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下课!欢迎下周来辩论!-《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

  吴庸你丫的脑回路真清奇啊。

  集体无了个大语。

  谁让你这么解释啊?

  但这会儿大家都安静了,就看着吴庸。

  大家愕然发现,这一场已经不是讲课了,而是变成了辩论赛。

  关于红楼的辩论赛。

  从开始吴庸提出观点红楼这本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现场两千多名师生轰然炸裂。

  各种反驳。

  各种论证。

  不管言论有多么激烈,吴庸用他那在犄角旮旯找来,且陈列的证据,将所有人的疑团和观点,都打破了。

  还能这样?

  居然能这样?

  是的,就是这样!

  红楼四大名着之一,即便是在蓝星也同样有着巨大的争议。

  最后依旧是通过,各大小众的文献记载,最终才确定了,高鹗便是后四十回的续写者。

  同时在蓝星一百二十回通行大众版上,标注的作者也是曹雪芹和高鹗。

  现场的学生和老师教授们。

  一开始的确有一部分,被吴庸的观点和推断给气到了。

  就差当场骂娘了。

  可随着吴庸陈列的证据,越来越无力反驳。

  他们恍然间发觉。

  吴庸说的话虽是非常天方夜谭,可最后却是以陈列的证据给圆回来了。

  并且,还渐渐的觉得。

  吴庸这货说的,竟然还有几分道理。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那就是吴庸罗列出来的证据。

  他们无法反驳。

  是的。

  无法反驳。

  这些文献中的证据,太小众了,小众到如果不是刻意去搜寻,根本找不到痕迹。

  最主要是,他们短时间,无法用其他文献和证据来反驳吴庸。

  “不对!”

  “还是不对。”

  “这观点站不住脚。”

  “这只是主观意识,并不能真正确定,红楼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

  “可是……可是咱们也拿不出证据来证明是曹雪芹写的啊……”

  “我不管,反正吴老师说的,我不认可!”

  “学术就是学术,是以严谨的证据和态度来辩证的,不是一句‘我不管’就能确定啊……”

  “真的不对啊!!吴老师提出的观点虽然在某些地方或许是正确的。可关键资料太少了,就那么寥寥几句,就盖棺定论说不是曹雪芹先生写的,是高鹗续写,站不住脚,这绝对站不住脚。”

  “是的,我觉得证据依旧不足。如果真是这么三言两语就下定论,太过于荒谬了。”

  现场一阵乱哄哄。

  有人觉得吴庸说的是对的,也有人觉得吴庸的不对。

  都在各自辩论。

  争吵的越来越凶。

  许多来看热闹的旁观者,也就是其他系的学生,只觉得吴庸这个课程太精彩了。

  不管最后是否确定后四十回就是高鹗续写。

  所有人都很清楚。

  吴庸这是又在整个古典文学学术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必然会在整个文学界掀起轩然大波。

  乃至于轰动整个教育界。

  为什么?

  从华国重新建立以来,四大名着早就被纳入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在中文系的占比,并不低。

  有个无数教授老师,一生都致力于四大名着的研究。

  其余水浒,西游,三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几乎所有地方都研究透彻了。

  唯独红楼。

  这本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着重大疑团和逻辑硬伤的名着。

  没法研究。

  根本研究不明白。

  其中的逻辑,就是这本名着最大疑团。

  学术界最忌讳的就是,逻辑不通,一旦处理不明白,就没法继续下去。

  这也是这些年来,关于红楼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是一个禁忌的最主要原因。

  而现在吴庸提出来的观点。

  倘若一旦成立,这将是颠覆教育界,颠覆学术界的存在啊。

  以前无数教授老师研究的红楼。

  所有心血白费。

  颠覆观念。

  谁接受的了啊?

  叮铃铃。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

  学生们依旧坐在原座位上,没有丝毫动弹,很多脸色一片凝重。

  毫无疑问。

  这堂课结束之后,吴庸扔下的炸弹,必然会席卷整个教育界,整个学术界,整个网络。

  吴庸看看大家,合上了手中的教案,“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同学们的疑问,都可以保留着。我知道在场的老师教授们,对于我的观念和推断,有不少嗤之以鼻的。”

  “但是没有关系。”

  “学术向来都是在争论中,才能进步。”

  “所以,同学们可以收集反驳我提出的观念不对的证据,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那么,下课!”

  “下周一见。”

  这节课关于讲课内容几乎没有,全是在争论中,过了一个半小时。

  期间即便是休息十分钟的铃声响起。

  但依旧没有任何学生离开座位,全是在争论。

  吴庸提升的东西,太过于惊世骇俗。

  谁敢想?

  吴庸上的第一节课,让整个历史中文系炸裂?

  这厮是真敢讲啊。

  现场的媒体们也第一时间去取了自己录像设备等等。

  飞快的离开了。

  什么采访,全然不想了。

  只想回去第一时间撰稿,把今天课程写出来。

  媒体对于流量的爆点嗅觉非常灵敏。

  他们知道。

  一旦稿子放出去,这几天的网络,不用想,一定是一片哗然。

  而吴庸这个始作俑者。

  也必然成了舆论和流量的中心点。

  唐启彬这位院系主任心事重重的带着一群老师们也离开了。

  宋清照看看吴庸离开的背影,只是笑笑。

  “老师……”后面传来声音,是顾小曼和魏子琴两人。

  吴庸笑道:“怎么?有事?”

  魏子琴有些担忧说:“吴老师,您怎么就突然讲红楼呀……这东西真讲不得啊。”

  “虽然您提出来的观点,很标新立异,可是……”

  “可是……证据还是不够,站不住脚啊。到下一节课,肯定会有……”

  顾小曼欲言又止。

  吴庸笑道:“观点就是用来打破的,如果我不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那么关于红楼这本名着,便会继续被埋没,成了无人敢提,无人敢研究的真正‘禁忌’。”

  “在下一节课,欢迎喜欢红楼的朋友,带着证据来反驳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