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防的特勤人员,随商队慢慢地深入广西。
贸易的路线,都是袁彬与杨杰共同商定的,一路都打好了招呼。
他们沿着驿道前行,一些平民出身的工作人员惊诧地发现,在大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上面的一声招呼还真好用!
一路上,他们在驿站补充水和食物,虽然都是粗茶淡饭,但不用花一分钱。
不但不花钱,杨杰的人一路开道,驿站的驿丞,急递铺的铺兵们还笑脸盈盈。
一趟下来,商队的每个人都满满新鲜感。
这和在海防除了学习就是训练的单调生活不同,小到一花一草,大到一村一镇,都很有意思。
比如,他们在驿站休整,吃着当地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往往也会拿出随身携带的肉干、咸鱼、白酒,和此地的主人攀谈。
驿卒、铺兵们都是普通人,难得吃点鱼肉,更何况他们从来没接触过高度酒。
往往一顿饭下来,宾主相欢。
在一些交通要道,或者道路汇集处,往往还有许多村镇。
路过一些相对繁华的地段,他们也会出售随身携带的货物。
有雪白雪白的食盐,有和那些私盐一样白的糖霜。
有一颗颗晶莹剔透、如同冰块的冰糖,有从不足一尺到三尺有余的各类咸鱼,有一捆捆像干硬毛巾那样的海带。
也有各种花色、式样的棉布,甚至是统一样式的上衣、裤子。
当然,还有烈酒。
42度、53度、68度乃至75度的白酒,用500毫升瓷瓶装载。每六瓶为一箱。
当然,也可以论瓶卖。
之所以用瓷瓶,是因为此时玻璃还有很高的溢价。
对普通的地主、士绅,乃至七品以下官员,瓷瓶足够了。
不过,平民显然是消费不起如此高档的产品的。
除了这些瓶装酒,还有牛车拖曳的一个个大木桶,每一桶里面,都有数百斤白酒。
对那些赶集的普通百姓而言,花上一两钱散碎银子,灌满一大葫芦高度白酒,显然是一笔划算买卖。
商队每天都在前进,他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售卖太多货物——太浪费时间。
更多的是交给本地的经销商。
这些经销商往往是本地的地主、乡贤,或者说地头蛇……
镇南关,每一天,都有大量车队北上,海防所产的货物有了一大片新消费市场。
这些商队,与南下的流民擦肩而过,交织出一幅别样的画卷。
在一些县城、府城,商队中部分特勤人员留了下来。
他们首先拜会当地官员,当然,是带了礼物。
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在华南官场倍受追捧,可那些老爷们不知道,其实这些工业品价值并不高。
单说玻璃珠、玻璃镜,要多少有多少,只是为了维持高利润,不能大批量销售。
而这些东西,都是令人惊叹的好宝贝。
在和当地官员商业互吹后,他们便开始了对稳婆的培训。
不只是中老年稳婆,还有一些年轻女子,在前期宣传下,有意愿从事接生职业的人。
培训很简单,知识科普、消毒步骤、应急处理、模拟实践操作等等。
很快,新法接生在八桂大地蔓延开来。
不久后,许多家族发现,自家新生儿成活率有了明显提升。
新法接生,在人们心中扎根,并自然而然地向周边伸展……
商队带来的显然不只有这点变化。
毕竟,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千万里外可能会爆发海啸。
其实在正式通关之前,小说与说书已经开始普及,茶楼酒馆、乃至村里的大榕树下,活跃着众多说书人和他们的听众。
如今,商路大开,有一种新的书本,也随之涌来。
小人书,或者是画册,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人,通过雕版印刷跃然纸上。
让不识字的小孩与大人,也能不借助说书先生,了解精彩的故事。
当然,如果粗通几个大字,还可以通过画底下那一两行简单的文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如果说小人书只是单纯娱乐,从南方运来的那些物美价廉的铁器,则是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比其他国家地区,大明冶铁技术并不落后,甚至可以说靠前。
可是,手工业生产的铁器,毕竟比不上工业大生产——海防与海参崴的煤铁厂,已经摸到工业革命的门槛了。
朱祁镇也没把铁器卖的太便宜,如果太便宜,利润低不说,对铁匠造成的打击也太大。
比本地铁匠铺稍贵一点点。
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探路之后,人们会用脚投票的。
铁犁、镰刀、锄头、铁铲、柴刀、铁锅……大量家用铁器在市场售卖,而且供不应求。
买到新铁器的农民发现,自己干活更省力了,而且手里的家伙事好像还更结实。
而白酒,极大提升了农夫们、特别是中小地主的生活质量。
中国传统的黄酒、米酒远远没有白酒刺激。
虽然这时候明朝已经有了蒸馏技术,但成本高、难度大,也没有大范围铺开。
可对朱祁镇来说就不同了。
糖厂的甘蔗废渣,可以制作便宜的朗姆酒,这种酒的成本可以说是负的,因为废物利用足够涵盖生产和运输成本。
仅需10文铜钱, 便可打一斤朗姆酒,这个价格比米贵,但贵的不多。
档次再高一点,还有用占城稻、小麦、高粱等为原料酿造的高度酒。
于是,许多农民在接触到白酒后,迅速爱上了这一新鲜事物。
他们有的每晚喝上一小盅缓解疲劳,有的早上喝一茶碗,为一天劳作积蓄力量。
很多人掰着指头数日子,就盼着赶集那天,去集市上打酒。
有的条件好一点,打完酒后,找个小摊,来盘炒鸡蛋、拌豆腐,喝着小酒吃着下酒菜,快活似神仙……
对于村里的地主,集市乃至城市的生意人来说,日子就更好过了。
从洗手洗脸的肥皂,到餐桌上的白糖、雪花盐、高度酒,到姨太太们梳妆用的镀银玻璃镜,到自己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买来的火铳……
生活大大丰富了,不是吗?
生活丰富了,生产效率提升了,许多婆姨们的肚子,也悄无声息地大了……
贸易的路线,都是袁彬与杨杰共同商定的,一路都打好了招呼。
他们沿着驿道前行,一些平民出身的工作人员惊诧地发现,在大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上面的一声招呼还真好用!
一路上,他们在驿站补充水和食物,虽然都是粗茶淡饭,但不用花一分钱。
不但不花钱,杨杰的人一路开道,驿站的驿丞,急递铺的铺兵们还笑脸盈盈。
一趟下来,商队的每个人都满满新鲜感。
这和在海防除了学习就是训练的单调生活不同,小到一花一草,大到一村一镇,都很有意思。
比如,他们在驿站休整,吃着当地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往往也会拿出随身携带的肉干、咸鱼、白酒,和此地的主人攀谈。
驿卒、铺兵们都是普通人,难得吃点鱼肉,更何况他们从来没接触过高度酒。
往往一顿饭下来,宾主相欢。
在一些交通要道,或者道路汇集处,往往还有许多村镇。
路过一些相对繁华的地段,他们也会出售随身携带的货物。
有雪白雪白的食盐,有和那些私盐一样白的糖霜。
有一颗颗晶莹剔透、如同冰块的冰糖,有从不足一尺到三尺有余的各类咸鱼,有一捆捆像干硬毛巾那样的海带。
也有各种花色、式样的棉布,甚至是统一样式的上衣、裤子。
当然,还有烈酒。
42度、53度、68度乃至75度的白酒,用500毫升瓷瓶装载。每六瓶为一箱。
当然,也可以论瓶卖。
之所以用瓷瓶,是因为此时玻璃还有很高的溢价。
对普通的地主、士绅,乃至七品以下官员,瓷瓶足够了。
不过,平民显然是消费不起如此高档的产品的。
除了这些瓶装酒,还有牛车拖曳的一个个大木桶,每一桶里面,都有数百斤白酒。
对那些赶集的普通百姓而言,花上一两钱散碎银子,灌满一大葫芦高度白酒,显然是一笔划算买卖。
商队每天都在前进,他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售卖太多货物——太浪费时间。
更多的是交给本地的经销商。
这些经销商往往是本地的地主、乡贤,或者说地头蛇……
镇南关,每一天,都有大量车队北上,海防所产的货物有了一大片新消费市场。
这些商队,与南下的流民擦肩而过,交织出一幅别样的画卷。
在一些县城、府城,商队中部分特勤人员留了下来。
他们首先拜会当地官员,当然,是带了礼物。
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在华南官场倍受追捧,可那些老爷们不知道,其实这些工业品价值并不高。
单说玻璃珠、玻璃镜,要多少有多少,只是为了维持高利润,不能大批量销售。
而这些东西,都是令人惊叹的好宝贝。
在和当地官员商业互吹后,他们便开始了对稳婆的培训。
不只是中老年稳婆,还有一些年轻女子,在前期宣传下,有意愿从事接生职业的人。
培训很简单,知识科普、消毒步骤、应急处理、模拟实践操作等等。
很快,新法接生在八桂大地蔓延开来。
不久后,许多家族发现,自家新生儿成活率有了明显提升。
新法接生,在人们心中扎根,并自然而然地向周边伸展……
商队带来的显然不只有这点变化。
毕竟,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千万里外可能会爆发海啸。
其实在正式通关之前,小说与说书已经开始普及,茶楼酒馆、乃至村里的大榕树下,活跃着众多说书人和他们的听众。
如今,商路大开,有一种新的书本,也随之涌来。
小人书,或者是画册,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人,通过雕版印刷跃然纸上。
让不识字的小孩与大人,也能不借助说书先生,了解精彩的故事。
当然,如果粗通几个大字,还可以通过画底下那一两行简单的文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如果说小人书只是单纯娱乐,从南方运来的那些物美价廉的铁器,则是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比其他国家地区,大明冶铁技术并不落后,甚至可以说靠前。
可是,手工业生产的铁器,毕竟比不上工业大生产——海防与海参崴的煤铁厂,已经摸到工业革命的门槛了。
朱祁镇也没把铁器卖的太便宜,如果太便宜,利润低不说,对铁匠造成的打击也太大。
比本地铁匠铺稍贵一点点。
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探路之后,人们会用脚投票的。
铁犁、镰刀、锄头、铁铲、柴刀、铁锅……大量家用铁器在市场售卖,而且供不应求。
买到新铁器的农民发现,自己干活更省力了,而且手里的家伙事好像还更结实。
而白酒,极大提升了农夫们、特别是中小地主的生活质量。
中国传统的黄酒、米酒远远没有白酒刺激。
虽然这时候明朝已经有了蒸馏技术,但成本高、难度大,也没有大范围铺开。
可对朱祁镇来说就不同了。
糖厂的甘蔗废渣,可以制作便宜的朗姆酒,这种酒的成本可以说是负的,因为废物利用足够涵盖生产和运输成本。
仅需10文铜钱, 便可打一斤朗姆酒,这个价格比米贵,但贵的不多。
档次再高一点,还有用占城稻、小麦、高粱等为原料酿造的高度酒。
于是,许多农民在接触到白酒后,迅速爱上了这一新鲜事物。
他们有的每晚喝上一小盅缓解疲劳,有的早上喝一茶碗,为一天劳作积蓄力量。
很多人掰着指头数日子,就盼着赶集那天,去集市上打酒。
有的条件好一点,打完酒后,找个小摊,来盘炒鸡蛋、拌豆腐,喝着小酒吃着下酒菜,快活似神仙……
对于村里的地主,集市乃至城市的生意人来说,日子就更好过了。
从洗手洗脸的肥皂,到餐桌上的白糖、雪花盐、高度酒,到姨太太们梳妆用的镀银玻璃镜,到自己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买来的火铳……
生活大大丰富了,不是吗?
生活丰富了,生产效率提升了,许多婆姨们的肚子,也悄无声息地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