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诸位贵女还是没能抵挡得住在梦里可能会有一番奇遇的诱惑,决定先努力读书备考。
如今不过才是八月份,真要参加科举的话,需从明年二月份的县试开始准备,满打满算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足够她们把四书五经等必考的典籍通读一遍了。
黛玉等几个家中长辈是文官的贵女,对于科举的流程和内容比较熟悉,因此向众人解释,她们先要参加明年的童试,共有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三道关。
府试通过即为童生,院试通过即为秀才,到时候才算是拥有了正儿八经的科举资格,可以参加后年秋天举办的乡试,也就是秋闱,通过之后即为举人。
举人又可以参加第三年春天举办的会试,高中者统称为进士,最后再参加由皇帝作为主考官的殿试,决定最终的名次。
这层层选拔,先是一县之地,随后又扩展到一府、一省、一州,最后会试时则是全天下的英才一起汇聚于京城,考试的难度也是从易到难。
黛玉和几个比较了解科举的贵女,忙着安慰有些忐忑不安的同伴,告诉她们,至少作为科举考试第一关的县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以在场众人的天资,只要花点时间通读四书五经等典籍,应该都能顺利通过。
这才让众人稍微对自己有了一点信心。
反正还有至少半年的准备时间,真正需要考到的典籍也不过就是那么几本,加起来顶多几十万字,若是不求甚解,只想要通过县试的话,只需要翻来覆去的多读上几遍,背个滚瓜烂熟就行。
毕竟县试所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没有太多的引申解析。
除了少数几个一看到书就头疼的,绝大部分贵女听了黛玉等人的解释之后,觉得自己还是能够顺利通过县试的。
但不管对通过县试有没有把握,在场的人全都决定,先跟着黛玉一起祈求鬼神护佑,看有没有机会蹭到一点梦中的仙缘。
至于明年是否真的参加县试,反正现在距离报名的时间还早,大可不必急于下结论,先自学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
说到底,除了探春和湘云几个对自己的学问有足够的自信,又真的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贵女之外,此时的大部分人其实还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想要亲身体验一下黛玉口中所说的仙缘。
黛玉也知道这些贵女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当即让丫鬟们准备相应的祭祀用品,煞有介事的领着众人在后花园里祭拜了一番,言明自己等人想要替女子扬名,欲攻读诗书参加下届的科举,然而苦于没有名师指点,只求过路的漫天神佛稍加垂怜,若觉得她们的愿望有可取之处,就暗中襄助一二。
众人有的是诚心诚意跟着黛玉一起祭拜祈祷,有的则是半信半疑,还有的则是完全抱着玩闹的态度。
不管内心是怎样的想法,表面上还是一丝不苟的跟着黛玉一起完成了祭拜的流程。
如此热闹了一番之后,众人便各自告辞回家。
结果在当天夜里,所有人睡下之后,都不知不觉进入了某个怪异的梦中。
穆晴就是完全出于凑热闹的心理才参与其中的贵女之一,她从小一读起正经的书就头疼,之前黛玉主持编撰的那本诗文集也完全没有她的份,至于刻苦攻读、参加科举什么的,她更不觉得自己能有那样的资质。
只不过跟黛玉相处的不错,毕竟黛玉允文允武,就连身边的下人也大多是武林高手,而且做起事来丝毫不畏惧外界的看法,这些都颇对穆晴的脾气,所以对于黛玉想做的事情,就算穆晴自己没办法参与其中,也少不了在旁边摇旗呐喊一番。
白日里跟着黛玉一起祭拜的时候,穆晴心里对自己早已有了一个清楚的定位,她纯粹就是来凑热闹的,就算贾敏的魂魄真的显灵,愿意来指点她读书,最后也多半是像她小时候王府为她所请的那些先生似的,被榆木脑袋的她气得拂袖而去。
所以穆晴压根就没指望,自己能够跟黛玉一样得到梦中的仙缘,只不过是随大流尝试一下罢了。
谁知道这日晚间刚一睡下,朦朦胧胧的便像是又醒了过来,只是睁开眼却看到周围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乍看上去像是自己的闺房,只是像隔着一层雾似的朦朦胧胧,所有的细节都模糊不清,有许多地方一开始似乎只是一个轮廓,直等到穆晴仔细看过去的时候,那层薄雾才慢慢的褪去,露出了熟悉的模样。
这种古怪的变化,让穆晴心中有了一丝明悟,她现在多半是在梦中。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梦中仙缘?
可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的闺房里,身边也没有其他人?
这看上去岂不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梦吗?
穆晴免不了有些失望,正在心里暗暗的犯着嘀咕,就见自己的贴身丫鬟走了进来。
这丫鬟也同周围的环境一样,一开始只是个模糊的轮廓,给了穆晴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只是在穆晴的注视之下越走越近的时候,从衣饰到面貌才逐渐的发生了变化,最后完全变成了穆晴所熟悉的模样。
如果不是穆晴早就知道这是个梦的话,平心而论,这个过程看上去还是相当惊悚的。
丫鬟手里拿着一张帖子,笑着向穆晴道:“郡主,这是林乡君派人送来的请帖,邀请你前去赴约呢。”
穆晴心中不禁微微一动,急忙伸手道:“快拿来给我看看。”
丫鬟便将请帖递了过来。
穆晴刚把请帖接在手中,还没有来得及看清上面所写的文字,眼前就陡然一花,随即发现身边已经换了一个环境。
自己的闺房和贴身丫鬟都消失不见,如今她却是置身于一个宽敞明亮的私塾之中,最前方是教书先生的讲台,讲台后的墙上还镶着一块长方形的大大的黑板。
讲台比私塾的地面高出一个台阶,下方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横平竖直的四排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摞着高高的书籍,旁边还有笔墨纸砚。
穆晴就坐在其中的一张椅子上,她不由得好奇的看向了眼前的书堆,发现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
喜欢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
如今不过才是八月份,真要参加科举的话,需从明年二月份的县试开始准备,满打满算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足够她们把四书五经等必考的典籍通读一遍了。
黛玉等几个家中长辈是文官的贵女,对于科举的流程和内容比较熟悉,因此向众人解释,她们先要参加明年的童试,共有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三道关。
府试通过即为童生,院试通过即为秀才,到时候才算是拥有了正儿八经的科举资格,可以参加后年秋天举办的乡试,也就是秋闱,通过之后即为举人。
举人又可以参加第三年春天举办的会试,高中者统称为进士,最后再参加由皇帝作为主考官的殿试,决定最终的名次。
这层层选拔,先是一县之地,随后又扩展到一府、一省、一州,最后会试时则是全天下的英才一起汇聚于京城,考试的难度也是从易到难。
黛玉和几个比较了解科举的贵女,忙着安慰有些忐忑不安的同伴,告诉她们,至少作为科举考试第一关的县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以在场众人的天资,只要花点时间通读四书五经等典籍,应该都能顺利通过。
这才让众人稍微对自己有了一点信心。
反正还有至少半年的准备时间,真正需要考到的典籍也不过就是那么几本,加起来顶多几十万字,若是不求甚解,只想要通过县试的话,只需要翻来覆去的多读上几遍,背个滚瓜烂熟就行。
毕竟县试所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没有太多的引申解析。
除了少数几个一看到书就头疼的,绝大部分贵女听了黛玉等人的解释之后,觉得自己还是能够顺利通过县试的。
但不管对通过县试有没有把握,在场的人全都决定,先跟着黛玉一起祈求鬼神护佑,看有没有机会蹭到一点梦中的仙缘。
至于明年是否真的参加县试,反正现在距离报名的时间还早,大可不必急于下结论,先自学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
说到底,除了探春和湘云几个对自己的学问有足够的自信,又真的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贵女之外,此时的大部分人其实还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想要亲身体验一下黛玉口中所说的仙缘。
黛玉也知道这些贵女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当即让丫鬟们准备相应的祭祀用品,煞有介事的领着众人在后花园里祭拜了一番,言明自己等人想要替女子扬名,欲攻读诗书参加下届的科举,然而苦于没有名师指点,只求过路的漫天神佛稍加垂怜,若觉得她们的愿望有可取之处,就暗中襄助一二。
众人有的是诚心诚意跟着黛玉一起祭拜祈祷,有的则是半信半疑,还有的则是完全抱着玩闹的态度。
不管内心是怎样的想法,表面上还是一丝不苟的跟着黛玉一起完成了祭拜的流程。
如此热闹了一番之后,众人便各自告辞回家。
结果在当天夜里,所有人睡下之后,都不知不觉进入了某个怪异的梦中。
穆晴就是完全出于凑热闹的心理才参与其中的贵女之一,她从小一读起正经的书就头疼,之前黛玉主持编撰的那本诗文集也完全没有她的份,至于刻苦攻读、参加科举什么的,她更不觉得自己能有那样的资质。
只不过跟黛玉相处的不错,毕竟黛玉允文允武,就连身边的下人也大多是武林高手,而且做起事来丝毫不畏惧外界的看法,这些都颇对穆晴的脾气,所以对于黛玉想做的事情,就算穆晴自己没办法参与其中,也少不了在旁边摇旗呐喊一番。
白日里跟着黛玉一起祭拜的时候,穆晴心里对自己早已有了一个清楚的定位,她纯粹就是来凑热闹的,就算贾敏的魂魄真的显灵,愿意来指点她读书,最后也多半是像她小时候王府为她所请的那些先生似的,被榆木脑袋的她气得拂袖而去。
所以穆晴压根就没指望,自己能够跟黛玉一样得到梦中的仙缘,只不过是随大流尝试一下罢了。
谁知道这日晚间刚一睡下,朦朦胧胧的便像是又醒了过来,只是睁开眼却看到周围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乍看上去像是自己的闺房,只是像隔着一层雾似的朦朦胧胧,所有的细节都模糊不清,有许多地方一开始似乎只是一个轮廓,直等到穆晴仔细看过去的时候,那层薄雾才慢慢的褪去,露出了熟悉的模样。
这种古怪的变化,让穆晴心中有了一丝明悟,她现在多半是在梦中。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梦中仙缘?
可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的闺房里,身边也没有其他人?
这看上去岂不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梦吗?
穆晴免不了有些失望,正在心里暗暗的犯着嘀咕,就见自己的贴身丫鬟走了进来。
这丫鬟也同周围的环境一样,一开始只是个模糊的轮廓,给了穆晴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只是在穆晴的注视之下越走越近的时候,从衣饰到面貌才逐渐的发生了变化,最后完全变成了穆晴所熟悉的模样。
如果不是穆晴早就知道这是个梦的话,平心而论,这个过程看上去还是相当惊悚的。
丫鬟手里拿着一张帖子,笑着向穆晴道:“郡主,这是林乡君派人送来的请帖,邀请你前去赴约呢。”
穆晴心中不禁微微一动,急忙伸手道:“快拿来给我看看。”
丫鬟便将请帖递了过来。
穆晴刚把请帖接在手中,还没有来得及看清上面所写的文字,眼前就陡然一花,随即发现身边已经换了一个环境。
自己的闺房和贴身丫鬟都消失不见,如今她却是置身于一个宽敞明亮的私塾之中,最前方是教书先生的讲台,讲台后的墙上还镶着一块长方形的大大的黑板。
讲台比私塾的地面高出一个台阶,下方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横平竖直的四排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摞着高高的书籍,旁边还有笔墨纸砚。
穆晴就坐在其中的一张椅子上,她不由得好奇的看向了眼前的书堆,发现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
喜欢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