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恩义长存与归期可待-《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启明”疫苗的光芒,如同穿透重重阴霾的利剑,不仅照亮了华夏大地,更将希望的星火播撒向了仍在疫情深渊中挣扎的全球角落。

  德国,海德堡。

  那家私人医院的空气里,消毒水也掩盖不住绝望的气息。IcU病房外的走廊,一名医生疲惫地倚着冰冷的墙壁。

  刚刚又一位病人没能挺过去,家属压抑的哭泣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他摘下眼镜,布满血丝的眼睛空洞地望着天花板,连日来的超负荷运转和无力感几乎将他压垮。

  助手匆匆走来,将平板电脑递到他面前,屏幕上正播放着国际新闻的片段——华夏官方新闻发布会上,那空旷的会场里回荡着“启明疫苗研发成功”、“大规模免费接种”的字眼。

  医生黯淡的眼眸猛地一颤!他几乎是抢过平板,手指颤抖着放大画面,死死盯着每一个词句。

  反复确认着那“安全有效”、“清除病毒”的描述。

  一股巨大的、难以置信的狂喜混合着强烈的求生欲,瞬间冲垮了他麻木的神经!东方!那个遥远的国度!他们真的做到了!

  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拨通了华夏驻德国大使馆的24小时领事保护热线。

  电话接通,他努力控制着激动到发颤的声音,用最快的英语夹杂着德语,急切地说明自己医院的困境。

  防护物资耗尽,医护人员感染严重,危重病人缺乏有效救治手段……最后,他几乎是带着哽咽的恳求:

  “我们需要帮助!我们急需贵国研发的‘启明’疫苗!求求你们!救救我的病人!救救我的同事!”

  燕京,西山大院。

  首长的案头,一份来自驻德大使馆的加急报告被迅速呈递上来。报告详细记录了求助信息和他所在医院的危急情况。

  当首长的目光扫过报告上那个名字——“dr. thos Rabe”时,他的手指猛地顿住了!

  尘封在民族记忆深处的历史画卷,骤然在眼前展开。

  八十多年前的金陵城,那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中,一位名叫约翰·拉贝的德国商人,以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用他的勇气、智慧和难以想象的担当,庇护了25万华夏平民免遭屠戮!那份用生命书写的《拉贝日记》,是侵华日军暴行最有力的铁证,也是人性光辉在至暗时刻的不灭灯塔!

  “拉贝……”首长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声音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沉重与敬意。

  他抬起头,眼中没有丝毫犹豫,只有斩钉截铁的决断和涌泉相报的恩义!

  “立刻联系驻德使馆!”首长对林正沉声道,

  “告诉他们,以国家和人民的名义回复拉贝医生!”

  “八十多年前,他的祖父约翰·拉贝先生,在金陵城救下了25万华夏同胞!这份恩情,华夏人民从未忘记,也永世不忘!”

  “如今,他的后人需要帮助,华夏责无旁贷!告诉他,我们立刻调拨!”

  “第一批‘启明’疫苗5000剂!N95口罩十万只!防护服五万套!呼吸机一百台!以及相关急需药品,将以最快速度空运至海德堡!后续援助视情况持续跟进!请他务必坚持住!华夏的援助,马上就到!”

  字字铿锵,重若千钧!

  当华夏外交部和大使馆将这个决定和首长的原话转达给托马斯·拉贝医生时,这位深陷绝望的医生,握着电话,泣不成声。

  他从未想到,祖父当年在遥远东方的善举,竟在八十年后,跨越时空,成为了拯救他和无数德国同胞生命的诺亚方舟!

  这份来自华夏的、沉甸甸的“涌泉相报”,让他感受到了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的人性光辉和文明温度!

  消息通过官方渠道披露后,瞬间引爆了华夏网络!

  #华夏援助德国拉贝医生#

  #约翰·拉贝 金陵25万#

  #恩义长存#

  词条后面,是亿万网民的深深震撼与由衷敬意!

  “看哭了!约翰·拉贝!《拉贝日记》!”

  “八十年前救下25万同胞!八十年后华夏救他子孙!这就是华夏人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破防了!这才是大国风范!知恩图报,以德报德!”

  “向约翰·拉贝先生致敬!向所有在危难中伸出援手的人致敬!”

  “泪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就是我们华夏的脊梁!”

  “希望拉贝医生和他的病人平安!”

  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温暖交织,这份跨越世纪的守望相助,让无数华夏儿女心潮澎湃,民族自豪感与对人性光辉的崇敬油然而生。

  同日,另一则消息也悄然发布。

  【国家菁英计划教育考试局公告】:

  “鉴于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及保障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的需要,经审慎研究决定,原定于2020年3月举行的‘菁英计划’第二轮考核,将延期至2020年5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及安排将根据疫情发展另行通知。请各位入围考生安心备考,做好防护。特此公告。”

  这则消息,如同在紧张的抗疫主旋律中插入了一段休止符,让那些正在为第二轮考核冲刺的学子们,稍稍松了口气,也赢得了理解。

  庐州,翠湖苑别墅。夜幕低垂,灯火温馨。

  田夕薇正窝在沙发里,和家人们一起看着新闻里关于援助拉贝医生和疫苗分发的报道,心中满是感动与自豪。

  手机响起专属铃声,她立刻接通,脸上瞬间绽放出光彩:“墨墨!”

  视频接通,画面里的陈羽墨依旧穿着那身熟悉的防护服,他摘下了口罩和护目镜,虽然脸上还有淡淡的勒痕,但精神明显好了许多,眼中带着久违的轻松笑意。

  “乖乖,爸,妈,”陈羽墨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带着卸下重担后的温和,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这边的工作基本交接完毕了。明天,我就能离开武汉了。”

  “真的?”

  田夕薇惊喜地捂住嘴,大眼睛里瞬间蒙上一层水雾。家人们也全都围了过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太好了!羽墨!”苏晚晴声音哽咽。

  “辛苦了!孩子!”陈老爷子用力点头。

  “不过,”陈羽墨笑了笑,带着点无奈,

  “按照防疫规定,我还需要进行14天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隔离点就安排在徽省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离家很近。”

  听到隔离,田夕薇眼中刚亮起的光又黯淡了一下,但随即用力点头:“嗯!应该的!隔离好!安全最重要!你在那边要好好的,按时吃饭休息!”

  “放心,我会的。”

  陈羽墨目光温柔地看着她,

  “隔离病房条件不错,很安静,正好可以整理一下这段时间的资料。半个月很快的,等隔离结束,我就回家。”

  “嗯!”田夕薇用力点头,小梨涡重新浮现,带着浓浓的期盼,

  “我和康康在家等你!我们拉钩!”她孩子气地伸出小拇指。

  “好,拉钩。”陈羽墨隔着屏幕,也笑着伸出小拇指。

  “喵~”

  康康仿佛听懂了,大脑袋也凑到田夕薇手机前,对着屏幕里的陈羽墨叫了一声,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离别的伤感被归期的确定冲淡,取而代之的是安心与温暖的等待。

  挂了电话,田夕薇抱着康康,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是庐州宁静的夜色。远处,城市的地平线上,灯火依旧璀璨,如同无数等待归航的灯塔。

  江城的风暴正在平息,归家的路已在前方。隔离的病房将成为暂时的港湾,而家的温暖,就在不远处的灯火阑珊处,静静守候。恩义长存,归期可待,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已在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