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意外获得500老兵
懋功会师的欢呼声尚未完全平息,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氛围便开始在两大主力红军之间弥漫。喜悦之下,是迥异的着装、不同的口音、以及隐约可察的编制和实力差距。基层战士们忙着互相慰问,交换少得可怜的物资,讲述各自的战斗经历,但高层之间,关于战略方向和下一步行动方针的争论,已如地火般悄然运行。
王林对此心知肚明。他那点来自后世的模糊历史知识像警铃一样在脑中作响。他知道,这片欢呼的海洋之下,潜藏着足以撕裂一切的暗流。但他更清楚,此时此刻,他和他这支刚刚恢复元气的独立团,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以及绝对的服从。
这日,命令终于下达。部队即将开拔,北上穿越茫茫草地。行军序列划分左右两路纵队。五军团,这支铁血后卫,被划归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这意味着他们将与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共同行动。
团部里,王林、王光道以及几位营长围看着刚送达的命令文书。
“左路纵队……归朱总司令、刘总参谋长,还有……张政委直接指挥。”王光道念出最后几个字时,语气不易察觉地顿了顿,目光与王林短暂交汇,都看到了对方眼底那一丝凝重。
“也好。”王林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我们是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总司令部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打。草地再难,还能难过湘江?还能难过石板河?”他环视几位得力干将,“回去告诉兄弟们,收紧心思,准备北上。特别是那些新兵,思想工作要做足,物资准备要细之又细!谁要是掉了链子,别怪我王林不讲情面!”
他的态度明确无比:不议论,不猜测,不参与。埋头做事,带好部队,活下去,走到目的地就是胜利。哪位首长杀伐果断,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找不爽。几位营长都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见团长如此表态,心中那点疑虑和不安也压了下去,齐声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王林正检查着战士们打草鞋的准备情况,他动作只是微微一顿,便继续手中的活计,心里却活络开了。徐总指挥!那是赫赫有名的战将,能征善战,爱兵如子,在四方面军中威望极高。更重要的是,王林深知四方面军官兵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尤其是那些鄂豫皖的老战士,个个都是宝贝。
看看自己独立团,虽经一路补充休整,兵力接近三千五,但刨去古蔺解放的六百和川南彝区扩红的几百,真正从湘江、贵州血战中幸存下来的老骨头,已经不足一半了。新兵训练抓得再紧,毕竟缺了那股子战场上的淬炼和底蕴。草地艰险莫测,后面还有硬仗要打,部队骨干的厚度至关重要。
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能不能……去找徐总指挥“化点缘”?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再也压不下去。他知道这有点厚脸皮,两大主力刚会师,各自家底都不宽裕。但他王林为了独立团能活下去、能保持战斗力,脸皮算什么?
他找到政委王光道商量。王光道闻言,沉吟了半晌,抽了口旱烟:“想法是好的,四方面军的同志确实战斗经验丰富。只是……这开口要人,怕是不容易啊。徐总指挥那边……”
“我知道难。”王林搓着手,“但试试总没错?为了咱们团,我这脸皮就豁出去了!我们新兵多,缺基层骨干,恳请部队支援一点,不要多,百八十个老兵就行!而且,我们现在都是一家,都是首长,有什么不行的”
王光道看着王林那副“为了孩子讨饭吃”的混不吝模样,哭笑不得,最终点点头:“也罢,你去试试也好。注意态度,一定要诚恳,要充分尊重徐总指挥和四方面军的同志。”
得了政委首肯,王林立刻行动。他特意换了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揣上仅有的半包哈德门香烟,硬着头皮找到了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所在。
通报之后,他被引了进去。指挥部里,徐向前总指挥正和几位四方面军的将领看着地图低声商议。王林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徐总指挥!红五军团独立团团长王林,前来报到!”
徐向前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打量了一下王林。他对这个最近声名鹊起的“虎团”团长早有耳闻,湘江血战、桐梓扩红、石板河阻击,每一仗都打得极其漂亮甚至有些“邪性”。此刻见到真人,倒是比想象中更年轻些,眉宇间带着一股沙场磨砺出的精悍,眼神却很活络。
“王林同志,有什么事吗?”徐向前语气平和,带着一丝山西腔调。
王林深吸一口气,把路上打好的腹稿一股脑倒了出来,语气极其诚恳:“报告总指挥!我团奉命即将随左路军行动,全体指战员倍感光荣,决心打好每一仗!只是……只是我团自石板河阻击战后,伤亡巨大,一路补充的新兵较多,虽经整训,但缺乏有经验的老兵骨干。听说四方面军的老同志们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王林斗胆,恳请总指挥能否……能否从抽调一些经老兵,支援一下我团,加强一下基层力量?人数不用多,有个百八十人,就能帮我们大忙了!我独立团上下,感激不尽!”说完,又是一个标准的军礼,腰板挺得笔直,眼神里满是渴望和“真诚”。
指挥部里安静了一下。几位四方面军的将领相互看了看,表情有些玩味。这小子,胆子倒是不小,张嘴就要骨干老兵?这可是各部队的心头肉。
徐总指挥看着王林,没有立刻回答。他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似乎在权衡。独立团确实能打,王林也是个难得的将才,加强其骨干力量对左路军整体战斗力提升有益。但一方面军刚会师,就从四方面军抽人补充一方面军的部队,这口子不好开,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想法。他有些犹豫。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哦?我们的‘虎团’团长还缺老兵带新兵?”
王林扭头一看,心里顿时一凛。说话的是张政委,他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笑容。
王林赶紧再次敬礼:“张政委!”
张政委摆摆手,走到王林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目光似乎能穿透人心:“王林同志,你的独立团打得很不错嘛,老总、主席都夸你是‘红军一只虎’。怎么,还有你王林带不了的兵?”
王林硬着头皮回答:“报告政委!兵都是好兵,就是缺火候。打硬仗,需要老同志传帮带。我们一路损失太大,实在缺基础骨干,所以才来向总指挥求援。”他刻意强调了独立团的损失和困难。
张政委听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他看了一眼徐总指挥,然后对王林说道:“嗯,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加强基层,提高战斗力,是好事嘛。徐总指挥,你看呢?”
徐向前见张政委开口,便点了点头:“既然政委同意,那就调派一些。”
张政委转回头,对王林伸出五个手指,爽快地说道:“这样吧,王林同志,我给你五百人!不是新兵,都是从部队里抽调的经历过鄂豫皖、反‘围剿’的老兵,战斗经验没得说!怎么样,够不够帮你把队伍撑起来?”
五百老兵?!!
王林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原本只奢望百八十人,能来三五十个他都偷笑了!张政委一开口,竟然是五百!还是清一色的经验丰富的老兵骨干!这简直是……天降横财!巨大的惊喜砸得他有点发懵,一时间竟忘了回答。
张政委看着他目瞪口呆的样子,似乎很满意这个效果,哈哈一笑:“怎么?嫌少?”
“不!不!不!多谢政委!多谢总指挥!”王林猛地反应过来,激动得脸都涨红了,差点跳起来,声音都带了点颤音,“五百!足够了!太够了!我……我代表独立团全体指战员,感谢首长关怀!我们一定带好这些老同志,绝不辜负首长的期望!”他激动地敬礼,手都有些发抖。
张政委走上前,拍了拍王林的肩膀,语气意味深长:“好好干,王林同志。左路军前途远大,正是需要用人之际。把你那只‘虎团’带得更加兵强马壮,将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
“是!坚决完成任务!”王林大声应道,心中被巨大的喜悦填满,但张政委最后那句话,却又像一丝微不可察的冰线,悄无声息地滑入心底。他此刻来不及细想,满脑子都是那五百老兵!
懋功会师的欢呼声尚未完全平息,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氛围便开始在两大主力红军之间弥漫。喜悦之下,是迥异的着装、不同的口音、以及隐约可察的编制和实力差距。基层战士们忙着互相慰问,交换少得可怜的物资,讲述各自的战斗经历,但高层之间,关于战略方向和下一步行动方针的争论,已如地火般悄然运行。
王林对此心知肚明。他那点来自后世的模糊历史知识像警铃一样在脑中作响。他知道,这片欢呼的海洋之下,潜藏着足以撕裂一切的暗流。但他更清楚,此时此刻,他和他这支刚刚恢复元气的独立团,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以及绝对的服从。
这日,命令终于下达。部队即将开拔,北上穿越茫茫草地。行军序列划分左右两路纵队。五军团,这支铁血后卫,被划归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这意味着他们将与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共同行动。
团部里,王林、王光道以及几位营长围看着刚送达的命令文书。
“左路纵队……归朱总司令、刘总参谋长,还有……张政委直接指挥。”王光道念出最后几个字时,语气不易察觉地顿了顿,目光与王林短暂交汇,都看到了对方眼底那一丝凝重。
“也好。”王林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我们是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总司令部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打。草地再难,还能难过湘江?还能难过石板河?”他环视几位得力干将,“回去告诉兄弟们,收紧心思,准备北上。特别是那些新兵,思想工作要做足,物资准备要细之又细!谁要是掉了链子,别怪我王林不讲情面!”
他的态度明确无比:不议论,不猜测,不参与。埋头做事,带好部队,活下去,走到目的地就是胜利。哪位首长杀伐果断,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找不爽。几位营长都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见团长如此表态,心中那点疑虑和不安也压了下去,齐声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王林正检查着战士们打草鞋的准备情况,他动作只是微微一顿,便继续手中的活计,心里却活络开了。徐总指挥!那是赫赫有名的战将,能征善战,爱兵如子,在四方面军中威望极高。更重要的是,王林深知四方面军官兵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尤其是那些鄂豫皖的老战士,个个都是宝贝。
看看自己独立团,虽经一路补充休整,兵力接近三千五,但刨去古蔺解放的六百和川南彝区扩红的几百,真正从湘江、贵州血战中幸存下来的老骨头,已经不足一半了。新兵训练抓得再紧,毕竟缺了那股子战场上的淬炼和底蕴。草地艰险莫测,后面还有硬仗要打,部队骨干的厚度至关重要。
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能不能……去找徐总指挥“化点缘”?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再也压不下去。他知道这有点厚脸皮,两大主力刚会师,各自家底都不宽裕。但他王林为了独立团能活下去、能保持战斗力,脸皮算什么?
他找到政委王光道商量。王光道闻言,沉吟了半晌,抽了口旱烟:“想法是好的,四方面军的同志确实战斗经验丰富。只是……这开口要人,怕是不容易啊。徐总指挥那边……”
“我知道难。”王林搓着手,“但试试总没错?为了咱们团,我这脸皮就豁出去了!我们新兵多,缺基层骨干,恳请部队支援一点,不要多,百八十个老兵就行!而且,我们现在都是一家,都是首长,有什么不行的”
王光道看着王林那副“为了孩子讨饭吃”的混不吝模样,哭笑不得,最终点点头:“也罢,你去试试也好。注意态度,一定要诚恳,要充分尊重徐总指挥和四方面军的同志。”
得了政委首肯,王林立刻行动。他特意换了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揣上仅有的半包哈德门香烟,硬着头皮找到了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所在。
通报之后,他被引了进去。指挥部里,徐向前总指挥正和几位四方面军的将领看着地图低声商议。王林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徐总指挥!红五军团独立团团长王林,前来报到!”
徐向前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打量了一下王林。他对这个最近声名鹊起的“虎团”团长早有耳闻,湘江血战、桐梓扩红、石板河阻击,每一仗都打得极其漂亮甚至有些“邪性”。此刻见到真人,倒是比想象中更年轻些,眉宇间带着一股沙场磨砺出的精悍,眼神却很活络。
“王林同志,有什么事吗?”徐向前语气平和,带着一丝山西腔调。
王林深吸一口气,把路上打好的腹稿一股脑倒了出来,语气极其诚恳:“报告总指挥!我团奉命即将随左路军行动,全体指战员倍感光荣,决心打好每一仗!只是……只是我团自石板河阻击战后,伤亡巨大,一路补充的新兵较多,虽经整训,但缺乏有经验的老兵骨干。听说四方面军的老同志们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王林斗胆,恳请总指挥能否……能否从抽调一些经老兵,支援一下我团,加强一下基层力量?人数不用多,有个百八十人,就能帮我们大忙了!我独立团上下,感激不尽!”说完,又是一个标准的军礼,腰板挺得笔直,眼神里满是渴望和“真诚”。
指挥部里安静了一下。几位四方面军的将领相互看了看,表情有些玩味。这小子,胆子倒是不小,张嘴就要骨干老兵?这可是各部队的心头肉。
徐总指挥看着王林,没有立刻回答。他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似乎在权衡。独立团确实能打,王林也是个难得的将才,加强其骨干力量对左路军整体战斗力提升有益。但一方面军刚会师,就从四方面军抽人补充一方面军的部队,这口子不好开,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想法。他有些犹豫。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哦?我们的‘虎团’团长还缺老兵带新兵?”
王林扭头一看,心里顿时一凛。说话的是张政委,他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笑容。
王林赶紧再次敬礼:“张政委!”
张政委摆摆手,走到王林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目光似乎能穿透人心:“王林同志,你的独立团打得很不错嘛,老总、主席都夸你是‘红军一只虎’。怎么,还有你王林带不了的兵?”
王林硬着头皮回答:“报告政委!兵都是好兵,就是缺火候。打硬仗,需要老同志传帮带。我们一路损失太大,实在缺基础骨干,所以才来向总指挥求援。”他刻意强调了独立团的损失和困难。
张政委听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他看了一眼徐总指挥,然后对王林说道:“嗯,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加强基层,提高战斗力,是好事嘛。徐总指挥,你看呢?”
徐向前见张政委开口,便点了点头:“既然政委同意,那就调派一些。”
张政委转回头,对王林伸出五个手指,爽快地说道:“这样吧,王林同志,我给你五百人!不是新兵,都是从部队里抽调的经历过鄂豫皖、反‘围剿’的老兵,战斗经验没得说!怎么样,够不够帮你把队伍撑起来?”
五百老兵?!!
王林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原本只奢望百八十人,能来三五十个他都偷笑了!张政委一开口,竟然是五百!还是清一色的经验丰富的老兵骨干!这简直是……天降横财!巨大的惊喜砸得他有点发懵,一时间竟忘了回答。
张政委看着他目瞪口呆的样子,似乎很满意这个效果,哈哈一笑:“怎么?嫌少?”
“不!不!不!多谢政委!多谢总指挥!”王林猛地反应过来,激动得脸都涨红了,差点跳起来,声音都带了点颤音,“五百!足够了!太够了!我……我代表独立团全体指战员,感谢首长关怀!我们一定带好这些老同志,绝不辜负首长的期望!”他激动地敬礼,手都有些发抖。
张政委走上前,拍了拍王林的肩膀,语气意味深长:“好好干,王林同志。左路军前途远大,正是需要用人之际。把你那只‘虎团’带得更加兵强马壮,将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
“是!坚决完成任务!”王林大声应道,心中被巨大的喜悦填满,但张政委最后那句话,却又像一丝微不可察的冰线,悄无声息地滑入心底。他此刻来不及细想,满脑子都是那五百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