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马递飞快-《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永乐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天刚蒙蒙亮的南京城,守城值备命人打开了厚重的城门。

  在城外早已经排了一队长长的人群儿等着进入。

  这些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行业,有挑夫,行脚商,也有住在南京城外的村民。

  和往常一样,大家井然有序的接受盘查,然后进城。

  几个值班矛兵打了个哈欠,远远的就看见有一匹快马冲来。

  那几人瞬间精神,刚想拖过旁边的拒马就听到那马上人儿在远处大喊:

  “八百里边关加急!速速让开!”

  听到是八百里加急,那几人瞳孔一缩,快速挪走拖了一半的拒马。

  随后只见一匹快马从后快速窜出,急速的冲过了人群。

  冲过人群的时候,吓得外面的人儿慌乱得纷纷躲避。

  等他们吃惊的回头,那驿卒已经骑着马从城外狂奔进去了。

  驿卒骑着快马在南京城内狂奔。

  路上吃着早食的百姓惊讶地看着马匹后面插着的八百里加急的小旗。

  “不知道出什么大事了?”

  有好奇的人嘴里嘟囔一句,低头又喝起了粥。

  快马停在了会同馆外。

  驿卒不敢耽误,下了马举着一份文书就往里面冲。

  一边跑,一边喊:“朐胪河八百里加急文书一封!”

  然后就有会同馆的通事焦急出来接收。

  之后,这一份文书被送往了兵部。

  兵部尚书兼掌行部吏部事的方宾正在办公。

  喝着茶的他看着底下的吏员急匆匆从外跑了进来,一脸慌张。

  “何事慌慌张张的,一点都不成体统!”

  方宾没好脸色的盯了吏员一眼,后者赶忙整理衣冠放慢了脚步。

  吏员走到方宾面前,递上文书说道:“大人,这是刚刚送抵的边关急报!”

  原本悠闲自得喝着茶的方宾听见这话差点一口茶喷了出来。

  丢下茶杯急忙拿过文书看了起来。

  看完内容,方宾瞳孔地震,脸上惊骇之色难以掩盖,双手更是忍不住的抖了几番。

  吏员偷瞄了几眼,见到方宾猪肝一样的表情,稍微低下了身儿。

  “快,吾要进宫!”

  方宾拿着文书,直接跑着出了兵部。

  “看样子是大事!”

  退到一边的吏员看到方宾如此失态,也大致明白了一些。

  明朝六部办公皆在长安南街御道。

  御道旁不远就是皇城。

  所以方宾进宫自然很快。

  方宾走在皇宫内,遇到了朱高炽。

  朱高炽见方宾手里拿着文书,一脸焦急。

  于是喊道:“方尚书,何事如此着急?”

  方宾见着朱高炽,双手抱拳行礼:“太子殿下,这是今日收到的边关急报。”

  “哦?”朱高炽只撩了撩袖子,方宾便恭敬的将文书递给了对方。

  朱高炽看得认真,当看到丘福一干将领全部战死时,即便是太子,脸上也出现了惊愕之色。

  “这可是泼天大事,本宫与你一同去见皇上。”

  朱高炽拿着信,也不还给方宾,这让方宾多少有些尴尬。

  不过现在也不能细究谁拿了。反正朱高炽走在前面,方宾跟在了后面。

  二人要走老远去御场。

  此刻,御场内。

  朱棣在这骑马。

  陪着朱棣的是汉王朱高煦还有赵王朱高燧。

  朱棣骑了几圈,下了马,朱高煦走过去道:“爹的骑术还和当年一样精湛。”

  朱棣笑笑:“还记得建文二年,咱们攻打济南城,盛庸设计诈降,把济南的城门换成了千斤闸,想把朕活生生砸死,可天不遂人愿啊,朕的马救了咱的小命。”

  “盛庸该死,爹那时破了南京城就该杀了他。”

  朱高煦在一边愤愤不平。

  攻打济南城的时候,盛庸可让他们吃了大亏,战死了不少将领。

  “那时刚破南京城,盛庸率部投降,是能杀便杀的?”朱棣摇了摇头,“那么多降兵降将,朕若是杀了盛庸,还怎么当这个皇帝!”

  朱高煦递过一边的娟帕,恭敬道:“爹这么一说,我就懂了。”

  看着朱高煦憨憨的笑容,朱棣没好气道:“叫你多读一些书,连这些道理都不懂,你怎么争得过老大。”

  朱高煦急道:“老大的位置是皇上给的,我不争!”

  “不争便不争,朕也少得清净。”

  朱棣看了他一眼,伸了个懒腰,“走了,你们二人好好想想吧。”

  说完带着一众人离开。

  朱棣前脚刚走,后脚朱高炽就带着方宾到了。

  “老二,爹呢?”

  朱高炽气喘吁吁焦急的问朱高煦。

  朱高煦扯着大嗓门:“刚走。”

  然后又笑着道:“老大这么急,看样子是遇到了火烧眉毛的大事。”

  “岂止是火烧眉毛,是火烧全身!”

  朱高炽说完带着方宾又追了出去。

  “坏了,看样子是真出大事了!”

  朱高煦放下马刷子,准备跟上去。

  一边的朱高燧道:“二哥,怎么看出来的?”

  朱高煦解释说:“你见过老大什么时候这么急过?”

  朱高燧想了想,“爹拔剑让他砍你的时候......”

  朱高煦:“......”

  随后双手一摊,“肯定是大事,咱们追上去问问。”

  说完也不管朱高燧,自己先跑了。

  朱高燧才懒得去,拿起地上的马刷,继续刷马毛。

  着这很符合朱棣对他的评价,喜静而不动。

  朱高煦很轻松的就追上了朱高炽。

  他边走边问:“老大,手里拿的什么文书?”

  朱高炽走得急,所以说话比较困难,一边的方宾说,“汉王殿下,这是边关送来的加急文书。”

  “边关?可是祺国公发来的?”

  朱棣时期,朝堂派系主要是两派。

  一个是朱高炽为首的文官派系和以汉王朱高煦为首的武将派。

  丘福算是跟朱高煦来往比较亲密的,在朱棣立储时坚持拥护朱高煦当太子。

  所以对于边关来的文书,十分好奇。

  一边的方宾边走边说:“汉王殿下,这不是祺国公传回的,是……”他还没说完,就看见前面朱棣一行人。

  连忙急着喊道:“皇上,皇上,微臣有事禀报!”

  前面的行辇停了下来,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朝着他们大步走来。

  跟太子和汉王行了礼,纪纲问,“方尚书,何事?”

  “边关急报。”方宾说完,然后一边的朱高炽这才后知后觉,连忙将文书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