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方稷放下电话,脸上看不出丝毫愠色。筱枳却气得脸颊发红,一把抓过桌上的报纸:\"他们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排队请方老师做讲座?现在免费给他们写专栏还要'申请'?\"

  \"筱枳,\"方稷温和地打断她,\"报社有报社的难处。现在纸媒生存不易,每个版面都要计算经济效益。\"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在风沙中挺立的麦苗:\"你知道为什么沙漠里的草方格要扎成一米见方吗?\"

  筱枳愣了一下:\"因为...这个尺寸防风固沙效果最好?\"

  \"不完全是。\"方稷转身,眼里带着学者特有的执着,\"因为这是经过计算后,普通人徒手就能完成的尺寸。治沙不是靠几个专家就能成功的,需要千千万万普通人一起动手。\"

  他拿起那篇被退回的专栏稿:\"科普也是这样。也许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个人会看,但只要这个人看进去了,将来就可能少一个被谣言欺骗的人。\"

  几天后,方稷带着团队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既然报纸不要,那就自己办个\"农业科普小报\"。

  铁柱负责去找印刷厂谈印刷,费用方稷自己出,由于方稷从后世来,知道标题党的威力,每一个标题都是更接地气!更吸睛的形式去宣传。

  内容接地气得惊人:

  《教你三招辨别\"伪专家\"》

  《骆驼奶真的比牛奶好吗?》

  令人意外的是,小报很快成了营养小杂志的抢手货。很多老人很爱看这种科普类的健康小知识,老人甚至专门等在发放点,见到人就炫耀:\"这上面说的沙棘降压方子,我现在食补养身,药物控制好的不得了!\"

  看到了这种健康读物的受欢迎程度,报社主编亲自打来电话:\"方教授,我们想请您开个每周一次的科普专栏,就叫《走进科学课》...\"

  \"李主编,\"方稷不紧不慢地说,\"我记得之前贵报还说科普版面'经济效益不足'?\"

  电话那头传来尴尬的咳嗽声:\"这个...是我们目光短浅了。您的小报在民间反响很好,很多读者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出下一期...\"

  方稷望向窗外,他沉吟片刻:\"专栏可以开,但我有三个条件。\"

  \"您说!\"主编连忙应道。

  \"第一,专栏要保留'接地气'的风格,标题和内容我说了算;第二,每期要留出四分之一的版面刊登读者来信;第三,\"方稷顿了顿,\"专栏稿费我不要,但贵报要免费帮我们印刷五千份科普小报,供基层发放。\"

  主编在电话那头倒吸一口凉气:\"五千份?这成本...\"

  \"那就免谈。\"方稷作势要挂电话。

  \"别别别!我答应!\"主编急忙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走进科学课》的诞生

  第一期专栏见报那天,整个基地都沸腾了。铁柱特意开车到县城,把报亭的《科技生活报》全包圆了。头版上方稷的专栏格外醒目——

  《震惊!原来小麦要这样吃?!》

  更让人惊喜的是,专栏下方特意开辟了\"读者问专家答\"板块。第一个问题就很有代表性:\"方教授,电视上说骆驼奶能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方稷的回复既专业又通俗:\"骆驼奶不是药,但它含有的胰岛素样蛋白确实对控糖有帮助。记住:任何把食物说成神药的,都是耍流氓!\"

  专栏开办一个月后,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方稷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读者来信。

  信纸是作业本撕下来的,字迹稚嫩却工整:

  \"方爷爷,我是沙县小学五年级的李明。我代表我自己和家里人对您表示感谢,奶奶一直迷信保健品,掏空了她的养老积蓄买蜂王浆胶囊,但是自从她迷上看您的专栏,那些害人的推销员奶奶不再和他们买东西,现在爸爸妈妈和爷爷都特别的高兴,知道这个专栏的寄信您都会看到,我代表家里人对您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方稷当即回信。

  \"这下可好,\"铁柱看着堆成小山的信函苦笑,\"您比县委书记还忙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发生了,为了丰富专栏,方稷找了很多业界靠谱的营养学家,给出专业的营养建议,还有大家会走入的健康误区,由方稷来润笔共同发布。

  方稷的专栏很快成了《科技生活报》的金字招牌。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和质疑。一封封读者来信堆满办公桌,字里行间满是焦虑:

  \"方教授,听说西瓜打甜蜜素,是真的吗?\"

  \"转基因大豆会不会致癌?\"

  \"我家孩子天天喝牛奶,听说都是抗生素?\"

  \"这样不行!\"方稷拍案而起,\"因噎废食会出大问题的!\"

  《农药残留≠毒药》专题

  方稷决定做一期重磅专栏。他带着团队走访了省农科院的检测中心,亲自观摩农药残留检测全过程。

  想让大家知道,农药打多了不光费钱,还会把植物烧了,所以,只可能是打少了遭虫害,餐桌上不会有农药过量的问题。\"这就好比在游泳池里滴一滴墨水,根本染不黑整池水!\"

  主要是农药打太多根本种不活庄稼的。

  收完今秋的麦子,团队的人都休息在试验田边时。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远处新栽的果树上已经挂满了果实。

  \"还记得我们办小报的初衷吗?\"方稷问大家。

  筱枳抢着说:\"让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

  铁柱知道方老师最近看到那些回信的欣慰:\"方老师是想帮老百姓识破骗局!让真正的良心企业,和民众不要被一些拙劣的伪科学骗了。\"

  古丽小声说:\"对,是让我阿妈这样的普通人也能看懂...\"

  方稷点点头轻声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科普。不是为名,不是为利,只为每一个普通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知道,这些印在报纸上的文字,就像他们播下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悄悄生根发芽,终将长成一片希望的森林。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某天方稷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方教授,我是省电视台《健康之路》的制片人,想请您来做期节目...\"

  先是省电视台找来要做专题报道,然后是省农科院的专家团下来考察。最让人惊讶的是,几个曾经推销\"保健品\"的商家,竟然主动找上门来求合作,方稷直接将人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