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劳军与兄弟情-《大明第一火头军》

  庆阳城破后第三日。

  一支旌旗招展,仪仗森严的队伍,如同一条金色的长龙,缓缓驶入肃杀的明军大营。

  太子朱标驾临。

  整个大营的气氛都变了,那些刚刚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骄兵悍将,此刻都收敛了浑身的煞气,变得比绵羊还温顺。

  帅帐之内,徐达带着一众高级将领,恭迎太子。范统一身崭新的千户铠甲,站在队伍的末尾,浑身不自在。

  这身官服,比他那套特制的黑甲轻便了不少,但也让他感觉束手束脚,像是被套上了枷锁。

  淦!这玩意儿还不如我的黑甲舒服,活动一下都咯吱咯吱响,跟骨质疏松似的。

  朱标的目光,很快就越过众人,落在了范统身上。

  没办法,太显眼了。

  那二百五十斤的体重,在都是将军肚的武将群中,也是鹤立鸡群。再加上立在他身旁那柄比门板还宽的巨型砍骨刀,更是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朱标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好奇。

  这就是那个在奏折里被父皇和徐帅都赞不绝口的胖子千户?一个厨子出身,却能连破大案,攻克坚城?

  “范统,上前听封。”朱标温和的声音响起。

  范统心里咯噔一下,硬着头皮走到大帐中央,单膝跪地。

  来了来了,终究还是来了。不知道老朱同志会给我个什么死法……呸,什么赏法。

  一名太监展开黄色的圣旨,用尖细的嗓音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圣旨的内容很长,先是痛斥了晋商通敌卖国的罪行,接着便是对范统在“清剿晋商”和“攻克庆阳”两大战役中功劳的褒奖。

  “……智勇双全,屡建奇功,实乃国之栋梁……擢范统为怀远将军,领应天府亲军卫指挥佥事,赏金千两,银五千两,即刻赴京上任,钦此!”

  怀远将军!

  亲军卫指挥佥事!

  整个帅帐内的将领们,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这可是从四品的武将官职,而且是在京城,天子脚下的亲军卫任职!一步登天!多少人拼杀一辈子都摸不到的门槛,这个胖子,不过打了两场仗,就轻松跨了过去!

  一瞬间,无数羡慕、嫉妒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范统那宽厚的后背上。

  范统的脑子“嗡”的一声。

  我趣!亲军卫指挥佥事?这不就是锦衣卫头子吗?老朱这是想干嘛?让我去当特务头子?我一个厨子,专业不对口啊!再说,在应天府那龙潭虎穴,我这二百多斤肉,够他砍几天的?

  朱标合上圣旨,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亲自上前,想要扶起范统:“范将军,快快请起。父皇对你可是赞不绝口,特意嘱咐我,让你即刻随我回京,他要亲自见你。”

  然而,范统却跪在地上没动。

  他抬起头,那张胖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太子殿下,末将……末将……不想当这个将军。”

  “什么?”

  朱标扶着他的手僵在了半空。

  满帐的将领,全都懵了。

  拒绝?他竟然拒绝了?

  这可是皇帝的亲口封赏!是天大的恩宠!这胖子是疯了吗?

  “末将就是个厨子,拿刀切肉比拿笔批文顺手多了。”范统挠了挠头,憨厚地开口,“应天府那种地方,太大了,规矩也多,我怕去了给陛下惹麻烦。我还是觉得,跟着大帅,在边疆给弟兄们做做饭,砍几个人头,更自在些。”

  他这话说得直白,甚至有些粗鄙。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的心上。

  朱标看着范统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面没有丝毫的伪装和算计,只有一种近乎天真的坦诚。他收回手,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他见过太多为了权位不择手段的人,却从未见过,有人能将泼天的富贵,如此轻易地推开。

  “至于这赏赐……”范统指着那几口抬进来的,装着金银的大箱子,声音低沉了下去,“太子殿下,末将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

  “攻打庆阳,我手下的兄弟,死了两个,重伤了十八个。”范统的声音有些沙哑,“末将想把这些金银,都分给他们。死的,给他们的家人送去,让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伤的,让他们好好养伤,以后还能跟着我……吃肉。”

  帐内,死一般的寂静。

  那些原本嫉妒的眼神,渐渐变成了敬佩,甚至带上了一丝愧疚。

  他们只看到了范统的风光,却没看到他背后的血与泪。

  站在武将队伍末尾,一个穿着普通亲卫服饰的高大身影,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燕王朱棣的拳头,在袖子里悄然握紧。

  他看着那个跪在地上的胖子,心中翻江倒海。

  不爱权力,只重兄弟。

  这世上,真有这样的人?

  徐达此刻站了出来,对着朱标躬身道:“太子殿下,范统此人,性情耿直,不通官场俗务,还请殿下代为向陛下解释一二。他是一把好刀,放在边疆,才能为国斩将杀敌。”

  朱标深深地看了一眼范统,最终点了点头:“也罢。范将军的忠勇,本宫会如实禀报父皇。你的请求,本宫准了。”

  “谢太子殿下!”范统大喜过望,重重地磕了个头。

  呼,捡回一条狗命。

  这胖子,究竟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朱标心中充满了疑惑。

  当晚,徐达的帅帐内。

  “你小子,今天这出戏,演得不错。”徐达看着正抱着一只烧鸡猛啃的范统,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范统嘴里塞满了肉,含糊不清地嘟囔:“大帅,我可没演戏,我是真不想去京城。我这脑子,玩不转那些弯弯绕绕,去了怕不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是好事。”徐达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意味深长,“陛下赏你,是君恩。你拒赏,是情义。你把赏赐分给兄弟,是收买军心。这一进一退,一分一合,比直接接了官位,效果要好上十倍。你这小子,看着憨,心里比谁都明白。”

  范统嘿嘿一笑,没再接话。

  明白个锤子,我就是单纯的怕死。在朱元璋手下当官,尤其是在京城当官,那跟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没区别。万一哪天老朱心情不好,自己说错一句话,那颗大好头颅可就保不住了。

  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待在军营里,研究研究菜谱,带着兄弟们吃香的喝辣的,顺便完成系统任务,这不比啥都强?

  范统将赏赐分发下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军。

  那些拿到抚恤金的牺牲士兵家属,对着范统的营帐方向,磕了三天三夜的头。

  那些重伤的火头军,更是抱着金银,哭得像个孩子。

  其他营的士兵,看着火头-军营地里那欢天喜地的景象,再看看自己手里那点微薄的犒赏,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跟着范千户,死了都值!”

  “人家那是真把手下当兄弟!哪像咱们……”

  “以后谁敢说范千户一句不是,老子第一个削他!”

  不知不觉间,范统在军中的威望,已经不再局限于前锋营。许多士兵私底下,都开始叫他“范菩萨”。

  一个杀人如麻的胖子,被叫做菩萨。这事儿,怎么听怎么魔幻。

  太子朱标在庆阳待了三天,便启程回京。

  临行前,他单独召见了徐达,再次问起了范统的底细。

  徐达只是捋着胡须,高深莫测地说了八个字:“天赐福将,得之可安。”

  朱标带着满腹的疑惑,踏上了归途。

  然而,他没有发现,在他那支庞大的仪仗队中,少了一个人。

  朱棣,以“巡查后勤,不慎染了风寒,需留营休养”为借口,巧妙地脱离了队伍。

  此刻,他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士兵服饰,背着长刀,站在前锋营的操场边,看着那个正指挥着手下,用一口巨大的铁锅炖肉的胖子千户。

  肉香飘出几里地,馋得整个大营的兵都在流口水。

  朱棣舔了舔嘴唇,心中那团渴望建功立业的火焰,越烧越旺。

  他决定了。

  不回去了。

  他要留下来,他也要在这片血与火的土地上,打出属于他朱棣的威名!

  而加入那个胖子的麾下,似乎是个不错的开始。

  他整了整衣甲,深吸一口气,朝着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走了过去。

  “这位兄弟,你们这……还招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