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当初秦昇就是靠挟持你才从关中脱身的,如今你还自请出使洛阳,这不是主动送上门去做人质吗?
你是大唐的太子,若是真被秦昇扣为人质,你要朕该如何自处?此事休要再提!”
很快,李渊就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想都不想便一口拒绝了李建成的请求,言语间丝毫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李建成似乎早就料到自己父皇会有如此反应,当即言辞恳切道:
“父皇,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秦昇籍籍无名,做事自然没有那么多顾忌,为了逃离关中不惜挟持儿臣也在情理之中。
可如今他是隋朝的齐王,隋帝的夫君,天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哪怕是为了自己和隋朝的名声,他都不可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扣下儿臣做人质。
退一万步讲,若是秦昇真要扣下儿臣,我大唐只有宁死不受辱的李建成,绝没有身陷囹圄的太子。”
说到这里,李建成看着李渊,目光炯炯道:
“若是儿臣真在洛阳有什么不测,父皇就将大唐江山传给二郎,他的才德十倍于儿臣,必能带领大唐一统天下,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
纵使李渊再铁石心肠,此刻听了李建成的话也很难不为之动容。
虽说他刚称帝就册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并允许他拥有东宫六率(即太子直接掌握的直属卫队,分为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和太子左右清道率)。
但他为了防止东宫权柄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一直在暗中扶持身为秦王的次子李世民,用他来制衡李建成这个太子。
可没想到长子李建成不仅没有因此记恨自己这个父皇,反而主动提出若是自己在洛阳遭遇不测,就让自己这个父皇将皇位传给二弟李世民。
一时间,李渊心中不免生出了几分愧疚之意,觉得自己对眼前的长子是不是太过苛待了。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李建成说得确实不无道理。
若是秦昇真敢动了扣押李建成的心思,导致大唐的太子在洛阳出了什么不测,秦昇不仅讨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惹得天下人不齿,也会让不少士人因此对隋朝离心离德,秦昇未必会做这种拎不清的蠢事。
此时,李建成看出自己父皇已经有几分动摇,便又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父皇,割地求和绝非是什么体面之事,使者人选一定要慎之又慎。
若是到时候和谈不成,我们大唐欲割地乞和之事还闹得人尽皆知,到那时我们大唐将颜面何存?
因此,儿臣唯有亲自出使洛阳一趟,先试探一番看看隋朝有没有罢兵言和的意向。
若是有,儿臣便跟他们好好谈,争取能用河西之地换回两三年的喘息机会。
若是没有,儿臣便立即打道回长安,绝不会让任何人知道我们大唐有割让河西的意图,以免坏了我大唐名声。”
李渊听完沉吟了许久,最终缓缓点了点头道:
“既是如此,皇儿就去一趟洛阳吧。”
李建成闻言不由一阵大喜:
“多谢父皇,儿臣定当不辱使命。”
李渊此时又走下来轻轻拍了拍李建成的背脊,目光和蔼,很是语重心长道:
“你方才说二郎之才十倍于你,这点朕是不认可的。
若是单论带兵打仗,你不如你二弟,可若是论治国的本事,你未必就不如他!
废长立幼从来都是取祸之道,朕是绝不会做这种蠢事的,只要你自己不犯下欺君谋逆的大罪,你的太子之位便谁都动摇不了。”
“父皇……”
李建成听到这里,鼻子忍不住一阵发酸,眼眶也微微有些发红,一直以来憋在心里的委屈似乎一下子全都涌了上来。
李渊看在眼里,心中也忍不住暗暗叹了一口气,随后转移话题道:
“对了,你还没告诉朕,第三策是什么呢?”
李建成闻言重整了一下心情,很快就恢复了最初的冷静,随后缓缓开口道:
“父皇,如今隋朝已经夺取了江淮、江南和荆襄三地,国力已经远在我们大唐之上了。
即便是他们最终同意了我们大唐的求和,也只是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全消化和整合刚夺取的三地,同时不断积蓄实力,为将来西进攻灭我们大唐做准备。
若是我们大唐在罢兵休战的两三年时间里什么都不做,待约定的停战期一过,隋朝必然大举攻唐,到时候我们大唐根本抵挡不住。
因此,儿臣的第三策便是,在隋朝与大唐罢兵休战的这段时间内,必须要不断给隋朝制造不同的麻烦,不断去消耗他们的国力,使他们根本无法安心去消化和整合江淮、江南和荆襄三地,攻唐之日自然是遥遥无期。
而我们大唐这边则利用罢兵休战这几年时间,加紧招募和操练兵马,待停战期一过,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李渊听完却又再一次皱起了眉头:
“此计听着倒是可行,只是我们既与隋朝休兵罢战,又如何不断去给他们制造麻烦,消耗他们的国力呢?”
李建成闻言不由笑了笑:
“父皇,我们大唐虽说不方便做这种事,但不代表不能找其他人来做?”
“找其他人来做……你指的是?”
李渊似乎明白了什么,但还是不动声色追问下去。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李建成便索性不再拐弯抹角,直言不讳道:
“父皇,儿臣说的自然是突厥人和高句丽人。”
“突厥人与高句丽人?”
李渊的神情越发有些不解:
“他们不都是秦昇的手下败将吗?短时间内怎么还敢再轻易与隋朝为敌?”
李建成此时从袖中取出一卷鸽信,递给李渊,沉声道:
“父皇,这是儿臣安插在高句丽都城平壤的不良人今日刚飞鸽传书送来的情报,请父皇过目。”
李渊不由多看了两眼李建成手中的鸽信。
因为去年杨广过寿之时,李建成听说高句丽王高建武亲自去洛阳给杨广祝寿,便提议他们大唐可以派几个不良人安插去高句丽都城平壤,密切关注高句丽人的动向,必要时可以联合高句丽人一起夹击隋朝。
李渊觉得儿子的提议不无道理,便准允了此事,只是没想到这些安插在平壤的不良人这么快就有情报传回长安。
他从李建成手中接过鸽信,只看了一眼,双眼骤然瞪大,忍不住脱口而出道:
“什么?渊盖苏文发动兵变杀了高句丽王高建武和莫离支乙支文德!”
(今晚有点事,只能更一章了)
你是大唐的太子,若是真被秦昇扣为人质,你要朕该如何自处?此事休要再提!”
很快,李渊就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想都不想便一口拒绝了李建成的请求,言语间丝毫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李建成似乎早就料到自己父皇会有如此反应,当即言辞恳切道:
“父皇,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秦昇籍籍无名,做事自然没有那么多顾忌,为了逃离关中不惜挟持儿臣也在情理之中。
可如今他是隋朝的齐王,隋帝的夫君,天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哪怕是为了自己和隋朝的名声,他都不可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扣下儿臣做人质。
退一万步讲,若是秦昇真要扣下儿臣,我大唐只有宁死不受辱的李建成,绝没有身陷囹圄的太子。”
说到这里,李建成看着李渊,目光炯炯道:
“若是儿臣真在洛阳有什么不测,父皇就将大唐江山传给二郎,他的才德十倍于儿臣,必能带领大唐一统天下,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
纵使李渊再铁石心肠,此刻听了李建成的话也很难不为之动容。
虽说他刚称帝就册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并允许他拥有东宫六率(即太子直接掌握的直属卫队,分为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和太子左右清道率)。
但他为了防止东宫权柄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一直在暗中扶持身为秦王的次子李世民,用他来制衡李建成这个太子。
可没想到长子李建成不仅没有因此记恨自己这个父皇,反而主动提出若是自己在洛阳遭遇不测,就让自己这个父皇将皇位传给二弟李世民。
一时间,李渊心中不免生出了几分愧疚之意,觉得自己对眼前的长子是不是太过苛待了。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李建成说得确实不无道理。
若是秦昇真敢动了扣押李建成的心思,导致大唐的太子在洛阳出了什么不测,秦昇不仅讨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惹得天下人不齿,也会让不少士人因此对隋朝离心离德,秦昇未必会做这种拎不清的蠢事。
此时,李建成看出自己父皇已经有几分动摇,便又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父皇,割地求和绝非是什么体面之事,使者人选一定要慎之又慎。
若是到时候和谈不成,我们大唐欲割地乞和之事还闹得人尽皆知,到那时我们大唐将颜面何存?
因此,儿臣唯有亲自出使洛阳一趟,先试探一番看看隋朝有没有罢兵言和的意向。
若是有,儿臣便跟他们好好谈,争取能用河西之地换回两三年的喘息机会。
若是没有,儿臣便立即打道回长安,绝不会让任何人知道我们大唐有割让河西的意图,以免坏了我大唐名声。”
李渊听完沉吟了许久,最终缓缓点了点头道:
“既是如此,皇儿就去一趟洛阳吧。”
李建成闻言不由一阵大喜:
“多谢父皇,儿臣定当不辱使命。”
李渊此时又走下来轻轻拍了拍李建成的背脊,目光和蔼,很是语重心长道:
“你方才说二郎之才十倍于你,这点朕是不认可的。
若是单论带兵打仗,你不如你二弟,可若是论治国的本事,你未必就不如他!
废长立幼从来都是取祸之道,朕是绝不会做这种蠢事的,只要你自己不犯下欺君谋逆的大罪,你的太子之位便谁都动摇不了。”
“父皇……”
李建成听到这里,鼻子忍不住一阵发酸,眼眶也微微有些发红,一直以来憋在心里的委屈似乎一下子全都涌了上来。
李渊看在眼里,心中也忍不住暗暗叹了一口气,随后转移话题道:
“对了,你还没告诉朕,第三策是什么呢?”
李建成闻言重整了一下心情,很快就恢复了最初的冷静,随后缓缓开口道:
“父皇,如今隋朝已经夺取了江淮、江南和荆襄三地,国力已经远在我们大唐之上了。
即便是他们最终同意了我们大唐的求和,也只是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全消化和整合刚夺取的三地,同时不断积蓄实力,为将来西进攻灭我们大唐做准备。
若是我们大唐在罢兵休战的两三年时间里什么都不做,待约定的停战期一过,隋朝必然大举攻唐,到时候我们大唐根本抵挡不住。
因此,儿臣的第三策便是,在隋朝与大唐罢兵休战的这段时间内,必须要不断给隋朝制造不同的麻烦,不断去消耗他们的国力,使他们根本无法安心去消化和整合江淮、江南和荆襄三地,攻唐之日自然是遥遥无期。
而我们大唐这边则利用罢兵休战这几年时间,加紧招募和操练兵马,待停战期一过,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李渊听完却又再一次皱起了眉头:
“此计听着倒是可行,只是我们既与隋朝休兵罢战,又如何不断去给他们制造麻烦,消耗他们的国力呢?”
李建成闻言不由笑了笑:
“父皇,我们大唐虽说不方便做这种事,但不代表不能找其他人来做?”
“找其他人来做……你指的是?”
李渊似乎明白了什么,但还是不动声色追问下去。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李建成便索性不再拐弯抹角,直言不讳道:
“父皇,儿臣说的自然是突厥人和高句丽人。”
“突厥人与高句丽人?”
李渊的神情越发有些不解:
“他们不都是秦昇的手下败将吗?短时间内怎么还敢再轻易与隋朝为敌?”
李建成此时从袖中取出一卷鸽信,递给李渊,沉声道:
“父皇,这是儿臣安插在高句丽都城平壤的不良人今日刚飞鸽传书送来的情报,请父皇过目。”
李渊不由多看了两眼李建成手中的鸽信。
因为去年杨广过寿之时,李建成听说高句丽王高建武亲自去洛阳给杨广祝寿,便提议他们大唐可以派几个不良人安插去高句丽都城平壤,密切关注高句丽人的动向,必要时可以联合高句丽人一起夹击隋朝。
李渊觉得儿子的提议不无道理,便准允了此事,只是没想到这些安插在平壤的不良人这么快就有情报传回长安。
他从李建成手中接过鸽信,只看了一眼,双眼骤然瞪大,忍不住脱口而出道:
“什么?渊盖苏文发动兵变杀了高句丽王高建武和莫离支乙支文德!”
(今晚有点事,只能更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