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鱼回来了!时隔两年不见,沈鱼带回来了好多川蜀特产,吃的、玩的、用的、整整三车之多,这可让大伙儿高兴的直蹦高。
既然沈鱼回来了那不用问,苏世长肯定也回来了,王千元本想亲自下厨,做顿丰盛的欢迎晚宴,可没想到却扑了个空。苏世长一回到长安,第一时间就去了皇宫觐见,看样子想要见到苏世长只能明天了。
太极宫、两仪殿,李二坐在一张带靠背的靠椅上,对着苏世长说道:“朕听人说爱卿去巴州赴任时,曾不慎落入江水之中,爱卿怎会如此不小心,朕得知此消息时,忧心的是彻夜难眠啊。”
苏世长看着李二的座椅,怎么看怎么熟悉,就好像是青花池一楼候客座椅的改装版。
听见李二说话,苏世长暂且放下心中好奇,开口答道:“说来有些惭愧,臣与友人乘舟饮酒,不曾想江面风高浪急,臣一时大意落入江水之中,幸得爱徒舍命相救,不然臣怕是不能再与陛下相见呐。”
君臣二人好一阵寒暄,在了解完川蜀之地的情况后,李二拿出一张折子由太监递过,交由苏世长观看,不久过后苏世长惊道:“陛下若真有这等良种,我大唐今后断无饥荒之忧,这象林邑自古就是我华夏领土,臣请陛下即可发兵!复我大唐河山!”
李二翻了个白眼,这些天类似的话语,他可是听了不老少。自从某位缺了大德的王某人,说出了占城稻一年三熟的那天起,整个朝堂就沸腾了起来,若不是蔡国公杜如晦过世的事在前面挡着,说不准能闹的整个长安所有人都知晓。
一年三熟的粮食没有人会不动心,这段时间文官们不停地翻查古籍,不仅唾骂范梵志,莫须有的罪名,更是不断的往其头上扣,就差说范梵志喜食童女童男。
大儒们的手段丧心病狂,从、道德、礼法、民生、乃至天地异象的角度上,实施了全方位的打击,范梵志不杀不可平民愤,象林邑不讨不可顺天命,总之理由之多,足够给范梵志的小命提前画上句号,目前只差李二点个头,大儒们能立刻给范梵志做传。
当然、文官们如此跃跃欲试,武将们也没闲着纷纷摩拳擦掌,誓要争到一个领兵的机会。武将们虽没有大儒“引经据典”的本事,但武将们知道象林邑的实力,这充其量就是群猴,这功劳就跟白给的一样,可以说就是过去白白捡功劳,要是走运的话,再被史官记上那么一笔,天呐这等好事不争取一下,就是下辈子你也别想遇见。
最近这些时日里,文臣武将们把李二烦的要死,而李二之所以迟迟不决,就是在等待一个准确的情报送达,只有得到这个情报后,李二才能做出最后的决断。
时间刚刚好就在昨天夜里,李二收到了四封一致的密信,果然如王千元那小子所说,象林邑真的有一年三熟的米稻,这可给李二激动的一宿没合眼。
李二收回思绪,从袖口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再次放到苏世长眼前,说道:“朕已派人查明,象林邑确实有此稻种,爱卿来看看这个,你觉得用这个计谋可好?”
苏世长拿起纸张观看了一会儿,连声说道:“妙!妙啊,驱使南蛮山越攻打象林邑,若用此计我大唐不仅不用费一兵一卒,还可以使南方得到稳定,此计一举两得,真可谓是一箭双雕,陛下这计谋可是出自魏国公之手?”
“此计并非玄龄之谋,而是王千元那小子的主意,此子的确聪慧过人,只是这手段未免过于狠毒了些,象林邑的人口赶走就好,都抓起来修路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
说起来爱卿有所不知,那小子在草原上弄的什么雪神教,活生生的饿死了二十七万突厥人。此子好比汉末时的贾文和,如此狠辣的手段,真是叫朕想重用而又不敢。”
王千元弄的雪神教苏世长是知道的,但苏世长哪里会想到,竟能饿死二十七万人,苏世长真是被惊到了,不知该说些什么好,这时又听李二开口道:“爱卿~朕这次叫你回来,就是准备将此事委任于你,巴州距离象林邑不远,召集蛮族攻取林邑为其一,其二你要替朕盯住岭南!”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透,苏世长在巴洲任职,自然是听到了些流言蜚语,岭南冯家要起兵造反,现在这个消息,已经是传入了长安。
冯盎、目前是岭南冯家话事人,冯盎最早是前隋的官员,曾随杨广征讨过辽东,官职左武卫大将军。前隋灭亡后冯盎赶回了岭南,集聚民众自任首领,就在广东这里扎下了根。
十八路反王激情邀约,华夏皇位争夺战,这场大乱斗冯盎并没有什么兴趣,冯老爷子表示什么狗屁的皇位,做咩啊!饮茶先啊~
天下大定、李渊坐上龙位,冯盎喝了一肚子的茶水,收到了李靖的檄文,冯盎不愿再动刀兵,选择向李渊归顺称臣。
事实证明冯盎的选择是对的,如今反王们的坟头草能有两米多高,哪像现在自己执掌整个岭南。冯盎归顺后被李渊封为了上柱国,授爵耿国公,官职高州总管。
所谓天高皇帝远,冯盎今年五十九岁,在岭南一带名望颇高,是实实在在的土皇帝,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在快活似神仙。
按理说冯老爷子这样的条件不应该有什么愁心事,可有时候事情还真就那么寸,真应了那句老话讲叫造化弄人。
无论李二是出于何种原因,逼迫父亲李渊让位这事,干的属实是有些恶心,儿子对老子动手,就是放在现代都会让人嚼舌根,那就更别提古代时候的价值观了。
因为看不惯李二的做法,冯盎不愿意搭理李二,但冯老爷子还真就没有造反的心思,至于冯家想要造反这事是出自谁人之口,那想也不用想,肯定是谈殿贼酋的手段。
既然被人弄了,那肯定就要还手反击,这不给谈殿点厉害尝尝,冯家以后还怎么在岭南混。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要教训人就得聚齐兵马,可一旦调动兵马,冯家要反的事就会被坐实。这就没处说理去,僚人不蛮勇善战,他突然玩上阳谋了,这事说出去都没人信!
既然沈鱼回来了那不用问,苏世长肯定也回来了,王千元本想亲自下厨,做顿丰盛的欢迎晚宴,可没想到却扑了个空。苏世长一回到长安,第一时间就去了皇宫觐见,看样子想要见到苏世长只能明天了。
太极宫、两仪殿,李二坐在一张带靠背的靠椅上,对着苏世长说道:“朕听人说爱卿去巴州赴任时,曾不慎落入江水之中,爱卿怎会如此不小心,朕得知此消息时,忧心的是彻夜难眠啊。”
苏世长看着李二的座椅,怎么看怎么熟悉,就好像是青花池一楼候客座椅的改装版。
听见李二说话,苏世长暂且放下心中好奇,开口答道:“说来有些惭愧,臣与友人乘舟饮酒,不曾想江面风高浪急,臣一时大意落入江水之中,幸得爱徒舍命相救,不然臣怕是不能再与陛下相见呐。”
君臣二人好一阵寒暄,在了解完川蜀之地的情况后,李二拿出一张折子由太监递过,交由苏世长观看,不久过后苏世长惊道:“陛下若真有这等良种,我大唐今后断无饥荒之忧,这象林邑自古就是我华夏领土,臣请陛下即可发兵!复我大唐河山!”
李二翻了个白眼,这些天类似的话语,他可是听了不老少。自从某位缺了大德的王某人,说出了占城稻一年三熟的那天起,整个朝堂就沸腾了起来,若不是蔡国公杜如晦过世的事在前面挡着,说不准能闹的整个长安所有人都知晓。
一年三熟的粮食没有人会不动心,这段时间文官们不停地翻查古籍,不仅唾骂范梵志,莫须有的罪名,更是不断的往其头上扣,就差说范梵志喜食童女童男。
大儒们的手段丧心病狂,从、道德、礼法、民生、乃至天地异象的角度上,实施了全方位的打击,范梵志不杀不可平民愤,象林邑不讨不可顺天命,总之理由之多,足够给范梵志的小命提前画上句号,目前只差李二点个头,大儒们能立刻给范梵志做传。
当然、文官们如此跃跃欲试,武将们也没闲着纷纷摩拳擦掌,誓要争到一个领兵的机会。武将们虽没有大儒“引经据典”的本事,但武将们知道象林邑的实力,这充其量就是群猴,这功劳就跟白给的一样,可以说就是过去白白捡功劳,要是走运的话,再被史官记上那么一笔,天呐这等好事不争取一下,就是下辈子你也别想遇见。
最近这些时日里,文臣武将们把李二烦的要死,而李二之所以迟迟不决,就是在等待一个准确的情报送达,只有得到这个情报后,李二才能做出最后的决断。
时间刚刚好就在昨天夜里,李二收到了四封一致的密信,果然如王千元那小子所说,象林邑真的有一年三熟的米稻,这可给李二激动的一宿没合眼。
李二收回思绪,从袖口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再次放到苏世长眼前,说道:“朕已派人查明,象林邑确实有此稻种,爱卿来看看这个,你觉得用这个计谋可好?”
苏世长拿起纸张观看了一会儿,连声说道:“妙!妙啊,驱使南蛮山越攻打象林邑,若用此计我大唐不仅不用费一兵一卒,还可以使南方得到稳定,此计一举两得,真可谓是一箭双雕,陛下这计谋可是出自魏国公之手?”
“此计并非玄龄之谋,而是王千元那小子的主意,此子的确聪慧过人,只是这手段未免过于狠毒了些,象林邑的人口赶走就好,都抓起来修路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
说起来爱卿有所不知,那小子在草原上弄的什么雪神教,活生生的饿死了二十七万突厥人。此子好比汉末时的贾文和,如此狠辣的手段,真是叫朕想重用而又不敢。”
王千元弄的雪神教苏世长是知道的,但苏世长哪里会想到,竟能饿死二十七万人,苏世长真是被惊到了,不知该说些什么好,这时又听李二开口道:“爱卿~朕这次叫你回来,就是准备将此事委任于你,巴州距离象林邑不远,召集蛮族攻取林邑为其一,其二你要替朕盯住岭南!”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透,苏世长在巴洲任职,自然是听到了些流言蜚语,岭南冯家要起兵造反,现在这个消息,已经是传入了长安。
冯盎、目前是岭南冯家话事人,冯盎最早是前隋的官员,曾随杨广征讨过辽东,官职左武卫大将军。前隋灭亡后冯盎赶回了岭南,集聚民众自任首领,就在广东这里扎下了根。
十八路反王激情邀约,华夏皇位争夺战,这场大乱斗冯盎并没有什么兴趣,冯老爷子表示什么狗屁的皇位,做咩啊!饮茶先啊~
天下大定、李渊坐上龙位,冯盎喝了一肚子的茶水,收到了李靖的檄文,冯盎不愿再动刀兵,选择向李渊归顺称臣。
事实证明冯盎的选择是对的,如今反王们的坟头草能有两米多高,哪像现在自己执掌整个岭南。冯盎归顺后被李渊封为了上柱国,授爵耿国公,官职高州总管。
所谓天高皇帝远,冯盎今年五十九岁,在岭南一带名望颇高,是实实在在的土皇帝,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在快活似神仙。
按理说冯老爷子这样的条件不应该有什么愁心事,可有时候事情还真就那么寸,真应了那句老话讲叫造化弄人。
无论李二是出于何种原因,逼迫父亲李渊让位这事,干的属实是有些恶心,儿子对老子动手,就是放在现代都会让人嚼舌根,那就更别提古代时候的价值观了。
因为看不惯李二的做法,冯盎不愿意搭理李二,但冯老爷子还真就没有造反的心思,至于冯家想要造反这事是出自谁人之口,那想也不用想,肯定是谈殿贼酋的手段。
既然被人弄了,那肯定就要还手反击,这不给谈殿点厉害尝尝,冯家以后还怎么在岭南混。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要教训人就得聚齐兵马,可一旦调动兵马,冯家要反的事就会被坐实。这就没处说理去,僚人不蛮勇善战,他突然玩上阳谋了,这事说出去都没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