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在场的诸位贵妇人都是这样的反应,黛玉便再次向着上首的皇后道:“娘娘您看,压根就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娶年龄过大的女子。因此,往年放回家中的那些宫女,虽然得到了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恩典,绝大部分却还是只能孤独终老。这岂不是太过可惜?”
皇后听了之后,忍不住默默点头。
若是之前黛玉并没有提起整个大夏朝人口增长的问题,或许她还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那些宫女回家之后能不能嫁出去,这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现在想想,这岂不都是一种人口资源的浪费?
能够在宫中熬到一定资历,最终被放回家中的人,别的先不说,身体和脑子一定很好使,否则早就被埋葬在深深的宫墙之内了。
如此优秀的血脉,却不能传承下去,这岂不是大夏朝的损失?
甄太妃虽然有心做梗,不想让贾府的人得偿所愿,但黛玉都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如果她继续拿着宫规说事,免不了要被扣上一顶见不得大夏朝好的帽子。
若要继续强词夺理,说迟个几年再把宫女放出去影响不大,到时候如同贾母这样人老成精的人,说不定就要落井下石,出言挤兑,让她甄家的儿郎先娶几个二十五岁以上的女子,给大家做个榜样,到时候可就要坐蜡了。
因此,诸多念头虽然在甄太妃的脑子里来回打转,但她终于还是忍了下来,没有敢在这种时候继续出招。
见到甄太妃吃瘪,皇后心里其实也是隐隐快意的,再加上原本就对黛玉有些好感,于是和颜悦色的道:“林乡君说的有些道理,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本宫还要再多想想。好了,不要因为刚才的那一点小事扫了大家的兴致,还请诸位各自归座,继续享用御膳。”
贾母和黛玉这才谢恩归座。
刚才闯了祸的元春和那个暗中陷害的宫女,也被皇后宽宏大量的放了过去,挥了挥手,让她们先行退下。
元春临走之前,眼中含泪的看了贾母片刻,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贾母看着这个曾经深受自己喜爱的大孙女,心中也是有着诸多的感慨。
两年前黛玉入宫的时候,回来转述见到元春时所说的那一番话,就已经让贾母心中暗暗觉得不妥,怀疑这个曾经被全府上下寄予厚望的孙女不堪造就。
今晚在宫宴上亲眼见了她一面,贾母对当年的判断更加确信无疑。
之前发生的事情,能够很明显的看出甄太妃从中做手脚的痕迹。
而元春身为女史,莫名其妙的被喊到宫宴上来做服侍人的差事,心中不仅没有一点警醒,反而还轻易的就着了人家的道。
如此没有心机的人,又如何能够在宫中生存下去?
看来这些年来,元春没有能够出人头地,对于贾府来说,或许反而还算是一件好事。
否则若是给了她更高的地位,然而她的心机和智谋却无法与之匹配,在后宫的权力斗争中,恐怕更容易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一不留神,把整个贾家都拉入万劫不复的泥沼之中,犹未可知。
想到这里,贾母不禁微微闭了闭眼。
未免元春日后犯下更多的过错,或者不小心成了甄太妃手中的刀,还是想办法尽快把她领回家中为好。
希望黛玉刚才所说的话,皇后娘娘听进了心里,若是能够在宫女出宫的年限上稍微松动一二,贾母就有机会再厚着脸皮向皇后求恩典,尽早把元春领回家,免得再受到甄太妃的掣肘。
甄太妃没能实现自己的谋划,继续留在宫宴现场也觉得毫无趣味,稍微多坐了片刻之后,就毫不犹豫的起身离去。
这之后的宫宴就没再出什么幺蛾子,只不过有了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众人都有些食不知味。
特别是小小年纪的黛玉,在这场宫宴中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虽然有些女眷对于她妄议宫规之事有些看不顺眼,再也不能不佩服她的胆色过人。
相比之下,自家的姑娘就显得太过懦弱,没有黛玉这般的灵活机变了。
而因着黛玉这样的表现,也有不少女眷暗中动了心思,想要替自己的儿孙谋一份良缘。
虽说贾府的名声不怎么样,但黛玉却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受到了皇室的喜爱,还因功受封乡君,再加上还有一个父亲担任江南巡盐御史之职,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个潜力股。
这样的家世和人品,就算皇子、亲王也堪匹配了,若是能早早的预定下来,岂不是儿孙的一大助力?
因此,席间有不少女眷都找机会来同贾母叙话,委婉的流露出了相看的意思。
贾母虽然已经知道黛玉和宝玉不太匹配,多半最后不可能走到一起,但心中总还存了最后的那么一点希望,又哪里肯把深受自己喜爱的黛玉让给别人家?
因此,便以黛玉年龄还小,而且终身大事要由其父做主为理由,把这些前来套近乎的贵妇人们都挡了回去。
一场宫宴,进行到月上柳梢方才散席。
众人朝拜谢恩之后,各自在太监宫女的指引之下出了宫,各自登车返回府邸。
除夕的活动到这里还不算结束。
贾母带着黛玉和尤氏、邢夫人回府之后,各自又有宁荣两府的合欢宴要参加。
贾母这个老祖宗不在,荣国府的团圆宴也迟迟的不敢开席,众人都眼巴巴的等着贾母诸人从宫中回来,守在门口的小厮赶紧放起了爆竹,将过年的气氛推上了高/潮。
随后府里的晚辈依次拜见贾母,行大礼拜年,又从贾母这里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岁钱,退下之后才各自入席开宴。
这场盛宴,一直从除夕的晚上吃到元日的凌晨,所有人都尽兴而归。
接下来的数日之间,免不了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走动拜访,今儿你请客开宴,明儿我摆席回谢,最忙碌的就数各府的厨子下人,以及京城里有名有姓的梨园子弟,各种堂会邀约让人应接不暇。
前两年在守孝中的黛玉并没有亲身体会这种热闹,今年着实被众兄弟姐妹拉着从头到尾体验了一番。
有趣倒也算有趣,但累也是真累。
喜欢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
皇后听了之后,忍不住默默点头。
若是之前黛玉并没有提起整个大夏朝人口增长的问题,或许她还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那些宫女回家之后能不能嫁出去,这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现在想想,这岂不都是一种人口资源的浪费?
能够在宫中熬到一定资历,最终被放回家中的人,别的先不说,身体和脑子一定很好使,否则早就被埋葬在深深的宫墙之内了。
如此优秀的血脉,却不能传承下去,这岂不是大夏朝的损失?
甄太妃虽然有心做梗,不想让贾府的人得偿所愿,但黛玉都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如果她继续拿着宫规说事,免不了要被扣上一顶见不得大夏朝好的帽子。
若要继续强词夺理,说迟个几年再把宫女放出去影响不大,到时候如同贾母这样人老成精的人,说不定就要落井下石,出言挤兑,让她甄家的儿郎先娶几个二十五岁以上的女子,给大家做个榜样,到时候可就要坐蜡了。
因此,诸多念头虽然在甄太妃的脑子里来回打转,但她终于还是忍了下来,没有敢在这种时候继续出招。
见到甄太妃吃瘪,皇后心里其实也是隐隐快意的,再加上原本就对黛玉有些好感,于是和颜悦色的道:“林乡君说的有些道理,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本宫还要再多想想。好了,不要因为刚才的那一点小事扫了大家的兴致,还请诸位各自归座,继续享用御膳。”
贾母和黛玉这才谢恩归座。
刚才闯了祸的元春和那个暗中陷害的宫女,也被皇后宽宏大量的放了过去,挥了挥手,让她们先行退下。
元春临走之前,眼中含泪的看了贾母片刻,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贾母看着这个曾经深受自己喜爱的大孙女,心中也是有着诸多的感慨。
两年前黛玉入宫的时候,回来转述见到元春时所说的那一番话,就已经让贾母心中暗暗觉得不妥,怀疑这个曾经被全府上下寄予厚望的孙女不堪造就。
今晚在宫宴上亲眼见了她一面,贾母对当年的判断更加确信无疑。
之前发生的事情,能够很明显的看出甄太妃从中做手脚的痕迹。
而元春身为女史,莫名其妙的被喊到宫宴上来做服侍人的差事,心中不仅没有一点警醒,反而还轻易的就着了人家的道。
如此没有心机的人,又如何能够在宫中生存下去?
看来这些年来,元春没有能够出人头地,对于贾府来说,或许反而还算是一件好事。
否则若是给了她更高的地位,然而她的心机和智谋却无法与之匹配,在后宫的权力斗争中,恐怕更容易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一不留神,把整个贾家都拉入万劫不复的泥沼之中,犹未可知。
想到这里,贾母不禁微微闭了闭眼。
未免元春日后犯下更多的过错,或者不小心成了甄太妃手中的刀,还是想办法尽快把她领回家中为好。
希望黛玉刚才所说的话,皇后娘娘听进了心里,若是能够在宫女出宫的年限上稍微松动一二,贾母就有机会再厚着脸皮向皇后求恩典,尽早把元春领回家,免得再受到甄太妃的掣肘。
甄太妃没能实现自己的谋划,继续留在宫宴现场也觉得毫无趣味,稍微多坐了片刻之后,就毫不犹豫的起身离去。
这之后的宫宴就没再出什么幺蛾子,只不过有了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众人都有些食不知味。
特别是小小年纪的黛玉,在这场宫宴中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虽然有些女眷对于她妄议宫规之事有些看不顺眼,再也不能不佩服她的胆色过人。
相比之下,自家的姑娘就显得太过懦弱,没有黛玉这般的灵活机变了。
而因着黛玉这样的表现,也有不少女眷暗中动了心思,想要替自己的儿孙谋一份良缘。
虽说贾府的名声不怎么样,但黛玉却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受到了皇室的喜爱,还因功受封乡君,再加上还有一个父亲担任江南巡盐御史之职,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个潜力股。
这样的家世和人品,就算皇子、亲王也堪匹配了,若是能早早的预定下来,岂不是儿孙的一大助力?
因此,席间有不少女眷都找机会来同贾母叙话,委婉的流露出了相看的意思。
贾母虽然已经知道黛玉和宝玉不太匹配,多半最后不可能走到一起,但心中总还存了最后的那么一点希望,又哪里肯把深受自己喜爱的黛玉让给别人家?
因此,便以黛玉年龄还小,而且终身大事要由其父做主为理由,把这些前来套近乎的贵妇人们都挡了回去。
一场宫宴,进行到月上柳梢方才散席。
众人朝拜谢恩之后,各自在太监宫女的指引之下出了宫,各自登车返回府邸。
除夕的活动到这里还不算结束。
贾母带着黛玉和尤氏、邢夫人回府之后,各自又有宁荣两府的合欢宴要参加。
贾母这个老祖宗不在,荣国府的团圆宴也迟迟的不敢开席,众人都眼巴巴的等着贾母诸人从宫中回来,守在门口的小厮赶紧放起了爆竹,将过年的气氛推上了高/潮。
随后府里的晚辈依次拜见贾母,行大礼拜年,又从贾母这里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岁钱,退下之后才各自入席开宴。
这场盛宴,一直从除夕的晚上吃到元日的凌晨,所有人都尽兴而归。
接下来的数日之间,免不了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走动拜访,今儿你请客开宴,明儿我摆席回谢,最忙碌的就数各府的厨子下人,以及京城里有名有姓的梨园子弟,各种堂会邀约让人应接不暇。
前两年在守孝中的黛玉并没有亲身体会这种热闹,今年着实被众兄弟姐妹拉着从头到尾体验了一番。
有趣倒也算有趣,但累也是真累。
喜欢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