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南城对峙-《特战女兵在古代》

  平西洲洛的南湖,清澈见底的湖水,泛着微波流动。

  两岸青山宛如两道墨色屏障,层峦叠嶂向天际绵延,

  却在尽头默契地留出一道缝隙,

  恰好将绯红的夕阳框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暮色渐浓,余晖将湖面染成琥珀色,

  与远处黛青色的山峦相映成趣。

  几只小鸟儿站在不远处官道旁边的一棵小树枝上,

  它们互相看着对方,叽叽喳喳个不停,

  像极了一群结伴外出游玩的欢快孩童。

  突然,远处传来阵阵异动,当场把这群小鸟儿吓得四处乱窜。

  只见一支整整齐齐的大军,正浩浩荡荡地奔驰,

  士兵们穿着清一色黑色的铠甲,手持长枪,

  腰间还配着军刀,他们神色急促,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快速奔跑。

  铁蹄踏碎暮色,这群黑甲士兵如潮水般漫过官道。

  骑兵的重铠在余晖中泛着冷光,战马昂首嘶鸣,

  铁蹄扬起的尘烟遮蔽了半轮残阳。

  步兵方阵紧随其后,长枪如林,每一步都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甲胄相撞的铿锵声混着整齐划一的呼喝,

  化作低沉的轰鸣,仿佛大地在呼吸。

  这支钢铁洪流蜿蜒数十里,从南湖畔一直延伸到天际线。

  黑色的阵列如巨蟒般翻过山岗、掠过平原,

  所过之处草木皆伏。

  先头骑兵已卷起漫天黄沙,殿后的步兵却还未走出青山的阴影,

  中间的辎重车队蜿蜒曲折,旌旗蔽日,

  密密麻麻的身影望不到尽头。

  夜风裹着铁锈味与汗腥气扑面而来,十万将士凝成的钢铁长龙,

  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向着未知的前方奔涌而去。

  尽管行军速度惊人,但在前方的刘迅三人。

  却对此刻的行军速度表现得很不满意。

  尤其是刘迅,他停下马来对行军的队伍,

  大声吆喝,“快点,快点,全都加快脚步,

  再不快点的话,大周贼军都要攻破京城大门了。”

  士兵们闻言,连忙再次加快了行军速度。

  但一旁的曹猛却似乎有点不忍心,策马上前凑到刘迅身旁,

  小心翼翼地劝说他,“大哥,你看兄弟们都已经跑了足足一个下午,

  我怕他们会受不了,咱们长途奔袭儿敌军却......”

  “三弟,你要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若我们不加快速度的话,

  我怕京城皇宫有失,到时候国破家亡,

  我等又如何面对朝廷与大夏黎民百姓?”

  刘迅冷冷地目视着行军队伍,还没等曹猛的话说完,

  就被他挥了挥手打断。

  ......

  次日,天色刚亮,大夏京城最外围的南门。

  这里是整个京城的第一道防线。

  此刻城头弥漫着紧绷如弦的肃杀之气。

  一名校尉扶着城墙垛口,他心情有点忐忑紧张一点也不敢丝毫大意。

  目光在城防各处来回扫视,士兵们扛着成捆的箭矢匆匆跑过,

  脚步声杂乱却透着急切;工匠们正在加固城墙,

  铁锤敲击声此起彼伏,火星四溅在青砖上。

  一队医官们背着装满草药的竹篓穿梭其间,

  为昨夜巡逻时受伤的士卒包扎伤口,

  止血的金疮药气息混着汗水,在闷热的空气里发酵。

  新征召的那些民夫们个个面色苍白,

  颤抖着将装满碎石的麻袋堆砌成临时掩体,

  有的人忍不住地偷瞄城外,却被身旁老兵狠狠踹了一脚:

  \"看什么快,还不赶紧盯着你手里的活儿!\"

  ......

  护城河泛着幽蓝的水光,三丈宽的河面横亘在城与敌之间,

  吊桥高高悬起,粗粝的铁链垂在水面,

  偶尔被游鱼撞出细碎涟漪。

  河岸边插满削尖的拒马,裹着兽油的火把整齐排列,

  却还未点燃——这是最后的威慑手段。

  城墙根基处,经验老到的士卒正在调试床弩,

  转动齿轮的\"咯吱\"声与低声咒骂交织,

  冷汗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滑进厚重的甲胄。

  对岸的原野上,大周军队已完成列阵。黑色旌旗如林,

  五万步卒组成的方阵静默如山,铁甲在朝阳下泛着冷芒。

  中军处,投石车的木质巨臂微微晃动,

  仿佛蛰伏的巨兽随时准备苏醒。

  不一会,苏睁便带着一众随从,启策动青骢马行至护城河浅滩处,

  玄色大旗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他仰头望向城头的马良玉,

  脸上浮起三分痛惜之色:\"马将军,这京城的一砖一瓦,

  原本都是我大周先祖封邑。

  当年你们的始帝倒反天罡,自立门户,

  他不过是皇室血脉旁支另起炉灶。

  所以,马将军,若此时尔等能弃暗投明,

  重归我大周,你我携手共进让天下统一,

  岂不比困守孤城更能造福百姓?\"

  城楼上的马良玉仰头大笑几声,

  随后声音里裹着霜雪般的冷意:

  \"苏大帅,你这话,倒像是忘了史书如何记载。

  我大夏太祖才是先帝嫡长子,反倒是你们大周,

  不过是旁系亲王割据藩镇自立。

  若想避免生灵涂炭,不如你即刻退兵,

  劝你家陛下早早归降,本将保证定会奏请朝廷,

  赐他个闲散郡王的头衔。\"

  苏睁闻言,抚掌叹息,不住地摇了摇头,

  腰间玉佩撞出清响。

  随后,他表情严肃,露出愤怒的表情。

  \"马良玉,你又何必如此执迷不悟?

  天下百姓苦战乱久矣,将军若能顺应大势,

  必能在青史上留下促成一统的美名。\"

  马良玉一听,顿时怒气腾腾,瞪大着眼睛看向城下。

  “苏睁,你这是助纣为虐,

  数十年来一直都是你们大周反贼屡屡挑起事端,

  如今还敢大言不惭,实在是无耻至极!”

  说完,他又狠狠地拔出腰间佩剑,指向半空。

  “苏睁反贼,本将应邀而来,

  可没工夫来听你在这胡搅蛮缠,废话少说,要战则战!

  若不退兵,这城门之地便是尔等的葬身之地!”

  苏睁被马良玉气得身体微微颤抖,猛地扯紧缰绳,

  怒目圆睁,指尖几乎要将缰绳攥断:

  “马良玉,事到如今你竟还敢嘴硬!

  看看你们大夏伪朝的那帮乱臣贼子,

  君臣上下全都是一群沉溺权谋之斗,

  为争权夺利不择手段,自私自利之徒!

  充斥朝堂,朝纲崩坏,荒废政务,

  搞得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扬起马鞭指向城头,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

  “我大周圣上心怀苍生,见此惨状痛心疾首,

  特命本帅挥师南下,还得天下太平!

  你却执意顽抗,非要将万千将士拖入厮杀,

  难道真要看到这护城墙上血流成河,才肯善罢甘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