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曲靖马龙厂房讨债飘(一)-《左眼见飘心中喜貳》

  陈建军坐在办公室里,指尖夹着的烟燃到了尽头,烫得他猛地一哆嗦,才回过神来。办公桌上摊着一沓厚厚的账单,最上面那张红色的催款单格外刺眼——供应商催要30万建材款,限他三天内结清。

  他叹了口气,拿起手机,再次拨打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您所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机械的女声重复响起,陈建军烦躁地把手机扔在桌上。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28次拨打李志明的电话了,可对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始终没有回应。

  事情要从去年年初说起。陈建军在曲靖做建材生意,经营着一家不算大的建材店,靠着诚信经营,也算积累了一些客户。2024年1月,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马龙区鑫源五金厂房的老板李志明。当时李志明正忙着扩建厂房,需要大量的钢材和水泥,双方签订了供货合同,约定总货款58万,货到付30万,剩余28万在三个月内结清。

  陈建军满心欢喜地接下了这单生意,以为是扩大经营的好机会。他亲自盯着送货,确保每一批钢材和水泥都符合质量要求,按时送到了鑫源五金厂房。可货到之后,李志明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只支付了10万货款,承诺剩下的48万会尽快结清。

  起初,陈建军还能联系上李志明,对方总是各种推诿,今天说下周给,下周说下个月给。可到了去年年底,李志明的电话就开始断断续续,到今年年初,干脆彻底打不通了。陈建军去鑫源五金厂房找过几次,大门都紧闭着,只有一个看门的老头守在门口,说老板很久没来了,他也不知道老板的去向。

  眼看着自己的建材店因为资金无法回笼,快要撑不下去了,供应商的催款单一张接一张地寄来,员工的工资也快发不出来了。陈建军实在没办法,决定再去一趟马龙,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李志明,讨回这笔欠款。

  2025年3月10日,陈建军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坐上了从曲靖市区前往马龙区的大巴车。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可陈建军却丝毫没有心情欣赏。他心里盘算着,到了马龙之后,先去鑫源五金厂房附近看看情况,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两个小时后,大巴车到达了马龙区汽车站。陈建军下了车,一股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马龙区比他想象中要小一些,街道两旁大多是低矮的建筑,行人不算多,显得有些冷清。他找了一家离鑫源五金厂房不算太远的小旅馆住了下来,放下行李后,便迫不及待地朝着厂房的方向走去。

  鑫源五金厂房位于马龙区郊区,距离汽车站有七八公里的路程。陈建军沿着公路步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远远地看到了厂房的轮廓。厂房占地面积不算小,四周用高高的围墙围着,围墙上拉着铁丝网,大门是厚重的铁门,上面挂着一把大锁,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

  陈建军走到大门前,透过门缝往里看,厂房里一片寂静,只有几台生锈的机器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地面上散落着一些废弃的零件和垃圾,显然已经停工很久了。看门的老头坐在大门旁边的传达室里,眯着眼睛晒太阳,手里拿着一个收音机,正听着戏曲。

  陈建军深吸了一口气,走到传达室门口,客气地说道:“大爷,您好,我是来找李志明李老板的,请问他在吗?”

  老头抬起头,上下打量了陈建军一番,问道:“你找李老板有什么事?”

  “我是给他供货的,他还欠我一笔货款,我来找他要账。”陈建军如实说道。

  老头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说道:“唉,找他要账的人多了去了,最近这几个月,天天都有人来。可我已经很久没见过李老板了,他大概有两个月没到厂房来了,电话也打不通。”

  “那您知道他去哪里了吗?或者您有他其他的联系方式吗?”陈建军急切地问道。

  老头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我就是个看门的,每个月按时领工资,其他的事情我也不管。李老板之前留下的联系方式就只有那个手机号,现在也打不通了。”

  陈建军听了,心里凉了半截。他还想再问问什么,可老头却摆了摆手,说道:“你也别在这儿等了,没用的,李老板不会来的。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别白跑一趟。”

  陈建军只好无奈地离开了传达室。他沿着围墙慢慢走着,心里琢磨着,李志明肯定不会就这么凭空消失,说不定厂房里还藏着什么线索。他抬头看了看围墙,不算太高,大概有两米多,围墙顶部的铁丝网有些地方已经松动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浮现——晚上来夜探厂房,或许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回到小旅馆,陈建军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夜探厂房虽然有风险,但这是目前唯一能找到线索的办法了。他仔细回想了白天在厂房门口看到的情况,传达室的老头看起来年纪不小了,晚上应该睡得比较沉,而且厂房里似乎没有安装监控设备,这对他来说是个好消息。

  不过,夜探厂房也不能掉以轻心。陈建军起身,开始在房间里翻找可能用得上的东西。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件黑色的外套和一条黑色的裤子,晚上穿深色的衣服不容易被发现。他还找了一双旧运动鞋,鞋底比较软,走路声音小。

  接着,他又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了***电筒、一副手套和一根撬棍。手电筒是用来照明的,手套可以防止留下指纹,撬棍则是用来撬开可能锁住的门或窗户。他还买了一瓶水和一些面包,万一在厂房里待的时间长了,可以补充一下体力。

  晚上9点多,陈建军换上了黑色的衣服和鞋子,把手电筒、手套、撬棍、水和面包放进一个黑色的背包里,悄悄地离开了小旅馆。街道上已经没什么行人了,只有几盏路灯发出昏暗的光。他沿着白天走过的路,朝着鑫源五金厂房的方向走去。

  夜晚的风有些凉,吹在脸上,让陈建军打了个寒颤。他加快了脚步,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大约半个小时后,他再次来到了鑫源五金厂房的围墙外。传达室里的灯已经灭了,看来老头已经睡着了。

  陈建军绕着围墙走了一圈,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他发现围墙的西北角有一处铁丝网松动得比较厉害,而且那里正好对着一片树林,即使有人经过,也不容易发现。他决定从这里翻墙进去。

  他先把背包放在地上,然后双手抓住围墙顶部的砖块,双脚蹬着围墙,慢慢地往上爬。围墙不算太高,他很快就爬了上去。他小心翼翼地把松动的铁丝网拉开一个口子,然后慢慢地从围墙上跳了下去。落地时,他尽量放轻脚步,避免发出声音。

  进入厂房后,陈建军打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照亮了周围的环境。厂房里比他白天看到的还要荒凉,到处都是灰尘和废弃的物品。他沿着厂房的墙壁慢慢走着,仔细观察着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比如李志明的办公地址、财务报表或者其他的联系方式。

  厂房的一楼是生产车间,里面摆放着几台大型的机器,机器上布满了灰尘和铁锈。陈建军走到机器旁边,用手电筒照了照,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又仔细检查了车间的各个角落,还是一无所获。

  接着,他沿着楼梯来到了二楼。二楼是办公区,有几间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陈建军先来到了最东边的一间办公室,门上挂着“总经理办公室”的牌子,应该是李志明的办公室。他试着推了推门,门是锁着的。他从背包里拿出撬棍,小心翼翼地插进锁孔,轻轻一撬,“咔哒”一声,门锁开了。

  他推开门,走了进去。办公室里一片狼藉,文件散落一地,桌子上积满了灰尘。他用手电筒照着桌子,仔细翻找着。桌子的抽屉里塞满了各种文件,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合同和报表。他耐心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希望能找到与欠款相关的证据。

  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他在桌子最下面的一个抽屉里发现了一个笔记本。他打开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李志明的一些日常开支和业务往来。他快速地翻看着,突然,他看到了一页记录,上面写着“2024年12月,收到贵州某建材厂货款30万,存入建行卡(卡号:6227XXXXXXXXXXXX1234)”。陈建军心里一动,这张银行卡说不定就是李志明常用的银行卡,或许能通过银行找到他的踪迹。

  他继续往下翻,又看到了一页记录,上面写着“2025年1月,将鑫源五金厂房设备抵押给马龙区某小额贷款公司,贷款20万”。陈建军心里一沉,难怪厂房里的机器都闲置着,原来已经被抵押出去了。这对他讨回欠款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就在陈建军专注地翻看笔记本的时候,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心里一惊,赶紧关掉手电筒,躲到了办公桌后面。脚步声越来越近,似乎是朝着二楼走来。陈建军屏住呼吸,心脏砰砰直跳,他不知道来人是谁,是看门的老头,还是李志明的人?

  脚步声在二楼的楼梯口停了下来,接着,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谁在里面?”

  陈建军躲在办公桌后面,不敢出声。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得越来越快,手心也冒出了冷汗。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被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

  那个男人见没人回应,便朝着总经理办公室走来。陈建军握紧了手里的撬棍,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吱呀”一声,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高大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手电筒,四处照了照。陈建军躲在办公桌后面,尽量压低自己的身体,避免被手电筒的光线照到。

  男人的手电筒光线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最后停在了办公桌旁边。陈建军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自己随时可能被发现。

  就在这时,男人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皱了皱眉头,拿出手机接了电话:“喂,什么事?……我在厂房呢,没什么事,就是过来看看……好,我知道了,马上就回去。”

  男人挂了电话,又用手电筒在办公室里照了一圈,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关上了门。

  陈建军听到脚步声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楼梯口,他才松了一口气,瘫坐在地上。刚才的一幕实在是太惊险了,他差点就被发现了。他休息了几分钟,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然后拿起笔记本,放进了背包里。

  他知道,这里不能再待下去了,必须尽快离开。他悄悄地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关上了门,然后沿着楼梯下到一楼。他走到厂房的大门旁边,仔细听了听外面的动静,没有听到什么声音。他从背包里拿出撬棍,小心翼翼地撬开了大门上的锁,然后推开门,快速地走了出去。

  他沿着围墙,快步走到西北角的那个缺口处,翻墙而出,然后拿起放在地上的背包,朝着小旅馆的方向跑去。一路上,他不敢停留,生怕那个男人会追上来。

  回到小旅馆,陈建军关上房门,靠在门上,大口地喘着气。他拿出笔记本,再次仔细翻看了一遍,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线索。除了之前看到的银行卡号和设备抵押的记录,笔记本里还记录了一些李志明的社交关系,其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王浩,后面标注着“马龙区工商局”。

  陈建军心里琢磨着,这个王浩说不定和李志明有关系,或许能通过他找到李志明的下落。他决定明天一早就去马龙区工商局打听一下王浩的情况。

  第二天一大早,陈建军就起床了。他洗漱完毕后,吃了点早餐,然后便朝着马龙区工商局走去。马龙区工商局位于市区的中心位置,距离小旅馆不算太远,步行大约20分钟就能到。

  来到工商局门口,陈建军深吸了一口气,走了进去。他来到咨询台,对着工作人员客气地说道:“您好,我想找一下王浩同志,请问他在哪个办公室?”

  工作人员看了陈建军一眼,问道:“你找王浩有什么事?”

  “我是他的朋友,有点事情想找他帮忙。”陈建军随口编造了一个理由。

  工作人员皱了皱眉头,说道:“王浩已经不在我们工商局工作了,他去年年底就辞职了。”

  “辞职了?”陈建军心里一惊,“那您知道他辞职后去了哪里吗?或者您有他的联系方式吗?”

  工作人员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他辞职的时候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你还是别找他了,他在我们这里工作的时候,名声可不太好,听说和一些商人走得很近,还涉嫌违规操作,后来被人举报了,才辞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