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haige.net 第251章 星星之火与智慧启明-《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西北龙渊基地的灯火,仿佛能灼穿戈壁的深沉夜色。

  陈羽墨的身影在试验场、“玄女”战机总装车间、“承影”机甲测试平台之间穿梭不息。

  鸾鸟的最终设计图纸在无数次推演后终于冻结,那庞大如空中城市的轮廓,承载着华夏深空的梦想。

  承影战术机甲不再是概念图,它的高密度储能关节、液态金属缓冲层、以及最核心的神经元仿生操控系统,都在实验室里进行着残酷的极限测试。

  生物座舱内,模拟着超高速机动下人体承受的极限过载;隔壁的生态实验舱,无土栽培的改良型太空作物在模拟的月面辐射环境下倔强地吐露新绿……每一项进展,都如同在浩瀚的科技星图上点亮一颗星辰。

  时间在图纸、数据、会议和震耳欲聋的测试轰鸣声中悄然滑过。

  七月底的燥热取代了戈壁的干烈,陈羽墨终于带着阶段性成果和一身风尘,回到了黄浦江畔湿润的夏夜。

  巧的是,小田也刚刚结束一个城市的宣传通告,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魔都。短暂的分离让重逢的喜悦加倍。

  “墨墨!”

  门一开,带着清甜香气的柔软身体就扑进了陈羽墨怀里。小田仰着小脸,大眼睛在玄关温暖的灯光下亮晶晶的,小梨涡深深陷下去,盛满了毫不掩饰的思念。

  “想死你啦!戈壁的太阳有没有把你烤黑呀?”她伸出手指,调皮地戳了戳他的脸颊。

  陈羽墨笑着收紧手臂,低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吻:

  “黑了点,也结实了点。倒是你,又瘦了。”他心疼地捏了捏她纤细的手腕。

  “拍戏加宣传嘛,正常啦!”

  小田浑不在意,拉着他的手摇晃,

  “今晚出去吃!我知道外滩新开了一家露台餐厅,庆祝你凯旋,也庆祝我暂时脱离通告苦海!”

  两人如同最普通的情侣,融入了魔都繁华的夜色。外滩十八号顶层的露台餐厅,微风习习,驱散了夏日的闷热。

  脚下是流淌着金色灯火的黄浦江,对岸是霓虹璀璨、宛如科幻之城的陆家嘴天际线。精致的餐点,摇曳的烛光,映衬着女孩娇艳的容颜和男人沉稳的笑意。

  小田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跑通告遇到的趣事和粉丝的热情,陈羽墨则安静地听着,偶尔讲述基地里一些趣闻,气氛温馨而惬意。

  餐后甜点刚上桌,陈羽墨放在桌上的私人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不是加密电话,只是一封普通的电子邮件提醒。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邮箱。邮件标题简洁有力:【陈院士敬启:哈工大“星汉”纯中文国产操作系统1.0 Beta版——致敬菁英计划!】

  陈羽墨眉峰微挑。哈工大?国产操作系统?纯中文?他带着一丝好奇,点开了邮件。

  邮件正文措辞恭敬而充满年轻人的热血:

  【尊敬的陈院士:

  冒昧打扰!我们是哈工大计算机学院“星汉”操作系统开发团队,一群怀揣国产基础软件梦想的硕士生。欣闻“菁英计划”即将开启,我等皆已报名,渴望为国效力!

  此之际,谨向您汇报我们团队历时数年研发的成果——“星汉”操作系统1.0 Beta版。

  “星汉”之核心理念:彻底摒弃国外底层架构与代码依赖!从指令集到内核,从驱动到应用框架,均由中文逻辑与自主指令集构建!无一行国外授权代码!

  我们实现了:中文原生指令集

  中文内核架构

  中文编程接口

  基础图形界面

  附件为系统镜像、架构白皮书及部分核心代码。虽显稚嫩,但确系我等心血结晶,一颗纯粹的“华夏芯”!恳请院士百忙之中拨冗一阅,指点迷津!吾辈当继续努力,不负“菁英”之名!

  哈工大“星汉”团队全体成员 敬上。】

  附件里,白皮书的目录和核心代码片段清晰可见。那行行用中文关键字写成的逻辑,虽显生涩,却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锐气和纯粹。

  陈羽墨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专注,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浏览。

  田夕薇也察觉到了他神色的变化,安静地没有打扰,只是托着腮,好奇地看着他。

  片刻后,陈羽墨眼中爆发出惊喜和赞赏的光芒!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根据邮件里留的联系方式,直接拨通了对方团队负责人的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传来一个年轻、略带紧张却充满力量感的男声:

  “喂?您好?请问是……”

  “我是陈羽墨。”陈羽墨的声音沉稳有力。

  电话那头瞬间陷入一片死寂,几秒后,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和压抑的激动喘息声:

  “陈……陈院士?我……我是哈工大的刘启明!‘星汉’团队的负责人!我们……我们太激动了!没想到您真的……”

  “邮件我看了。”

  陈羽墨打断他激动的语无伦次,语气带着赞许和鼓励。

  “刘启明同学,你们很棒。这份纯粹和勇气,正是‘菁英计划’最看重的品质!从零开始构建中文底层,完全自主可控,这是真正的硬骨头!你们啃下来了第一步,非常了不起!我代表江南科学院,欢迎你们报名,期待在考场上看到你们的实力!”

  “谢谢陈院士!谢谢!”电话那头的刘启明声音带着哽咽,“我们……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很好。”陈羽墨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专业而犀利,

  “现在,以一个使用者和建议者的角度,我提几点看法,供你们后续迭代参考。”

  “您请说!我们洗耳恭听!”刘启明的声音立刻充满专注。

  “第一,兼容性与生态。‘星汉’目前更像一个纯净的‘技术演示舱’。要走向实用,必须解决与现有海量硬件的深度适配问题,以及吸引开发者构建应用生态。建议你们下一步重点攻克通用硬件抽象层和跨平台应用兼容框架。”

  “第二,万物互联基因。未来的操作系统,核心是连接。‘星汉’需从底层架构就融入对边缘计算、物联网协议、低功耗广域网的深度支持,使其天然适配从手机到汽车、从智能家居到工业控制的全场景。”

  “第三,安全与效率并重。中文逻辑是特色,但绝不能牺牲执行效率和安全性。内核调度算法、内存管理、安全沙箱机制,需要用更底层的优化来保证其竞争力。”

  陈羽墨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直指要害,为这支年轻的团队指明了清晰的技术攀登路径。

  电话那头的刘启明呼吸急促,显然在飞快记录,声音充满了振奋和豁然开朗:

  “明白了!陈院士,您指出的方向太关键了!兼容性、生态、IoT、底层优化!我们记下了!回去立刻调整研发重心!真的谢谢您!我们一定努力,让‘星汉’早日成为真正的国产主流!”

  电话挂断。陈羽墨放下手机,脸上还带着未散的激赏。这些年轻学子身上迸发的创造力和破局精神,让他看到了华夏基础软件崛起的真正希望。

  “是那些做操作系统的大学生?”

  田夕薇好奇地问,大眼睛里满是崇拜,“墨墨你好厉害,几句话就给他们指了明路!”

  “是他们自己很厉害。”陈羽墨握住她的手,眼中光芒熠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回到汤臣一品,城市的灯火已渐次阑珊。书房里,陈羽墨却没有丝毫睡意。

  戈壁的星火、哈工大的“星汉”、万家灯火的魔都夜景……在他脑海中交织。

  他打开电脑,调出早已在构思中的两份蓝图。

  第一份,是常温超导材料的工业化量产路径规划图。龙渊基地实验室里的成功只是起点,如何将这种颠覆性的材料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地生产出来,覆盖全国电网、磁悬浮交通、精密仪器乃至未来的聚变电站,才是点燃能源革命的关键。

  他梳理着原料供应链优化、规模化熔炼工艺、精密带材轧制、质量在线监测等关键节点的技术瓶颈和解决方案,准备整合资源,全力推进。

  第二份,则是更为宏大的“华夏智慧城市群”建设规划纲要草案。

  基于南天门计划中衍生出的强大技术:天网级全域感知网络、烛龙提供的超高效城市大脑核心算法、量子加密通信保障、以及未来“灵枢”机器人可能提供的智能公共服务……这份纲要旨在打造安全、高效、绿色、人性化的未来城市样板。

  从交通流全局优化、能源智能调配、公共安全预警、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医疗教育资源精准触达……他要将尖端科技,融入亿万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将清晰的思路和关键节点转化为文字。这两份计划书,一份关乎国家能源命脉的基石,一份关乎亿万民众的福祉,是他接下来需要亲自向首长汇报、争取国家层面全力支持的核心战略。

  窗外的东方,已隐隐透出一线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点燃燎原星火、构建智慧家园的征途,也在这寂静的黎明时分,悄然拉开了新的序幕。星辰大海的壮丽,与脚下万家灯火的温暖,在陈羽墨深邃的眼眸中,交织成同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