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全县的扶贫思路!-《官场:从发配乡镇开始连续破格》

  徐浩然点了点头,

  吴双显然抓住了关键。

  但是确是不够的,

  原来徐浩然在乡镇,由于地域的限制,又加上徐浩然知道自己在乡镇待不长,

  对于作物有短平快的要求,

  选择自然也就少了,

  茶树菇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但是现在站在县域的角度,高度不一样,做法自然也就大相径庭。

  他想了一下说道,

  “对,但也不全对!”

  吴双顿时愣住了,他看着徐浩然,想知道徐浩然有什么惊天的言论。

  其实在他看来徐浩然在枫树乡的成功还是有偶然性的,

  毕竟他只是一个农业的门外汉,

  能取得那样的成绩很大程度靠的是好的茶树菇菌种和枫树乡得天独厚的环境。

  可是换到整个县域范围内,可选择的作物那就多了去了,

  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根本就别想厘清思路。

  所以他倒想看看徐浩然到底是怎么想的!

  徐浩然也不管吴双的小心思,他比吴双多了十几年的经验,

  别说是吴双了,哪怕是最顶级的农业专家也别想和徐浩然的未来视角相比。

  他继续说道,

  “扶贫工作的纲领就是五个一批,但是在五个一批里,”

  “最核心最有效的途径无疑是产业扶贫。”

  “而产业扶贫就离不开项目的支持,”

  他看着吴双,

  “所以我们未来推动扶贫工作核心思路应该是产业为先、项目为王!”

  吴双有些被徐浩然的开篇的惊到了,他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产业为先,项目为王...”

  光是这几个字就知道徐浩然所做的文章气势不小...

  徐浩然点了点头说道,

  “对!”

  他指了指吴双办公室上挂着的宁城县农业地图。

  “你知道我们宁城最大的自然资源优势是什么?”

  吴双对于这张图自然是无比熟悉,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说道,

  “是森林和水。”

  “宁城有庆州最大,全省前三的丹河林场,”

  “还有多达几十座的大型湖泊和水库,也位居庆州的前列。”

  徐浩然点了点头,宁城多山,优质粮田不多,

  这也是宁城一直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

  先天资源禀赋确实差了些...

  但是宁城森林覆盖率高,在建国早期就建立了丹河林场,

  管理集中连片的森林接近20万亩!

  森林里也是湖泊、水库林立,

  鸳鸯湖、团头水库这些都是面积很大,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

  特别是鸳鸯湖本就位于丹河的高山林场,

  被称为高山明珠、宁城之镜,

  是宁城的名片之一。

  “这些优势的自然资源才是我们宁城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

  接下来徐浩然说出了自己的构想。

  他准备以丹河林场和鸳鸯湖为中心建立一个产旅融合的中心,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与文旅产业相融合的体系。

  这当然不是他的首创,

  印象中前世的宁城就是靠着丹河林场的出色自然资源禀赋,

  打造了一个知名的产旅融合项目,实现了年产值超20个亿的惊人成绩。

  徐浩然自然是准备复制这个大型农业项目。

  他顿了一下说道,

  “以县级的丹河文旅中心为核心,枫树乡茶树菇等22个乡镇特色农业项目为依托,”

  “打造我们一极多强的产业体系,塑造我们整个宁城的农业产业格局!”

  “这才是我们未来产业扶贫的出路!”

  “所以未来宁城农业发展的思路就是十六个字:产业为先、项目为王、因地制宜、产旅融合!”

  吴双此时已经有些惊呆了,

  他喃喃地重复着徐浩然的十六字方针,

  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的一些宛如迷雾的疑惑一朝云散天清,豁然开朗了!

  他毕竟是学农的,以前其实对于宁城的农业产业有过一些想法,

  但是都不成体系,很凌乱,

  然而徐浩然这十六字方针一出来,

  立马将这些想法全部都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促进整个宁城农业发展的全盘规划,这实在是太厉害了!

  他怔怔地看着徐浩然,

  这下才明白对方为什么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创下了枫树乡的脱贫奇迹了。

  应该也只有这种天才...

  对,农业领域的天才,这样天马行空的构想才能实现这样的奇迹了...

  他良久才回过神来,一边摇头,一边感叹道,

  “徐县长,我真觉得这个农业农村局的局长该您来做才是...”

  他当然不是想贬徐浩然的官,

  而是觉得对方对于农业,产业、“三农”工作的思考已经超过自己太多了,

  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实在是尸位素餐,想来对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会做的比自己更好...

  不,应该是全面超过自己才是...

  徐浩然笑了笑,说道,

  “等我什么时候真的混不下去了,再跟你来抢这个局长的位置吧...”

  徐浩然又吩咐吴双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好两个事情,

  一个是宁城脱贫攻坚产业规划纲要,一个则是丹河产旅融合中心的项目方案。

  他准备成立一家专门的产旅融合公司来运作这个项目,

  这些也一并交给了吴双去操作。

  “等纲要和项目方案出来了,我们一起去一趟省农业农村厅。”

  吴双点了点头,

  “明白,我会尽快拿出两个文件,到时候再请徐县长斧正。”

  这个产旅融合的项目前期投入并不会太大,

  如果能够得到省厅的项目支持那是最好了,

  如果不能,就只能寄希望于银行贷款了。

  这种有收益的项目银行应该会感兴趣才对...

  徐浩然正想着还有什么要一并交代给吴双的,突然他的电话响了起来,

  徐浩然拿起来一看,是一个陌生号码,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县长,你先接电话,我去给你续杯茶!”

  吴双当然不会忽略徐浩然的表情。

  他立马很识趣地说道,这要是以他以前的性格,可不会如此乖巧。

  徐浩然的才华确实征服了他,

  让他觉得能为这样的领导做事,其实也是不错的...

  吴双拿着徐浩然的杯子出去了,徐浩然这才接起了电话,

  “你好!哪位?!”

  “喂!徐县长吧!您好!”

  “我是顺达实业的黄伟啊...”

  徐浩然顿时挑了挑眉头,其实他也听出来黄伟的声音了,

  毕竟年前两人才一起吃过饭,

  但是问题是这家伙怎么会给自己打电话?

  难道...

  他先是点了通话的录音,接着才随意繁衍道,

  “哦!原来是黄总,有事吗?”

  那边的黄伟声音沉静,他低声说道,

  “我知道最近顺达被调查的事情和您有关...”

  最近公安和纪检都在重启那两个拆迁案件的调查,

  而且对于顺达的一些违法违纪事实也在调查了解中,

  黄伟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至于为何知道徐浩然是事件的始作俑者,

  要么是周超,要么是常委会上的消息泄露了出去。

  徐浩然可是知道的,常委会议研究的事项虽然叫做绝密,

  但是这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徐浩然曾经就亲身经历过一个例子。

  前世的他在某个县当副书记的时候,

  县里召开常委会研究讨论干部人事,

  结果议题还在继续的时候,

  拟提拔干部的感谢短信就发到书记的手机上了。

  把当时的县委书记气了个半死...

  像这种信息都能被及时传播,就更别说自己指证顺达的事了...

  “徐县长,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您高抬贵手放过顺达放过我?”

  黄伟的姿态放的很低,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作为宁城的黄三爷,他何曾如此低声下气的求过人。

  然而徐浩然听了却不由得有些想笑,

  这位黄伟黄三爷还真把宁城当江湖,把这些人都当成江湖人了?

  他做的那些事,可不是徐浩然说不追究就不追究了的,

  未免有些太想当然了...

  徐浩然直截了当地说道,

  “黄总说笑了,我不过是个副县长,可没资格说放过谁就放过谁。”

  “我劝黄总还是好好配合公安局的调查吧,”

  “如果你是清白的,相信公安局不会难为你的。”

  当然了前提是你得自身是干净的...

  黄伟听了这话哪能不明白徐浩然的意思,

  他强压下了心底地愤怒,说道,

  “既然徐县长这么说了,那我也就什么都不说了。”

  “徐县长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