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华夏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嬴政此刻虽然拥有后世的视角,但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方法有其合理性。

  毕竟,在历史上,西域都护府的管理模式便是如此,各朝代都采取了类似的方式,即各地自治,中央进行协调。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区的稳定,但也一直存在一些问题,直到有一位抬着棺材出征的老头才最终将新疆收复。

  尽管如此,嬴政心中仍然有些不快。他所考虑的是历史的进程,但如今所处的却是一个神话世界,情况显然有所不同。

  不过,嬴政并未直接反驳李世民,而是转头看向众人,高声问道:“董仲舒可在?”

  “臣在!”董仲舒赶忙应声答道。

  他对于嬴政突然点名自己感到有些意外,毕竟他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负责镇守银河系边境的长城,守护着地仙界。

  此次是因为刘邦奉命回来听命于嬴政,他才一同前来。然而,面对嬴政的召唤,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应命而出。

  “大秦乃是百家争鸣、世界蓬勃发展之时代,而你董仲舒却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此,朕不予置评。”嬴政的声音不紧不慢地传来,仿佛在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董仲舒站在殿下,静静地聆听着,他并未反驳嬴政的话语,因为他深知这位大帝必然有其深意,且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目的。

  果然,嬴政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朕虽对此不甚喜欢,但亦不否认其作用。今命董仲舒即日起,无需再前往银河护卫队,而是率领众儒生研习商羊版本的儒学。其中,‘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等诸多思想,务必传授于瑜伽国之人,令其务必学习、领悟,不得有丝毫懈怠,明白否?”

  嬴政的话语掷地有声,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要求。至此,他的目的已然昭然若揭——无非是想让儒家的儒生们前往瑜伽国,用这些思想去给那里的人洗脑,使其接受并信奉大唐的统治理念。

  董仲舒闻言,赶忙领命:“臣遵旨!”

  董仲舒心想:不愧是秦始皇,思想就是不一样。

  嬴政端坐于上位,看着下方的董仲舒,心中却并未完全释然。

  他暗自思忖,这一套儒学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其中是否也隐藏着一些风险呢?毕竟,如今的儒家学子们,并非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们依然提倡君子六艺,这其中是否会对大唐统治瑜伽国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呢?

  嬴政目光如炬,凝视着董仲舒,再次郑重地提出要求:“董仲舒,你挑选几个人,重新编纂一套儒家思想,其中要包含‘存天理’和‘灭人欲’的理念。”

  嬴政心中早有盘算,他将后世程朱理学的那一套理论全盘托出。毕竟,程颢、程颐和朱熹这几位关键人物尚未降生,而这套思想在他看来,恰好可以为当前的局势所用。

  程朱理学强调以文制武,这一点在宋朝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朝的种种弊病,众人皆知,就连那些穿越历史的小说,也没有人愿意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宋朝。

  此时的董仲舒,听闻嬴政的这番言论,内心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一般。

  他暗自惊叹道:“大帝果真非凡,竟然对儒学有着如此深刻的研究和领悟。而且,这套思想如此成熟完善,实在是再适合皇家不过了。”

  然而,嬴政似乎看穿了董仲舒的心思,他的神色突然变得严厉起来,提醒道:“这套思想绝对不可应用于我们自身,只能用于外族。朕绝不希望培养出那种世世代代只会修降表的家族。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董仲舒被这突如其来的严厉语气吓了一跳,他连忙应道:“微臣明白,微臣定当谨遵圣意。”

  “好了,唐王,以后武力压迫,儒学洗脑,双方配合。瑜伽国翻不了身。”嬴政最后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唐王今日可谓是大开眼界,他对嬴政的智谋和手段深感钦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仿佛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策略。

  “孤明白。”唐王连忙应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嬴政的敬畏。

  嬴政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站起身来。

  准备返回天庭。

  嬴政并没有前往瑜伽国的打算,而是转身朝着天庭的方向走去。

  然而,就在他即将离去的时候,嬴政突然自言自语说起一个对联。他的声音很轻,只有他自己能够听到。

  上联:昨降元蒙,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下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横批:世修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