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口山巅的硝烟尚未散尽,混合着血腥、泥土和焦糊味的冷风灌入临时指挥所。王林背靠着冰冷的岩壁,目光扫过摊在弹药箱上的地图——上面用缴获的蓝铅笔潦草标注着敌我态势,箐口周围代表敌溃兵的蓝色箭头正在地图边缘逐渐消散。
“团长,各连伤亡和缴获初步统计出来了。”政委王光道的声音带着疲惫,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伤亡比预想的小,新兵们……都锻炼出来了!尤其是看到我们的炮火和突击,那股子拼劲,真是势不可挡!”
王林点点头,想笑一下,却发现脸颊有些发僵。他刚要开口,一阵轻微的眩晕忽然袭来,眼前的作战地图仿佛蒙上了一层光晕,脑海中那个熟悉的系统界面轻轻闪烁起来。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带领独立团(规模:2700 )完成“团级作战单位”整编,并在“箐口攻防战”中取得良好评价!】
【战场指挥官系统,版本升级中……】
【核心功能“战术地图”已增强!探测范围:20公里;地形细节提升,敌我识别速度大幅加快。】
【团体训练效果提升功能已就绪!覆盖范围:全团。】
【新增功能“指挥素养提升”已激活!】
效果:宿主麾下班排连及以上级别军官,在军事指挥、战术运用等能力上,将获得显著成长加速。
说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新增功能“战术模拟推演”已激活!】
效果:宿主可对提交的作战方案进行系统模拟推演,基于实时地图与情报,生成评估报告与风险提示。
呈现方式:
战术沙盘:在系统中生成平面敌我动态推演;
成功率评估:综合各项要素计算战术成功概率;
风险提示:标注推演中可能出现重大损失的关键节点;
辅助建议:根据推演结果,提供战术调整参考。
说明:洞察战局,研判风险,助力指挥决策。
【系统升级完毕。请继续指挥,团长。】
“指挥……”王林在心里重复了一遍,一股踏实而温热的感觉缓缓漾开,一直紧绷的精神不知不觉松弛下来。他不再只是那个倚仗地图和直觉带队前行的“幸运团长”了。如今,他有了培养骨干的方法,也有了推演战局的能力。那曾经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害怕一着失误连累全军的精神负担,终于如暖阳下的积雪,悄然融化。
他忽然笑出了声,低沉却舒畅,在安静的指挥所里显得格外清晰。
正低头核对名单的王光道闻声抬头,有些发愣:“团长?你……没事吧?”他担心王林是累了,或者受了什么伤。旁边的钟光邦也投来关切的目光。
王林收起笑声,抹了把脸,眼里是从未有过的明亮和些许淘气:“没事!好得很,从来没这么好!”他拍了拍王光道的肩,力道不轻,“我是说,咱们独立团,从现在起,才真正要走上正路了!”
两千七百人的担子啊……从文塘一路拼杀出来,最初只剩七十多人,一步步扩充、一路苦战,靠的不外是那几招:看地图找薄弱处、集中火力强攻、派出精干小组迂回打击。文塘那样惨烈的防御、石塘的强攻、道县的智取、湘江的险渡、伏击桂军、通道夺城,直到这回箐口解围,哪一仗不是如履薄冰?
战术?理论?王林自己最清楚:他哪懂那么多。有时连地图都来不及细看,全凭临阵判断,哪儿敌人少就往哪儿打,要么全力强攻,要么派出尖刀直插要害。每一次胜利,都像是与命运赌赢的筹码,背后却是一身冷汗。万一地图有误?万一突击受挫?万一穿插被围?任何一个失误,都是以战士的生命为代价。他这根弦,从醒来那天就一直绷到现在,不敢放松。
此刻,箐口的冷风拂过,竟让他觉得有些清爽。王林伸展了一下身体,关节发出轻快的声响,整个人都松弛下来。他背着手,脚步轻快地走向主阵地,开始巡视。身后的王光道和钟光邦对视一眼,眼里都写着疑惑和担忧。
阵地上依然一片忙碌。战士们正在抢修工事、搬运物资、安置伤员,肃穆的气氛中夹杂着硝烟与泥土的气息。
王林走到一处刚加固好的掩体前。负责的一连长陈阿海正带着几个战士做最后检查,一脸严肃。
“阿海,”王林语气轻松地招呼,拍了拍他的肩,“这工事做得不赖!越来越有章法了。”
陈阿海一愣,赶紧站直:“团长!我们尽力了!”
王林点点头,没多说,又走向机枪阵地。警卫连长郑水生正一丝不苟地调试一挺刚缴获的重机枪。
“水生,”王林弯腰看了看,“这枪状态怎么样?”
“报告团长,一切正常!”郑水生回答得一丝不苟,眼神却忍不住多看了团长一眼——团长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
王林没留意,继续往前走。看到几个新兵正在练习战术动作,他停步看了一会儿。
“别紧张,”他和气地对一个动作稍显生涩的年轻战士说,“第一次上战场都这样。多经历几次、多听老兵的经验,慢慢就沉稳了。遇到敌人,记得利用地形,保护自己,也要果断出击。”
新兵连忙点头,神情认真。
王林这番话声音不高,但附近的战士都听见了。大家虽然手上没停,却都不由自主地点头,觉得团长说得在理。
王光道和钟光邦跟在后面,原本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团长说话是比往常活泼了些,但思路清晰、言语踏实,不像有事的样子。
走到阵地前的一处小高坡,王林停下脚步,转过身。阳光穿过云层,落在他带笑却郑重的脸上。
“同志们!”他声音抬高了些,战士们纷纷抬头望来。
“箐口这一仗,我们打赢了!大家打得勇敢、打得顽强!值得表扬!”他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说道,“但以后还有更多的仗要打、更硬的路要走。我们不能总靠一两个人想办法,我们红军讲的是群策群力、共同成长!”
他语气诚恳,声音传遍阵地:“从现在起,不管是班长、排长,还是老兵、新兵,我希望大家都多动脑筋、多讨论战术!怎么利用地形、怎么协同配合、怎么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胜利——这些,每个人都可以想、都可以提!”
他看向几位营连长:“你们尤其要带头,组织大家学习、总结、推演!把我们独立团每一个连、每一个排,都锻造成能独当一面的尖刀!”
战士们安静地听着,许多人眼里逐渐亮起光。团长从未这样鼓励过每个人思考、发言。
陈阿海第一个吼出声:“是!团长!咱们一定多琢磨、多交流!”
“是!”更多人的回应接连响起,低沉却有力,像蓄势的雷声。
王林微笑颔首,最后说道:“好!继续作业,巩固阵地。让敌人再也不敢小瞧咱们独立团!”
他走下高坡,脚步依旧轻快,却不再令人不安。王光道和钟光邦相视一笑,终于放下心来,快步跟了上去。
“团长,各连伤亡和缴获初步统计出来了。”政委王光道的声音带着疲惫,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伤亡比预想的小,新兵们……都锻炼出来了!尤其是看到我们的炮火和突击,那股子拼劲,真是势不可挡!”
王林点点头,想笑一下,却发现脸颊有些发僵。他刚要开口,一阵轻微的眩晕忽然袭来,眼前的作战地图仿佛蒙上了一层光晕,脑海中那个熟悉的系统界面轻轻闪烁起来。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带领独立团(规模:2700 )完成“团级作战单位”整编,并在“箐口攻防战”中取得良好评价!】
【战场指挥官系统,版本升级中……】
【核心功能“战术地图”已增强!探测范围:20公里;地形细节提升,敌我识别速度大幅加快。】
【团体训练效果提升功能已就绪!覆盖范围:全团。】
【新增功能“指挥素养提升”已激活!】
效果:宿主麾下班排连及以上级别军官,在军事指挥、战术运用等能力上,将获得显著成长加速。
说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新增功能“战术模拟推演”已激活!】
效果:宿主可对提交的作战方案进行系统模拟推演,基于实时地图与情报,生成评估报告与风险提示。
呈现方式:
战术沙盘:在系统中生成平面敌我动态推演;
成功率评估:综合各项要素计算战术成功概率;
风险提示:标注推演中可能出现重大损失的关键节点;
辅助建议:根据推演结果,提供战术调整参考。
说明:洞察战局,研判风险,助力指挥决策。
【系统升级完毕。请继续指挥,团长。】
“指挥……”王林在心里重复了一遍,一股踏实而温热的感觉缓缓漾开,一直紧绷的精神不知不觉松弛下来。他不再只是那个倚仗地图和直觉带队前行的“幸运团长”了。如今,他有了培养骨干的方法,也有了推演战局的能力。那曾经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害怕一着失误连累全军的精神负担,终于如暖阳下的积雪,悄然融化。
他忽然笑出了声,低沉却舒畅,在安静的指挥所里显得格外清晰。
正低头核对名单的王光道闻声抬头,有些发愣:“团长?你……没事吧?”他担心王林是累了,或者受了什么伤。旁边的钟光邦也投来关切的目光。
王林收起笑声,抹了把脸,眼里是从未有过的明亮和些许淘气:“没事!好得很,从来没这么好!”他拍了拍王光道的肩,力道不轻,“我是说,咱们独立团,从现在起,才真正要走上正路了!”
两千七百人的担子啊……从文塘一路拼杀出来,最初只剩七十多人,一步步扩充、一路苦战,靠的不外是那几招:看地图找薄弱处、集中火力强攻、派出精干小组迂回打击。文塘那样惨烈的防御、石塘的强攻、道县的智取、湘江的险渡、伏击桂军、通道夺城,直到这回箐口解围,哪一仗不是如履薄冰?
战术?理论?王林自己最清楚:他哪懂那么多。有时连地图都来不及细看,全凭临阵判断,哪儿敌人少就往哪儿打,要么全力强攻,要么派出尖刀直插要害。每一次胜利,都像是与命运赌赢的筹码,背后却是一身冷汗。万一地图有误?万一突击受挫?万一穿插被围?任何一个失误,都是以战士的生命为代价。他这根弦,从醒来那天就一直绷到现在,不敢放松。
此刻,箐口的冷风拂过,竟让他觉得有些清爽。王林伸展了一下身体,关节发出轻快的声响,整个人都松弛下来。他背着手,脚步轻快地走向主阵地,开始巡视。身后的王光道和钟光邦对视一眼,眼里都写着疑惑和担忧。
阵地上依然一片忙碌。战士们正在抢修工事、搬运物资、安置伤员,肃穆的气氛中夹杂着硝烟与泥土的气息。
王林走到一处刚加固好的掩体前。负责的一连长陈阿海正带着几个战士做最后检查,一脸严肃。
“阿海,”王林语气轻松地招呼,拍了拍他的肩,“这工事做得不赖!越来越有章法了。”
陈阿海一愣,赶紧站直:“团长!我们尽力了!”
王林点点头,没多说,又走向机枪阵地。警卫连长郑水生正一丝不苟地调试一挺刚缴获的重机枪。
“水生,”王林弯腰看了看,“这枪状态怎么样?”
“报告团长,一切正常!”郑水生回答得一丝不苟,眼神却忍不住多看了团长一眼——团长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
王林没留意,继续往前走。看到几个新兵正在练习战术动作,他停步看了一会儿。
“别紧张,”他和气地对一个动作稍显生涩的年轻战士说,“第一次上战场都这样。多经历几次、多听老兵的经验,慢慢就沉稳了。遇到敌人,记得利用地形,保护自己,也要果断出击。”
新兵连忙点头,神情认真。
王林这番话声音不高,但附近的战士都听见了。大家虽然手上没停,却都不由自主地点头,觉得团长说得在理。
王光道和钟光邦跟在后面,原本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团长说话是比往常活泼了些,但思路清晰、言语踏实,不像有事的样子。
走到阵地前的一处小高坡,王林停下脚步,转过身。阳光穿过云层,落在他带笑却郑重的脸上。
“同志们!”他声音抬高了些,战士们纷纷抬头望来。
“箐口这一仗,我们打赢了!大家打得勇敢、打得顽强!值得表扬!”他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说道,“但以后还有更多的仗要打、更硬的路要走。我们不能总靠一两个人想办法,我们红军讲的是群策群力、共同成长!”
他语气诚恳,声音传遍阵地:“从现在起,不管是班长、排长,还是老兵、新兵,我希望大家都多动脑筋、多讨论战术!怎么利用地形、怎么协同配合、怎么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胜利——这些,每个人都可以想、都可以提!”
他看向几位营连长:“你们尤其要带头,组织大家学习、总结、推演!把我们独立团每一个连、每一个排,都锻造成能独当一面的尖刀!”
战士们安静地听着,许多人眼里逐渐亮起光。团长从未这样鼓励过每个人思考、发言。
陈阿海第一个吼出声:“是!团长!咱们一定多琢磨、多交流!”
“是!”更多人的回应接连响起,低沉却有力,像蓄势的雷声。
王林微笑颔首,最后说道:“好!继续作业,巩固阵地。让敌人再也不敢小瞧咱们独立团!”
他走下高坡,脚步依旧轻快,却不再令人不安。王光道和钟光邦相视一笑,终于放下心来,快步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