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字迹看似娟秀,实则力透纸背。
颇有铁画银钩之妙。
苏阮望着这行字,片刻后,转身在书房里搜寻着以前的书信。
此时,大姑父正给她送银耳燕窝过来。
瞧见她到处翻找的劲,询问道:“你在这里找什么呢?就跟耗子偷油似的。”
“大姑父,你有我母亲生前的字迹吗?”
苏阮看到过来人,立刻问道。
大姑父眉头微蹙,有些为难地说道:“以前的东西,早就丢得丢,藏得藏,不一定找得到。”
倒不是避讳死者生前使用的东西,而是他们害怕触景生情。
但也不会全部扔掉。
最终,大姑父在压箱底的一叠账本里,找到她母亲生前曾写过的账本。
那里面只简单记载了各项出入账目。
虽然写得简略,还颇有些少女时期的不成熟。
但字如其人,那外柔内刚的字迹,早已有了雏形。
苏阮手捧着账本,面露沉思。
“怎的了?”
大姑父见她若有所思的模样,有些奇怪地问道。
苏阮摇了摇头:“一些小事而已。”
她放下这本账簿,沉凝道:“我的名字,应该是母亲取的吧。”
大姑父搅动着粘稠的银耳燕窝,却是眼中流露些许感慨。
忆起往事,他的话也不自觉多了起来。
“你三个姑姑尽皆战死,你祖父只剩下一个女儿,死也不肯让她再去边关。”
“可新帝下令,说虎威军离不开关山家,边关百姓也忘不掉关山家,于是强行命你母亲前往边关。”
“临走之际,她才生下你没多久,便匆匆给你取了个‘月’字。”
大姑父下意识地看向西边。
似是要透过望不到头的千山万水,看到边关黑山上的苍茫月色。
旋即,他又抱怨似的笑道:“后来,我们才反应过来,关山月这个名字,也太不吉利了。”
关山月,伤离别也。
苏阮知道这名字的含义,悄悄地把诗集盖上。
大概,她的生母从一开始就知道,此去边关,恐怕是有去无回了。
以这个名字,向自己的家人以示此生永别。
然而,大姑父早就看到她桌上的那本诗集,却是无所谓地笑道:“你现在长大了,也会读书识理,若你觉得这名字不太好,便跟我们说一声,可以改成你喜欢的名字。”
他们都知道这个名字的意义,但未免太伤感了些。
只是,这毕竟是四妹给自己孩子留下来的唯一东西,他们不好过多插手。
但他们还是希望,能给这孩子取个更好的名字。
希望她健康快乐,平平安安地过完一生。
“我挺喜欢这个名字的。”
苏阮不想太过矫情,也不想再换名字。
以自家长辈们的无底线宠溺,恐怕会给她取什么富贵、平安之类的名字。
再不济,可能还会有狗蛋、翠花。
毕竟贱名好养活。
苏阮怎么也想不到,别人喊自己关山狗蛋的场景。
她陪着大姑父说了会儿话,将刚才的愁绪统统打散,这才送别了大姑父。
桌上的银耳燕窝,喝了一大半,让她胀得慌。
苏阮重新回到座位,继续刚才的背诵。
这次,她看得很仔细,不再是囫囵吞枣般的一目十行。
包括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小批注。
“关山月”下的诗词,大多以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离别之苦为主。
但是这本诗集的主人,似乎偏爱其中一首。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苏阮倚靠在椅子上,下意识地望向了窗外。
夜色正浓,天地一线处,是望不到尽头的遥远山峦。
宛如浓淡不一的水墨,将整个京城,围成了一座歌舞升平、不见兵戈的牢笼。
“我……大概是背懂了。”
她明白了杨秀文将这本诗集给自己的原因。
也明白了这本诗集主人的初心。
适才喝下的银耳燕窝,在自己的嘴里,从最初的甜腻,渐渐转为苦涩。
“但愿我能不辜负你的心愿吧。”
她轻声说道。
——
略显简陋的学生宿舍里,一根长烛默默燃烧。
身后传来舍友的如雷鼾声,但杜灵秋还在挑灯夜读。
微弱的烛光,加上长时间的看书,让她的眼睛酸涩,精神也有些疲惫。
但她始终不肯懈怠,一定要做足功课。
“我也要读书考科举。”
“看看咱俩谁能考中今年的状元?”
不自觉的,她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关山月的神情。
以及她一拳把自己打趴下,信心十足说出地这两句话。
虽然,国子监的师生们,都将其当做玩笑。
但杜灵秋没有轻视。
因为她真的感觉到了,关山月有这份自信。
大老远地跑来揍自己,又突然说些莫须有的话,可疑又刻意。
这让杜灵秋猜测,或许她就是专门来打赌,专门扬言要参加科考。
为什么?
她作为关山家的唯一后裔,自小娇生惯养,溺爱无数。
想习武就习武,想读书就读书。
若是想要进入仕途,按照她的身份,也能以公侯之女的标准,随便找到一些闲职。
何至于参加考试,又何至于如此大费周章?
杜灵秋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那慈祥的郭家老太是个杀人凶手呢?”
又一次的,苏阮的声音响起。
杜灵秋深深叹了口气。
她本来没有去认真思考郭家的事情,却因为苏阮的话,近乎成为她的梦魇。
倘若,她曾经能以命坚持的正义,并不是真的正义?
杜灵秋为了树立信心,转而向老师与同学,询问了关于郭家的事情。
虽然她没有查到太多事情,但也知道了,郭家的郭鸣烟也确实手沾鲜血,曾失手推倒了一位老妪。
郭家赔了二十几两银子,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后来,收了赔金的那一家人,在撤销诉讼之后,竟是从京城彻底消失了。
是死是活,无人得知。
她感到蹊跷,想要找当事者询问,却看到郭家在做白事。
郭鸣烟因感风寒去世了。
“就这么死了?”
杜灵秋站在郭家门口,望着满目的白,却是心下茫然。
那前来郭家悼念的人排成长队,吹嘘着郭鸣烟英年早逝,生时享乐,死后追悼。
可那个死去的老妪,连守丧的人也不见了。
但她能够找死人问证据,讲道理吗?
杜灵秋转身离开,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她不知道自己在心烦些什么。
可就是心里难受。
既有对苏阮可能说对了的惶恐,也有对自己往日里判别是非的怀疑。
这般想着,又一次迎来了天晨光熹微。
杜灵秋收拾着东西,准备与朋友一道去听课。
蓦地,有老家加急传来的书信。
她接过信件,拆开一看。
上面只潦草地写了几句话:“吾女速归,汝母病危,恐不久矣。”
喜欢快穿:女配大佬A炸天
颇有铁画银钩之妙。
苏阮望着这行字,片刻后,转身在书房里搜寻着以前的书信。
此时,大姑父正给她送银耳燕窝过来。
瞧见她到处翻找的劲,询问道:“你在这里找什么呢?就跟耗子偷油似的。”
“大姑父,你有我母亲生前的字迹吗?”
苏阮看到过来人,立刻问道。
大姑父眉头微蹙,有些为难地说道:“以前的东西,早就丢得丢,藏得藏,不一定找得到。”
倒不是避讳死者生前使用的东西,而是他们害怕触景生情。
但也不会全部扔掉。
最终,大姑父在压箱底的一叠账本里,找到她母亲生前曾写过的账本。
那里面只简单记载了各项出入账目。
虽然写得简略,还颇有些少女时期的不成熟。
但字如其人,那外柔内刚的字迹,早已有了雏形。
苏阮手捧着账本,面露沉思。
“怎的了?”
大姑父见她若有所思的模样,有些奇怪地问道。
苏阮摇了摇头:“一些小事而已。”
她放下这本账簿,沉凝道:“我的名字,应该是母亲取的吧。”
大姑父搅动着粘稠的银耳燕窝,却是眼中流露些许感慨。
忆起往事,他的话也不自觉多了起来。
“你三个姑姑尽皆战死,你祖父只剩下一个女儿,死也不肯让她再去边关。”
“可新帝下令,说虎威军离不开关山家,边关百姓也忘不掉关山家,于是强行命你母亲前往边关。”
“临走之际,她才生下你没多久,便匆匆给你取了个‘月’字。”
大姑父下意识地看向西边。
似是要透过望不到头的千山万水,看到边关黑山上的苍茫月色。
旋即,他又抱怨似的笑道:“后来,我们才反应过来,关山月这个名字,也太不吉利了。”
关山月,伤离别也。
苏阮知道这名字的含义,悄悄地把诗集盖上。
大概,她的生母从一开始就知道,此去边关,恐怕是有去无回了。
以这个名字,向自己的家人以示此生永别。
然而,大姑父早就看到她桌上的那本诗集,却是无所谓地笑道:“你现在长大了,也会读书识理,若你觉得这名字不太好,便跟我们说一声,可以改成你喜欢的名字。”
他们都知道这个名字的意义,但未免太伤感了些。
只是,这毕竟是四妹给自己孩子留下来的唯一东西,他们不好过多插手。
但他们还是希望,能给这孩子取个更好的名字。
希望她健康快乐,平平安安地过完一生。
“我挺喜欢这个名字的。”
苏阮不想太过矫情,也不想再换名字。
以自家长辈们的无底线宠溺,恐怕会给她取什么富贵、平安之类的名字。
再不济,可能还会有狗蛋、翠花。
毕竟贱名好养活。
苏阮怎么也想不到,别人喊自己关山狗蛋的场景。
她陪着大姑父说了会儿话,将刚才的愁绪统统打散,这才送别了大姑父。
桌上的银耳燕窝,喝了一大半,让她胀得慌。
苏阮重新回到座位,继续刚才的背诵。
这次,她看得很仔细,不再是囫囵吞枣般的一目十行。
包括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小批注。
“关山月”下的诗词,大多以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离别之苦为主。
但是这本诗集的主人,似乎偏爱其中一首。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苏阮倚靠在椅子上,下意识地望向了窗外。
夜色正浓,天地一线处,是望不到尽头的遥远山峦。
宛如浓淡不一的水墨,将整个京城,围成了一座歌舞升平、不见兵戈的牢笼。
“我……大概是背懂了。”
她明白了杨秀文将这本诗集给自己的原因。
也明白了这本诗集主人的初心。
适才喝下的银耳燕窝,在自己的嘴里,从最初的甜腻,渐渐转为苦涩。
“但愿我能不辜负你的心愿吧。”
她轻声说道。
——
略显简陋的学生宿舍里,一根长烛默默燃烧。
身后传来舍友的如雷鼾声,但杜灵秋还在挑灯夜读。
微弱的烛光,加上长时间的看书,让她的眼睛酸涩,精神也有些疲惫。
但她始终不肯懈怠,一定要做足功课。
“我也要读书考科举。”
“看看咱俩谁能考中今年的状元?”
不自觉的,她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关山月的神情。
以及她一拳把自己打趴下,信心十足说出地这两句话。
虽然,国子监的师生们,都将其当做玩笑。
但杜灵秋没有轻视。
因为她真的感觉到了,关山月有这份自信。
大老远地跑来揍自己,又突然说些莫须有的话,可疑又刻意。
这让杜灵秋猜测,或许她就是专门来打赌,专门扬言要参加科考。
为什么?
她作为关山家的唯一后裔,自小娇生惯养,溺爱无数。
想习武就习武,想读书就读书。
若是想要进入仕途,按照她的身份,也能以公侯之女的标准,随便找到一些闲职。
何至于参加考试,又何至于如此大费周章?
杜灵秋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那慈祥的郭家老太是个杀人凶手呢?”
又一次的,苏阮的声音响起。
杜灵秋深深叹了口气。
她本来没有去认真思考郭家的事情,却因为苏阮的话,近乎成为她的梦魇。
倘若,她曾经能以命坚持的正义,并不是真的正义?
杜灵秋为了树立信心,转而向老师与同学,询问了关于郭家的事情。
虽然她没有查到太多事情,但也知道了,郭家的郭鸣烟也确实手沾鲜血,曾失手推倒了一位老妪。
郭家赔了二十几两银子,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后来,收了赔金的那一家人,在撤销诉讼之后,竟是从京城彻底消失了。
是死是活,无人得知。
她感到蹊跷,想要找当事者询问,却看到郭家在做白事。
郭鸣烟因感风寒去世了。
“就这么死了?”
杜灵秋站在郭家门口,望着满目的白,却是心下茫然。
那前来郭家悼念的人排成长队,吹嘘着郭鸣烟英年早逝,生时享乐,死后追悼。
可那个死去的老妪,连守丧的人也不见了。
但她能够找死人问证据,讲道理吗?
杜灵秋转身离开,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她不知道自己在心烦些什么。
可就是心里难受。
既有对苏阮可能说对了的惶恐,也有对自己往日里判别是非的怀疑。
这般想着,又一次迎来了天晨光熹微。
杜灵秋收拾着东西,准备与朋友一道去听课。
蓦地,有老家加急传来的书信。
她接过信件,拆开一看。
上面只潦草地写了几句话:“吾女速归,汝母病危,恐不久矣。”
喜欢快穿:女配大佬A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