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个多云的午后抵达陆良的。长途汽车缓缓驶入县城边缘,窗外的风景从连绵的青山逐渐过渡到开阔的坝子,田野里的作物长得郁郁葱葱,偶尔能看到几间散落的农家小屋,红瓦白墙在绿色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车还没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拎起那只磨破了边角的行李箱,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既有对陌生之地的忐忑,又藏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飘”——就像一片没根的叶子,被某种莫名的力量推着,落到了这个叫陆良的地方。
下了车,一股混杂着泥土和农作物气息的风扑面而来,和我之前待过的城市里满是汽车尾气的空气截然不同。车站不大,有点老旧,门口围着一群拉客的三轮车师傅,操着一口带着浓重云南方言的普通话,热情地问我要去哪里。“师傅,去县城中心大概多少钱?”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些,可指尖还是忍不住微微发颤。“十块钱,保证给你送到地方!”一个穿着蓝色外套、皮肤黝黑的师傅连忙应道,说着就伸手想帮我提行李箱。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箱子往自己身边拉了拉,点点头:“行,那就麻烦您了。”
三轮车在狭窄的街道上穿行,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有卖日用百货的,有开小餐馆的,还有摆着水果摊的。店主们大多坐在门口,有的闲聊,有的打着瞌睡,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偶尔有行人从身边经过,眼神里没有城市里那种行色匆匆的焦虑,反而带着一种从容。我靠在车斗里,看着眼前不断掠过的景象,心里那股“飘”劲儿又上来了——我为什么会来陆良?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或许是厌倦了之前朝九晚五、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或许是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说陆良有奇特的彩色沙林,有古老的爨碑,还有淳朴的民风,就像着了魔一样,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买了一张单程票,就这么来了。
三轮车师傅很健谈,一路上不停地跟我介绍着陆良的情况。“姑娘,你是来旅游的吧?我们陆良好玩的地方多着呢,彩色沙林一定要去,那沙子五颜六色的,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还有那个爨龙颜碑,可有历史了,好多读书人都特意来这儿看呢!”他说起陆良的时候,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仿佛在炫耀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偶尔插一两句话,心里却在琢磨着“奇葩死飘心”这几个字。别人出门要么是为了工作,要么是有明确的旅行计划,而我,就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带着一颗不安分又迷茫的心,跑到这个陌生的县城,可不就是“奇葩”嘛。
到了县城中心,我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小旅馆住下。房间不大,只有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和一个老旧的衣柜,但窗户朝南,阳光能照进来,倒也显得温馨。放下行李箱,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窗边,推开窗户往下看。楼下是一条热闹的街道,来往的行人和车辆络绎不绝,叫卖声、笑声、汽车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充满生活气息的嘈杂。可这嘈杂却没有让我觉得烦躁,反而让我那颗“飘”着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至少,这里是真实的,是有烟火气的。
傍晚的时候,我决定出去逛逛,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沿着街道慢慢往前走,路边的小吃摊开始热闹起来,烤洋芋的香味、炸臭豆腐的味道、煮米线的热气扑面而来,勾得我肚子咕咕叫。我走到一个烤洋芋摊前,摊主是个中年妇女,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姑娘,要个烤洋芋不?刚烤好的,香得很!”“好,来一个,要大点的。”我笑着回答。她麻利地从烤炉里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洋芋,用报纸包好递给我,又递过来一小袋辣椒面。“蘸着这个吃,味道更好!”
我捧着热乎乎的烤洋芋,一边走一边吃,洋芋的香甜和辣椒面的辛辣在嘴里交织,温暖的感觉从胃里蔓延到全身。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下班回家的上班族,有带着孩子出来散步的家长,还有三五成群逛街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偶尔会停下来和熟人聊几句,那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感染了我。我看着他们,心里突然觉得,或许“飘”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我能有机会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生活,遇见不一样的人。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喷泉,虽然喷得不算高,但在灯光的照耀下,水珠显得格外晶莹。广场上有几个老人在跳广场舞,音乐声不大,动作也慢悠悠的,还有一些小孩在旁边追逐打闹,笑声清脆。我找了个长椅坐下,看着眼前的景象,手里的烤洋芋已经吃完了,可心里还是暖暖的。风轻轻吹过,带着夜晚的凉意,却吹不散我心里那股莫名的躁动——我知道,在陆良的这段日子,肯定会发生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而我的“奇葩死飘心”,或许也能在这里找到一丝归宿。
回到旅馆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洗漱完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满是白天在陆良看到的景象,还有三轮车师傅热情的介绍、烤洋芋摊主憨厚的笑容、广场上人们悠闲的模样。我拿出手机,想给朋友发个消息,告诉她我已经安全抵达陆良,可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又删,最后还是把手机放下了。我不想跟别人说我现在的状态,不想让他们觉得我奇怪,觉得我是在瞎折腾。或许,这种“飘”着的日子,只能我自己一个人慢慢体会。
迷迷糊糊中,我好像听到了窗外传来的虫鸣声,还有远处偶尔响起的汽车喇叭声。我闭上眼睛,心里默默想着:陆良,接下来的日子,请多指教。而我那颗“奇葩死飘心”,也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一点不一样的答案。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窗外的鸟鸣声吵醒了。拉开窗帘,阳光已经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了地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洗漱完毕,我在旅馆附近的早餐店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米线爽滑劲道,汤汁鲜美浓郁,配上酸笋和薄荷,味道堪称一绝。吃完早餐,我按照昨晚查好的路线,准备去探寻陆良最有名的文化遗迹——爨龙颜碑。
据说爨龙颜碑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面的贞元堡,距离县城中心不算太远,坐公交车就能到。我在路边等公交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看起来大概七八岁的样子,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拿着一个棉花糖,正蹦蹦跳跳地往前走。“小朋友,你知道去贞元堡的公交车在哪里坐吗?”我笑着问她。小姑娘停下脚步,仰着小脸看了看我,然后指了指我旁边的公交站牌:“就在这里呀,阿姨,等会儿10路车就来了,它会经过贞元堡的。”“谢谢你呀,小朋友。”“不用谢!”小姑娘说完,又蹦蹦跳跳地走了,棉花糖在她身后晃来晃去,像一朵粉色的云。
不一会儿,10路公交车就来了。车上人不多,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公交车缓缓驶出县城,路边的风景又变成了开阔的田野,偶尔能看到几头黄牛在田埂上吃草,还有农民伯伯在田里劳作。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公交车到了贞元堡站,我下车后,按照路边的指示牌,往爨龙颜碑的方向走去。
走了大概十分钟,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院落,院落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爨龙颜碑保护单位”。推开虚掩的大门,院子里很安静,只有几棵高大的古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院子中间的亭子里,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就是爨龙颜碑了。石碑看起来有些破旧,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有些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古朴和庄重。
我慢慢走到石碑前,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文字。虽然我对古文字了解不多,但看着那些苍劲有力的笔画,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毫泼墨,记录下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这时,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正对着石碑仔细观察。“小伙子,你也是来研究爨碑的?”老人看到我,笑着问道。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大爷,我不是研究这个的,就是来看看,觉得挺有意思的。”“哦,没关系,感兴趣就好。”老人点点头,然后开始给我介绍起爨龙颜碑的历史。
老人说,爨龙颜碑建于南朝宋大明二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是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石碑上的文字是楷书,字体刚劲有力,结构严谨,被称为“爨体”,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人说起这些的时候,眼神里满是敬佩和自豪,就像在讲述一个珍贵的秘密。我认真地听着,心里对这块石碑充满了敬畏之情,也对陆良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我得知他是当地的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就一直在这里义务讲解爨龙颜碑的历史,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我从小就喜欢我们陆良的历史文化,尤其是这块爨碑,它就像我们陆良的根一样,不能丢啊。”老人感慨地说。我看着老人真诚的眼神,心里深受触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有人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守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实在是难能可贵。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老人邀请我去他家吃午饭,我本来想拒绝,可老人热情地说:“没关系,就是家常便饭,让你尝尝我们陆良的家常菜。”盛情难却,我只好答应了。老人的家就在贞元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和水果,看起来生机勃勃。老人的老伴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看到我来了,连忙招呼我坐下,然后就去厨房做饭了。
不一会儿,阿姨就端上了几道菜:炒青菜、炖土鸡、炸排骨,还有一碗番茄蛋汤。菜的味道很家常,但却充满了家的味道。我和老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老人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陆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比如彩色沙林的由来、爨氏家族的兴衰等等。我听得津津有味,心里那股“飘”着的感觉好像又淡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这片土地的亲切感。
吃完午饭,我向老人和阿姨道谢后,就准备离开。老人送我到门口,还特意给我拿了几个院子里种的桃子,说:“这是自己家种的,没打农药,你拿着路上吃。”我接过桃子,心里暖暖的,连声道谢。走在回县城的路上,手里拿着甜甜的桃子,脑子里满是和老人聊天的内容,还有爨龙颜碑那古朴庄重的身影。我突然觉得,这次来陆良真是来对了,虽然我是带着一颗“奇葩死飘心”来的,但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更遇到了善良热情的人。
回到旅馆后,我把桃子放在床头柜上,然后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今天的经历和感受。我写道:“今天去看了爨龙颜碑,那是一块有故事的石碑,它见证了陆良千年的历史变迁。遇到了一位可爱的老人,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坚守,让我深受感动。陆良,这个看似普通的县城,却藏着这么多惊喜。我不知道我的‘飘心’什么时候能安定下来,但我知道,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是难忘的。”
写完日记,我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平静和期待。我期待着明天能去更多的地方,遇见更多有趣的人和事,也期待着能在陆良的这段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第三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因为今天要去陆良最有名的景点——彩色沙林。昨晚我特意查了攻略,知道彩色沙林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面的召夸镇,距离县城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坐长途汽车过去。我收拾好背包,带上相机和水壶,就出发了。
下了车,一股混杂着泥土和农作物气息的风扑面而来,和我之前待过的城市里满是汽车尾气的空气截然不同。车站不大,有点老旧,门口围着一群拉客的三轮车师傅,操着一口带着浓重云南方言的普通话,热情地问我要去哪里。“师傅,去县城中心大概多少钱?”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些,可指尖还是忍不住微微发颤。“十块钱,保证给你送到地方!”一个穿着蓝色外套、皮肤黝黑的师傅连忙应道,说着就伸手想帮我提行李箱。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箱子往自己身边拉了拉,点点头:“行,那就麻烦您了。”
三轮车在狭窄的街道上穿行,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有卖日用百货的,有开小餐馆的,还有摆着水果摊的。店主们大多坐在门口,有的闲聊,有的打着瞌睡,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偶尔有行人从身边经过,眼神里没有城市里那种行色匆匆的焦虑,反而带着一种从容。我靠在车斗里,看着眼前不断掠过的景象,心里那股“飘”劲儿又上来了——我为什么会来陆良?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或许是厌倦了之前朝九晚五、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或许是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说陆良有奇特的彩色沙林,有古老的爨碑,还有淳朴的民风,就像着了魔一样,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买了一张单程票,就这么来了。
三轮车师傅很健谈,一路上不停地跟我介绍着陆良的情况。“姑娘,你是来旅游的吧?我们陆良好玩的地方多着呢,彩色沙林一定要去,那沙子五颜六色的,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还有那个爨龙颜碑,可有历史了,好多读书人都特意来这儿看呢!”他说起陆良的时候,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仿佛在炫耀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偶尔插一两句话,心里却在琢磨着“奇葩死飘心”这几个字。别人出门要么是为了工作,要么是有明确的旅行计划,而我,就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带着一颗不安分又迷茫的心,跑到这个陌生的县城,可不就是“奇葩”嘛。
到了县城中心,我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小旅馆住下。房间不大,只有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和一个老旧的衣柜,但窗户朝南,阳光能照进来,倒也显得温馨。放下行李箱,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窗边,推开窗户往下看。楼下是一条热闹的街道,来往的行人和车辆络绎不绝,叫卖声、笑声、汽车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充满生活气息的嘈杂。可这嘈杂却没有让我觉得烦躁,反而让我那颗“飘”着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至少,这里是真实的,是有烟火气的。
傍晚的时候,我决定出去逛逛,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沿着街道慢慢往前走,路边的小吃摊开始热闹起来,烤洋芋的香味、炸臭豆腐的味道、煮米线的热气扑面而来,勾得我肚子咕咕叫。我走到一个烤洋芋摊前,摊主是个中年妇女,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姑娘,要个烤洋芋不?刚烤好的,香得很!”“好,来一个,要大点的。”我笑着回答。她麻利地从烤炉里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洋芋,用报纸包好递给我,又递过来一小袋辣椒面。“蘸着这个吃,味道更好!”
我捧着热乎乎的烤洋芋,一边走一边吃,洋芋的香甜和辣椒面的辛辣在嘴里交织,温暖的感觉从胃里蔓延到全身。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下班回家的上班族,有带着孩子出来散步的家长,还有三五成群逛街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偶尔会停下来和熟人聊几句,那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感染了我。我看着他们,心里突然觉得,或许“飘”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我能有机会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生活,遇见不一样的人。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喷泉,虽然喷得不算高,但在灯光的照耀下,水珠显得格外晶莹。广场上有几个老人在跳广场舞,音乐声不大,动作也慢悠悠的,还有一些小孩在旁边追逐打闹,笑声清脆。我找了个长椅坐下,看着眼前的景象,手里的烤洋芋已经吃完了,可心里还是暖暖的。风轻轻吹过,带着夜晚的凉意,却吹不散我心里那股莫名的躁动——我知道,在陆良的这段日子,肯定会发生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而我的“奇葩死飘心”,或许也能在这里找到一丝归宿。
回到旅馆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洗漱完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满是白天在陆良看到的景象,还有三轮车师傅热情的介绍、烤洋芋摊主憨厚的笑容、广场上人们悠闲的模样。我拿出手机,想给朋友发个消息,告诉她我已经安全抵达陆良,可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又删,最后还是把手机放下了。我不想跟别人说我现在的状态,不想让他们觉得我奇怪,觉得我是在瞎折腾。或许,这种“飘”着的日子,只能我自己一个人慢慢体会。
迷迷糊糊中,我好像听到了窗外传来的虫鸣声,还有远处偶尔响起的汽车喇叭声。我闭上眼睛,心里默默想着:陆良,接下来的日子,请多指教。而我那颗“奇葩死飘心”,也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一点不一样的答案。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窗外的鸟鸣声吵醒了。拉开窗帘,阳光已经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了地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洗漱完毕,我在旅馆附近的早餐店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米线爽滑劲道,汤汁鲜美浓郁,配上酸笋和薄荷,味道堪称一绝。吃完早餐,我按照昨晚查好的路线,准备去探寻陆良最有名的文化遗迹——爨龙颜碑。
据说爨龙颜碑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面的贞元堡,距离县城中心不算太远,坐公交车就能到。我在路边等公交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看起来大概七八岁的样子,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拿着一个棉花糖,正蹦蹦跳跳地往前走。“小朋友,你知道去贞元堡的公交车在哪里坐吗?”我笑着问她。小姑娘停下脚步,仰着小脸看了看我,然后指了指我旁边的公交站牌:“就在这里呀,阿姨,等会儿10路车就来了,它会经过贞元堡的。”“谢谢你呀,小朋友。”“不用谢!”小姑娘说完,又蹦蹦跳跳地走了,棉花糖在她身后晃来晃去,像一朵粉色的云。
不一会儿,10路公交车就来了。车上人不多,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公交车缓缓驶出县城,路边的风景又变成了开阔的田野,偶尔能看到几头黄牛在田埂上吃草,还有农民伯伯在田里劳作。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公交车到了贞元堡站,我下车后,按照路边的指示牌,往爨龙颜碑的方向走去。
走了大概十分钟,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院落,院落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爨龙颜碑保护单位”。推开虚掩的大门,院子里很安静,只有几棵高大的古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院子中间的亭子里,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就是爨龙颜碑了。石碑看起来有些破旧,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有些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古朴和庄重。
我慢慢走到石碑前,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文字。虽然我对古文字了解不多,但看着那些苍劲有力的笔画,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毫泼墨,记录下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这时,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正对着石碑仔细观察。“小伙子,你也是来研究爨碑的?”老人看到我,笑着问道。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大爷,我不是研究这个的,就是来看看,觉得挺有意思的。”“哦,没关系,感兴趣就好。”老人点点头,然后开始给我介绍起爨龙颜碑的历史。
老人说,爨龙颜碑建于南朝宋大明二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是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石碑上的文字是楷书,字体刚劲有力,结构严谨,被称为“爨体”,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人说起这些的时候,眼神里满是敬佩和自豪,就像在讲述一个珍贵的秘密。我认真地听着,心里对这块石碑充满了敬畏之情,也对陆良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我得知他是当地的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就一直在这里义务讲解爨龙颜碑的历史,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我从小就喜欢我们陆良的历史文化,尤其是这块爨碑,它就像我们陆良的根一样,不能丢啊。”老人感慨地说。我看着老人真诚的眼神,心里深受触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有人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守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实在是难能可贵。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老人邀请我去他家吃午饭,我本来想拒绝,可老人热情地说:“没关系,就是家常便饭,让你尝尝我们陆良的家常菜。”盛情难却,我只好答应了。老人的家就在贞元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和水果,看起来生机勃勃。老人的老伴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看到我来了,连忙招呼我坐下,然后就去厨房做饭了。
不一会儿,阿姨就端上了几道菜:炒青菜、炖土鸡、炸排骨,还有一碗番茄蛋汤。菜的味道很家常,但却充满了家的味道。我和老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老人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陆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比如彩色沙林的由来、爨氏家族的兴衰等等。我听得津津有味,心里那股“飘”着的感觉好像又淡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这片土地的亲切感。
吃完午饭,我向老人和阿姨道谢后,就准备离开。老人送我到门口,还特意给我拿了几个院子里种的桃子,说:“这是自己家种的,没打农药,你拿着路上吃。”我接过桃子,心里暖暖的,连声道谢。走在回县城的路上,手里拿着甜甜的桃子,脑子里满是和老人聊天的内容,还有爨龙颜碑那古朴庄重的身影。我突然觉得,这次来陆良真是来对了,虽然我是带着一颗“奇葩死飘心”来的,但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更遇到了善良热情的人。
回到旅馆后,我把桃子放在床头柜上,然后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今天的经历和感受。我写道:“今天去看了爨龙颜碑,那是一块有故事的石碑,它见证了陆良千年的历史变迁。遇到了一位可爱的老人,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坚守,让我深受感动。陆良,这个看似普通的县城,却藏着这么多惊喜。我不知道我的‘飘心’什么时候能安定下来,但我知道,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是难忘的。”
写完日记,我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平静和期待。我期待着明天能去更多的地方,遇见更多有趣的人和事,也期待着能在陆良的这段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第三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因为今天要去陆良最有名的景点——彩色沙林。昨晚我特意查了攻略,知道彩色沙林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面的召夸镇,距离县城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坐长途汽车过去。我收拾好背包,带上相机和水壶,就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