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刚亮,一群衣衫褴褛的灾民手持锄头、铁锹在县衙门口聚集。他们起初还安静,却在卯时刚过的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大老爷,我家里两天没吃东西了,我们要粮食!”
其他人附和道:“我们要粮食!”“我们要粮食!”“我老娘饿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大老爷在不在县衙?”
门口的衙役赶紧通报纪明达。可怜纪明达昨晚一夜未合眼,快到天明才眯了一会儿就被外面的人吵醒。他甩了甩混沌的脑袋正要出门,却被邬师爷一把拦住:“大人,他们来势汹汹,情况不妙啊。”
那衙役也道:“对啊老爷,要不把李老爹他们叫来吧?”
纪明达觉得有理,赶紧差人去找李老爹。可是那些捕快们都不在家,一个个不是上山挖野菜就是下河摸鱼,理由还非常充分:家里断粮了,总不能坐着等死吧?
被他派去的那个衙役臊眉耷眼地回到县衙。捕快们罢工的事很快就被外面的灾民知晓了。这下他们更觉得自己有理:“你们看,捕快们都不向着他!”
“听说他们家里也吃不饱了。”
“那是自然,饿着肚子谁干活?”
“大老爷没饿肚子吧?”
“肯定不会啊,不是说那些盗墓的给了他好多宝贝吗?”
“我们要见大老爷!”
“什么大老爷,就是个贪赃枉法的狗官!草菅人命的狗官!”
“我们快饿死了,他却躲在屋里吃香的喝辣的!”
“开门!开门!叫那个狗官出来!”
邬师爷隔着门对众人道:“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擅闯县衙可是重罪啊!你们……”
他的话还没说完,只听门外有一人高声道:“县令算什么,舍得一身剐,敢把国君拉下马!”
又听众人道:“叫狗官出来,我们要打死这个狗官!”
邬师爷见情况不妙,一面指挥在场的几个仆役用桌椅板凳堵住门,一面火速赶到后院找纪明达。
纪明达问:“他们要干什么?”
邬师爷道:“有人说出了‘舍得一身剐,敢把……’敢把……”后半句话在邬师爷的嘴里转了好几圈,终究没敢说出口,只道:“能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怕是来者不善。”
纪明达当然听说过这句话,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问道:“他们有多少人?李福贵呢?”
邬师爷道:“外面看不清来了多少人,听声音至少好几百。至于李福贵,那更别提了,以他为首的两班捕快一个都不肯来!”
“一个都不来?他们什么意思!”纪明达大惊失色,没了捕快们的保护,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县令在愤怒的灾民面前就是砧板上的肉。
邬师爷抬眼看了看他,又低下头唉声叹气。纪明达明白了,他们昨日讹钱不成,今日就都罢工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纪明达没了主意。
邬师爷低声道:“大人,要我说,您先找个地方避一避吧。这些灾民都饿疯了,又有人从中作梗,根本听不进道理,只知道要钱、要粮食,要不到的话恐怕……”
“本官是朝廷任命的县令啊!大灾当前,怎能弃百姓于不顾?”纪明达道。
邬师爷急了:“大人,都这个时候了您就别犹豫了!我方才隔着门听得清清楚楚,是有人在故意煽动灾民闹事。现在他们的怒火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您若是不走,他们可是真能打死人的!现在他们只是堵住了前门,后门还是安全的,您赶紧从后门走吧。”
纪明达一仰头,泪水已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哽咽道:“我三十岁入仕,如今已是第八年。自上任以来,清正廉洁,上无愧于天地君王,下无愧于黎民百姓。 邬师爷,你能不能告诉我,我究竟哪一步做错了,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昨日你说有人在背后作梗,煽动百姓闹事,往本官身上泼脏水。本官若是这么一走了之,岂不是变成了畏罪潜逃,反叫他们落实了本官的罪名?”
邬师爷催促道:“大人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看眼下这个光景,他们就没想让您活着走出县衙。好在您身上没有穿官服,包袱我已经帮您收拾好了,您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正在此时,外面吵吵嚷嚷的人群似乎有了移动的迹象。邬师爷急了:“大人快走,他们往后门来了!”
纪明达见状,知道不走不行了,他恋恋不舍地扫了一眼四周,这才找来忠仆纪勇背着包袱,两人一道从后门出去。邬师爷见纪明达走了,也一溜烟逃离了县衙。
唐谨言得知了纪明达逃走的消息,暗喜道:“好啊好啊,明达你这一走,本府可就要把你的罪名给坐实了。”于是他写了份奏折,上书宛陵县令纪明达监守自盗,勾结盗墓贼盗发宛陵,现因事情败露畏罪潜逃,建议通缉此人。写了奏折还嫌不够,又命人找来陵卫乡芈坳村的村民以南楚惠王直系后代的名义追究纪明达纵容盗墓贼盗挖祖坟的罪过。做完了这些事,唐谨言自以为十拿九稳,不等朝廷的批复下来,急急忙忙拟好了通缉令,附上画像,命人送到郡内各县张贴。
纪勇想了想,道:“老爷,通缉令会不会发到老家那边?”
纪明达道:“如果这个通缉令真是唐郡守私自发的,那就没有朝廷的文书,应该不会发到邺郡。”
纪勇道:“我们回老家,趁罪名还没有坐实,先把夫人和小少爷接上,再找您的同窗宋御史想办法。”
纪明达颔首道:“对,找宋义声,他是我的至交,平日里最是仗义执言。”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吵嚷声,似乎有一群人往这边来了。领头的人还大声嚷嚷道:“你们几个,拿着画像去前面路口设卡,你们几个在这一片分头找,挖地三尺也要找到纪明达那个狗东西!记住,他要是反抗就往死里打,他已经不是你们的父母官了,他是罪人,打死了不犯法!”
好在这座屋子虽破,底下还有个隐秘的地窖可供纪明达和纪勇容身。他二人自打逃到这里之后连口水都没喝上,屋内也就没有明显的人住过的痕迹,那些人匆匆忙忙翻找了几下便离开了。
他们走后,纪明达在纪勇的搀扶下从地窖里爬了出来。那些百姓曾经当他是青天大老爷,如今却一个个恨不得置他于死地,一阵阵的悲凉和无奈爬上了纪明达的心头。纪勇冒险出去探了探路,回来直摇头:“几条路都被他们设卡了,小人尚且能混出去,老爷您恐怕够呛。那些画像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竟然有八九分像。”
纪明达指着自己脸上的一个痦子,苦笑道:“怪我长得太有特点了。罢了,既然出不去就先不出去。勇儿,包袱里还有点碎银子,你去买点吃的回来。”
纪勇答应一声便出了门。等他回来的时候,纪明达已经自悬于房梁之上。纪勇大惊,忙将主人放下来,却见他已经断气了。纪勇怕自己哭声引来暴民,只好咬紧了袖子努力不让自己出声,抽抽搭搭哭了许久。待他哭够了起身收拾东西,一眼瞅见屋内的破炕上有用过的笔墨和几张写满字的纸,都是刚用不久的,猜想这大概是纪明达的绝笔信了,可是他不识字,老爷这信是写给谁的呢?按照平时,他只要找个读书人帮忙看看就好,可是眼下老爷正在被通缉,这封信若是拿出去岂不是暴露了?
他取过纸来翻了翻,发现第一张纸上内容竟然不是字,而是几幅画。第一幅是一个躺在地上的人,第二幅是一座坟,旁边画了个叉,纪勇知道,这是不要这样做的意思。第三幅是一个身着短衣的人带着一个妇人和一个孩子,手拿一封信去找一位头戴官帽的人。纪勇明白了,这几幅画是纪明达画给他看的,意思是眼下风声紧,不要安葬他,先回老家找到他的妻儿,再拿着自己写的信,和他们一起去找宋义声。纪勇又哭了一通,本想好歹挖个坑把老爷埋了,却发现一则身边实在没有称手的工具,二则挖坑动静大,很容易招来那些人。他只好将纪明达的遗体摊放在炕上,用一张破草席盖好,跪下磕了三个头,背起包袱前往邺郡。
喜欢东洲往事
其他人附和道:“我们要粮食!”“我们要粮食!”“我老娘饿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大老爷在不在县衙?”
门口的衙役赶紧通报纪明达。可怜纪明达昨晚一夜未合眼,快到天明才眯了一会儿就被外面的人吵醒。他甩了甩混沌的脑袋正要出门,却被邬师爷一把拦住:“大人,他们来势汹汹,情况不妙啊。”
那衙役也道:“对啊老爷,要不把李老爹他们叫来吧?”
纪明达觉得有理,赶紧差人去找李老爹。可是那些捕快们都不在家,一个个不是上山挖野菜就是下河摸鱼,理由还非常充分:家里断粮了,总不能坐着等死吧?
被他派去的那个衙役臊眉耷眼地回到县衙。捕快们罢工的事很快就被外面的灾民知晓了。这下他们更觉得自己有理:“你们看,捕快们都不向着他!”
“听说他们家里也吃不饱了。”
“那是自然,饿着肚子谁干活?”
“大老爷没饿肚子吧?”
“肯定不会啊,不是说那些盗墓的给了他好多宝贝吗?”
“我们要见大老爷!”
“什么大老爷,就是个贪赃枉法的狗官!草菅人命的狗官!”
“我们快饿死了,他却躲在屋里吃香的喝辣的!”
“开门!开门!叫那个狗官出来!”
邬师爷隔着门对众人道:“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擅闯县衙可是重罪啊!你们……”
他的话还没说完,只听门外有一人高声道:“县令算什么,舍得一身剐,敢把国君拉下马!”
又听众人道:“叫狗官出来,我们要打死这个狗官!”
邬师爷见情况不妙,一面指挥在场的几个仆役用桌椅板凳堵住门,一面火速赶到后院找纪明达。
纪明达问:“他们要干什么?”
邬师爷道:“有人说出了‘舍得一身剐,敢把……’敢把……”后半句话在邬师爷的嘴里转了好几圈,终究没敢说出口,只道:“能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怕是来者不善。”
纪明达当然听说过这句话,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问道:“他们有多少人?李福贵呢?”
邬师爷道:“外面看不清来了多少人,听声音至少好几百。至于李福贵,那更别提了,以他为首的两班捕快一个都不肯来!”
“一个都不来?他们什么意思!”纪明达大惊失色,没了捕快们的保护,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县令在愤怒的灾民面前就是砧板上的肉。
邬师爷抬眼看了看他,又低下头唉声叹气。纪明达明白了,他们昨日讹钱不成,今日就都罢工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纪明达没了主意。
邬师爷低声道:“大人,要我说,您先找个地方避一避吧。这些灾民都饿疯了,又有人从中作梗,根本听不进道理,只知道要钱、要粮食,要不到的话恐怕……”
“本官是朝廷任命的县令啊!大灾当前,怎能弃百姓于不顾?”纪明达道。
邬师爷急了:“大人,都这个时候了您就别犹豫了!我方才隔着门听得清清楚楚,是有人在故意煽动灾民闹事。现在他们的怒火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您若是不走,他们可是真能打死人的!现在他们只是堵住了前门,后门还是安全的,您赶紧从后门走吧。”
纪明达一仰头,泪水已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哽咽道:“我三十岁入仕,如今已是第八年。自上任以来,清正廉洁,上无愧于天地君王,下无愧于黎民百姓。 邬师爷,你能不能告诉我,我究竟哪一步做错了,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昨日你说有人在背后作梗,煽动百姓闹事,往本官身上泼脏水。本官若是这么一走了之,岂不是变成了畏罪潜逃,反叫他们落实了本官的罪名?”
邬师爷催促道:“大人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看眼下这个光景,他们就没想让您活着走出县衙。好在您身上没有穿官服,包袱我已经帮您收拾好了,您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正在此时,外面吵吵嚷嚷的人群似乎有了移动的迹象。邬师爷急了:“大人快走,他们往后门来了!”
纪明达见状,知道不走不行了,他恋恋不舍地扫了一眼四周,这才找来忠仆纪勇背着包袱,两人一道从后门出去。邬师爷见纪明达走了,也一溜烟逃离了县衙。
唐谨言得知了纪明达逃走的消息,暗喜道:“好啊好啊,明达你这一走,本府可就要把你的罪名给坐实了。”于是他写了份奏折,上书宛陵县令纪明达监守自盗,勾结盗墓贼盗发宛陵,现因事情败露畏罪潜逃,建议通缉此人。写了奏折还嫌不够,又命人找来陵卫乡芈坳村的村民以南楚惠王直系后代的名义追究纪明达纵容盗墓贼盗挖祖坟的罪过。做完了这些事,唐谨言自以为十拿九稳,不等朝廷的批复下来,急急忙忙拟好了通缉令,附上画像,命人送到郡内各县张贴。
纪勇想了想,道:“老爷,通缉令会不会发到老家那边?”
纪明达道:“如果这个通缉令真是唐郡守私自发的,那就没有朝廷的文书,应该不会发到邺郡。”
纪勇道:“我们回老家,趁罪名还没有坐实,先把夫人和小少爷接上,再找您的同窗宋御史想办法。”
纪明达颔首道:“对,找宋义声,他是我的至交,平日里最是仗义执言。”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吵嚷声,似乎有一群人往这边来了。领头的人还大声嚷嚷道:“你们几个,拿着画像去前面路口设卡,你们几个在这一片分头找,挖地三尺也要找到纪明达那个狗东西!记住,他要是反抗就往死里打,他已经不是你们的父母官了,他是罪人,打死了不犯法!”
好在这座屋子虽破,底下还有个隐秘的地窖可供纪明达和纪勇容身。他二人自打逃到这里之后连口水都没喝上,屋内也就没有明显的人住过的痕迹,那些人匆匆忙忙翻找了几下便离开了。
他们走后,纪明达在纪勇的搀扶下从地窖里爬了出来。那些百姓曾经当他是青天大老爷,如今却一个个恨不得置他于死地,一阵阵的悲凉和无奈爬上了纪明达的心头。纪勇冒险出去探了探路,回来直摇头:“几条路都被他们设卡了,小人尚且能混出去,老爷您恐怕够呛。那些画像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竟然有八九分像。”
纪明达指着自己脸上的一个痦子,苦笑道:“怪我长得太有特点了。罢了,既然出不去就先不出去。勇儿,包袱里还有点碎银子,你去买点吃的回来。”
纪勇答应一声便出了门。等他回来的时候,纪明达已经自悬于房梁之上。纪勇大惊,忙将主人放下来,却见他已经断气了。纪勇怕自己哭声引来暴民,只好咬紧了袖子努力不让自己出声,抽抽搭搭哭了许久。待他哭够了起身收拾东西,一眼瞅见屋内的破炕上有用过的笔墨和几张写满字的纸,都是刚用不久的,猜想这大概是纪明达的绝笔信了,可是他不识字,老爷这信是写给谁的呢?按照平时,他只要找个读书人帮忙看看就好,可是眼下老爷正在被通缉,这封信若是拿出去岂不是暴露了?
他取过纸来翻了翻,发现第一张纸上内容竟然不是字,而是几幅画。第一幅是一个躺在地上的人,第二幅是一座坟,旁边画了个叉,纪勇知道,这是不要这样做的意思。第三幅是一个身着短衣的人带着一个妇人和一个孩子,手拿一封信去找一位头戴官帽的人。纪勇明白了,这几幅画是纪明达画给他看的,意思是眼下风声紧,不要安葬他,先回老家找到他的妻儿,再拿着自己写的信,和他们一起去找宋义声。纪勇又哭了一通,本想好歹挖个坑把老爷埋了,却发现一则身边实在没有称手的工具,二则挖坑动静大,很容易招来那些人。他只好将纪明达的遗体摊放在炕上,用一张破草席盖好,跪下磕了三个头,背起包袱前往邺郡。
喜欢东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