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为了印证方稷的话,当天下午就出了状况。
筱枳红着眼睛冲进办公室,手里攥着一把被扯断的数据线:\"方教授,出..事了......刚刚我去取仪器的检测数据,发现有人把我们的监测仪器破坏了!\"
铁柱\"腾\"地站起来:\"谁干的?\"
\"不知道......\"筱枳的声音带着哭腔,\"但我听见有人说,说这些机器就是来监视他们的......\"
方稷和铁柱赶到现场时,几个维吾尔族工人正围在损坏的仪器旁窃窃私语。看到他们来了,人群立刻安静下来,眼神中透着戒备。
\"这是怎么回事?\"铁柱强压着火气问。
一阵沉默。最后是年纪最大的库尔班开口了:\"方教授,我们不是故意的。但这些东西......\"他指了指地上的仪器,\"整天'滴滴'响,谁知道是不是在偷听我们说话?之前放的电影,我们都看了,有些东西就叫录音机,要是信不过我们,可以不用我们,但我们不是犯人,你们不能监视我们。\"
方稷蹲下身,仔细检查着被破坏的设备。这不是简单的失误造成的损坏——数据采集器被刻意砸烂,传感器线路被整齐地剪断,显然是有人蓄意为之。
\"库尔班大叔,\"方稷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这些仪器只是用来监测土壤湿度和温度,跟监听没有任何关系。\"
\"那为什么说明书都是汉文?\"人群后面传来一个声音,\"为什么每次调试都要背着我们?\"
铁柱刚要反驳,方稷抬手制止了他。这个问题像一记闷棍,让他突然意识到:技术共享的透明度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的几天,暗流逐渐浮出水面。
汉族技术员抱怨工具经常莫名其妙失踪;维吾尔族工人则私下传言基地要裁员,优先裁掉少数民族;食堂里刚缓和的气氛又变得微妙起来,人们开始重新按民族分开坐,甚至气氛比原来更加剑拔弩张。
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周五的主麻日。当大多数维吾尔族工人去做礼拜时,几个汉族技术员擅自调整了滴灌系统的程序。等工人们回来时,发现他们精心培育的苗圃被淹了个透。
\"我们只是优化一下灌溉方案!\"技术员小张辩解道,\"谁知道他们的苗床排水没有做好......\"
阿不都气得浑身发抖:\"那是沙棘幼苗!需要严格控制水量!你们连问都不问就......\"
眼看冲突就要升级,方稷当机立断宣布全体停工两天。
晚上,方稷独自在办公室里整理着近期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他想过人多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矛盾和问题。铁柱推门进来,脸色灰败。
\"方老师,我查清楚了。\"他颓然坐下,\"有人在外散播谣言,说我们要把核心技术都收归汉族技术员管理,维吾尔族工人以后只能干苦力活。\"
方稷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查到源头了吗?\"
\"还没。\"铁柱摇摇头,\"但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有几个维吾尔族的小伙子性子直,说话的笃定口气,明显是听了什么人的挑拨离间,认死理了。我把他留下问了他都听到了什么,他把话都说了,但是就是死活不说从哪听到的。\"
方稷的眉头越皱越紧。这些言论看似在为维吾尔族工人\"打抱不平\",实则处处煽动对立情绪。更令人不安的是,挑拨的人对基地内部情况了如指掌,甚至可能就是基地的工人。
\"去把艾尔肯请来。\"方稷合上笔记,\"要快,但别惊动其他人。\"
当艾尔肯听到铁柱说的事情,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这不是我们的人干的!这些说法太恶毒了......这个人肯定是有阴谋。\"
\"我知道。\"方稷点点头,\"但这个人很了解我们基地的情况。艾尔肯,你想想,最近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来过?或者谁特别关心我们的技术细节?\"
艾尔肯苦思冥想,突然拍了下大腿:\"上个月县里来了个记者,说是要报道我们的治沙成果。他特别关心育苗技术的产权归属,还问了好多汉族和维吾尔族工人的待遇对比......\"
铁柱和方稷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什么。
\"小王说过,\"铁柱回忆道,\"那个记者一直追问他'核心技术是不是掌握在汉族专家手里'。\"
方稷站起身,在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窗外的月光冷冷地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这事不简单。\"他终于开口,\"铁柱,明天一早你去县里找安全部门的同志。艾尔肯,你悄悄了解一下,最近还有谁接触过这个所谓的'记者'。\"
\"那基地这边......\"铁柱担忧地问。
\"正常开工。\"方稷的目光变得坚定,\"但要加强各环节的监督。特别是技术资料,必须实行双人管理制度——一个汉族同志和一个维吾尔族同志共同保管。\"
铁柱欲言又止:\"方老师,您觉得这事是......\"
\"现在还不好说。\"方稷望向窗外漆黑的夜色,\"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有人不想看到我们团结,不想让这片沙漠真正变绿。\"
夜风吹动窗帘,送来远处沙丘的气息。在这看似平静的绿洲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而方稷清楚,比起肆虐的风沙,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敌意更加危险,也更加难以防备。
第二天清晨,铁柱骑着摩托车赶往县城时,基地里的气氛已经变得微妙起来。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看到方稷走近就立刻散开。
方稷装作没察觉这些异常,照例去苗圃巡视。刚走到半路,就被古丽拦住了。
\"方教授,\"她压低声音,眼睛红红的,\"昨晚有人往我宿舍门缝里塞了这个。\"她颤抖着递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纸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叛徒!帮着汉人欺负自己人!\"角落里还画了一把滴血的匕首。
方稷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古丽是基地里最优秀的维吾尔族技术员之一,一直致力于双语技术手册的编写。这样的威胁,明显是要阻止民族间的技术交流。
\"别怕,\"方稷把纸条折好放进口袋,\"今天起你搬来女技术员宿舍住,和筱枳她们一起。\"
古丽咬着嘴唇摇头:\"不行,这样他们更会觉得我......\"
她的话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方稷快步赶过去,看见阿不都正和几个汉族技术员对峙,地上散落着被撕毁的技术图纸。
\"怎么回事?\"方稷厉声问道。
筱枳红着眼睛冲进办公室,手里攥着一把被扯断的数据线:\"方教授,出..事了......刚刚我去取仪器的检测数据,发现有人把我们的监测仪器破坏了!\"
铁柱\"腾\"地站起来:\"谁干的?\"
\"不知道......\"筱枳的声音带着哭腔,\"但我听见有人说,说这些机器就是来监视他们的......\"
方稷和铁柱赶到现场时,几个维吾尔族工人正围在损坏的仪器旁窃窃私语。看到他们来了,人群立刻安静下来,眼神中透着戒备。
\"这是怎么回事?\"铁柱强压着火气问。
一阵沉默。最后是年纪最大的库尔班开口了:\"方教授,我们不是故意的。但这些东西......\"他指了指地上的仪器,\"整天'滴滴'响,谁知道是不是在偷听我们说话?之前放的电影,我们都看了,有些东西就叫录音机,要是信不过我们,可以不用我们,但我们不是犯人,你们不能监视我们。\"
方稷蹲下身,仔细检查着被破坏的设备。这不是简单的失误造成的损坏——数据采集器被刻意砸烂,传感器线路被整齐地剪断,显然是有人蓄意为之。
\"库尔班大叔,\"方稷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这些仪器只是用来监测土壤湿度和温度,跟监听没有任何关系。\"
\"那为什么说明书都是汉文?\"人群后面传来一个声音,\"为什么每次调试都要背着我们?\"
铁柱刚要反驳,方稷抬手制止了他。这个问题像一记闷棍,让他突然意识到:技术共享的透明度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的几天,暗流逐渐浮出水面。
汉族技术员抱怨工具经常莫名其妙失踪;维吾尔族工人则私下传言基地要裁员,优先裁掉少数民族;食堂里刚缓和的气氛又变得微妙起来,人们开始重新按民族分开坐,甚至气氛比原来更加剑拔弩张。
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周五的主麻日。当大多数维吾尔族工人去做礼拜时,几个汉族技术员擅自调整了滴灌系统的程序。等工人们回来时,发现他们精心培育的苗圃被淹了个透。
\"我们只是优化一下灌溉方案!\"技术员小张辩解道,\"谁知道他们的苗床排水没有做好......\"
阿不都气得浑身发抖:\"那是沙棘幼苗!需要严格控制水量!你们连问都不问就......\"
眼看冲突就要升级,方稷当机立断宣布全体停工两天。
晚上,方稷独自在办公室里整理着近期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他想过人多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矛盾和问题。铁柱推门进来,脸色灰败。
\"方老师,我查清楚了。\"他颓然坐下,\"有人在外散播谣言,说我们要把核心技术都收归汉族技术员管理,维吾尔族工人以后只能干苦力活。\"
方稷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查到源头了吗?\"
\"还没。\"铁柱摇摇头,\"但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有几个维吾尔族的小伙子性子直,说话的笃定口气,明显是听了什么人的挑拨离间,认死理了。我把他留下问了他都听到了什么,他把话都说了,但是就是死活不说从哪听到的。\"
方稷的眉头越皱越紧。这些言论看似在为维吾尔族工人\"打抱不平\",实则处处煽动对立情绪。更令人不安的是,挑拨的人对基地内部情况了如指掌,甚至可能就是基地的工人。
\"去把艾尔肯请来。\"方稷合上笔记,\"要快,但别惊动其他人。\"
当艾尔肯听到铁柱说的事情,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这不是我们的人干的!这些说法太恶毒了......这个人肯定是有阴谋。\"
\"我知道。\"方稷点点头,\"但这个人很了解我们基地的情况。艾尔肯,你想想,最近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来过?或者谁特别关心我们的技术细节?\"
艾尔肯苦思冥想,突然拍了下大腿:\"上个月县里来了个记者,说是要报道我们的治沙成果。他特别关心育苗技术的产权归属,还问了好多汉族和维吾尔族工人的待遇对比......\"
铁柱和方稷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什么。
\"小王说过,\"铁柱回忆道,\"那个记者一直追问他'核心技术是不是掌握在汉族专家手里'。\"
方稷站起身,在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窗外的月光冷冷地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这事不简单。\"他终于开口,\"铁柱,明天一早你去县里找安全部门的同志。艾尔肯,你悄悄了解一下,最近还有谁接触过这个所谓的'记者'。\"
\"那基地这边......\"铁柱担忧地问。
\"正常开工。\"方稷的目光变得坚定,\"但要加强各环节的监督。特别是技术资料,必须实行双人管理制度——一个汉族同志和一个维吾尔族同志共同保管。\"
铁柱欲言又止:\"方老师,您觉得这事是......\"
\"现在还不好说。\"方稷望向窗外漆黑的夜色,\"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有人不想看到我们团结,不想让这片沙漠真正变绿。\"
夜风吹动窗帘,送来远处沙丘的气息。在这看似平静的绿洲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而方稷清楚,比起肆虐的风沙,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敌意更加危险,也更加难以防备。
第二天清晨,铁柱骑着摩托车赶往县城时,基地里的气氛已经变得微妙起来。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看到方稷走近就立刻散开。
方稷装作没察觉这些异常,照例去苗圃巡视。刚走到半路,就被古丽拦住了。
\"方教授,\"她压低声音,眼睛红红的,\"昨晚有人往我宿舍门缝里塞了这个。\"她颤抖着递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纸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叛徒!帮着汉人欺负自己人!\"角落里还画了一把滴血的匕首。
方稷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古丽是基地里最优秀的维吾尔族技术员之一,一直致力于双语技术手册的编写。这样的威胁,明显是要阻止民族间的技术交流。
\"别怕,\"方稷把纸条折好放进口袋,\"今天起你搬来女技术员宿舍住,和筱枳她们一起。\"
古丽咬着嘴唇摇头:\"不行,这样他们更会觉得我......\"
她的话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方稷快步赶过去,看见阿不都正和几个汉族技术员对峙,地上散落着被撕毁的技术图纸。
\"怎么回事?\"方稷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