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自己卷自己】
今年六月底我有一个某通的网购快递,物流显示已经到了本市的快递分部了,却迟迟不配送,一等就等了半个月,站点电话打不通,打总部电话的AI客服又永远是那套话术。最终无奈只能退款,让卖家自己处理。
一个多月后,在我已经淡忘了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包裹奇迹般地派送过来,面目全非。我打开一看里面都乱七八糟了,气不打一处来。当时我已经找了另外一家重新下单,遂以为是第二个卖家的快递,就跑去平台与卖家理论,卖家十分奇怪:物流显示这一单还在路上,你怎么就收到货了?我回想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之前迟迟未派送的那一单,恍如隔世。
这几天又有一个包裹,同样是那个某通快递,眼看着到了分部站点,一个回转,二话不说帮我退回了卖家发货地,连一个电话都没打。我就奇怪了,赶紧打电话给快递公司,同样分部电话打不通,总部电话的AI客服永远是那套话术。好不容易联系到人工客服,帮查了查,说是卖家召回的,让我跟卖家协商。我就转而质问卖家,于是卖家弱弱地给了我一个截图,是快递客服发给卖家的,上面显示:客户拒收,理由不想要/不喜欢。
嘿,邪了。
这真是给我气笑了,下楼就跟快递超市的老板理论。快递超市老板一听,说,哦,那个某通停运了,叫卖家别再发那个快递了~
快递停运听说过,不过一般是在春节期间,没听说过这种平台大促的热门时节还能停运的。到了这时,我才醒悟过来要去查查到底怎么回事,查了才知道,从年中开始,我们这地方的某通快递小哥集体罢工跑路,造成了快递仓库上万件快递积压,台风天都被水泡坏了,里面的生鲜更是惨不忍睹。直到暑假,才雇了一些清澈的大学生过来分件派件,把积压的快递分派出去一部分,现在暑假结束了,某通再次瘫痪。
难得听说在如今的天朝上国还能有工人罢工的事情。据说还是那个某通太便宜了,快递员辛辛苦苦干一个月,路边翻垃圾卖纸皮的老人家都比他赚得多。一个巨大仓库全盘人工分拣,40度高温下只有一两台落地电风扇在吹,实在是太过压榨底层了最后只能倒闭,卷死自己。也是有些平台打价格战太狠,我一直奇怪两三块钱还包邮的东西到底是要赚什么,狠命压缩快递价格,最后全盘崩溃,伤害的还是买家。恶性循环。
接着我还发现,现在平台很多商家不接受指定快递,所以他非要赚那点利润发某通,还拿他没办法了。苦口婆心跟客服解释这个没法寄到,会增加退货率,他死活就是不肯发别的快递,要求加钱发某丰都不行。住在市中心居然还有快递不到的情况,我也是服了,什么奇葩事。
********************
1274.【谢】
我住的小区门禁刷脸,每次经过都会说一句“谢谢光临”,然而有一次机器抽风,卡bug了,“谢,谢,谢”了半天没给我开门。
于是家中小儿面无表情走过来刷脸,机器爽快放行。
我说,为什么你一刷脸它就给你“谢谢光临”,我刷就“谢”个半天没下文?
家中小儿说,它想跟你说的肯定是“谢,谢,谢,谢绝入内”(?_?)?。
********************
1275.【DIY】
上个月,我爸梦见我外公说老家县城的房子漏水了,让我爸回去给修缮一下。
我妈是家里长女,结婚时我舅都很小,所以那年头家里有什么事我外公都喜欢来找我爸帮忙,做个木工,做个配件,修理用品之类,我爸也乐意去做点手工活。
现在物资丰富了,我和家属同志有点看不上我爸那种自己去外面找来的现成原料diy的物件,好用,但是不配套也不上档次,而且城里根本不像县城和农村那样还能淘到免费现成的好木头好竹根真皮毛之类,城里想要免费原料只能去人家的旧物堆里去捡。我们就劝他别折腾了,好好养老,缺啥网上都能买,不差钱。我爸有点失落,之前仍旧时不时去我外公家各种diy,也就那俩老特欣赏我爸的手艺,也不在乎现在能找来的原料多差,好用就行。
于是我爸梦见去世的外公叫他回老家修缮房屋,我们就开玩笑说我爸闲不住又手痒想找活干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我舅真的说老家县城有人打电话说我家老房子漏水了,叫我妈和我舅赶紧回去看看怎么修缮。
而我爸连工具都已经准备好了,说他前几天就知道这事了。
********************
1276.塘
我们这边很多个设区市都有叫做“塘”的地名,前面冠以数字,从头塘到十塘都有,而且好几个市下面都有叫“二塘”“四塘”“六塘”的地方,包括我老家县城。尽管我老家县城现在已经被纳入了新市区,但我外婆仍旧会把那个地方称作“二塘”而不是新市区的名字甚至不是县城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塘和“钱塘”“瞿塘”不一样,是个计量单位,起源于古代的邮驿制度。在古代的官方邮道上,会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立邮驿站,为邮差提供必要的车马和食宿。这些驿站在宋代和元代被称为“铺”或“急递铺”,正如北方看到的“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等。明清时期,这些邮驿站又被称为“塘”,称为塘讯,与“铺”合并,有传递军情、关卡驻防、公务传递等作用,每隔十里设立一个塘,形成了塘铺合一的格局。因此,从府城出去的邮驿站前常被加上序数,一条官方驿道就往往被冠上几塘的节点,驿站附近地区往往就以几塘称呼。
如今交通更为发达,虽然这些古驿道和邮驿站不复存在,“塘”的序数也不再完整,但是人们的习惯称呼还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
想起我在老家县城读初中的时候,英语课上学习“Where are you fro”的问答句式,英语老师叫了许多个同学上台与她做对话练习。老师问:Where are you fro同学一般都会回答“I'froChina.”“I e froGuilin.”之类,然而最后有个同学语出惊人——“I'froSix Tang.”
全班顿时安静,连老师都没反应过来“Six Tang”是哪里。
过了几秒钟,才开始哄堂大笑。
喜欢我把生活过成了段子
今年六月底我有一个某通的网购快递,物流显示已经到了本市的快递分部了,却迟迟不配送,一等就等了半个月,站点电话打不通,打总部电话的AI客服又永远是那套话术。最终无奈只能退款,让卖家自己处理。
一个多月后,在我已经淡忘了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包裹奇迹般地派送过来,面目全非。我打开一看里面都乱七八糟了,气不打一处来。当时我已经找了另外一家重新下单,遂以为是第二个卖家的快递,就跑去平台与卖家理论,卖家十分奇怪:物流显示这一单还在路上,你怎么就收到货了?我回想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之前迟迟未派送的那一单,恍如隔世。
这几天又有一个包裹,同样是那个某通快递,眼看着到了分部站点,一个回转,二话不说帮我退回了卖家发货地,连一个电话都没打。我就奇怪了,赶紧打电话给快递公司,同样分部电话打不通,总部电话的AI客服永远是那套话术。好不容易联系到人工客服,帮查了查,说是卖家召回的,让我跟卖家协商。我就转而质问卖家,于是卖家弱弱地给了我一个截图,是快递客服发给卖家的,上面显示:客户拒收,理由不想要/不喜欢。
嘿,邪了。
这真是给我气笑了,下楼就跟快递超市的老板理论。快递超市老板一听,说,哦,那个某通停运了,叫卖家别再发那个快递了~
快递停运听说过,不过一般是在春节期间,没听说过这种平台大促的热门时节还能停运的。到了这时,我才醒悟过来要去查查到底怎么回事,查了才知道,从年中开始,我们这地方的某通快递小哥集体罢工跑路,造成了快递仓库上万件快递积压,台风天都被水泡坏了,里面的生鲜更是惨不忍睹。直到暑假,才雇了一些清澈的大学生过来分件派件,把积压的快递分派出去一部分,现在暑假结束了,某通再次瘫痪。
难得听说在如今的天朝上国还能有工人罢工的事情。据说还是那个某通太便宜了,快递员辛辛苦苦干一个月,路边翻垃圾卖纸皮的老人家都比他赚得多。一个巨大仓库全盘人工分拣,40度高温下只有一两台落地电风扇在吹,实在是太过压榨底层了最后只能倒闭,卷死自己。也是有些平台打价格战太狠,我一直奇怪两三块钱还包邮的东西到底是要赚什么,狠命压缩快递价格,最后全盘崩溃,伤害的还是买家。恶性循环。
接着我还发现,现在平台很多商家不接受指定快递,所以他非要赚那点利润发某通,还拿他没办法了。苦口婆心跟客服解释这个没法寄到,会增加退货率,他死活就是不肯发别的快递,要求加钱发某丰都不行。住在市中心居然还有快递不到的情况,我也是服了,什么奇葩事。
********************
1274.【谢】
我住的小区门禁刷脸,每次经过都会说一句“谢谢光临”,然而有一次机器抽风,卡bug了,“谢,谢,谢”了半天没给我开门。
于是家中小儿面无表情走过来刷脸,机器爽快放行。
我说,为什么你一刷脸它就给你“谢谢光临”,我刷就“谢”个半天没下文?
家中小儿说,它想跟你说的肯定是“谢,谢,谢,谢绝入内”(?_?)?。
********************
1275.【DIY】
上个月,我爸梦见我外公说老家县城的房子漏水了,让我爸回去给修缮一下。
我妈是家里长女,结婚时我舅都很小,所以那年头家里有什么事我外公都喜欢来找我爸帮忙,做个木工,做个配件,修理用品之类,我爸也乐意去做点手工活。
现在物资丰富了,我和家属同志有点看不上我爸那种自己去外面找来的现成原料diy的物件,好用,但是不配套也不上档次,而且城里根本不像县城和农村那样还能淘到免费现成的好木头好竹根真皮毛之类,城里想要免费原料只能去人家的旧物堆里去捡。我们就劝他别折腾了,好好养老,缺啥网上都能买,不差钱。我爸有点失落,之前仍旧时不时去我外公家各种diy,也就那俩老特欣赏我爸的手艺,也不在乎现在能找来的原料多差,好用就行。
于是我爸梦见去世的外公叫他回老家修缮房屋,我们就开玩笑说我爸闲不住又手痒想找活干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我舅真的说老家县城有人打电话说我家老房子漏水了,叫我妈和我舅赶紧回去看看怎么修缮。
而我爸连工具都已经准备好了,说他前几天就知道这事了。
********************
1276.塘
我们这边很多个设区市都有叫做“塘”的地名,前面冠以数字,从头塘到十塘都有,而且好几个市下面都有叫“二塘”“四塘”“六塘”的地方,包括我老家县城。尽管我老家县城现在已经被纳入了新市区,但我外婆仍旧会把那个地方称作“二塘”而不是新市区的名字甚至不是县城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塘和“钱塘”“瞿塘”不一样,是个计量单位,起源于古代的邮驿制度。在古代的官方邮道上,会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立邮驿站,为邮差提供必要的车马和食宿。这些驿站在宋代和元代被称为“铺”或“急递铺”,正如北方看到的“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等。明清时期,这些邮驿站又被称为“塘”,称为塘讯,与“铺”合并,有传递军情、关卡驻防、公务传递等作用,每隔十里设立一个塘,形成了塘铺合一的格局。因此,从府城出去的邮驿站前常被加上序数,一条官方驿道就往往被冠上几塘的节点,驿站附近地区往往就以几塘称呼。
如今交通更为发达,虽然这些古驿道和邮驿站不复存在,“塘”的序数也不再完整,但是人们的习惯称呼还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
想起我在老家县城读初中的时候,英语课上学习“Where are you fro”的问答句式,英语老师叫了许多个同学上台与她做对话练习。老师问:Where are you fro同学一般都会回答“I'froChina.”“I e froGuilin.”之类,然而最后有个同学语出惊人——“I'froSix Tang.”
全班顿时安静,连老师都没反应过来“Six Tang”是哪里。
过了几秒钟,才开始哄堂大笑。
喜欢我把生活过成了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