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白莲教麻了-《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就在单雍陷入手足无措之际,其身后的黄子澄出言厉喝,顿时将窘迫的单雍,及其一干同样被问倒的秋闱官员喝了一个激灵。

  台下的百姓从来也没见过这场景,刹时亦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黄子澄的脸上。

  不得不说。

  当初在皇城里的岗前培训,加上数月的地方历练。着实给他带来了长足的进步。

  相较于历史上的建文三傻。

  不管如今的黄子澄到底是为了媚上而表露的态度,亦或者只是粗浅的嘴上说说,还是真心实意的理解了朱标和常升所需要他们传达的思想。

  至少他们的一言一行,是符合常升及朱标需要的。

  面对这种众目睽睽的大场面,也丝毫不会露怯。

  迎着众人的目光,黄子澄跻身到单庸身侧。

  “诸位乡亲父老。”

  “大明朝立国十三载,光复汉室江山,驱除鞑虏,当今圣上如何,订立的诸多国策是好是坏,大家伙自有公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些国策定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不到位反,变成害民商民之策,被污吏贪官利用,伤民害民,这些都是事实。”

  “谁也无法否认。”

  “朝廷亦没有隐瞒的意思。”

  “否则就不会有大明报社,不会有吾等在此,公然揭朝廷,揭自己同僚的短。”

  “就如方才有人说,如果之后继任的官员都如被朝廷清查出来的贪官污吏,相较之下,兴许多彭做的其实还不错。”

  “吾,亦不否认。”

  “可朝廷为何做这些兴许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因为当今太子殿下说过一段话。”

  说完这句,黄子澄有意顿了一下,给百姓一点反应的时间。

  果然,大家也都好奇的抬眸望他。

  想不明白为了太子殿下的一段话,朝廷就要如此大动干戈?

  不会又是个昏君吧。

  如杨广之流吧。

  可想想又算不上。

  至少试科举,田亩清丈,怎么看怎么想怎么算,都是惠及贫苦百姓的良策不是。

  “太子殿下说,官者,不当以牧民为能。”

  “为官一任,安民一方,此为官本分,不得褒奖。”

  “只可惜,不光我大明朝千百年来,王朝之中能恪守如此本分者,几都名垂青史。”

  “岂不荒谬。”

  听着这话。

  台上官员,台下的百姓虽是感慨万千,却无一人敢奢望真正有王朝能做到这点。

  古往今来,某个朝代的官员能有近半有此自觉,便已是历朝历代数的来的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真要有朝代官员上下一心,他们都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出来,那是怎样的光景。

  黄子澄很能体会这点。

  因为当初这个想法也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过。

  甚至于当初在皇城内听课时,太子殿下也曾亲口问过。

  如今他也一如常升当时所说的那样,对身后的这帮“师弟”们语重心长的告诫道。

  “本官也知道,这个要求很难。”

  “毕竟做个贪官容易,做个清官也不难。”

  “但是做个既清廉又强干的官员,同时还兼顾心系百姓,就太不容易了。”

  “故而,吏部自今年起,便更改了官员考评的标准。”

  “使境内风调雨顺,百姓安居,吃饱穿暖,在吏部的考评方为中,任期满,则平调之。”

  “使境内百姓家中富足,上得起学,读的起书,方为上,可擢升。”

  “使境内百姓衣食住行无忧,幼有所养,长有所依,文风兴盛,武德充沛,有长久发展前景,或者使县升府者,可直入内阁,东宫或是翰林。”

  这话一出,高台上的秋闱官员们登时呼吸急促。

  但黄子澄并不停顿。

  继续说道。

  “昔年,这些考评与诸位乡亲父老没有半点关系。乡亲父老们大多也都认为,朝野上下官官相护。”

  “太子殿下为了更改这个局面,故而特地在今岁的田亩中要求顺带严查污吏贪官,并且告诸诸位父老,如何检举揭发这些贪官污吏。”

  “且太子殿下知道,即便有了这个途径,不被逼到绝路,大家也未必有这种胆魄,行此检举之事。”

  “故而才会有大明报社。”

  “会写字的,可以匿名向报社投信。”

  “不会的也不怕,报社不需两年,就将遍布天下各府各县。”

  “充实报社的,也将是如我身后这帮官员一般出身贫寒,只是不善于治理地方,却心系百姓的寒门子弟。”

  “届时,自有报社的人员四下巡查报道,人员的变动也将比官员的任期要短暂且频繁,也就无需各位父老担心有贪官污吏巧立名目,杂税苛捐,伤民害民了。”

  ………………

  “什么?”

  “多县令被革职,直接从新来的钦差中选派了人代任。”

  “什么,报社要遍布大明各府县?那钦差当真是这般说的?”

  新野县城内的茶馆中。

  听到下面的锦衣卫跑堂传来的消息,负责的胖掌柜愣了好半晌,才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消化完毕,一想到来人不按套路出牌,掀桌子,直接重换了明面上的规则制定者,他就感到一阵头疼。

  更何况。

  对方所说的报社将铺就大明上下各府各县显然不是一句空话。

  而这样一个消息将直接影响的局面就是,不仅仅只是朝野各地官员所受的监督将指数暴增,这群白莲教徒所感受到的朝廷压力也将直线上涨,且未来生存的空间将毫无疑问被报社挤压的越来越小。

  如此一来,他们的计划会不会发生改变,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将成为摆在他案头的新难题,直接关系到他此番谋划的功劳和升迁。

  一想到全盘计划和准备都要随之变更,胖掌柜就一阵头大。

  而相比之下。

  白莲教陈腊这边的反应就简单多了。

  收到钦差抵达及后续系列消息后,人直接就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