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韵冉老师的故事缩小版-《周子心经》

  她,是凌晨在海鲜饭店传菜到手脚僵硬的服务员;

  是在工厂流水线拼命工作、产量超过所有人的打工妹;

  也是咬着牙做销售、后来成了公司第一的新人;

  更是在婚姻濒临崩塌时,走进关系课堂,重爱自己和家庭的妻子。

  你也许在她光芒万丈的时刻见过她——

  登上《商界评论》和《商界》杂志封面,帮助成千上万家庭走出情感困境。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光的背后,是她一步一步踩着黑暗走过来的。

  她就是——杨韵冉。

  一个用自己的人生,证明“爱”不仅可以疗愈伤痕,也能照亮世界的女人。

  1.她,生来没有退路

  1986年,湖南沅江,一声婴啼划破寒风,杨老师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

  这本该是一个家庭喜迎新生命的时刻,然而命运却在她生命的开篇写下了深深的暗色。仅仅两岁不到,母亲因产后抑郁而离世。尚在襁褓的弟弟被送给了舅舅家,而她则被托付给奶奶抚养。

  同学的孤立、邻居的轻视以及亲戚的嘲笑,成了她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有人问过杨老师:“你恨你的母亲吗?”

  她轻轻地笑着回答:“不恨,我爱她。我的母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抑郁就带走我,她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亲自感受这个世界的机会。”

  在失去母亲的那片空白里,奶奶成了她生命里最温暖的灯塔。

  那个永远把所有的爱都留给她的老人,不仅是杨老师童年的守护者,更在她的人生里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信念:

  “悲伤和痛苦都是有尽头的,就像天空不会一直下雨,总有雨停云散之时。”

  2.用一份汗水换一份自由

  小时候的杨老师家里贫困到什么程度?

  杨老师从11岁起和父亲、后妈生活在一间用铁皮和塑料布搭成的小房子里。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大风大雨时,屋里就刮起小风,下起小雨,七八个锅碗瓢盆接着漏下的水。

  那样的环境里,她却从没放弃对生活的热望。

  在16岁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偷偷跟着打工回来的同学,跑去了市里的海鲜饭店做服务员。

  每天从早上七点到凌晨一两点,她端茶、倒水、传菜、擦桌子。一天当中,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其他时间基本都是站着。

  “到晚上,我感觉自己的手脚都不属于自己了。”——这是她对那段生活的回忆。

  可是,也就是在那段最累、最困顿的日子里,杨老师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以后我要当老板。那样就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

  海鲜饭店干了三个月,恰逢表姐从外地工厂回来,说在流水线上每天能赚16块,比饭店多出一大截。

  就这样,杨老师第一次离开家乡,进入工厂流水线,成为一名普通包装女工。

  在那个机械轰鸣、日夜不分的环境里,大多数人是“拿多少钱干多少活”,而她拼命超额完成任务,产量很快超过了整条流水线上的所有人。

  “我能获得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超越自己。”她后来这样总结。

  3.世界被一点光照亮

  2003年底,杨老师迎来了命运的转弯。

  堂姐因为自学电脑、自考大专,跳出流水线,去当了办公室文员。

  这一幕,彻底颠覆了杨老师对人生的认知:

  “原来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也能走出车间,也能去到更好的地方。”

  于是她白天上班,晚上学电脑,硬是把自己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训练成了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新人。

  这段时间,她看书、练习、模仿,拼命充电。

  2004年,她终于离开工厂,进入一家工厂做办公室文员,月薪850元,成了她人生的巨大突破。

  然而刚开始,她也迷失过。

  “进办公室之后,我的工资高了,心态却变得浮躁。开始沉迷于逛街、娱乐,觉得这就是人生的全部。”

  直到有一天,领导把她叫进办公室,轻声对她说:

  “你希望自己四五十岁还在那个办公室待着吗?有一些工作,是吃青春饭的。你要知道,你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

  那一刻,她忽然惊醒,以全新的态度面对工作。她告诉自己:“杨韵冉,你要跟别人不一样!”

  4.一张光盘,点燃了生命的方向

  正是这个决定,让杨老师的人生迎来了又一次光明。

  有一次,她跟着业务员出门,业务员花10块钱买了两张励志光盘,看完说没用,就随手扔在一旁。

  杨老师捡起来,那一夜,她看得彻夜难眠。

  原来销售并不是低声下气、点头哈腰,而是堂堂正正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一个认为销售没有尊严的人,肯定做不好销售;一个认为金钱肮脏的人,肯定赚不到钱。”

  那一刻,她的世界彻底被点亮。

  她跟主管坦白想做销售。主管没有反对,只建议她多看书再决定。

  于是,她去图书馆办了50块钱的借书卡,白天上班,晚上泡在图书馆。

  短短两个月,她看完了几乎超过过去九年义务教育的阅读量。

  “我在书里读到了另一个世界,也开始相信:杨韵冉,你也可以成为他们,甚至超越他们。”

  5.从倒数第一到销售冠军

  2005年,她怀揣着梦想去了深圳。

  进入销售行业,才发现现实的残酷:三天不出单就警告,七天不出单直接淘汰。

  她从倒数第一名开始,领导几乎是凭一己之力保她下来,每隔几天就为她写一封保证书。

  在漫长的电话推销里,她一口气打了几百通电话,嗓子都哑了。

  第一单,她直到第27天才签下。

  第二个月,她就冲进了公司前三名。

  第三个月,她成了销售第一名。

  她问领导:为什么你一直保我?

  领导说:

  “因为你每天都比别人早到,最晚走。因为你嗓子哑了都还在打电话。因为你相信自己。一个拥有销售信念的人,一定能成功。”

  杨老师备受鼓舞,也非常感恩。

  就是在这段成为销售冠军的奋斗中,她遇见了她此生最重要的伴侣——周文强老师。

  6.爱与痛,都是生命的修行

  杨老师第一次见到周文强老师,是在工作中。周文强那年19岁,她20岁。

  周文强老师推荐她看《富爸爸穷爸爸》,确定了两人有相同的价值观,并开始对杨老师展开追求。

  确定恋爱关系一个星期后,因为公司禁止内部恋情,杨老师主动向领导坦白了恋情,并毅然辞职,和周文强老师一起离开。

  “在我的认知里,工作可以再找,而对的伴侣,也许一生只能遇到一次。”

  2006年9月,她第一次去河南周文强老师的老家。

  那一年国庆后,他们一起去了北京,租最便宜的农民房,一起去北大学习。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看着上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她心里冒出一个声音:

  “杨韵冉,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甚至超越他们!”

  2010年,他们在民政局领证。

  “拿到结婚证那一刻,我觉得非常幸福和踏实。”

  结婚半年后,杨老师怀孕。她本以为这就是她理想的生活:丈夫赚钱,她在家当全职太太。

  然而,理想很快破灭。

  怀孕七八个月时,周文强老师的母亲突然生病。白天,周文强老师完全无暇顾及。杨老师每天挺着肚子送饭、照顾婆婆。晚上,周文强老师在医院打地铺陪母亲。

  夫妻俩彻底失去沟通。

  孩子出生后,杨老师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与丈夫日益疏远。

  一度,她多次萌生离婚的念头。

  是周文强老师把她送进了两性关系的课堂。

  她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婚姻里,他们学会了尊重差异,关系也渐渐回暖,重新找回了恋爱时的甜蜜。

  在这过程中,她明白了:“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7.向世界播撒爱与希望

  走过生命低谷,也曾在婚姻里经历幻灭,从杨老师心底流淌出来的,是她对爱最坚定的信念。

  这些年,她不仅在事业上与周文强老师携手并肩,更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转化成帮助无数家庭的智慧。

  在线下课程里,她说:“女人的幸福,靠经济独立,更靠精神独立。只有自己活成一束光,才能照亮家庭。”

  她的课堂,常常有人泪流满面。因为她不仅教方法,更剖开自己真实的生命经历,分享如何从恐惧、怀疑、纠结,到学会爱自己、爱伴侣、爱孩子。

  她教女人:

  如何用温柔却坚定的方式表达需求

  如何放下控制,学会信任

  如何在冲突中看见彼此内心的渴望

  如何在家庭中既做智慧妻子,也做独立女性

  她说:“爱的三重境界:索取、交换、无条件。而通往幸福的路,必然要越过前两重,走进第三重——无条件的爱。”

  不仅是两性关系,她更看重一个女人如何成为家庭的能量场。

  她常对学员说:“女人是家里的能量源头。你一冷,全家都冷;你一暖,全家都暖。”

  她也强调:“经济独立,并不是让你远离男人,而是让你拥有选择的底气。”

  这也是为什么,她把自己从流水线工人、销售新人的成长之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所有人。她相信,一个女人若能掌握生存能力,就能在婚姻里、家庭里,既有爱,也有尊严。

  在她的公益直播里,观众经常留言:

  “是杨老师让我从想离婚,重新相信婚姻。”

  “跟着杨老师学会沟通,家里从鸡飞狗跳变得平静。”

  “我开始不再恨我的原生家庭,而是选择疗愈自己。”

  除了课堂与直播,她写书、出课程,用文字和声音把爱传递得更远。

  她说:“书,是我最好的老师。因为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也想通过书,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从《转念转人生》里每日一篇的觉察练习,到《亲子关系枕边书》里拆解亲子冲突的底层逻辑,再到《幸福关系枕边书》里深刻剖析两性误区,每一本书都像她坐在你身边,轻声细语地陪你走过人生的难题。

  更让人动容的是,她把这份爱落到实处:

  从湖南到四川、河南,捐建三所希望小学;

  带动学员捐建上百所希望小学;

  疫情期间投身公益,直播间捐出109万元;

  河南洪灾第一时间筹集救援款物,帮助万人脱困;

  在家乡捐书,让50多所学校的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

  她相信:“人生的使命,不是只为自己活,而是要活出能影响别人的力量。”

  哪怕再忙,她仍坚持走进线下课堂,因为她说:“我想亲自看见那些因为我的一句话,眼神里亮起光的人。”

  这就是今天的杨韵冉老师。

  从原生创伤、婚姻幻灭中走出,从基层做到销冠、经理人,再到创业者、人生教练,不仅自己活出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的幸福人生,更将这份走过来的力量传递给千万家庭,帮助无数人活出幸福、传承幸福。

  她用生命写下最动人的注脚:“只要有爱,再苦的人生也能开花。”

  她也始终坚信,这世界需要更多光,而这束光,不是你,又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