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隐而不发的矛盾-《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方稷的目光在会议室里缓缓扫过,\"小王,你先说。\"他点了最年轻的技术员,\"上个月滴灌系统检修,为什么故意把维吾尔族同志安排在正午?\"

  小王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我没有......那天系统突发故障......\"

  \"故障是上午十点发现的。\"方稷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值班表,\"你完全可以把抢修安排在下午三点后。\"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树叶摩擦的声音。小王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会议桌边缘的漆皮,半晌才嗫嚅道:\"我就是觉得......他们干活慢......\"

  阿不都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慢?\"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你们汉族同志用机器翻一亩地要多久?我们不用机器,靠双手,三天!但我们的土不会板结,不会盐碱化!\"

  方稷抬手示意阿不都坐下,转向另一位维吾尔族工人:\"麦麦提,你上周为什么把汉族技术员的测量仪藏起来?\"

  麦麦提黝黑的脸庞绷得紧紧的:\"他们......\"他看了眼艾尔肯,改用维吾尔语快速说了几句。

  艾尔肯翻译道:\"他说技术员踩坏了他们刚播下的苜蓿种子,连句道歉都没有。\"

  铁柱突然插话:\"这事我知道,老张跟我说过。那天风大,他根本没看见地上有播种痕迹。\"

  \"问题就在这!\"方稷突然提高声音,\"我们住在同一个院子,吃同一锅饭,却像活在两个世界——汉族同志不知道主麻日对穆斯林有多重要,维吾尔族兄弟不了解我们抢修滴灌是在和沙暴赛跑。\"

  他走到窗前,指着远处那片郁郁葱葱的防护林:\"看看那些树,汉族同志设计的滴灌系统,维吾尔族兄弟改良的土壤,缺了哪一样都活不成。\"

  阿不都犹豫了一下:\"能不能......把每周的技术培训改到主麻日之后?我们不是不愿意学,可是......\"

  \"可以。\"方稷干脆地说,\"同时,汉族同志也要学习维吾尔语的基本问候语,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会议开了整整四个小时。当夕阳再次把窗户染红时,方稷让每个人都在新的工作守则上签了名。

  \"从今天起,\"他收起签字笔,\"技术共享透明化,所有数据对全员开放;重大决策必须有各族代表参与;传统节日互相尊重。\"

  铁柱补充道:\"再让我听见谁在背后嚼舌根——\"他拍了拍腰间的水壶,\"就罚去最远的试验田守一个月。\"

  \"今天的会就到这里吧。\"方稷合上文件夹,纸张发出清脆的响声,\"大家先去吃饭,下午的工作按新排班表来。\"

  人群三三两两地散去,但那种微妙的隔阂感依然萦绕在空气中。铁柱走到方稷身边,压低声音说:\"方老师,这算是解决了吗?我看阿不都他们还是不太服气。\"

  方稷轻轻摇头,目光追随着走出会议室的工人们。小王和几个汉族技术员快步走在前面,阿不都一行人则刻意放慢脚步,两拨人之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界线。

  食堂里的座位分布更是说明问题。汉族工人们聚在左侧区域,维吾尔族工人们则集中在右侧,中间空着好几张桌子。偶尔有目光交汇,也很快各自避开。

  \"这样不行。\"方稷放下筷子,对铁柱说,\"表面的和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下午的工作中,这种隐形的对立更加明显,虽然所有人都客客气气的,但是明显还是在各自暗暗较劲。

  在滴灌系统检修现场,汉族技术员们围在一起讨论图纸,维吾尔族工人们则站在外围,偶尔用维吾尔语小声交流。当技术员需要工具时,传递的速度明显比往常慢了许多。

  \"阿达西,扳手。\"技术员老张朝麦麦提伸出手。

  麦麦提慢吞吞地递过工具,却在老张即将接住时突然松手,扳手\"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不好意思啊。\"麦麦提用生硬的汉语说着,眼里却没有歉意。

  方稷看到这一幕,心中感叹现在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缺乏真正的了解和信任,全都在相互别扭较劲。

  第二天清晨,方稷召集全体人员宣布了一个新决定:\"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实行'结对子'计划。每位汉族同志和一位维吾尔族同志组成固定搭档,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这怎么行?\"小王第一个跳起来,\"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啊!\"

  阿不都也皱起眉头:\"我们的习俗......\"

  方稷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正因为不同,才更需要相互了解。我和艾尔肯先来示范。\"

  当天中午,方稷就搬进了艾尔肯的宿舍。狭小的房间里,两张床之间只隔着一条窄窄的过道。艾尔肯显得有些拘谨,把铺盖往墙边又挪了挪。

  \"别紧张。\"方稷笑着把自己的被褥铺好,\"就当多了个老大哥。\"

  第一天的晚饭时间,食堂的气氛格外微妙。结对子的成员们坐在一起,却都低着头默默吃饭,几乎没什么交流。方稷故意大声问艾尔肯:\"这个拉条子是怎么做的?真好吃!\"

  艾尔肯愣了一下,礼貌地回答了方稷,但是明显还是不想聊更多。

  方稷的\"结对子\"计划实施三天后,表面上看,基地的氛围似乎和谐了不少。

  食堂里,结对子的成员们开始坐在一起吃饭;工地上,汉族和维吾尔族工人也会互相递工具、帮忙干活。

  但铁柱和方稷都能感觉到,这些互动都带着一种刻意的客气,就像隔着一层薄薄的冰面在跳舞。

  第四天清晨,方稷正在记录苗圃数据,突然听见工具棚后面传来压低声音的争吵。他悄悄走近,听见阿不都和小王的声音。

  \"......说了多少次,这个阀门要先关总闸!\"小王的声音里压着火气。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浇地的!\"阿不都的汉语变得生硬,\"你们那套复杂玩意儿根本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