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抵达幽州-《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哎......东家,小心....."

  就在长相清秀的青少年不熟练的推着独轮车,走向码头一旁平时用于堆放货物。

  现在却已经完全清空,用于接待关中百姓的区域时。

  因为不是很熟悉独轮车,在路过一个有着一道小槛的道路时,独轮车再次剧烈摇晃起来。

  少年心中一紧,连忙用力稳住车身,可那独轮车却像是故意与他作对一般,越发难以控制。

  眼看着独轮车就要翻倒在地。

  身后的壮汉眼疾手快,连忙一个箭步冲上前,再次帮青少年稳住了车子。

  “哎呀…… 小二,幸亏有你在,不然我可就又要出丑了。”

  “东家...... 这些事情,由俺来动手就行了...... 您这么高贵的身份,实在不适合来做这些粗活。再说了,这里鱼龙混杂,你要是遇到什么危险,王妃还不得砍了俺。”壮汉一脸愁容地说道。

  原来,混迹在志愿者的人群中,个子一大一小的青少年和壮汉,不是别人。

  正是燕王李恪和贴身护卫小二来福。

  按照原计划,在移民这么大的事件中,李恪应当会合燕王府的所有属臣,身着重装,来到码头。

  举行一个庆典,隆重欢迎关中百姓的到来,以表重视。

  然而,李恪却觉得这样的迎接方式太过形式化。

  那些远道而来的关中百姓,本就因为长时间坐船而疲惫不堪,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华而不实的庆典,而是实实在在的关怀与帮助。

  李恪正是想到这一点,于是,他这才决定和小二来福一起,混入志愿者之中,以最朴实的方式为百姓们服务。

  近距离地感受百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最实际的帮助。

  听到小二的话,李恪踮起脚来拍了一下小二的肩膀。

  按照他的本意,他是想给小二的脑袋来上一下。

  只是,这小二也不知道是不是跟了他之后,饭管饱,营养也不缺了。

  明明他自己就长的飞快,可这小二长得更快。

  如今,他踮起脚,也只能拍到小二的肩膀。

  李恪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小二,莫要担忧。本王心中有数,娉婷那边若有责怪,本王自会担着。”

  “那些百姓远离家乡,千里迢迢而来,我们能为他们多做一点是一点。”

  小二想的,自然没有李恪想的长远、复杂。

  他只是挠了挠头,看着自家东家那坚定的神情,便也不再多言。

  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小心地保护好东家。

  在乔装打扮成志愿者后,李恪和小二来福待在人群中,等待着船队的到来。

  只是李恪和小二来福等了好一会,也没有看到船队的影子。

  按照昨天官方公告上的通知,船队应该在今天上午辰时,也就是上午七点多左右的时候到达码头。

  怎么现在时间到了,还没有看到船队的影子。

  这让李恪这个可以代表官方的头子,也不禁有些焦急起来。

  就在他不知道第几次站起身来,了望南方河道的时候。

  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江面上出现了点点帆影。

  李恪的眼睛一亮,他知道,关中百姓们就要到了。

  ......

  北国有归舟,破浪溯上流。

  另一边,巨大的楼船上。

  相比较那些从小就生活在锦衣玉食中的王公贵族,许多即将前往幽州的关中百姓。

  尽管在这艘远行的楼船上,并不需要从事什么劳作。

  只是,这些骨子里就勤劳的百姓们,却怎么也闲不下来。

  三三两两的,不是在清理甲板上的杂物,就是在帮忙擦拭围栏。

  倒也不是他们不想着在这么晴朗的天气中,多睡一会,或者晒晒太阳。

  又或者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聊聊天,吹吹牛。

  只是,一旦看到那些离开京城之后,就换上了一身起始部分服饰的燕王卫们。

  每天定点定时的在楼船中,保持卫生,清理杂物。

  他们就拥有一股浓浓的不安,让他们无法安然享受这份闲适。

  也不是说这些关中百姓,害怕他们。

  实在是他们给的太多,对他们照顾的太好,以至于让他们心中产生一丝的愧疚。

  总感觉自己何德何能,能受到如此厚待。

  到了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就过意不去的地步。

  原来,在将这批关中百姓接到船上之后。

  他们就被送到了,来到长安后,就被传闻了无数遍的蓝田县。

  在那里,被狠狠的饱腹了一顿。

  明明前一天还在忍受饥饿,后一天,白面馒头、白米饭就不限量的供应。

  好多人若不是被一旁的燕王卫事先察觉到了不对,估计很有可能被活活撑死。

  在那里,他们休整了整整两天。

  等到精神被养足了之后,这才开始继续踏上前往幽州船只,继续旅程。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不明白,在长安码头,上了船之后,就可以马上出发。

  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又来到蓝田县休整两天。

  直到他们一连乘坐了好几天船,这些关中百姓晕船晕晕的昏天暗地之后。

  这才渐渐明白当初在蓝田县休整两天的深意......

  而正是因为那两天在蓝田县的充分休整,让他们有了足够的体力去应对这些挑战。

  不得不说,徐根生和陈大牛这两个同村人是幸运的。

  因为他们村有条小河,两人从小便在河边玩耍,偶尔也会乘坐一些简陋的木筏,所以对于水上的晃动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尽管在这漫长的航行中,他们也会感到些许不适,但相比其他晕得昏天暗地的百姓来说,已经好上太多。

  而徐根生更是觉得,在这条船上,自己比别人要更幸运的多,更应该多为大家做点事。

  因为,他那感染风寒,身体堪忧的母亲,在数天之后,便康复的回到了他的身边。

  要知道刚上船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被单独带走。

  尽管别人都说可能是燕王卫觉得他母亲病重,怕影响其他人,要将他们母子隔离开来。

  可他哪里会相信,他们会给他的母亲治疗。

  等到他的母亲健康归来,徐根生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报答燕王的恩情。

  从那天以后,原本被处罚清理甲板工作的徐根生,干活更加积极主动。

  不仅清理甲板,还主动去帮助其他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陈大牛本就是朴实之人,在他的感染下,两人便时常一起配合燕王卫,做一些维护工作。

  今日,两人像往常一样早起,拿着拖把,认真的刷洗着甲板。

  “大牛叔,之前船长说十五天内就能到达幽州,今天已经第十二天了。也不知道那幽州到底是个啥模样。”

  相比较船上枯燥的生活,只要不惹事闹事,燕王卫们倒也不会过多干涉百姓们的日常生活。

  徐根生和陈大牛一边刷洗着甲板,一边继续着他们的交谈。

  陈大牛闻言,头都没抬,一边刷地,一边回应道。

  “咱也不知道,只不过,从上船那天开始,燕王就把我们照顾得这般周到,想来那幽州也定不会差。咱就盼着能赶紧到地儿,好好开始新生活,有燕王这般将咱们当成人看的王爷在,以后白面馒头肯定不会少。”

  一听到吃,徐根生也是两眼冒光,实在是饿怕了。

  “牛大叔,今天是不是有些不对劲?”

  只是,下一刻,就在陈大牛一边用力的洗刷甲板,一边沉浸在对幽州的憧憬中时。

  就听到耳边突然传来徐根生略显紧张的声音。

  陈大牛停下手中的动作,疑惑地看向徐根生问道。

  “咋啦?啥不对劲?”

  就看到徐根生不停地耸动着鼻子,眼神看向楼船一层的后舱,压低声音道。

  “牛大叔,往常这个时候,厨房那边的馒头香味,老早就飘出来了,可今天却连炊烟都没有飘出来,这是咋回事?”

  民以食为天。

  陈大牛一听,心里也不由得一紧。

  他直起身子,朝着楼船厨房所在的方向看去。

  果然,如徐根生所说,一点炊烟都没有飘出来。

  并且,今天的燕王卫们,起的也比平时要早上一些,行色匆匆,好像比往常更加忙碌,似乎在准备着什么。

  难道是有什么水匪不成?

  只是在大唐又有哪路水匪,敢打劫大名鼎鼎的燕王李恪。

  岂不是寿星吃砒霜——找死。

  说不通啊?

  他和徐根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疑惑和担忧。

  然而,下一刻,两人又从双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抹光亮。

  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们到达目的地——幽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