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什么是背井-《大小姐搬空家产,闪婚随军成团宠》

  高考报名的消息到处传播。

  报名处外头的告示栏前挤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桑云苓先让陆屹寒在外头等她,她拿着准备好的材料走向报名处。

  窗口后的一个工作人员头也没抬,例行公事地伸手。

  待看到名字一栏,他神情一变,这不是那个被举报的……

  “桑云苓同志,你这个情况……有点复杂啊。”

  他声音拖长了,

  “我们呢,需要核实一下,你先回去等通知。”

  “核实什么?”

  桑云苓盯着他的眼睛,竟然让人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压力,

  “需要的材料我都带来了,需要核实什么,你可以随意查看。”

  “有人写信举报你亲爹……”

  “我的户口,档案清清楚楚,我本人符合所有报名条件。

  我父亲是他的事,与我何干?法律上,我早已与他划清界限。”

  “话是这么说,但政策是很严格滴,

  尤其是高考,选拔的是又红又专的人才,你这是家庭背景的污点啊……”

  窗口前的争执引来了许多人的目光。

  有人表示好奇,也有人感到同情,而更多的人则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议论声引来了其他工作人员,见桑云苓事态特殊。

  只能请到办公室商谈了。

  招生办公室里,

  气氛凝重。

  上级负责人看着眼前这位容貌出众,气质沉静的年轻军嫂,又瞥了一眼她身后气场强大的军官,额角微微冒汗。

  “这位同志,你情况特殊。”

  桑云苓逻辑清晰,语气不卑不亢,继续之前的话题。

  “同志,我的出身无法选择,

  但我走什么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也可以由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衡量。

  我与罪犯生父早已断绝关系,我的婚姻经过组织审查。

  我建立的试验田,亩产远超普通田地,推广的粮种能为国家增产粮食,这是许多同志有目共睹的。

  请问,一个努力为国家做贡献的军属,是否应该因为无法选择的出身,就被剥夺追求进步,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的机会?”

  刚刚那个工作人员被她一连串的话噎住,脸色涨红,

  “你,你这是狡辩!而且,我说了要先核实才知道!”

  “核实需要多久?据我所知,报名截止时间今天下午五点。”

  桑云苓抬起手腕,露出陆屹寒送她的一块小巧的手表,

  “现在已经是四点十分!”

  她将材料一一摊开,试验田的数据报告尤其醒目。

  那令人惊叹的亩产数字,无疑是最有分量的证明。

  负责人目光扫过那些加盖红章的文件和确凿的数据,态度明显有所缓和。

  他看了看面色冷峻的陆屹寒,又看了看眼神坚定,言之有物的桑云苓,心中的天平已然有所倾斜。

  就在此时,门口传来一阵喧哗。

  以婆婆陈玉珍为首,大院里周老头,吴兰花,张慧芳……

  一大批军属自发地赶来了,他们挤在办公室门口,七嘴八舌地替桑云苓作证,

  “领导,桑云苓可是好人啊!我家营长的腿就是她给治好的!”

  “就是!她种的粮食咱们大院都吃着呢!

  试验田那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哪个缺德冒烟儿的乱举报!见不得人好是吧!”

  民意的力量在此刻尤为凸显。

  负责人彻底放下了疑虑。

  他拿起公章,在报名表上郑重地盖了下去。

  “同志,你的情况我们了解了。

  欢迎你参加高考!”

  此刻,距离报名截止,时间已不足一小时。

  桑云苓接过盖好章的表格,指尖有些轻微的颤抖,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

  她回头,看向身后那些目光关切的家人们,露出了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

  最后,她的视线与陆屹寒交汇,

  他冷峻的嘴角似乎也轻轻扬起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微笑,眼中闪烁着她所熟悉的支持。

  但报名只是第一关。

  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

  78年高考,填报志愿是一起在《报名登记卡》上进行的。

  这时候还只能填五个学校。

  作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完全属于考前盲报。

  而她没有丝毫犹豫,在第一志愿栏里,郑重写下了“东南医科大学”。

  那是全省最好的医学圣殿,既深研传统中医精髓,也积极吸纳现代医学科技。

  她想要去的就是这个地方。

  十二月,高考如期而至。

  冷风呼呼,却吹不散考点外黑压压的人群。

  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女,

  甚至还有两鬓斑白的老人,都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怀揣着一个共同的,炽热的梦想。

  本来桑云苓以为只是陆屹寒来送送她,回头却惊讶地发现,

  大院里几乎倾巢而出,嫂子们,孩子们,

  叶佩兰还特意带着刚学会编织的围巾赶来了。

  “云苓,别紧张啊!”吴兰花温柔地递过来一个暖水壶。

  “加油,加油!考第一名!”王花蒂喊得最大声。

  叶佩兰只是替女儿理了理围巾,眼神里有骄傲,也有心疼。

  女儿连着几日没来看她,她还以为……

  她亲自去瞧,见女儿没日没夜的埋头苦读。

  桑云苓看着这“隆重”的送考团,有些哭笑不得,心里却暖得发胀。

  她环视四周,发现像她这样一家子来送的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夫妻俩一起并肩走进考场的。

  这是一个时代赋予的新希望,沉重,而又充满力量。

  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转身,步入了那道注定会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大门。

  考试结束后,大院里的人聚在一起,迫不及待地问东问西。

  “云苓,考得咋样?题难不?”

  “作文出的什么题啊?”

  “我听人说特简单,也有人说特难!”

  “那数学题是不是忒绕人?”

  桑云苓笑了笑,没正面回答考得好坏,倒是想起一题,

  “有个语文题挺有意思,

  你们猜猜,‘背井离乡’的‘井’是什么意思。”

  大家十分配合,七嘴八舌地猜起来。

  “井?不就是水井嘛!”

  “不对啊,水井咋背?这说得通吗?”

  “那是啥?矿井?”

  “也不像啊……都不是人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