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势在必行!-《特战女兵在古代》

  吴雄安脸上的笑僵在原地,嘴巴张了张,

  半天没合上;

  方才附和的官员们也你看我、我看你,眼里全是慌乱。

  “娘娘!万万不可啊!”

  最先跪下来表示坚决反对的是中书省吴立新,

  他膝行两步,声音都发颤,“边境各州近日不太平,

  流民聚集不说,还时有盗匪出没,娘娘万金之躯,

  怎能以身犯险?这要是出半点差池,

  我大夏可就没了主心骨啊!”

  “是啊娘娘!”

  紧接着,吴雄安也跟着跪下,腰弯得更低,

  跟上他族兄的话,

  “朝中政务本就繁杂,您离京后,

  幼帝尚幼,朝堂决策恐有延误。

  万一边境再传急报,或是地方生乱,

  臣等……臣等恐难担此重任啊!”

  他这话看似自谦,说什么朝廷离不开李婷婷。

  其实从他那着急的眼神里,

  却藏不住对南方封地被查的担忧。

  他们吴家在江南有大片田产,

  流民问题里本就掺着他家的私货,太后亲去,

  岂不是要撞破底细?

  王家的官员们也纷纷跪了一地,理由五花八门:

  有的说“南下需调动大量粮草,恐加重地方百姓负担,

  违了娘娘守民心的初衷”;

  有的提“南方湿热,恐娘娘龙体不适”;

  还有的扯出“祖宗规制”,说“什么太后临朝本应坐镇中宫,

  岂能轻易离京恐动国本”。

  一时间,殿内全是“请娘娘收回成命”的声音,

  方才因早朝修改时辰,刚生出来的那点感激,

  早被对自身利益的担忧冲得一干二净。

  李婷婷冷笑一声,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哼!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要打着你们的那点小算盘?”

  说着,她一步步从离开龙椅,缓缓地从台阶走下,

  冷冷地看向群臣。

  李婷婷的凤靴踩在金砖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她没有停在殿中,反倒沿着百官跪伏的队列,

  一步一步缓缓前行,目光扫过每一张低垂的脸。

  “本宫心意已决,南巡之事,势在必行!”

  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淬了冰,

  顺着地砖缝钻进每个人耳朵里,

  “本宫可不是一时兴起,要离这皇宫去游山玩水?”

  她停在吴立新身后,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发颤的脊背,

  “南方各州百姓,若能安居乐业,

  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大周那里讨生活?”

  顿了顿,李婷婷又向前走了两步,停在队列中央,

  转身时凤袍扫过地面,带起一阵风。

  “本宫此次南巡,不是去查谁的田产,

  更不是去掀谁的旧账,”

  说到这里,李婷婷的声音稍缓,

  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本宫是要去看看百姓缺什么粮,缺什么衣,

  看看州县官到底有无好好替百姓办事,

  看看各地有无盗匪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粮。

  眼下这事,只关民生,不关你们的利益,

  你们手里的那点权、家里那点的产业,哀家暂时没心思管。”

  说到这,她先是看了看李家阵营那边的李忠,李翔。

  随后才加快脚步,绕到吴立新面前,

  弯腰盯着他汗湿的衣领:

  “李丞相是三朝的老臣,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

  本宫离京后,所有朝政便交给他打理。

  你们谁要是觉得本宫不在,就能在朝堂上搞小动作,

  或是在朝廷政务上给他添乱的话,

  哼!到时候本宫回京后,就莫怪本宫心狠手辣。”

  李婷婷直起身,又开始沿着队列踱步,

  每走一步,语气就重一分,

  “一直以来你们贪点小利、藏点私货,

  本宫都念在初理政务,天下未稳,不想过多生事,

  故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过往不究。

  希望尔等能将本宫今日这点小小的要求,

  好好铭记在心,切莫左耳进右耳出,别到时候才悔之晚矣!”

  李婷婷将最后一个字吐出口,指尖轻轻理了理凤袍下摆的褶皱,

  金线绣的凤凰在晨光里晃了晃,便转身朝着龙椅的方向走去。

  凤靴再次踏上台阶,每一步都稳得没半点迟疑,

  眼看就要迈上最高一级,她却忽然停住脚步,

  肩背依旧挺直,只微微侧过脸。

  “诸位,”

  她的声量陡然提高,冷意比方才更甚,

  像殿外刮过的寒风,“方才本宫的话,都听清楚了吗?”

  话音落时,殿内静得能听见香炉里香灰落下的轻响。

  下一刻,跪伏的百官齐齐叩首,

  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闷响,连声音都不敢错开半分:

  “微臣遵旨!”

  吴立新,吴雄安,王崇,王松等人的额头抵着冰凉的地砖,

  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

  方才李婷婷回头那一眼,

  分明是在给他们吴王两家敲警钟,先礼后兵呀!

  她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反正这次南巡我不会损坏你们的利益,

  但你们也最好别有事没事就跟我二叔三叔过不去,

  否则就让你们没有好果子吃。

  其他的群臣们也纷纷跪在一旁,手指死死攥着身上的朝服下摆。

  他们又怎么可能听不明白李婷婷的弦外之音?

  李忠、李翔兄弟俩跪在李家阵营的队列里,

  待百官的“遵旨”声落,两人悄悄交换了个眼神。

  李忠嘴角压着笑意,眼角却微微上扬;

  李翔也缓缓点头,眼底藏着几分赞许——那神情,

  分明是在为自家侄女这一场漂亮的立威暗暗点赞。

  旁边那些李家的粉丝官员们,则个个指尖悄悄松开了攥紧的朝服,

  心里早已松快下来。

  方才李婷婷那番话,既是镇住了吴、王两家,

  也是给他们这些“自己人”撑了腰——太后得势,

  李家稳固,他们往后在朝堂上自然更有底气,

  日子也能更安稳,众人心里的高兴劲,

  脸上虽不敢露得太明显,眼底的亮光却是藏不住的。

  李婷婷落在龙椅上后,将殿内的群臣们神色尽收眼底:

  但她却没再多看,只抬手轻轻一挥,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若无他事,今日早朝便到此为止吧!退朝。”

  “臣等恭送娘娘!”

  群臣们一听李婷婷宣布要退朝,这才纷纷松了一口气。

  全部迫不及待地行礼齐呼,吴,王两家则在想着得赶紧回到府里去,

  关上门来好好研究一下对策。

  至于李家阵营的人呢,则是想着赶紧回府里去,

  好酒好菜美美庆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