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后卫转前锋包座侦察
班佑的阳光驱散了草地的阴冷与湿气,却驱不散王林眉宇间那抹凝重的期待。独立团在这片难得的干燥土地上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休整。战士们擦拭武器,修补草鞋,吃着热乎的青稞粥,体力在缓慢却坚定地恢复。寨子里的藏族同胞从最初的戒备到逐渐接纳,甚至有些年轻人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纪律严明却又带着一身硝烟疲惫气息的军队。
王林站在临时团部门口,目光越过头顶飘扬的“铁血后卫虎团”战旗,投向东北方向。那里,群山起伏的轮廓之后,就是决定红军北上命运的战略要地——包座。他知道,中央和右路军主力正在艰苦跋涉,正在一步步走出死亡沼泽。而能否为大军打开北上的大门,关键就在包座。
电台静默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直到译电员几乎是捧着那张薄薄的电文纸跑出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团长!中央、右路军军委急电!”
王林一把接过,目光如电,迅速扫过字句。
电文内容清晰而紧迫:
“王、王并转独立团全体同志:欣闻你部已成功穿越草地,抵达班佑,沿途设立标记,厥功甚伟!现北上通道关键隘口——包座,为胡宗南部重兵扼守,其援军49师正自松潘疾进,企图阻我于包座河一线。包座之得失,关系全军北上甘南之成败,关系中国革命之前途!
经研究决定:任命王林为包座战役前线总指挥,攻取包座!你部任务:以独立团为主攻,坚决啃下大戒寺、求吉寺两颗硬钉子,打开北上通道!30军部队负责外围警戒及打援,重点伏击歼灭来援之敌49师!
此战关乎全局,望你部发扬‘铁血后卫’虎威,克服万难,坚决拿下包座!中央及右路军全体同志期待你们的捷报!朱、周、徐”
政委王光道、闻讯赶来的李云龙、以及几位营长都屏息凝神。电文的内容简洁却重逾千钧:任命王林为包座前线总指挥,以独立团为主攻,坚决拿下包座要塞!同时告知,红四方面军第30军的精锐——264团和268团正火速驰援,将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及打援力量,协同作战,但攻坚矛头的重任,明确无误地落在了独立团的肩上。
“豁!主攻!硬碰硬!这才对味!”李云龙一拍大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带着新兵营冲上敌阵。
王光道则更显谨慎:“老林,信任如山,责任更大啊。部队状态……能啃得动吗?”
王林没有立刻回答,他闭上眼,脑海中那幅详尽的3D地图再次展开,包座地区的山川河流、沟壑丛林纤毫毕现,但代表敌军防御工事的许多细节仍显模糊,尤其是火力点的精确分布、换防规律、指挥所确切位置。
他猛地睁开眼,眼神锐利如刀:“能不能啃动,光靠决心不够,得靠眼睛和脑子!胡宗南不是傻子,包座经营多年,硬冲就是送死!”他目光转向一旁待命的侦察连长,“张红土!”
“到!”张红土一个激灵,挺直胸膛。
“侦察连全体集合!任务来了,要命的硬任务!”王林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要你们变成我的眼睛,钻进包座,把胡宗南的乌龟壳里里外外给我看清楚!”
团部内,气氛肃杀。张红土及其手下的几名排长、骨干侦察员围在王林身边。桌上铺着那张根据零星情报和王林根据系统信息综合绘制的地图。
“都看清楚,”王林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大戒寺”和“求吉寺”两个点上,“这两个点是核心,钉子中的钉子。尤其是求吉寺,后山那个制高点,不敲掉它,咱们多少人填进去都不够。”
“团长,这地方太险了,硬摸恐怕……”一名老侦察排长面露难色。
“所以不能蛮干。”王林打断他,同时暗中启动了系统的“战术模拟分析”和“高精度地形勘测”功能。他的视野仿佛接入了一个无形的无人机,从高空俯瞰包座,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流走向无比清晰,甚至能模拟出不同时间的光照和阴影,推断出哪些路线可能被敌火力覆盖,哪些死角可以利用。
【系统提示:生成最优渗透路线(3条)。标记高危观测点(7处)。推测敌军主要火力扇面(已标注)。提供夜间/拂晓能见度模拟。】
王林结合系统的提示和自己的判断,开始下达具体指令,他的话语仿佛亲临其境:
“张红土,你亲自带一排,走这条线。”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诡异的曲线,绕过正面河道,从一片看似无法通行的密林和陡崖结合部切入,“这里,根据地形下午申时之后应该会有山体阴影,光线最暗,可以隐蔽接近到大戒寺侧后三百米内。重点摸清寺外铁丝网布置、地堡数量、射击孔朝向,还有寺内夜间灯火最亮、天线最多的房子,可能是指挥部或通讯枢纽。”
“二排长,你带你们排,负责求吉寺。”王林的手指移到更险峻的北侧,“这条路最难走,要攀一段近乎垂直的崖壁,但也是敌人最想不到的地方。拂晓前行动,利用晨雾掩护。上去之后,不要恋战,你们的任务是这个后山制高点!给我数清楚上面有多少个机枪巢、有没有迫击炮位、观察哨的位置、换岗时间!记住,你们是眼睛,不是拳头,看到就是胜利!”
“三排,分散成数个小组,活动在牙弄路口、嘎哇寨这些外围据点,佯动袭扰,开枪就跑,吸引敌人注意力,为潜入主阵地的兄弟创造机会。同时观察记录敌军调动规律、运输车队时间、援军可能来的方向。”
王林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侦察勇士:“记住,你们这次侦察,直接关系到主攻部队几百甚至上千兄弟的性命!我要的不是‘大概’、‘可能’,我要精确到米,精确到分钟!敌人的机枪架在哪个窗口,换岗是几点几分,指挥所的墙有多厚,都要给我搞清楚!能不能做到?”
“能!保证完成任务!”侦察兵们低声吼道,眼中闪烁着被重任点燃的火焰。
夜幕和晨雾成了红军侦察兵最好的护身符。
张红土带着一排的精英,像壁虎一样紧贴着陡峭的山壁,利用灌木和岩石阴影缓慢移动。系统提供的路线精准地避开了几处视野开阔的危险地带。他们甚至能听到头顶上方敌军哨兵咳嗽和聊天的声音。汗水浸透了衣服,肌肉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酸痛,但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他们用炭笔在小本子上快速勾勒,用绳子测量距离,将看到的一切默默记在心里。
二排的勇士们更是上演了悬崖绝壁上的无声舞蹈。利用钩爪和绳索,他们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奇迹般地爬上了求吉寺后山的一处断崖。趴在冰冷的岩石后面,他们用缴获的望远镜(箐口和鲁班场战利品)贪婪地记录着:制高点上,三个环形机枪工事,射界覆盖整个正面进攻路线;一处加固的半地下掩体,天线林立,无疑是观察所/指挥所;甚至清晰地看到了敌人换岗的整个过程——凌晨五点四十,持续约三分钟,哨兵显得有些疲惫松懈。
外围,三排的袭扰起到了效果。零星的枪声和爆炸声引得守军一阵紧张,探照灯胡乱扫射,兵力向发出声响的地方调动,反而放松了对核心区域的警惕。
侦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一名战士在试图更近距离观察大戒寺侧翼一个隐蔽火力点时,不小心触碰到了一根敌人设置的简易警铃线(绊线连着空罐头盒)。
“叮当啷——”
刺耳的响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惊心。
“谁?!”敌哨兵立刻警觉,枪栓拉动声清晰可闻。
探照灯的光柱迅速扫过来。
“噗噗噗!”敌人的机枪几乎是盲目地朝着响动方向扫射过来。
“撤!”带队的班长低吼一声,一把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却为了掩护战友后撤,动作慢了一瞬。
“班长!”
几声压抑的惊呼中,那位班长身中数弹,踉跄倒地,鲜血迅速染红了身下的草丛。但他直到最后一刻,仍死死握着那个画满了标记和数据的小本子。
战友们强忍悲痛,利用黑暗和地形迅速脱离,将这份用鲜血换来的情报牢牢刻在脑子里。
天亮时分,各侦察小组陆续返回班佑附近的秘密集结点。有人带回了详尽的草图和数据,有人带回了沾着泥土和血迹的记录本,有人则带回了永久的伤痛和牺牲的战友。
张红土眼睛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却带着无比的坚定,向王林汇报道:
“团长,摸清楚了!大戒寺东南角有个死角,敌人两挺交叉机枪有个三秒的间隙!求吉寺后山换岗时间是五点四十,持续三分钟,那时候最适合炮火准备!指挥所就在求吉寺后院那栋最大的石头房子里,墙厚估计超过半米!外围嘎哇寨的敌人每天上午十点会有一次补给车队……”
一条条、一件件,极其珍贵的情报汇聚到王林这里。
王林站在重新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地图前,脑海中系统的模拟图像随着这些真实数据的输入变得更加清晰、精确。敌军的防御体系不再是模糊的铜墙铁壁,而变成了一个有弱点、有规律、可被破解的复杂机器。
他转过身,对等待着最终命令的各级指挥员们,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了,敌人的底牌,我们看清了!现在,该我们出牌了!通知下去,各营连指战员团部开会!”
包座,这只盘踞在北上咽喉的猛虎,已被红军的鹰眼死死盯住。一场精心策划的雷霆打击,即将降临。
班佑的阳光驱散了草地的阴冷与湿气,却驱不散王林眉宇间那抹凝重的期待。独立团在这片难得的干燥土地上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休整。战士们擦拭武器,修补草鞋,吃着热乎的青稞粥,体力在缓慢却坚定地恢复。寨子里的藏族同胞从最初的戒备到逐渐接纳,甚至有些年轻人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纪律严明却又带着一身硝烟疲惫气息的军队。
王林站在临时团部门口,目光越过头顶飘扬的“铁血后卫虎团”战旗,投向东北方向。那里,群山起伏的轮廓之后,就是决定红军北上命运的战略要地——包座。他知道,中央和右路军主力正在艰苦跋涉,正在一步步走出死亡沼泽。而能否为大军打开北上的大门,关键就在包座。
电台静默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直到译电员几乎是捧着那张薄薄的电文纸跑出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团长!中央、右路军军委急电!”
王林一把接过,目光如电,迅速扫过字句。
电文内容清晰而紧迫:
“王、王并转独立团全体同志:欣闻你部已成功穿越草地,抵达班佑,沿途设立标记,厥功甚伟!现北上通道关键隘口——包座,为胡宗南部重兵扼守,其援军49师正自松潘疾进,企图阻我于包座河一线。包座之得失,关系全军北上甘南之成败,关系中国革命之前途!
经研究决定:任命王林为包座战役前线总指挥,攻取包座!你部任务:以独立团为主攻,坚决啃下大戒寺、求吉寺两颗硬钉子,打开北上通道!30军部队负责外围警戒及打援,重点伏击歼灭来援之敌49师!
此战关乎全局,望你部发扬‘铁血后卫’虎威,克服万难,坚决拿下包座!中央及右路军全体同志期待你们的捷报!朱、周、徐”
政委王光道、闻讯赶来的李云龙、以及几位营长都屏息凝神。电文的内容简洁却重逾千钧:任命王林为包座前线总指挥,以独立团为主攻,坚决拿下包座要塞!同时告知,红四方面军第30军的精锐——264团和268团正火速驰援,将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及打援力量,协同作战,但攻坚矛头的重任,明确无误地落在了独立团的肩上。
“豁!主攻!硬碰硬!这才对味!”李云龙一拍大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带着新兵营冲上敌阵。
王光道则更显谨慎:“老林,信任如山,责任更大啊。部队状态……能啃得动吗?”
王林没有立刻回答,他闭上眼,脑海中那幅详尽的3D地图再次展开,包座地区的山川河流、沟壑丛林纤毫毕现,但代表敌军防御工事的许多细节仍显模糊,尤其是火力点的精确分布、换防规律、指挥所确切位置。
他猛地睁开眼,眼神锐利如刀:“能不能啃动,光靠决心不够,得靠眼睛和脑子!胡宗南不是傻子,包座经营多年,硬冲就是送死!”他目光转向一旁待命的侦察连长,“张红土!”
“到!”张红土一个激灵,挺直胸膛。
“侦察连全体集合!任务来了,要命的硬任务!”王林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要你们变成我的眼睛,钻进包座,把胡宗南的乌龟壳里里外外给我看清楚!”
团部内,气氛肃杀。张红土及其手下的几名排长、骨干侦察员围在王林身边。桌上铺着那张根据零星情报和王林根据系统信息综合绘制的地图。
“都看清楚,”王林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大戒寺”和“求吉寺”两个点上,“这两个点是核心,钉子中的钉子。尤其是求吉寺,后山那个制高点,不敲掉它,咱们多少人填进去都不够。”
“团长,这地方太险了,硬摸恐怕……”一名老侦察排长面露难色。
“所以不能蛮干。”王林打断他,同时暗中启动了系统的“战术模拟分析”和“高精度地形勘测”功能。他的视野仿佛接入了一个无形的无人机,从高空俯瞰包座,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流走向无比清晰,甚至能模拟出不同时间的光照和阴影,推断出哪些路线可能被敌火力覆盖,哪些死角可以利用。
【系统提示:生成最优渗透路线(3条)。标记高危观测点(7处)。推测敌军主要火力扇面(已标注)。提供夜间/拂晓能见度模拟。】
王林结合系统的提示和自己的判断,开始下达具体指令,他的话语仿佛亲临其境:
“张红土,你亲自带一排,走这条线。”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诡异的曲线,绕过正面河道,从一片看似无法通行的密林和陡崖结合部切入,“这里,根据地形下午申时之后应该会有山体阴影,光线最暗,可以隐蔽接近到大戒寺侧后三百米内。重点摸清寺外铁丝网布置、地堡数量、射击孔朝向,还有寺内夜间灯火最亮、天线最多的房子,可能是指挥部或通讯枢纽。”
“二排长,你带你们排,负责求吉寺。”王林的手指移到更险峻的北侧,“这条路最难走,要攀一段近乎垂直的崖壁,但也是敌人最想不到的地方。拂晓前行动,利用晨雾掩护。上去之后,不要恋战,你们的任务是这个后山制高点!给我数清楚上面有多少个机枪巢、有没有迫击炮位、观察哨的位置、换岗时间!记住,你们是眼睛,不是拳头,看到就是胜利!”
“三排,分散成数个小组,活动在牙弄路口、嘎哇寨这些外围据点,佯动袭扰,开枪就跑,吸引敌人注意力,为潜入主阵地的兄弟创造机会。同时观察记录敌军调动规律、运输车队时间、援军可能来的方向。”
王林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侦察勇士:“记住,你们这次侦察,直接关系到主攻部队几百甚至上千兄弟的性命!我要的不是‘大概’、‘可能’,我要精确到米,精确到分钟!敌人的机枪架在哪个窗口,换岗是几点几分,指挥所的墙有多厚,都要给我搞清楚!能不能做到?”
“能!保证完成任务!”侦察兵们低声吼道,眼中闪烁着被重任点燃的火焰。
夜幕和晨雾成了红军侦察兵最好的护身符。
张红土带着一排的精英,像壁虎一样紧贴着陡峭的山壁,利用灌木和岩石阴影缓慢移动。系统提供的路线精准地避开了几处视野开阔的危险地带。他们甚至能听到头顶上方敌军哨兵咳嗽和聊天的声音。汗水浸透了衣服,肌肉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酸痛,但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他们用炭笔在小本子上快速勾勒,用绳子测量距离,将看到的一切默默记在心里。
二排的勇士们更是上演了悬崖绝壁上的无声舞蹈。利用钩爪和绳索,他们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奇迹般地爬上了求吉寺后山的一处断崖。趴在冰冷的岩石后面,他们用缴获的望远镜(箐口和鲁班场战利品)贪婪地记录着:制高点上,三个环形机枪工事,射界覆盖整个正面进攻路线;一处加固的半地下掩体,天线林立,无疑是观察所/指挥所;甚至清晰地看到了敌人换岗的整个过程——凌晨五点四十,持续约三分钟,哨兵显得有些疲惫松懈。
外围,三排的袭扰起到了效果。零星的枪声和爆炸声引得守军一阵紧张,探照灯胡乱扫射,兵力向发出声响的地方调动,反而放松了对核心区域的警惕。
侦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一名战士在试图更近距离观察大戒寺侧翼一个隐蔽火力点时,不小心触碰到了一根敌人设置的简易警铃线(绊线连着空罐头盒)。
“叮当啷——”
刺耳的响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惊心。
“谁?!”敌哨兵立刻警觉,枪栓拉动声清晰可闻。
探照灯的光柱迅速扫过来。
“噗噗噗!”敌人的机枪几乎是盲目地朝着响动方向扫射过来。
“撤!”带队的班长低吼一声,一把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却为了掩护战友后撤,动作慢了一瞬。
“班长!”
几声压抑的惊呼中,那位班长身中数弹,踉跄倒地,鲜血迅速染红了身下的草丛。但他直到最后一刻,仍死死握着那个画满了标记和数据的小本子。
战友们强忍悲痛,利用黑暗和地形迅速脱离,将这份用鲜血换来的情报牢牢刻在脑子里。
天亮时分,各侦察小组陆续返回班佑附近的秘密集结点。有人带回了详尽的草图和数据,有人带回了沾着泥土和血迹的记录本,有人则带回了永久的伤痛和牺牲的战友。
张红土眼睛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却带着无比的坚定,向王林汇报道:
“团长,摸清楚了!大戒寺东南角有个死角,敌人两挺交叉机枪有个三秒的间隙!求吉寺后山换岗时间是五点四十,持续三分钟,那时候最适合炮火准备!指挥所就在求吉寺后院那栋最大的石头房子里,墙厚估计超过半米!外围嘎哇寨的敌人每天上午十点会有一次补给车队……”
一条条、一件件,极其珍贵的情报汇聚到王林这里。
王林站在重新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地图前,脑海中系统的模拟图像随着这些真实数据的输入变得更加清晰、精确。敌军的防御体系不再是模糊的铜墙铁壁,而变成了一个有弱点、有规律、可被破解的复杂机器。
他转过身,对等待着最终命令的各级指挥员们,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了,敌人的底牌,我们看清了!现在,该我们出牌了!通知下去,各营连指战员团部开会!”
包座,这只盘踞在北上咽喉的猛虎,已被红军的鹰眼死死盯住。一场精心策划的雷霆打击,即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