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清晨,九重镇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
实验站的小院里,学生们正在往中巴车上装行李,每个人的动作都慢吞吞的.....三个月的朝夕相处,让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都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
\"同学们,收拾好了吗?\"方稷教授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八点准时出发。\"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李大爷拎着一个沉甸甸的陶罐,蹒跚着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村民,都捧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
\"等等!等等!\"李大爷急忙喊道,\"带着这个,带着这个再走!\"
学生们围了上来,只见李大爷手里的陶罐用红布封着口,上面还贴着一张红纸,工工整整地写着\"九重酱菜\"四个大字。
\"李大爷,这是...\"陈雨薇猜到了可能是酱菜,她也猜到了李大爷可能是想让大家带回三亚,这么大一坛的酱菜,老人那么远抱过来。
\"俺自个儿腌的酱菜,\"李大爷不好意思地擦擦手,\"用的是咱地里的油菜苔,你们大娘按老法子腌的。你们带回去,想念咱们咱九重的味道时就吃点。\"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罐口,一股浓郁的酱香顿时飘散开来。罐子里,嫩绿的油菜苔浸泡在琥珀色的酱汁中,间或点缀着红辣椒和蒜瓣,看上去诱人极了。
\"这...这.....\"李明远连忙推辞,心中懊悔,自己都没想着给李大爷准备一个告别礼物,大爷却给大家腌了这么一大缸酱菜,\"您和大娘留着吃吧。\"
\"说什么呢!\"李大爷佯装生气,\"这三个月,都把你们当成我们自己的娃娃了,这点心意,必须收下!不许推辞。\"
陈雨薇的眼圈先红了。她想起这三个月来,李大爷就像对待亲孙女一样待她。那次她不小心把大爷家奶奶的陪嫁弄碎了都没怪她.....
\"爷爷...\"她声音哽咽,\"我们...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
这句话像是打开了情感的闸门。张婷婷第一个忍不住哭出声来,接着是王立新、小李...很快,学生们都红了眼眶。
李明远这个平时最沉稳的男生,此刻也忍不住转过身去擦拭眼角。
他想起每次去田里调查,李大爷总会提前烧好开水晾着;每次下雨,老人都会撑着伞在路口等他们;每次遇到难题,老人总是用最温柔耐心的语气安慰他们...让他们别着急。
\"咦,傻孩子啊,哭啥子嘛?\"李大爷自己的声音也有些发颤,\"咱们又不是不见了,以后大爷还要去找你们见见世面呢...\"
他抚摸着陶罐,像是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这罐酱菜,用的是咱们一起种的菜,用的是咱们九重的井水,你们带回去,想家的时候尝一口,就能想起咱九重的味道。\"
方稷站在一旁,看着这感人的一幕,心中也是有些酸涩,想起了自己刚刚穿越而来的李老栓大爷,想起了青山公社的乡亲们,也是在他走的时候塞给了自己那么多的礼物和吃食。他轻声对学生们说:\"收下吧,这是李大爷的一片心意,也是我们这三个月科研工作的另一种成果。\"
陈雨薇郑重地接过陶罐,感觉手里沉甸甸的,不仅是一罐酱菜,更是一份深厚的情谊。她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
\"爷爷,这个送给您,\"她双手奉上笔记本,\"这是我闲暇时期画的素描,里面有三亚,也有九重镇,有咱们种的麦田,也有碧海蓝天,希望您在想念我们的时候也能有一个念想...\"
李大爷颤抖着手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看到漂亮的素描画。老人的眼睛湿润了:\"中,中,俺收下,你们都是好娃...这是给俺最好的礼物啊!\"
发车的时间到了。学生们依依不舍地上车,每个人都和李大爷紧紧拥抱。车窗外,李大爷挥着手,像人生中所有短暂重要的相逢一样,迎来了告别。
中巴车缓缓启动,渐渐驶离这个生活了三个月的小镇。车厢里异常安静,只能听到偶尔的抽泣声。
陈雨薇紧紧抱着那罐酱菜,突然说:\"方教授,我真的好难过。\"
方稷欣慰地看着这些瞬间成长起来的学生们:\"这就是田野科研最大的意义,不仅产出数据论文,更培养科学精神和三农情怀,这次的分别也是让我们铭记,珍惜每一次相遇和见面,这可能都是余生为数不多的相遇和别离。\"
中午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陈雨薇打开酱菜罐,浓郁的香气再次弥漫开来。她小心地给每个人分了一小块酱菜。
\"我们一起尝尝李爷爷的心意。\"
咸香中带着微甜,脆嫩中透着酱香,这是土地的味道,是汗水的味道,更是浓浓的人情味。
\"真好吃...\"小王边吃边流泪,\"让我想起在李爷爷家喝的棒碴粥吃酱菜了...\"
方稷细细品味着,车继续前行,学生们开始规划下一步的研究。陈雨薇提议建立一个长期监测点....
那罐酱菜被小心地放在车厢最安全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罐普通的腌菜,更是一座连接科学与传统、连接城市与乡村、连接青春与智慧的桥梁。
很多年后,当这些学生都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时,他们依然会想起那个清晨,想起那罐酱菜,想起李大爷的酱菜吧。
而在九重镇,李大爷的家里,那本珍贵的笔记本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老人经常翻看。
\"这些娃娃,都是好样的,\"他常对来串门的乡亲说。
有时,老人会望着远方,轻声念叨:\"也不知道那些娃娃现在怎么样了......\"
李爷爷和老伴商量,冬天的时候,要拿上酱菜和老伴一块去三亚看看,看看方教授和孩子们,也去看看话本上的大海和蓝天,一辈子了也没走出过九重镇,在闭眼前也想去看一眼孩子们说的蓝天大海。
实验站的小院里,学生们正在往中巴车上装行李,每个人的动作都慢吞吞的.....三个月的朝夕相处,让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都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
\"同学们,收拾好了吗?\"方稷教授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八点准时出发。\"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李大爷拎着一个沉甸甸的陶罐,蹒跚着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村民,都捧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
\"等等!等等!\"李大爷急忙喊道,\"带着这个,带着这个再走!\"
学生们围了上来,只见李大爷手里的陶罐用红布封着口,上面还贴着一张红纸,工工整整地写着\"九重酱菜\"四个大字。
\"李大爷,这是...\"陈雨薇猜到了可能是酱菜,她也猜到了李大爷可能是想让大家带回三亚,这么大一坛的酱菜,老人那么远抱过来。
\"俺自个儿腌的酱菜,\"李大爷不好意思地擦擦手,\"用的是咱地里的油菜苔,你们大娘按老法子腌的。你们带回去,想念咱们咱九重的味道时就吃点。\"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罐口,一股浓郁的酱香顿时飘散开来。罐子里,嫩绿的油菜苔浸泡在琥珀色的酱汁中,间或点缀着红辣椒和蒜瓣,看上去诱人极了。
\"这...这.....\"李明远连忙推辞,心中懊悔,自己都没想着给李大爷准备一个告别礼物,大爷却给大家腌了这么一大缸酱菜,\"您和大娘留着吃吧。\"
\"说什么呢!\"李大爷佯装生气,\"这三个月,都把你们当成我们自己的娃娃了,这点心意,必须收下!不许推辞。\"
陈雨薇的眼圈先红了。她想起这三个月来,李大爷就像对待亲孙女一样待她。那次她不小心把大爷家奶奶的陪嫁弄碎了都没怪她.....
\"爷爷...\"她声音哽咽,\"我们...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
这句话像是打开了情感的闸门。张婷婷第一个忍不住哭出声来,接着是王立新、小李...很快,学生们都红了眼眶。
李明远这个平时最沉稳的男生,此刻也忍不住转过身去擦拭眼角。
他想起每次去田里调查,李大爷总会提前烧好开水晾着;每次下雨,老人都会撑着伞在路口等他们;每次遇到难题,老人总是用最温柔耐心的语气安慰他们...让他们别着急。
\"咦,傻孩子啊,哭啥子嘛?\"李大爷自己的声音也有些发颤,\"咱们又不是不见了,以后大爷还要去找你们见见世面呢...\"
他抚摸着陶罐,像是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这罐酱菜,用的是咱们一起种的菜,用的是咱们九重的井水,你们带回去,想家的时候尝一口,就能想起咱九重的味道。\"
方稷站在一旁,看着这感人的一幕,心中也是有些酸涩,想起了自己刚刚穿越而来的李老栓大爷,想起了青山公社的乡亲们,也是在他走的时候塞给了自己那么多的礼物和吃食。他轻声对学生们说:\"收下吧,这是李大爷的一片心意,也是我们这三个月科研工作的另一种成果。\"
陈雨薇郑重地接过陶罐,感觉手里沉甸甸的,不仅是一罐酱菜,更是一份深厚的情谊。她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
\"爷爷,这个送给您,\"她双手奉上笔记本,\"这是我闲暇时期画的素描,里面有三亚,也有九重镇,有咱们种的麦田,也有碧海蓝天,希望您在想念我们的时候也能有一个念想...\"
李大爷颤抖着手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看到漂亮的素描画。老人的眼睛湿润了:\"中,中,俺收下,你们都是好娃...这是给俺最好的礼物啊!\"
发车的时间到了。学生们依依不舍地上车,每个人都和李大爷紧紧拥抱。车窗外,李大爷挥着手,像人生中所有短暂重要的相逢一样,迎来了告别。
中巴车缓缓启动,渐渐驶离这个生活了三个月的小镇。车厢里异常安静,只能听到偶尔的抽泣声。
陈雨薇紧紧抱着那罐酱菜,突然说:\"方教授,我真的好难过。\"
方稷欣慰地看着这些瞬间成长起来的学生们:\"这就是田野科研最大的意义,不仅产出数据论文,更培养科学精神和三农情怀,这次的分别也是让我们铭记,珍惜每一次相遇和见面,这可能都是余生为数不多的相遇和别离。\"
中午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陈雨薇打开酱菜罐,浓郁的香气再次弥漫开来。她小心地给每个人分了一小块酱菜。
\"我们一起尝尝李爷爷的心意。\"
咸香中带着微甜,脆嫩中透着酱香,这是土地的味道,是汗水的味道,更是浓浓的人情味。
\"真好吃...\"小王边吃边流泪,\"让我想起在李爷爷家喝的棒碴粥吃酱菜了...\"
方稷细细品味着,车继续前行,学生们开始规划下一步的研究。陈雨薇提议建立一个长期监测点....
那罐酱菜被小心地放在车厢最安全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罐普通的腌菜,更是一座连接科学与传统、连接城市与乡村、连接青春与智慧的桥梁。
很多年后,当这些学生都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时,他们依然会想起那个清晨,想起那罐酱菜,想起李大爷的酱菜吧。
而在九重镇,李大爷的家里,那本珍贵的笔记本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老人经常翻看。
\"这些娃娃,都是好样的,\"他常对来串门的乡亲说。
有时,老人会望着远方,轻声念叨:\"也不知道那些娃娃现在怎么样了......\"
李爷爷和老伴商量,冬天的时候,要拿上酱菜和老伴一块去三亚看看,看看方教授和孩子们,也去看看话本上的大海和蓝天,一辈子了也没走出过九重镇,在闭眼前也想去看一眼孩子们说的蓝天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