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鹊桥会-《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

  皇帝和皇后一个为名、一个为利,再加上之前黛玉忽悠他们的种种理由,难得有一件事客观上能利国利民,同时又可以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好处,因此商量之后决定,索性就把这种未婚男女直接相看的模式办成常例。

  而且未必一定要限制是年龄超过二十岁的未婚男女,男子束发之后、女子及笄之龄,但凡是尚未婚配的,只要愿意花些银钱,都可以参加类似的活动。

  两人还打算继续以皇后的名义推行此事,慢慢的在州、府、县三个层级都举办类似的活动,由各地的官府参考黛玉的成功经验主办,并且把推广这种新模式的实际效果列入地方官员的考核标准。

  只要跟那些官员的官职升迁挂上钩,就不必再担心他们会阳奉阴违、虚与委蛇了。

  就算到时候免不了还会有人弄虚作假,但皇城司的探子们也不是吃素的,随便抓几个典型惩治一番,就可以杀鸡儆猴,让地方官员不敢再玩忽职守。

  而且说到底,这种新模式主要是为了彰显皇室的恩典而存在,顶多会让一些恪守礼法的老学究们有些看不顺眼,却不会真正的触动各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大户的利益,因此想要在全国各地推广起来,难度也并没有那么大。

  即便每次活动能赚点小钱,但也不至于像盐税那样让人眼红,直接到了不惜一切、铤而走险的地步。

  既然以后要办成常例,自然要有相应的工作场所和人员配置,为此,皇后免不了又召黛玉入宫,询问她的意见。

  黛玉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替她出谋划策,其中也夹杂了不少自己从后世学来的私货,只是小心翼翼的掩盖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并没有把提高女性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想法摆在明面上。

  依照黛玉的建议,此事日后虽然是由各级官府负责进一步推广,但却未必要让官吏们亲自负责。

  毕竟术业有专攻,地方官员们绝大部分都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自恃读书人的身份,又怎会心甘情愿的操持这种百姓之间男婚女嫁的世俗之事?

  倒不如将各地的官媒聚集到一起,成立一个独立于各级衙门之外的专门机构,负责这些男女姻缘之事。

  这种专门机构的办事场所不需要太大,常驻的办事人员也不需要太多,只要能维持日常的运转就行。

  每到要举办类似游园会这样的大型活动的时候,完全可以向各地衙门借调人手,反正也不过是短短几天的时间,对衙门的正常运行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皇后对黛玉的意见深以为然,酝酿一番之后,便将她所提议的专门机构定名为鹊桥会,先在京城拨了一处皇家所有的宅子作为办公地点,又找了最有名的官媒坐镇。

  不过因为这些官媒压根就不了解新模式的运作方式,所以皇后又钦点了黛玉作为鹊桥会的总负责人。

  当然,黛玉毕竟只是个小姑娘,也不好在这样的机构里担任真正的职务,因此只是暗地里挂个顾问的名义,可以随时随地对鹊桥会的事务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继续主办接下来的活动,直到那些官媒们完全了解新模式的运作并且可以上手为止。

  这种做法倒也符合黛玉的心意。

  毕竟鹊桥会成立之后,随着活动举办次数的增加,相应的各种琐碎的事务也会越来越多。

  别说黛玉自己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就连之前协助她一起筹备七夕游园会的三春、宝钗以及贴身的丫鬟们,也不可能真的被这些事情牵绊住。

  特别是黛玉之后还有心把鹊桥会做成会员制,把所有参加过活动的未婚青年男女的信息登记在册,分门别类的归档整理,这样就算没有举办活动的日常,有相看需求的人家也可以直接上鹊桥会求助,根据他们所提出的条件筛选出比较适合的人选,再找机会让双方接触了解。

  官媒们本身就掌握了许多未婚男女的基本信息,现在只不过是采用后世的更加科学的方法加以归纳和管理,虽然繁琐了些,但官媒们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所以,鹊桥会的日常经营管理,还是交给这些经验丰富的官媒最为适当。

  如此一来,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鹊桥会其实只不过是之前的官媒聚集到一起,变了一个名头,有了皇后做靠山,有了专门的工作地点罢了,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

  毕竟官媒本来就是管着男女姻缘这档子事的,为了撮合未婚男女,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也是应有之义。

  因为七夕游园会筹办的不错,黛玉和从旁协助她的三春、宝钗等人也都得到了皇后的赏赐,虽然只是最普通的那一等,却足够让贾薛两家都兴奋不已。

  众人心中越发笃信,只要跟着黛玉做事就不会有错。

  消息灵通的人家,自然知道黛玉和三春等人是因为何事得到了皇后的赏赐,对此私底下难免有些褒贬不一。

  不过黛玉压根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三春等人又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京城上流人家的圈子,所以倒也没有受太大的影响。

  不过众人一起到黛玉的田庄避暑游玩的时候,大大咧咧的湘云无意中提了一嘴,三春等人才知道原来自己和黛玉之前所做的那些事情,对京城周边的人家造成了偌大的影响。

  三春等人倒还好一点,她们只是在筹备游园会的过程中,稍微帮了点小忙罢了,在许多人心中不过是被附带着提起的小人物,真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的自然是黛玉。

  然而对此,黛玉的态度是:嘴长在别人的身上,私底下说什么她管不着,只要别跳到她的面前来就好。

  湘云对此大加赞赏,表示真名士自风流,若是事事时时都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到最后也不过只是平庸之辈罢了。

  喜欢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