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杜伏威彻底归心-《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正如王世充预料的那般,当杜伏威听说了辅公祏在历阳城的所作所为,当场气得暴跳如雷,随后便坐上马车去了齐王府。

  因为杜伏威心中清楚,若是辅公祏得了手,在历阳城正式起兵反隋,身在东都洛阳的自己可就百口莫辩了,很难让人相信辅公祏起兵反隋之事与他杜伏威无关。

  毕竟在世人眼中,辅公祏可是他杜伏威的结拜兄弟,没有他的授意,辅公祏怎么可能会贸然起兵反隋。

  现在虽说辅公祏起兵反隋之事被自己的两个义子王雄诞和阚棱联手化解,可杜伏威却越发迫切要急着去见秦昇。

  原因很简单,早就登基大典之前他第一次去登门拜见秦昇,秦昇就暗示和提醒过他,要他小心一下辅公祏这个义兄。

  当时他还对秦昇的话有些不以为然。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和辅公祏虽说这些年因为一些事有了分歧和矛盾,但不管怎么说两人都是相识相知多年的结拜兄弟,他相信辅公祏不会背叛自己,更不会要置自己这个义弟于死地。

  可最终事实却是狠狠打了他的脸。

  尤其是杜伏威从王雄诞派来的使者口中得知若不是秦昇的人事先跑来通风报信,阻止王雄诞和阚棱一起去见辅公祏,只怕他们二人早就命丧辅公祏的府邸,最终再无人可以阻止辅公祏完全控制整个江淮义军。

  可以说,如果不是秦昇,恐怕辅公祏早就得手了,到时候不仅整个江淮义军都落到他手中,杜伏威自己在东都也是命悬一线。

  正因为如此,杜伏威才要亲自登门当面感谢秦昇,同时他也想顺便问问,秦昇又是怎么知道辅公祏会趁自己不在背叛自己的。

  对于杜伏威的再次到来,秦昇依旧是给足了他面子,亲自出大门迎接他,亲自将他领到府上的贵客房。

  只是两人刚进入贵客房,杜伏威便对着秦昇抱拳郑重一拜:

  “若不是齐王,只怕江淮义军早就被辅公祏带上了绝路,因此我杜伏威代江淮义军十几万兄弟,多谢齐王的救命之恩。”

  秦昇上前扶起杜伏威,淡淡一笑道:

  “杜总管言重了,既然杜总管归顺了朝廷,不论是出自真心还是受形势所迫,便都是大隋的臣子,江淮义军也算是朝廷的兵马。

  如今辅公祏狼子野心,趁杜总管不在历阳,不仅妄图谋夺兵权,还要带着江淮义军起兵反隋,我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听了秦昇的话,杜伏威面色不禁面色有些发烫。

  因为正如秦昇所说,他当初之所以归顺朝廷,确实是受形势所迫,并非是真心想投隋。

  可没想到就算是这样,秦昇还是将他视为大隋的臣子,将江淮义军当做大隋的兵马。

  如此心胸,当真是让他又是感慨不已又是自惭形秽。

  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他当即问出了心中的困惑:

  “只是我还有一事不明,当初我登门拜见齐王之时,齐王便跟我说过,用不了多久就能知道的辅公祏心中到底有没有我这个结拜兄弟了。

  据我所知,齐王与辅公祏之前并不相识,如何知道辅公祏不久之后必会背叛我呢?”

  秦昇似乎早就想到杜伏威会有如此一问,当即笑着解释道:

  “我虽然之前确实没跟辅公祏打过交道,但我却听人说他这个人一向自比吴广,那杜总管便是他心目中的陈胜了。

  可有一天,他发现杜总管不同于陈胜,并没有任何称王称霸之心,心态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变化。

  恐怕如今的他,已经不再觉得自己是什么吴广,而是想做另一个汉高帝刘邦了。”

  “原来如此!”

  听了秦昇的解释,杜伏威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对秦昇越发佩服。

  想不到光从辅公祏昔日喜欢自比吴广,便可以推断出辅公祏将来必反,如此深谋远虑,自己可谓是远远不及。

  还好自己如今算是他的盟友而不是他的敌人,否则面对这么一个强敌,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如果秦昇知道杜伏威此刻心中的想法,只怕会忍不住笑出猪叫声。

  毕竟他哪有什么未卜先知的本事,不过是仗着自己熟悉隋唐史,知道历史上的辅公祏是个什么样的人,又知道他曾经做过什么事,自然不难推测他之后的所作所为。

  而杜伏威这边,经历过义兄辅公祏的背叛,似乎一下子有些大彻大悟了。

  本来面对之前秦昇给他和江淮义军开出的条件,他多少还有些犹豫不决。

  一来是因为他还不能完全信任秦昇,不敢完全将自己的生死寄托在秦昇不会过河拆桥上。

  二来也是不舍得放弃手中的兵权,总觉得自己可以争取到更好的条件。

  但现在经过历阳之变,他知道自己和江淮义军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这种表面臣服暗地割据的局面,是根本维持不了多久的。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实际上只有两条路,一是跟大隋决裂,重新走向反隋之路,二是真正归顺大隋,真正成为大隋的臣子。

  经过历阳之变,杜伏威已经很清楚自己该怎么选了:

  “齐王,你上次提出的对江淮义军的处置条件,我经过几日慎重的考虑,决定接受朝廷的条件,江淮义军从此真正归降大隋。”

  说这话的时候,杜伏威虽然面上平静,但手心却满是汗水。

  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也,因为江淮义军在历阳城的自相残杀,以及辅公祏带着亲信出走,如今他掌控的江淮义军也只剩下了不到五万人,实力可谓是大不如前。

  在实力大减的情况,谁也不知道之前的条件还做不做事。

  好在秦昇听完他的话顿时一阵哈哈大笑:

  “不得不说,杜总管,不,应该叫杜都督,你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听到秦昇称呼自己为杜都督,杜伏威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随后,他又想到了什么,忍不住试探着问道:

  “只是不知朝廷打算任命何人为淮南道行台?”

  秦昇闻言不由微微一笑,语气有些意味深长道:

  “目前朝廷还没有决定行台的人选,不知杜都督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

  “啊……我来推荐?”

  杜伏威闻言不由有些错愕。

  因为他记得秦昇之前说过,行台和都督一个管民政一个管军政,二者互不统属,相互制衡,避免一方独大,因此哪有让都督推荐行台的道理,不怕他们之后勾结到一起。

  但看着秦昇不似说笑的神情,杜伏威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齐王分明是担心他这个降将跟朝廷安排的行台相处不好,才破例允许他推荐行台人选。

  这一刻,杜伏威确实有被秦昇的体贴和信任感动到。

  随后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杜伏威终于说出了一个名字:

  “不知齐王觉得祖君彦祖先生如何?”

  “好,我会向朝廷举荐祖君彦为淮南道行台。”

  在正常情况下,以祖君彦的资历,以及他曾经先后侍奉过李密和李渊的黑历史,是根本不可能出任淮南道行台这种封疆大吏的。

  但秦昇却愿意破这个例,就当是作为杜伏威真正归顺朝廷的奖赏。

  因为他要给天下人树立一个榜样。

  只要是真心归顺他的人,哪怕曾经是割据一方的枭雄,他都绝不会亏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