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下来的时候,社区的阳台成了最热闹的“种子驿站”。小宇的玻璃瓶早装满了晒干的葵花籽,他嫌普通玻璃不够亮,拉着李奶奶把瓶身裹上了剪碎的糖纸,阳光一照,瓶里的种子像裹着星星;李奶奶用年轻时做棉袄的碎花布缝了百十个小布袋,每个布袋上都绣着歪歪扭扭的向日葵,社区里家家户户都来讨,连楼下便利店老板都拿着空袋子来排队,说要给远方的孙子留一袋“会开花的约定”。小王发在社区群的双色彩带照片,不知怎么被市里的生活号转了,评论区里几千人问“哪里的社区能种出这样的向日葵”,连隔壁区的居委会都打过来电话,想开春派代表来“取经”。
等开春第一缕风拂过花坛,土里的种子像听见了号角似的,卯足了劲往上冒——才过三天,芽尖就顶破了泥土,嫩得能掐出水来,还带着点淡淡的金光;又过了一周,秆子就长得比小宇还高,叶子大得能当小伞。苏晴和陈先生每天去浇水时,都能看见芽儿在风里轻轻晃,像在跟他们打招呼,陈先生总说“这芽儿长得比去年快一倍,莫不是把咱们的期待都吸进去了”。
入夏那天,整个社区都被向日葵的光裹住了——秆子长得比两层楼还高,粗得要两个小宇手拉手才能抱住;花盘大得像家里的圆桌,金橙色的花瓣边缘泛着细碎的金光,明黄色的花盘中心藏着点点粉,像是把春天的桃花、夏天的阳光都揉在了一起。最奇的是,风一吹,满田的向日葵都朝着苏晴和陈先生的方向转,连停在花盘上的蝴蝶都舍不得走,成群的蜜蜂嗡嗡地唱,像是在念着去年的约定。小宇抱着李奶奶的腿喊“奶奶你看!向日葵在跟苏晴阿姨打招呼呢!”,李奶奶笑着摸他的头,手里的蒲扇都忘了摇。
社区干脆在向日葵田里搭了个木架子,挂着大家去年装种子的玻璃瓶,风吹过,瓶子叮叮当当地响,像在说“我们回来啦”。傍晚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搬着小凳子来田里坐着,炒葵花籽的香飘得整个街区都是——今年的瓜子特别饱满,剥开来能尝到甜甜的汁,连不爱吃瓜子的小孩都捧着小碟子蹲在花盘下,一颗接一颗地吃。小王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满是金灿灿的花盘和笑着的人们,直播间里有人刷“明年我也要去这个社区种向日葵”,还有人说“这哪是种向日葵啊,这是种了一田的温柔”。
等到秋天,向日葵结满了籽,秆子还是绿的,花盘却沉甸甸地垂着,像在给土地鞠躬。大家一起收瓜子时,发现有几棵向日葵的籽壳上竟带着淡淡的花纹,像小宇画的太阳,陈先生说“这是土地给咱们的新惊喜”,苏晴把这些带花纹的种子小心收进糖纸瓶里,说要留给明年的新邻居。
寒风开始吹的时候,苏晴和陈先生又站在花坛边,手里拿着今年的新种子。泥土里还留着向日葵根的气息,混着炒瓜子的甜香,比去年更浓了些。远处,小宇正跟新来的邻居家小孩炫耀自己的糖纸瓶,李奶奶在教大家缝新的碎花布袋,小王的手机里存满了今年的向日葵照片,说要做个“向日葵约定相册”。
苏晴忽然觉得,这些向日葵哪里只是花啊——它们的根扎在社区的泥土里,也扎在每个人的心里,秆子长得再高,也连着彼此的期待;花盘开得再大,也盛着大家的温柔。明年春天,这些种子会发更壮的芽,夏天会开更艳的花,秋天会结更甜的籽,说不定还会有带着蓝色花纹的向日葵,会吸引从南方飞来的候鸟,会让更远的人知道,有个社区里,藏着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比太阳还暖的约定。
陈先生把一颗带花纹的种子放进苏晴手里,指尖的温度比去年更暖:“明年咱们在田里搭个秋千吧,让小孩子们能坐在向日葵底下晃。”苏晴笑着点头,手里的种子像揣着一团小太阳,暖得能焐热整个冬天。风里又传来种子袋的沙沙声,这一次,它念的不是未完的约定,是岁岁年年、永远热闹的相逢。
等开春第一缕风拂过花坛,土里的种子像听见了号角似的,卯足了劲往上冒——才过三天,芽尖就顶破了泥土,嫩得能掐出水来,还带着点淡淡的金光;又过了一周,秆子就长得比小宇还高,叶子大得能当小伞。苏晴和陈先生每天去浇水时,都能看见芽儿在风里轻轻晃,像在跟他们打招呼,陈先生总说“这芽儿长得比去年快一倍,莫不是把咱们的期待都吸进去了”。
入夏那天,整个社区都被向日葵的光裹住了——秆子长得比两层楼还高,粗得要两个小宇手拉手才能抱住;花盘大得像家里的圆桌,金橙色的花瓣边缘泛着细碎的金光,明黄色的花盘中心藏着点点粉,像是把春天的桃花、夏天的阳光都揉在了一起。最奇的是,风一吹,满田的向日葵都朝着苏晴和陈先生的方向转,连停在花盘上的蝴蝶都舍不得走,成群的蜜蜂嗡嗡地唱,像是在念着去年的约定。小宇抱着李奶奶的腿喊“奶奶你看!向日葵在跟苏晴阿姨打招呼呢!”,李奶奶笑着摸他的头,手里的蒲扇都忘了摇。
社区干脆在向日葵田里搭了个木架子,挂着大家去年装种子的玻璃瓶,风吹过,瓶子叮叮当当地响,像在说“我们回来啦”。傍晚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搬着小凳子来田里坐着,炒葵花籽的香飘得整个街区都是——今年的瓜子特别饱满,剥开来能尝到甜甜的汁,连不爱吃瓜子的小孩都捧着小碟子蹲在花盘下,一颗接一颗地吃。小王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满是金灿灿的花盘和笑着的人们,直播间里有人刷“明年我也要去这个社区种向日葵”,还有人说“这哪是种向日葵啊,这是种了一田的温柔”。
等到秋天,向日葵结满了籽,秆子还是绿的,花盘却沉甸甸地垂着,像在给土地鞠躬。大家一起收瓜子时,发现有几棵向日葵的籽壳上竟带着淡淡的花纹,像小宇画的太阳,陈先生说“这是土地给咱们的新惊喜”,苏晴把这些带花纹的种子小心收进糖纸瓶里,说要留给明年的新邻居。
寒风开始吹的时候,苏晴和陈先生又站在花坛边,手里拿着今年的新种子。泥土里还留着向日葵根的气息,混着炒瓜子的甜香,比去年更浓了些。远处,小宇正跟新来的邻居家小孩炫耀自己的糖纸瓶,李奶奶在教大家缝新的碎花布袋,小王的手机里存满了今年的向日葵照片,说要做个“向日葵约定相册”。
苏晴忽然觉得,这些向日葵哪里只是花啊——它们的根扎在社区的泥土里,也扎在每个人的心里,秆子长得再高,也连着彼此的期待;花盘开得再大,也盛着大家的温柔。明年春天,这些种子会发更壮的芽,夏天会开更艳的花,秋天会结更甜的籽,说不定还会有带着蓝色花纹的向日葵,会吸引从南方飞来的候鸟,会让更远的人知道,有个社区里,藏着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比太阳还暖的约定。
陈先生把一颗带花纹的种子放进苏晴手里,指尖的温度比去年更暖:“明年咱们在田里搭个秋千吧,让小孩子们能坐在向日葵底下晃。”苏晴笑着点头,手里的种子像揣着一团小太阳,暖得能焐热整个冬天。风里又传来种子袋的沙沙声,这一次,它念的不是未完的约定,是岁岁年年、永远热闹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