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朱元璋3 常遇春,朱升-《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第二位,常遇春。】

  【如果说,徐达是元帅,常遇春就是猛将,是先锋。他像是朱元璋手里最锋利的长枪。】

  【1355年,常遇春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军中称常十万。】

  【这个常十万可跟“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那个孙十万不一样。】

  【常遇春一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鏖战衢州,战九华山,大败陈友谅,攻破元大都时都立了卓越军功。还凭借自己的军功升至元帅过。】

  【最终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1369年,也就是洪武二年,常遇春北征,攻克开平,可惜,他在回军途中病逝,还不到四十。】

  【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这也算是挺好的,比徐达还早病逝,要不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被朱元璋杀掉。”

  “哎,天幕也没说这个常遇春是个什么性子的人,要是他活久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结局。”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朱元璋手下还有汤和等武将,都是大明开国功臣。】

  【除了这些臣子,朱元璋本人也是出名的马上皇帝,且战功卓着,历史上有好几次朱元璋亲自带兵打仗的记载。毕竟伟人评价过,“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其次则朱元璋耳。”】

  【除了武将以外,朱元璋手下的文臣也是能人辈出。】

  【先说第一位,朱升。】

  【说起朱升,有九个字最出名。“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天幕下那些帝王将相们都是人精,虽然不少位面的人都是第一次听见这九个字,可却是觉得越琢磨越是不简单。

  【大多数帝王都是出身富贵人家的,哪怕是说起来“布衣出身”的刘邦,也是大秦亭长,大家可别看亭长官不是三公九卿那样的大官就不拿它当官。】

  【至少,在刘邦没起势之前,他在沛县,泗水亭是能说的上话的,他没起势之前就已经结识了不少沛县,泗水亭的豪杰,比如萧何,樊哙,所以刘邦起势的时候这些人都愿意追随他。

  并且因为刘邦之前就在沛县能说的上话,他想起势的时候真要收拢沛县作为发源地还是有优势的。】

  【刘邦都如此,更别提其他出身于贵族的帝王了。】

  “哎,这话说的,想要称帝哪有那么简单啊。”

  “历史上也就出这么一个朱元璋啊。”

  【但朱元璋跟其他帝王不一样。】

  【像朱元璋这样的出身,还有能力的人,若是想要找个君主投效,之后位极人臣,那简单,要是想要成为乱世里独霸一方的豪强,也不是不能实现。】

  【可他要想建立大一统功业,成为皇帝,可必须得小心再小心,因为比起出身好的人,没人为他兜底,

  有些错误,那些出身好,有人兜底的人犯了可能没什么太大影响,最后依旧能成大业,但没人兜底的朱元璋不行,可能他一步走错就会功亏一篑,甚至再无复起的机会。】

  【所以朱元璋在得到了朱升这九个字以后,一直把这九个字牢记在心里,一路稳扎稳打,高筑墙,广积粮,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自己的基础,并且一直压着自己的欲望,绝对不过早称帝,成为出头鸟。】

  天幕下的人们看到这个,一些人对这九个字的理解更深了,也有人在感叹朱元璋的不容易,他这个出身确实是,想要当帝王一步都不能错。

  喜欢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