时两岁,又是次子次孙,也受到不少的关爱。
至于赵琼,虽然比不上赵瑾和赵瑜,但也能得到些关爱,直到辛夫人入府,又很快便生下赵瓒。
同章夫人和虞夫人不同,辛夫人的娘家是跟着皇帝白手起家的,是根正苗红的皇帝心腹,辛夫人本人又娇俏明艳,一来就得到了太子的宠爱,还很快就成为专宠,幼子赵瓒自然也极其受太子宠爱。
赵瓒一出生,就夺走了赵琼几乎所有的关爱。
当然了,不止赵琼,赵瑜的关爱也被夺走了大半,就连赵瑾也被分走了一些。
从此,赵琼就成了多子女家庭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老三。
这么多年来,为了母亲虞夫人不被皇帝和太子忌惮,为了自己不被太子妃和辛夫人的人暗中打压,赵琼隐藏起自己善于谋略的一面,给自己披上了害羞内向的伪装。
同样为了不让太子不喜,他还给自己打造了个虽然害羞内向不喜言语,但极其心善又酷爱读书得人设。
果然,太子虽然时常会忽略他,但却并不讨厌他,甚至有时候还会有些怜惜他。
太子妃和辛夫人也如他所愿的瞧不太上他,并没有过多的打压他。
就这样,赵琼虽被忽略,却始终安安稳稳的长大。
只是想起这些年的艰辛,虞夫人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我们母子也不过艰难求生,以求自保罢了,不怕妹妹笑话,姐姐在府里的处境比妹妹也好不到哪里去,便是合作,只怕也帮不了妹妹什么忙。”
章夫人摇摇头,道:“如今府里,内不过是太子妃和辛妹妹分庭抗礼,外不过是大公子和四公子两分天下。我们母子不想搅入其中,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虞夫人道:“既如此,你母子二人安稳度日便可,又为何要与我说这些?”
章夫人叹了口气道:“几位公子都大了,往日里虽看起来兄友弟恭,可陛下毕竟有了春秋,这安稳日子还能维持多久?”
虞夫人沉默了下,道:“也不尽然,自周以来,历朝立储,皆以嫡长为先,纵然有陛下千秋之时,但有大公子在,也不当有任何疑问才对。”
“哦?”章夫人挑眉笑道,“大公子固然为嫡为长,可纵观往昔,也不是没有非嫡非长却登上宝座之人,想来,纵然大公子为嫡长,可其他人也未必就毫无想法,姐姐说是吗?”
说完,还意有所指的看了一眼赵琼。
虞夫人皱了下眉,道:“你不用试探我,《春秋》有云,立嫡当以长而不以贤,立子当以贵而不以长。太子者,国之本也,岂可草率行之。如今的太子殿下是我的丈夫,我虽不知政事,却也知道夫妻本一体,更何况如今我无家无族,身家性命皆系于太子殿下一身,陛下与殿下地位稳固,我和阿宁才能好,我只愿阿宁一生安宁,绝无他念。”
赵琼有些感动:“阿娘......”
虞夫人拉住赵琼的手,又对章夫人道:“阿宁也并无其他念头,他一个没有外家的公子,纵然坐上那个位置,也必被屈阮之流掣肘,恐难善终,不如安稳度日,以求封国,到时候子孙延绵,反倒能得长久。”
章夫人又看向赵琼:“三公子果如此念乎?”
赵琼沉默了下,缓缓点头:“自然如此,阿娘所想便是我之所想,大哥,大哥为嫡为长,凡事自当以他为重。”
赵瑜抬眼看向赵琼,眼中带着丝审视,赵琼回视一眼,垂下眼眸。
章夫人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
果然不出她所料,虞夫人也没有什么竞争皇位的想法。她来找虞夫人合作,也是猜中了虞夫人这一点,否则她宁愿去抱太子妃的大腿。
章夫人清楚知道自己的儿子绝对不可能坐上那个位置,所以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念想,可她没有,不代表别人没有。
赵瑾和太子妃不必说,肯定是要当仁不让的,而辛夫人深受太子宠爱,很多时候太子妃也要避其锋芒。光看辛夫人和赵瓒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母子肯定是要争上一争的。
毕竟如果没有想法,就该和章虞两对母子一般低调隐藏自身,而不是处处要强,与太子妃母子争辉。
章夫人本来觉得,人生七十古来稀,皇帝都已经六十多了,还能再活几年?等皇帝一死,太子上位,将各位公子一一分封,赵瑜就可以顺顺利利的去封地上潇洒了,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今妾身已是迥然一身,虽夫君善待,可每日里,看着孔姐姐(当时的太子妃)与章妹妹有阿寿(赵瑾的乳名)和阿远承欢膝下,而妾身形单影只,心中难免凄冷。
夜深人静时,常伏惟祈盼,只愿夫君矜悯愚昧,乃降垂怜,让妾身好歹也能有个念想,妾身惶恐叩谢。无论男女,妾身皆伏感苍天,日后年年烧香,日日祈祷,以盼夫君扶摇青云长风,以求天下早日万姓皆安。”
意思就是我爹的死不怨别人,只是我没有家人了,孤孤单单,很羡慕那些有孩子的,也好想有个孩子。老公你可怜可怜我,和我一起要个孩子吧,我谢谢你了,阿里阿多古载以麻丝。
虞夫人将自己的身段放到最低,凄婉可怜的哀求,太子终究是心软了。虞夫人这才顺利怀上了孩子,也生下了赵琼。
赵琼出生后,虞夫人为了表示自己毫无野心,果真像她说的那样安稳度日,每日活得像个隐形人。她还给赵琼取名阿宁,每日只教导他琴棋书画,不教其经史子集。
而赵琼本人刚出生那段时间,因为是幼子,多少还是能得到些太子的关注。
只是那个时候赵瑾已经四岁,开始读书了,他是长子长孙,又生的格外漂亮,读书还很厉害,自然就得到了皇帝和太子的全身心的关爱。赵瑜当时两岁,又是次子次孙,也受到不少的关爱。
至于赵琼,虽然比不上赵瑾和赵瑜,但也能得到些关爱,直到辛夫人入府,又很快便生下赵瓒。
同章夫人和虞夫人不同,辛夫人的娘家是跟着皇帝白手起家的,是根正苗红的皇帝心腹,辛夫人本人又娇俏明艳,一来就得到了太子的宠爱,还很快就成为专宠,幼子赵瓒自然也极其受太子宠爱。
赵瓒一出生,就夺走了赵琼几乎所有的关爱。
当然了,不止赵琼,赵瑜的关爱也被夺走了大半,就连赵瑾也被分走了一些。
从此,赵琼就成了多子女家庭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老三。
这么多年来,为了母亲虞夫人不被皇帝和太子忌惮,为了自己不被太子妃和辛夫人的人暗中打压,赵琼隐藏起自己善于谋略的一面,给自己披上了害羞内向的伪装。
同样为了不让太子不喜,他还给自己打造了个虽然害羞内向不喜言语,但极其心善又酷爱读书得人设。
果然,太子虽然时常会忽略他,但却并不讨厌他,甚至有时候还会有些怜惜他。
太子妃和辛夫人也如他所愿的瞧不太上他,并没有过多的打压他。
就这样,赵琼虽被忽略,却始终安安稳稳的长大。
只是想起这些年的艰辛,虞夫人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我们母子也不过艰难求生,以求自保罢了,不怕妹妹笑话,姐姐在府里的处境比妹妹也好不到哪里去,便是合作,只怕也帮不了妹妹什么忙。”
章夫人摇摇头,道:“如今府里,内不过是太子妃和辛妹妹分庭抗礼,外不过是大公子和四公子两分天下。我们母子不想搅入其中,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虞夫人道:“既如此,你母子二人安稳度日便可,又为何要与我说这些?”
章夫人叹了口气道:“几位公子都大了,往日里虽看起来兄友弟恭,可陛下毕竟有了春秋,这安稳日子还能维持多久?”
虞夫人沉默了下,道:“也不尽然,自周以来,历朝立储,皆以嫡长为先,纵然有陛下千秋之时,但有大公子在,也不当有任何疑问才对。”
“哦?”章夫人挑眉笑道,“大公子固然为嫡为长,可纵观往昔,也不是没有非嫡非长却登上宝座之人,想来,纵然大公子为嫡长,可其他人也未必就毫无想法,姐姐说是吗?”
说完,还意有所指的看了一眼赵琼。
虞夫人皱了下眉,道:“你不用试探我,《春秋》有云,立嫡当以长而不以贤,立子当以贵而不以长。太子者,国之本也,岂可草率行之。如今的太子殿下是我的丈夫,我虽不知政事,却也知道夫妻本一体,更何况如今我无家无族,身家性命皆系于太子殿下一身,陛下与殿下地位稳固,我和阿宁才能好,我只愿阿宁一生安宁,绝无他念。”
赵琼有些感动:“阿娘......”
虞夫人拉住赵琼的手,又对章夫人道:“阿宁也并无其他念头,他一个没有外家的公子,纵然坐上那个位置,也必被屈阮之流掣肘,恐难善终,不如安稳度日,以求封国,到时候子孙延绵,反倒能得长久。”
章夫人又看向赵琼:“三公子果如此念乎?”
赵琼沉默了下,缓缓点头:“自然如此,阿娘所想便是我之所想,大哥,大哥为嫡为长,凡事自当以他为重。”
赵瑜抬眼看向赵琼,眼中带着丝审视,赵琼回视一眼,垂下眼眸。
章夫人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
果然不出她所料,虞夫人也没有什么竞争皇位的想法。她来找虞夫人合作,也是猜中了虞夫人这一点,否则她宁愿去抱太子妃的大腿。
章夫人清楚知道自己的儿子绝对不可能坐上那个位置,所以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念想,可她没有,不代表别人没有。
赵瑾和太子妃不必说,肯定是要当仁不让的,而辛夫人深受太子宠爱,很多时候太子妃也要避其锋芒。光看辛夫人和赵瓒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母子肯定是要争上一争的。
毕竟如果没有想法,就该和章虞两对母子一般低调隐藏自身,而不是处处要强,与太子妃母子争辉。
章夫人本来觉得,人生七十古来稀,皇帝都已经六十多了,还能再活几年?等皇帝一死,太子上位,将各位公子一一分封,赵瑜就可以顺顺利利的去封地上潇洒了,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