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思年把布包放回原处时,指尖勾到了毛线头,轻轻一扯就带出长长一截。他想起自己衣柜里那件洗得发白的蓝毛衣,是奶奶用劳保手套拆的线织的,袖口磨破了边,奶奶总说要补,却总被琐事耽搁。
“阿姨织得真好看。”他轻声说。
林墨母亲叹了口气:“老了,眼神不行了,针脚歪歪扭扭的。以前在纺织厂上班时,我织的毛衣能当样品呢。”她望着窗外,“那时候胡同里热闹,谁家孩子缺件毛衣,我晚上加个班就织出来了。冬天下雪时,整条街的孩子都穿着我织的毛衣,红的绿的,像一串糖葫芦。”
江思年正想说什么,林墨推门进来,手里攥着张缴费单,脸涨得通红:“妈,住院费怎么又涨了?”
“别管这个。”林墨母亲立刻摆手,“医生说我恢复得好,再过两天就能出院。”
“可是……”林墨还想说什么,被江思年拽了拽衣角。两人走到走廊,江思年把王大爷给的布包塞给他:“先拿着。”
林墨打开一看,硬币滚落出来,叮当响。他眼圈一红,又塞回去:“这是王大爷的救命钱,我不能要。”
“王大爷说,你上次帮他把药从积水里捞出来,这是谢礼。”江思年想起王大爷蹒跚的背影,“他还说,等你妈好了,让你教他用智能手机,他想跟外地的孙子视频。”
林墨捏着布包的手微微发颤,突然转身往楼梯口跑:“我去给王大爷送点水果。”
江思年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转身回病房时,看见林墨母亲正对着那件未织完的毛衣发呆。阳光透过纱窗落在毛线团上,浮尘在光柱里轻轻舞动。
“小江,”她突然开口,“你跟小林认识多久了?”
“半年了。”江思年想起第一次见林墨的情景,他骑着电动车在巷口急刹车,车筐里的苹果滚了一地,“那天他帮我把奶奶送回家,还修好了楼道里的灯。”
“这孩子看着大大咧咧,心细着呢。”林墨母亲揉了揉眼睛,“他爸走那年,他才十二,我夜里咳嗽,他就爬起来给我熬姜汤,把煤气灶弄得都是黑灰。后来上高中,每天放学捡塑料瓶,攒够了钱就给我买止咳糖浆。”她指着毛衣,“这蓝线是他跑了三个废品站换来的,说我穿蓝色显精神。”
江思年刚要接话,就听见走廊传来争执声。林墨和个穿警服的男人正站在护士站门口,那男人背对着他,身形挺拔,肩章闪着光。
“爸?”林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男人转过身,两鬓有了白发,眼角的皱纹很深,却和林墨有着一样挺直的鼻梁。他手里捏着个牛皮本,喉结动了动:“我来……来交住院费。”
林墨后退半步,拳头攥得死紧:“你不是在海南吗?回来干什么?”
“局里调我回来当片儿警。”男人的声音有些干涩,“昨天处理那两个混混的案子,才知道……”
“知道什么?”林墨突然提高声音,“知道我妈住院了?还是知道你儿子在靠捡废品交住院费?”
周围的人都看过来,男人的脸瞬间涨红,把牛皮本往护士手里一塞:“先交三个月的。”转身就要走。
“站住!”林墨突然喊住他,“我妈当年住院,你留的那笔钱,是挪用公款吧?”
男人的背影僵住了,肩膀微微垮下去。
“我在你抽屉里看到过纪委的信。”林墨的声音发颤,“你是不是因为这个才躲去海南的?”
男人慢慢转过身,眼里蒙着层雾:“那年纺织厂裁员,我……我想给你妈凑手术费,一时糊涂……”
“所以你就扔下我们母子俩跑了?”林墨的眼泪终于掉下来,“我妈抱着你留下的存折哭了三天,最后发现那钱根本取不出来!”
江思年刚想上前,被林墨母亲拉住了。她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门口,脸色苍白,却摇了摇头:“让他们说清楚吧。”
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打开来,里面是枚褪色的军功章:“我在海南打黑除恶立了功,污点已经洗清了。这三年攒的钱,都存在卡里了。”他把卡递过来,“密码是小林的生日。”
林墨没接,只是盯着那枚军功章。江思年突然想起林墨手机壳里夹着的老照片,穿警服的男人抱着个小男孩,背景是纺织厂的大门。
“爸以前是厂里的保安队长。”林墨母亲轻声说,“那年抓小偷,被砍了三刀都没松手。后来厂里效益不好,他总说对不起大家,没守住厂子。”
男人的喉结滚动着,突然抬手抹了把脸:“我去后勤科打听了,医院食堂缺个帮厨,管三餐,还能住宿舍。”他看着林墨母亲,“等你出院,我搬去食堂住,每天给你送饭。”
林墨母亲没说话,只是拿起那件未织完的毛衣,往男人手里塞了根棒针:“来,帮我绕线。”
男人的手僵了半天,才笨拙地接过棒针。阳光穿过窗户,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模糊的老照片。林墨站在原地,眼泪掉得更凶了,却偷偷勾起了嘴角。
江思年悄悄退到走廊,看见王大爷正趴在护士站的窗台上,对着里面的护士笑。护士给他递了杯热水,他颤巍巍地接过,转身时看见江思年,神秘兮兮地招手:“小江,过来。”
王大爷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半包水果糖:“给小林的,让他别跟他爸置气。男人啊,就像老槐树,看着硬邦邦的,根都在土里缠着呢。”
江思年刚接过糖,就听见手机响,是张阿姨打来的:“思年,你奶奶突然说要去看向日葵,拦都拦不住。”
他心里一紧:“我马上回去。”
赶回养老院时,奶奶正坐在轮椅上,手里攥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个穿军装的男人,抱着个小女孩站在向日葵田里,背景是成片的金色花盘。
“这是你爷爷。”奶奶摸着照片,“那年他从部队回来,带我去农场看向日葵。他说等打完仗,就开块地种向日葵,让我每天都能看见太阳。”
江思年蹲下来,帮奶奶理了理围巾:“等林墨妈妈好了,我们就去城郊的农场,那里有大片的向日葵。”
“不了。”奶奶摇了摇头,把照片塞进他手里,“我昨天做了个梦,梦见你爷爷在向日葵田里等我。他说那边的向日葵永远不凋谢,风一吹,像一片金浪。”她握住江思年的手,“奶奶不去了,你替我去看看就行。”
江思年的鼻子突然发酸,刚想说什么,奶奶却笑了:“傻孩子,人老了,总有要去的地方。你看院里的老槐树,秋天落叶,春天发芽,不是挺好的吗?”她指了指窗台上的向日葵,“这花多好,白天朝着太阳,晚上就低下头睡觉,踏踏实实的。”
那天下午,奶奶睡得很沉。江思年坐在床边,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突然发现她的嘴角带着笑,像梦见了很美的事。窗外的向日葵又开了两朵,金黄的花瓣朝着太阳,把影子投在奶奶的被子上,像只温暖的手。
傍晚时,林墨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雀跃:“思年,我爸找到辆旧拖拉机,能载轮椅!明天我们就去农场看向日葵!”
江思年望着奶奶熟睡的脸,轻声说:“好啊。”
挂了电话,他把爷爷的照片夹进奶奶的相册。相册里最后一页是空的,他想了想,把林墨画的那张简易地图贴了上去。地图上的石桥像元宝,向日葵田是一堆圆圈,却莫名让人觉得,那里一定有很美的风景。
夜里下起了小雨,打在窗台上沙沙响。江思年给奶奶掖好被角,转身时看见手机亮了,是林墨发来的消息:“我爸在食堂蒸了馒头,明天带两个给奶奶。他说以前在纺织厂,他蒸的馒头能香整条街。”
江思年笑着回复:“记得多带点,王大爷也爱吃。”
放下手机,他走到窗边。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亮了院里的老槐树。树影落在地上,像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他想起奶奶说的话,人活着难,老了更难,可只要身边有人陪着,再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第二天一早,江思年刚推着奶奶出养老院,就看见林墨骑着电动车过来,车筐里装着热气腾腾的馒头。他身后跟着个穿警服的男人,推着辆擦得锃亮的旧拖拉机,车斗里铺着厚厚的棉絮。
“我爸连夜修的。”林墨跳下车,眼睛亮晶晶的,“保证比电动车稳当。”
林墨父亲挠了挠头,把棉絮又抻了抻:“路上颠,让老人家舒服点。”
江思年刚把奶奶抱上拖拉机,就看见王大爷拄着拐杖跑过来,手里拎着个布包:“等等我,我也去!”他打开布包,里面是台老式相机,“我孙子说,向日葵要对着太阳拍才好看。”
拖拉机突突地开起来时,奶奶突然哼起了歌。是首很老的歌,调子慢悠悠的,像河水在流。林墨父亲跟着轻轻唱,声音有点跑调,却让整个车厢都暖烘烘的。
路过石桥时,江思年看见桥下有两个孩子在钓鱼,鱼竿是用竹竿做的,鱼线是缝衣线。看见拖拉机,孩子们挥着手大喊:“叔叔,向日葵田开了吗?”
“开了!”林墨探出头去喊,“像金子一样!”
拖拉机转过山坳时,江思年突然捂住了嘴。成片的向日葵在阳光下铺开,金黄的花盘朝着太阳,风一吹,就涌起金色的浪。奶奶的眼睛亮起来,伸手去够最近的一朵花,指尖刚碰到花瓣,就笑出了声。
王大爷举着相机忙个不停,嘴里念叨着:“要低一点,再低一点……对,让花盘挡住半个脸……”
林墨父亲停下车,从车斗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件刚织好的毛衣,蓝色的,针脚密密实实的。他往林墨身上套:“你妈连夜织的,说山里风大。”
林墨的脸红了,却没躲开。江思年看着他穿着新毛衣站在向日葵田里,突然想起林墨母亲说的话,冬天里红的绿的毛衣像糖葫芦。他掏出手机,对着这一幕按下了快门。
阳光落在镜头上,晃出一片金芒。江思年突然明白,奶奶说的没错,有些光会藏在种子里,熬过冬天,等到来年春天,就会长出一片向日葵田。就像那些藏在心底的善意,哪怕被风雨打湿,也总会在某个清晨,开出满世界的温暖。
拖拉机往回开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奶奶靠在江思年怀里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王大爷的相机里存满了照片,每一张里都有向日葵,有孩子的笑脸,有互相搀扶的身影。
林墨父亲突然放慢了车速,指着远处的村庄说:“那边要建新学校了,我申请去当保安。”他挠了挠头,“以前没守住厂子,现在想守着孩子们。”
林墨没说话,只是往他身边靠了靠。江思年看着父子俩的背影,突然觉得,有些错过的时光,就像向日葵花盘,就算转错了方向,也总能在某个时刻,重新朝着光的方向绽放。
回到养老院时,张阿姨正站在门口等,手里捧着个花盆:“你们看,院里的向日葵也开了。”是朵小小的花,花瓣有点蔫,却倔强地朝着月亮的方向。
奶奶被抱回床上时,还在小声哼歌。江思年给她盖被子时,发现她手里攥着片向日葵花瓣,黄澄澄的,像块小太阳。
夜里,江思年坐在床边削苹果,听见奶奶轻轻说:“思年,明天把那件蓝毛衣找出来吧,该补补了。”
他抬头时,看见月光落在奶奶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霜。窗外的向日葵轻轻摇晃,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谁在轻轻招手。
江思年突然明白,有些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像向日葵的种子,落在土里,等到来年春天,就会长出一片新的阳光。就像那些藏在心底的温暖,哪怕隔着岁月,也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开出满世界的温柔。
“阿姨织得真好看。”他轻声说。
林墨母亲叹了口气:“老了,眼神不行了,针脚歪歪扭扭的。以前在纺织厂上班时,我织的毛衣能当样品呢。”她望着窗外,“那时候胡同里热闹,谁家孩子缺件毛衣,我晚上加个班就织出来了。冬天下雪时,整条街的孩子都穿着我织的毛衣,红的绿的,像一串糖葫芦。”
江思年正想说什么,林墨推门进来,手里攥着张缴费单,脸涨得通红:“妈,住院费怎么又涨了?”
“别管这个。”林墨母亲立刻摆手,“医生说我恢复得好,再过两天就能出院。”
“可是……”林墨还想说什么,被江思年拽了拽衣角。两人走到走廊,江思年把王大爷给的布包塞给他:“先拿着。”
林墨打开一看,硬币滚落出来,叮当响。他眼圈一红,又塞回去:“这是王大爷的救命钱,我不能要。”
“王大爷说,你上次帮他把药从积水里捞出来,这是谢礼。”江思年想起王大爷蹒跚的背影,“他还说,等你妈好了,让你教他用智能手机,他想跟外地的孙子视频。”
林墨捏着布包的手微微发颤,突然转身往楼梯口跑:“我去给王大爷送点水果。”
江思年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转身回病房时,看见林墨母亲正对着那件未织完的毛衣发呆。阳光透过纱窗落在毛线团上,浮尘在光柱里轻轻舞动。
“小江,”她突然开口,“你跟小林认识多久了?”
“半年了。”江思年想起第一次见林墨的情景,他骑着电动车在巷口急刹车,车筐里的苹果滚了一地,“那天他帮我把奶奶送回家,还修好了楼道里的灯。”
“这孩子看着大大咧咧,心细着呢。”林墨母亲揉了揉眼睛,“他爸走那年,他才十二,我夜里咳嗽,他就爬起来给我熬姜汤,把煤气灶弄得都是黑灰。后来上高中,每天放学捡塑料瓶,攒够了钱就给我买止咳糖浆。”她指着毛衣,“这蓝线是他跑了三个废品站换来的,说我穿蓝色显精神。”
江思年刚要接话,就听见走廊传来争执声。林墨和个穿警服的男人正站在护士站门口,那男人背对着他,身形挺拔,肩章闪着光。
“爸?”林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男人转过身,两鬓有了白发,眼角的皱纹很深,却和林墨有着一样挺直的鼻梁。他手里捏着个牛皮本,喉结动了动:“我来……来交住院费。”
林墨后退半步,拳头攥得死紧:“你不是在海南吗?回来干什么?”
“局里调我回来当片儿警。”男人的声音有些干涩,“昨天处理那两个混混的案子,才知道……”
“知道什么?”林墨突然提高声音,“知道我妈住院了?还是知道你儿子在靠捡废品交住院费?”
周围的人都看过来,男人的脸瞬间涨红,把牛皮本往护士手里一塞:“先交三个月的。”转身就要走。
“站住!”林墨突然喊住他,“我妈当年住院,你留的那笔钱,是挪用公款吧?”
男人的背影僵住了,肩膀微微垮下去。
“我在你抽屉里看到过纪委的信。”林墨的声音发颤,“你是不是因为这个才躲去海南的?”
男人慢慢转过身,眼里蒙着层雾:“那年纺织厂裁员,我……我想给你妈凑手术费,一时糊涂……”
“所以你就扔下我们母子俩跑了?”林墨的眼泪终于掉下来,“我妈抱着你留下的存折哭了三天,最后发现那钱根本取不出来!”
江思年刚想上前,被林墨母亲拉住了。她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门口,脸色苍白,却摇了摇头:“让他们说清楚吧。”
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打开来,里面是枚褪色的军功章:“我在海南打黑除恶立了功,污点已经洗清了。这三年攒的钱,都存在卡里了。”他把卡递过来,“密码是小林的生日。”
林墨没接,只是盯着那枚军功章。江思年突然想起林墨手机壳里夹着的老照片,穿警服的男人抱着个小男孩,背景是纺织厂的大门。
“爸以前是厂里的保安队长。”林墨母亲轻声说,“那年抓小偷,被砍了三刀都没松手。后来厂里效益不好,他总说对不起大家,没守住厂子。”
男人的喉结滚动着,突然抬手抹了把脸:“我去后勤科打听了,医院食堂缺个帮厨,管三餐,还能住宿舍。”他看着林墨母亲,“等你出院,我搬去食堂住,每天给你送饭。”
林墨母亲没说话,只是拿起那件未织完的毛衣,往男人手里塞了根棒针:“来,帮我绕线。”
男人的手僵了半天,才笨拙地接过棒针。阳光穿过窗户,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模糊的老照片。林墨站在原地,眼泪掉得更凶了,却偷偷勾起了嘴角。
江思年悄悄退到走廊,看见王大爷正趴在护士站的窗台上,对着里面的护士笑。护士给他递了杯热水,他颤巍巍地接过,转身时看见江思年,神秘兮兮地招手:“小江,过来。”
王大爷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半包水果糖:“给小林的,让他别跟他爸置气。男人啊,就像老槐树,看着硬邦邦的,根都在土里缠着呢。”
江思年刚接过糖,就听见手机响,是张阿姨打来的:“思年,你奶奶突然说要去看向日葵,拦都拦不住。”
他心里一紧:“我马上回去。”
赶回养老院时,奶奶正坐在轮椅上,手里攥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个穿军装的男人,抱着个小女孩站在向日葵田里,背景是成片的金色花盘。
“这是你爷爷。”奶奶摸着照片,“那年他从部队回来,带我去农场看向日葵。他说等打完仗,就开块地种向日葵,让我每天都能看见太阳。”
江思年蹲下来,帮奶奶理了理围巾:“等林墨妈妈好了,我们就去城郊的农场,那里有大片的向日葵。”
“不了。”奶奶摇了摇头,把照片塞进他手里,“我昨天做了个梦,梦见你爷爷在向日葵田里等我。他说那边的向日葵永远不凋谢,风一吹,像一片金浪。”她握住江思年的手,“奶奶不去了,你替我去看看就行。”
江思年的鼻子突然发酸,刚想说什么,奶奶却笑了:“傻孩子,人老了,总有要去的地方。你看院里的老槐树,秋天落叶,春天发芽,不是挺好的吗?”她指了指窗台上的向日葵,“这花多好,白天朝着太阳,晚上就低下头睡觉,踏踏实实的。”
那天下午,奶奶睡得很沉。江思年坐在床边,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突然发现她的嘴角带着笑,像梦见了很美的事。窗外的向日葵又开了两朵,金黄的花瓣朝着太阳,把影子投在奶奶的被子上,像只温暖的手。
傍晚时,林墨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雀跃:“思年,我爸找到辆旧拖拉机,能载轮椅!明天我们就去农场看向日葵!”
江思年望着奶奶熟睡的脸,轻声说:“好啊。”
挂了电话,他把爷爷的照片夹进奶奶的相册。相册里最后一页是空的,他想了想,把林墨画的那张简易地图贴了上去。地图上的石桥像元宝,向日葵田是一堆圆圈,却莫名让人觉得,那里一定有很美的风景。
夜里下起了小雨,打在窗台上沙沙响。江思年给奶奶掖好被角,转身时看见手机亮了,是林墨发来的消息:“我爸在食堂蒸了馒头,明天带两个给奶奶。他说以前在纺织厂,他蒸的馒头能香整条街。”
江思年笑着回复:“记得多带点,王大爷也爱吃。”
放下手机,他走到窗边。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亮了院里的老槐树。树影落在地上,像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他想起奶奶说的话,人活着难,老了更难,可只要身边有人陪着,再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第二天一早,江思年刚推着奶奶出养老院,就看见林墨骑着电动车过来,车筐里装着热气腾腾的馒头。他身后跟着个穿警服的男人,推着辆擦得锃亮的旧拖拉机,车斗里铺着厚厚的棉絮。
“我爸连夜修的。”林墨跳下车,眼睛亮晶晶的,“保证比电动车稳当。”
林墨父亲挠了挠头,把棉絮又抻了抻:“路上颠,让老人家舒服点。”
江思年刚把奶奶抱上拖拉机,就看见王大爷拄着拐杖跑过来,手里拎着个布包:“等等我,我也去!”他打开布包,里面是台老式相机,“我孙子说,向日葵要对着太阳拍才好看。”
拖拉机突突地开起来时,奶奶突然哼起了歌。是首很老的歌,调子慢悠悠的,像河水在流。林墨父亲跟着轻轻唱,声音有点跑调,却让整个车厢都暖烘烘的。
路过石桥时,江思年看见桥下有两个孩子在钓鱼,鱼竿是用竹竿做的,鱼线是缝衣线。看见拖拉机,孩子们挥着手大喊:“叔叔,向日葵田开了吗?”
“开了!”林墨探出头去喊,“像金子一样!”
拖拉机转过山坳时,江思年突然捂住了嘴。成片的向日葵在阳光下铺开,金黄的花盘朝着太阳,风一吹,就涌起金色的浪。奶奶的眼睛亮起来,伸手去够最近的一朵花,指尖刚碰到花瓣,就笑出了声。
王大爷举着相机忙个不停,嘴里念叨着:“要低一点,再低一点……对,让花盘挡住半个脸……”
林墨父亲停下车,从车斗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件刚织好的毛衣,蓝色的,针脚密密实实的。他往林墨身上套:“你妈连夜织的,说山里风大。”
林墨的脸红了,却没躲开。江思年看着他穿着新毛衣站在向日葵田里,突然想起林墨母亲说的话,冬天里红的绿的毛衣像糖葫芦。他掏出手机,对着这一幕按下了快门。
阳光落在镜头上,晃出一片金芒。江思年突然明白,奶奶说的没错,有些光会藏在种子里,熬过冬天,等到来年春天,就会长出一片向日葵田。就像那些藏在心底的善意,哪怕被风雨打湿,也总会在某个清晨,开出满世界的温暖。
拖拉机往回开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奶奶靠在江思年怀里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王大爷的相机里存满了照片,每一张里都有向日葵,有孩子的笑脸,有互相搀扶的身影。
林墨父亲突然放慢了车速,指着远处的村庄说:“那边要建新学校了,我申请去当保安。”他挠了挠头,“以前没守住厂子,现在想守着孩子们。”
林墨没说话,只是往他身边靠了靠。江思年看着父子俩的背影,突然觉得,有些错过的时光,就像向日葵花盘,就算转错了方向,也总能在某个时刻,重新朝着光的方向绽放。
回到养老院时,张阿姨正站在门口等,手里捧着个花盆:“你们看,院里的向日葵也开了。”是朵小小的花,花瓣有点蔫,却倔强地朝着月亮的方向。
奶奶被抱回床上时,还在小声哼歌。江思年给她盖被子时,发现她手里攥着片向日葵花瓣,黄澄澄的,像块小太阳。
夜里,江思年坐在床边削苹果,听见奶奶轻轻说:“思年,明天把那件蓝毛衣找出来吧,该补补了。”
他抬头时,看见月光落在奶奶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霜。窗外的向日葵轻轻摇晃,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谁在轻轻招手。
江思年突然明白,有些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像向日葵的种子,落在土里,等到来年春天,就会长出一片新的阳光。就像那些藏在心底的温暖,哪怕隔着岁月,也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开出满世界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