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12月1日(2)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七章12月1日(2)
天刚刚黑下来到大多数人们没有睡去的深夜,这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是一天里最美好的时光。既没有早晨一起来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赶着张罗的匆忙和慌乱,也不像中午那样过完一个上午还有一个下午衔接时心情的紧张。唯有这段时间心里过得是最坦然的,不管怎样,一天总算过去了,至于接下来怎样,一切都还有明天呢,一切都留给明天好了。至于明天又是怎样的生活,需要经过一个夜晚才能到来。谁又知道在这一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即使明天跟今天仍是一样,又何必为明天的事去过多的操心。
因此每天晚睡前的这段时间,是人们一天里心情最放松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处在青春期的男女们,有着雨露浇灌禾苗一样充沛的精神和体质,涌动的激情和痴迷的爱恋困扰得总也找不到恰当的时机来释放蓄积心里的情感。不难想象他们对这段时间是怎样的迷恋,怎样把它紧紧地抓在手里,贴在心上。人们不能否认自己仰赖青春的火热和激情,在这段美好时光里到底干过多少让自己回忆起来都感到害羞和荒唐的事儿。“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当这段时光已成旧游远你而去的时候,只要没有给任何人带来过一点点的伤害,良心何来不安。所谓的荒唐和害羞又能算得了什么,何尝不是人生兴感的一种豪放,何尝不是人生情怀美好的旧念。
难道还有比年轻和青春再宝贵的吗?正因为生命处在最健壮的时期,才有不服输的精力去挑战任何生存的困难,才有极大的闲情去撩拨和挑逗心理的渴望。
不仅仅是眷恋已久的情人,多么按耐不住心里的欲望要在没人干扰的时候放松自己的情感。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把这段时间,当成了自己至好的宝贵一般来珍惜。生命确乎是属于自己的,这样的论调无论在说法和意义上似乎都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但是为了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生存,又几乎把大量时间出卖给了学习和工作。心理上的压力,情感上的胁迫,难能可贵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来梳理、来发泄。就像一个孩子总是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学习和管教实在有些太严了,甚至限制了自己生存的自由。但是当他一旦感到好不容易挣脱了父母的束缚和管教,过上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时间和自由由自己来支配的时候,又有多少时间和自由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生存的压力,就像原本好好的晴天里,总会有一团团的阴云,甚至还有裹挟的雷声潮涌般扑了过来。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老板的苛刻远比父母的管教显得更加冷酷,没有一点的人情。明明自己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还是难免出现有各种各样的瑕疵。在自己看来很是微不足道的瑕疵,没想到成为老板训诫的口舌,好像不这样就不能显出做老板的威严,也许做老板的正在寻找一个发泄心里愁闷的靶子,自己偏偏伸头撞了过去。成熟往往体现在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些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的生活琐事。
一天工作下来到第二天工作开始的时间,就像固定流入自己口袋里零用钱,名义上是完全由自己来支配。事实上由自己支配的额度远远不可能做到尽情挥霍的程度,只是小小的放松一下就要给睡眠留下充足的余量。这样,晚睡前的这段时间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尽量的去干一些使自己有意义的事,最好是能给自己带来心情高兴的事。
生活很多常理是不分肤色和国度的,同样也不分年龄和性别的。像制衣厂里生产出来的不同尺码的衣装,只要长着形同人的体型,总能找到为自己量身制定的穿着合身舒服的尺码。
在新加坡这片领域里,尽管华人数量的占比很大,但是严格意义上讲,外来人口数量,中国人远不及来自印度的人口多。裕廊岛外,能容纳几万外来人居住的五星营地,印度人的数量就占去了十之八九,还有其他国家的,跟印度人比起来中国人显得实在太少了。几乎所有的活动设施都是围绕印度人的喜好来建造的。语言的障碍成了非同一国度人不能相互交往的天然屏障,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性不同使人们从心里不愿意跟别国人去掺和。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使中国人从骨子里讲求以“和”为贵,不愿意给自己招惹烦恼,更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像祖训一样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国人的性格。一有空闲时间就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成了打发孤独和寂寞最有效良剂。一有时间总想跟家里人聊天,恋家的情结没有因为离家距离变远而淡薄,甚至越加浓厚。除此之外网络游戏和电视剧也极力在拉拢人们的喜好和乐趣,甚至不使人们达到痴迷的程度就不算是艺术的登峰造极。
***
苏方达把换洗的工作服送到每天上下班等车蓝色雨棚旁边的洗衣房,打算找一处有伞形路灯僻静的地方给家里打个电话。
“呜哇,呜哇,”一阵阵像孩子游戏般的欢呼声,时而夹杂着其他腔调的怪叫,时而还有响亮的口哨伴随着。这种胡乱混搭在一起的喊叫,就像极不景气的商家不管不顾把旁边经过的游人强拉硬拽过去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商品。同时使每一个在旁边经过或者无意中听到这些声音的人顿生一种好奇的心理,在感知器官的支使下,不去一探究竟总不甘心。苏方达天生是不爱热闹的,眼睛看到的又是那种杂乱无章酷似胡闹场面。
“瞧瞧,这帮黑小子的球打得要多糟糕有多糟糕。”如果不是这个声音的牵扯苏方达正打算从球场的旁边绕过。眼睛还没有看出里面的端倪,一个同在北星公司的中国人走过来跟他说。都是来到新加坡才认识的,只知道同在一个厂里干工程,又都是来自中国北方的,尽管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但在这不属于自己国土的范围,无形中彼此之间多了一种默契。那个人一定是个篮球爱好者,一眼就能看出里面的门道,不像苏方达没有别人的指点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走步犯规、延时犯规、拦人犯规等等。
苏方达一边听着那人的点评,一边朝着球场看去,一个身材矮胖的黑小子正愣头愣脑伸手从另一个高个对手黑小子手里直接去抢球,高个对手没想到他会来这一手,把球紧紧地抱在怀里,拿出了死命也保护好决不让他夺走的架势。终究架不住矮个黑小的蛮劲,圆滚溜的球不是那么好抱得牢的,失手了。夺过球的黑小子抱着跑了好几步,才找准目标传给自己的同伙,即使这样,像害了眼病的裁判也没罚他犯规。旁边看热闹的印度人居然还在跟着鼓掌、起哄、叫好,好像球在谁的手里谁就是好家伙。似乎这样的比赛跟公平的较量没有多大的关系,好像两头打开牛栏的野牛,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谁把对手干趴下谁就是赢家。什么规则,规范通通都不管用,一场公平严肃的较量,到让他们演绎成了讨得大家的乐趣哗众取宠的表演。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乐趣的话,那么这帮没有规矩黑小子的竞技终究没有脱离野蛮的习性,跟时代文明实在差得很远。”苏方达心里在想,“这个人的点评虽说有些刻薄,但不无道理。文明本身就是建立在公平和理性的基础之上的,要不文明又何来需要进化。”
“喂,老大,您好。”苏方达眼睛盯着球场上打球的印度人,旁边有一个脸色黑黑的家伙在跟他打招呼。这里的印度人不管认不认识,见了中国人都很客气地叫一声,“老大。”在这个异国他帮,印度人对中国人还是很客气的,一来,新加坡华人人口数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华人跟中国人是没有根本区别的。二来,大凡来到印度的中国人,几乎都是有些技能的,得到的工资报酬是大多数印度人不可想象的。跟依靠出卖体力的印度人比起来,新加坡给出的薪资报酬远不能吸引大量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打工的欲望。
跟苏方达打招呼的黑小子正在旁边的一盏路灯下吃饭,看得出来他们刚刚把饭摊铺开,跟他在一起吃饭的也是一个黑小子。由于他们长得实在太黑了,脸上的肤色就像女孩子的黑头发在泛着亮光,像刚刚从深井里钻出来的挖煤工人。不同的是,他们上身穿着褂子下身却围着裙子,这种男不男女不女的穿着在中国人眼里是不能苟同的。自从结束了封建制度,中国男人穿长袍马褂的装束也跟着一道去了,男人再也没有穿裙子的习惯。苏方达这才意识到光顾躲眼前的人了,差一点就踩到了他们的饭摊。一个拿着一张像黑色牛皮纸一样的防水油纸铺在了水泥地上,接着打开了一包米饭倒在了油纸的上面,白白的米饭跟北星公司食堂里的米饭没什么两样,再接着另一个打开了一个用塑料桶装的稀里泡汤的说菜不菜,说汤不汤稀稀的黄黄的东西,倒在了米饭上面,用老鸹爪子一样的左手拌和了起来。旁边放着两瓶刚刚撬开盖子的啤酒,一个左手抓起一把和好的咖喱饭塞进了嘴里,一边咀嚼着一边用左手食指抿了抿粘在嘴角黄黄的稀饭。右手握住了啤酒瓶瓶颈仰脖喝了一口,边喝边吧嗒着,不知是在品咂咖喱饭的味道还是啤酒的味道。总之,两只手绝不能乱了方寸,右手是没有资格直接触饭菜的,除了干活,右手还有一个更大的用途,就是把饭菜经过身体吸收加工以后排除体外时的清洁工。尽管每一次结束都要用水来清洗,对于印度人这种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饭,不用手纸直接用手揩屁股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更是不能接受的。刚接触到印度人的北星中国工人在一起曾经提出一个让人疑惑不解的假设,如果在野外遇到非得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水来洗手怎么办?岂不真就是活人得让尿给憋死。跟印度人打交道日子久了,不免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每个人身上那种严重狐臭一样的体味,是不是跟他们特殊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有着必然的关系。尽管绝不能称得上是对异族的歧视,但这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生理和卫生的差别,很难让北星的中国人愿意跟他们有过多的接触。印度人普遍对中国人的客气,倒没使中国人表现出对他们有明显嫌弃的举动。
按着肤色区分,中国人是黄色的人种,除了生存的性情相互接近,黄色人种喜欢黄色人种是天生与具的常理,就像黑色人种一点也不介意相同肤色的人比自己更黑一样。尽管京剧脸谱里把包公画成了黑色,曹操描摹成白色,为丰富的文艺添加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广泛的精神引申,有如黑暗有时候并不专指的是没有一点光亮的黑夜,光明并不专指的是阳光灿烂的白天,太阳和月亮也并不专指本身存在的物体。一个代名词总能包涵多种妙不可言、妙不可及的隐喻,成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在实际生活里人们对于黑色的抗拒程度远远的超出了白色,特别是人体的肤色。哪怕是一个姑娘凭着天真,个性不顾一切的喜欢上了一个黑小子,哪怕黑小子样样做的都好,同样不招人们待见,姑娘可以心甘情愿的承受一切,但永远阻止不了人们一说起别人的事,特别是众人公认的短处就眉飞色舞的兴致。如果黑小子是一个有钱富人家的公子或者是一个有些才华声名出众的青年,单凭肤色比别人黑点并不会成为他人生择偶的障碍,否则就会成为众矢之口攻击的猎头。
苏方达连连用英语说着对不起,他除了会这一句英语绝不再多会一句。就像这里很多的印度人对着中国人或者满口汉话的华人,只会简单的说一句“老大,您好”,除此再也不多会一句汉语一样。
苏方达原本打算从洗衣房绕过篮球场走过去,篮球场刚好有一群印度人在打篮球,苏方达眼睛看着一个黑小子凭着自己的灵活勇猛从对方的手里夺过了一个球,甚至直接走了两步再去传递给另一个个子高大的同伙,接过球的高个子闯过一道道的阻拦跑到了球篮下面两脚轻松地向上高高的弹起,并借助右手臂腕的技巧直接把球投了进去。对篮球不感一点兴趣的苏方达,在那个中国人的解说下,从他们相互传、递、投、跃几个简单的过程中居然发现好几个犯规的动作,严格意义上这样的投篮在前几步动作中就该判为无效,旁边看热闹的小黑们还在鼓掌、起哄、叫好。
那两个吃饭的印度人一定是为了看球方便才把饭摊摆在了篮球场旁边的水泥地上。
明亮的灯光照在涂着绿色漆面球场上,刚刚下过雨残留星星的水迹在灯光的映射下泛着点点亮光。
那两个吃饭的黑家伙一边用手抓着饭,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着球,一边喝着彩,一边跟别人一样嘴里滴里嘟噜的说着印度话,说的也许是他们的地方土话。对于这样的场景很少见到中国人的影子,如果不是非从这里经过,苏方达也绝不会专程到这里来看这种实在没有一点意思的热闹。
接着又是一阵异常兴奋的起哄和喧闹,这一次苏方达看在眼里的竟然不是球场里投球进蓝的场面,而是跳出场外的篮球刚好砸在了那两个正在吃饭的小黑的饭食上,稀稀的咖喱饭就像一块石头拍在了上面,顿时四处澎溅了起来,溅得那两个吃饭的小黑满脸都是,顺着黑黑的胡子还在滴着黄黄的东西。那两个黑家伙顿时跳了起来,一个紧紧地拽住了跑过来捡球的黑小子的胳膊,一个抄起了没有喝完的啤酒瓶就要向过来捡球的小子砸去。捡球的黑小子嘴里滴溜嘟噜地说着,表情里除了连连说着抱歉的话,再就是向那两个家伙解释球不是他扔过来的,他是来捡球的。好在旁边看热闹的印度人赶紧把他们拉开了。那两个小黑一边用右手擦着脸,一边嘴里在用印度话骂骂咧咧的,看热闹的印度人再也忍不住笑,有的捧着肚子弯下了身子。
苏方达忍耐不住的是,刚刚对自己还在客客气气的那个黑家伙,顿时吹胡子瞪眼暴跳起来,脸上沾满了黄黄的咖喱饭气势汹汹的样子就像护食的黑狗,在自己的狗食遭到外来者侵占的时候,显露出的呲牙咧嘴狰狞的样子,偏偏是满嘴的牙齿格外的白皙,实在可笑。
如果不是有过这样的一次可笑的接触,在以后的工程作业中,一天班长把一个叫巴布的印度黑人介绍给吴爱民和苏方达让他跟他们一起干活的时候,苏方达是不会一下子就能认出其中那个拽住人家胳膊的就是那个晚上在球场上被咖喱饭溅得满脸的巴布,那时吹胡子瞪眼暴跳的样子实在让人可笑,以至于一乍见到他的时候,跟他说起了那晚上的事,巴布还有些不好意思,好像有了这一次偶然的相遇两人的关系早就变得熟络了。
***
生活似乎原本就该是这样的,亲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所有的琐事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一到别离的时候,同样生活的琐事又成了亲人之间相互热衷关切的话题,即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也一点不感到啰嗦和厌烦。
昨天晚上刚刚通过电话,到今天晚上仅仅不过二十几个小时,苏方达跟他娘攒下来的话远远超出一天里收进兜里的票子,一开始就对这几天晚上下雨加不成班的事感到抱怨。
“娘,我不同意。”苏方达果断的回答原本以为招徕那边母亲的不满和斥责,没想到却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也许老妇人曾经料到会有这样的说法,只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决绝。
“我知道你的心里是咋想的,我也知道老庄家的玉玲比小荣好得多,人长得好,个子也高,家庭也好,身边带的还是一个女孩,就因为人家样样都好咱们才没有一点的希望。即使玉玲没意见,他爹也不会答应的,再说他爹从小就看不上咱家,看不上你。有件事在我心里已经憋屈好几天了,说出来怕拖累的连你也跟着心情不高兴,就一直没有告诉你,前几天家里不是下了一场雪吗,咱们的房子又是把着一边,谁家扫院子外面的雪都不会给咱家带来方便。外面的吵闹声一大早就顺着柳枝围起的栅栏冲进了咱家的院子,我的心吓得怦怦乱跳,没有好事就算了,可别有灾难来冲撞咱们的家门,咱们的家门是挡不住一点事的。谁知道我敞开院门的时候看到一对男女在咱家院外吵嚷。
“自己家院里的雪不扫,却把人家院外的雪扫得干干净净,男的说。
咱家的雪不是有你吗?哪里还用得着我?女的说。
除了扫雪等着你干的活多了。
下了这么大的雪,不老早的扫出来人人都从这里走过,一旦踩实了就更不好扫了,婶这么大岁数了,摔倒了怎么办?
她摔不摔倒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想让她有关系就有关系,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也是知道的,咱们杨林镇的娘们儿和爷们儿冬天里正没事可干呢,遇到了这样的事儿谁听风还不都得赶着忙的跑过来看热闹。
不用我说你也猜到了吧,男的就是庄林。女的就是庄林的女儿,庄玉玲。
老哥哥,玉玲这样做我可一点都不知道。没办法,我只好出来解劝。
你还是到旁边去歇歇吧。我跟我丫头说话有你什么事。
婶,你还是回屋里歇歇吧,这是我自愿的。别说是我给婶家的院外雪扫了,就是把整个杨林镇的雪扫了一个遍,你庄林也干涉不着。看得出来这丫头是铁了心的跟她爹死拗到底了。
不信你就试试,看我能不能干涉。说完庄林气呼呼的走了。接着玉玲也走了。你说说咱们家的院子比别人家两三个的院子都大,院子外面那么大的面积玉玲得起多大的早才扫得那么干净。这难道就是为了扫雪吗?为了这事他们爷俩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开始杠上了。这倒是让杨林镇的人没话找话有的嚼头了。
甚至还有人说,庄玉玲是因为你才跟前夫离婚的。
谁都知道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但是人家非要那样说还能咋办。”
这件事这样一闹,说明了什么?说明他跟庄玉玲的事儿彻底的公开了,说明了一个女人为他毫不顾惜自己的名节、名誉。过去他曾经问过自己,对未来的追求是什么?那就是这辈子能娶到像庄玉玲这样的姑娘,哪怕跟她在一起生活一天,也不负人生给与他最大的幸福。不料想这在他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一下子以真实的状况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有什么可说的呢?为了这样的一个女人他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娘,我今天不想说这件事,如果你非要说,那我就告诉你,就因为她爹从小就见不上我我才想娶玉玲的。我要证明给他看,我哪里比别人差。”
“怎么连你也这样了呢?”那边的老妇人不知道在儿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让他变得如此坚强。
“娘,没事就不说了。”
“好吧,这事就以后再说吧,毕竟日子长着呢,这世界变化的这么快谁知道以后又会是啥样子呢?苏方达在以后回想起他娘的这句话的时候,就像他娘早就预想到了家里早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干活可要当心点,一旦有个闪失一切都完了。”
“我在这一切都好,就是你在家可要当心点。”
“我,你也不要惦心,小荣就差搬到咱们家跟我住在一起了。”
***
轻微的凉风时而裹挟着花草的香气迎面扑了过来,躲在浓厚槐树叶子里的蝉似乎把这片天地看成是它们独有的世界,尽情的响成了一片。杨林镇很少有杨树,经过改造后的街道种满了槐树。这是一年里白天最长夜里最短的时刻,尽管天刚刚黑下来,杨林镇就被一片宁静给锁住了,为了攒足充足精力应对明天的生活,杨林镇的人们晚饭后就都关门闭户早早地睡下了。月亮似乎觉得这样宁静的夜晚有些不够诗意,就端出了一轮光灿灿的银盘把整个杨林镇照得像铺了一层雪一般的明亮。
“达儿,姐知道你的心意。不是姐明天结婚了才跟你说这些话的,有些话我早就想要跟你说了,咱们俩是不可能的在一起的。不可能在一起不是因为我的年龄比你大三岁,也不是因为我爹从中搅合。有些事我想你也是应该明白的,人活着跟说书,唱戏,做梦是不一样的。是需要用清醒冷静的头脑来思考的。我对自己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点我承认我爹的想法和做法跟我是一样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明天就要出嫁了,到福鞍市里去过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尽管杨林跟福鞍没有几里的距离,但杨林的姑娘哪一个不是怀里揣着要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嫁接到即使没有月亮也看不到黑夜的市里,我也不例外。更何况那是一个让所有杨林镇姑娘们都羡慕的家庭,他的父母尽管算不上在福鞍政府有着重要职位的官员,但对于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经济上不用说也是让人想象得到的,更何况他人长得出众不说,还是一个大学毕业有着正经工作的。
人人都明白,人从一生下来就落入了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天生存在着不同的等级差别,这种等级的差别是自古就有的。人人正是因为要改变这种等级差别,几乎想尽了各种办法,拼命地赚钱,努力地学习。有时候不是一代人所能改变的,需要延续几代人的努力。”
“玉玲姐,我知道,我给不了你所需要的生活。但我真的很喜欢你。”苏方达一直都在默默地听着庄玉玲在跟他说,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说,“我爱你,”的话。他甚至为了庄玉玲在离开杨林镇的前夜特意找他跟他说这些话而感谢,他知道在她的心里他是有一定位置的。“玉玲姐,我希望明天升起的太阳不仅仅照耀的是美好的大地,还有你的幸福的生活。”
按着杨林镇的习俗新娘走上新郎婚车之前里里外外都要穿着新鲜的红色的衣服,不过再过十几个小时就要成为新娘的庄玉玲还是一身普普通通农家姑娘的打扮,乳白色大翻领的褂子上缀满了大大小小各种颜色姿态不一展翅在飞的蝴蝶,如果不是经过改造的后的街道安装明亮的路灯,仅凭着月光是看不清蝴蝶的漾动和触须的。原本是很宽松的褂子让鼓鼓挺挺胸脯显得有些瘦小,苏方达眼睛一从她胸脯扫过的时候,就好像在谴责自己怎么会对人家动起了那样下流的邪念,顿时心跳加快脸也红了起来。
正因为这样,苏方达对于庄玉玲脸上的每一个表情就像原始的单反相机一样都保留在了记忆的底版上。在月光的伴衬下露出的胸脯和脸色像刚刚煮熟的乳酪上面形成的那层薄膜一样,泛着一层淡淡的晶莹剔透的光泽。白天刚刚从发型师那里做过的橘黄色的盘着高高翘起的发型,喷洒的发胶散发着一股像夏天夜晚一样的淡淡的花香。
“苏方达,你也太龌龊了,有什么资格跟这样的女人走在一起。幸福天生就应该属于这样的女人,自己又有什么能力给人家带来幸福。”苏方达心里这样想着,接着说,“玉玲姐,有些事原本就是误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过,都是你爹太看得起我了,把事情想得复杂了。”
“不管有没有,反正我今天是来感激你的,感激你曾经像亲弟弟一样保护过我。”
“那些都已经是孩子时候的事了,我都已经忘记了。不过对于我母亲刚才的态度还是请你不要介意。”
“怎么会呢?婶平时对我的好我可都没忘记。”庄玉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对刚刚受到苏方达他娘的挖苦,心里多有不安。
“婶,我想找达儿说几句话?”苏方达的娘正要关好院门把一切不安分的因素阻挡在外面,好安安静静的睡上一夜的时候,一个姑娘刚好来到她家院外。
“是玉玲啊?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能到我家来呢?你明天就要出嫁了,其实这个时候最应该来我们家的是你爹,他平时可没少骂过达儿,你倒是找个好地方嫁出去了,你爹这下总算是放心了,我们达可还是一个纯正的小伙呢,借着他的嘴把他的好名声传扬的到处都是,我们以后可是要讨媳妇的,哪家的姑娘还肯嫁过来?”
“娘,怎会是这样说呢?”
“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事总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了。”
为了躲开苏方达他娘的唠叨,庄玉玲跟着苏方达来到了他家院子外面新改造的街道的路灯下。
说完了话,庄玉玲就要走了,苏方达愣愣地站在那里看她远去的后影,在他的心里这也许是她做姑娘最后的影子,以后再见到她的时候她将是某某人的妻子或媳妇的身份了。离开时,那种欲言又止的表情,她对他好像没有把话就走了。
庄玉玲已经朝着她家的方向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到苏方达还站那里目送着自己,她犹豫了一下又反转了回来。
“达儿,你以后不要再干捡废品收废品的活了,我不是说看不起收废品的,也不是说收废品的人不能干出大事来。总之这个行业你不能再干下去了,应该去学一门手艺,如果不是捡废品你家叔又怎么会出事呢?”
让苏方达没有想到庄玉玲居然跟自己说的是这件事。
喜欢新加坡的日子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七章12月1日(2)
天刚刚黑下来到大多数人们没有睡去的深夜,这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是一天里最美好的时光。既没有早晨一起来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赶着张罗的匆忙和慌乱,也不像中午那样过完一个上午还有一个下午衔接时心情的紧张。唯有这段时间心里过得是最坦然的,不管怎样,一天总算过去了,至于接下来怎样,一切都还有明天呢,一切都留给明天好了。至于明天又是怎样的生活,需要经过一个夜晚才能到来。谁又知道在这一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即使明天跟今天仍是一样,又何必为明天的事去过多的操心。
因此每天晚睡前的这段时间,是人们一天里心情最放松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处在青春期的男女们,有着雨露浇灌禾苗一样充沛的精神和体质,涌动的激情和痴迷的爱恋困扰得总也找不到恰当的时机来释放蓄积心里的情感。不难想象他们对这段时间是怎样的迷恋,怎样把它紧紧地抓在手里,贴在心上。人们不能否认自己仰赖青春的火热和激情,在这段美好时光里到底干过多少让自己回忆起来都感到害羞和荒唐的事儿。“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当这段时光已成旧游远你而去的时候,只要没有给任何人带来过一点点的伤害,良心何来不安。所谓的荒唐和害羞又能算得了什么,何尝不是人生兴感的一种豪放,何尝不是人生情怀美好的旧念。
难道还有比年轻和青春再宝贵的吗?正因为生命处在最健壮的时期,才有不服输的精力去挑战任何生存的困难,才有极大的闲情去撩拨和挑逗心理的渴望。
不仅仅是眷恋已久的情人,多么按耐不住心里的欲望要在没人干扰的时候放松自己的情感。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把这段时间,当成了自己至好的宝贵一般来珍惜。生命确乎是属于自己的,这样的论调无论在说法和意义上似乎都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但是为了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生存,又几乎把大量时间出卖给了学习和工作。心理上的压力,情感上的胁迫,难能可贵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来梳理、来发泄。就像一个孩子总是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学习和管教实在有些太严了,甚至限制了自己生存的自由。但是当他一旦感到好不容易挣脱了父母的束缚和管教,过上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时间和自由由自己来支配的时候,又有多少时间和自由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生存的压力,就像原本好好的晴天里,总会有一团团的阴云,甚至还有裹挟的雷声潮涌般扑了过来。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老板的苛刻远比父母的管教显得更加冷酷,没有一点的人情。明明自己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还是难免出现有各种各样的瑕疵。在自己看来很是微不足道的瑕疵,没想到成为老板训诫的口舌,好像不这样就不能显出做老板的威严,也许做老板的正在寻找一个发泄心里愁闷的靶子,自己偏偏伸头撞了过去。成熟往往体现在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些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的生活琐事。
一天工作下来到第二天工作开始的时间,就像固定流入自己口袋里零用钱,名义上是完全由自己来支配。事实上由自己支配的额度远远不可能做到尽情挥霍的程度,只是小小的放松一下就要给睡眠留下充足的余量。这样,晚睡前的这段时间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尽量的去干一些使自己有意义的事,最好是能给自己带来心情高兴的事。
生活很多常理是不分肤色和国度的,同样也不分年龄和性别的。像制衣厂里生产出来的不同尺码的衣装,只要长着形同人的体型,总能找到为自己量身制定的穿着合身舒服的尺码。
在新加坡这片领域里,尽管华人数量的占比很大,但是严格意义上讲,外来人口数量,中国人远不及来自印度的人口多。裕廊岛外,能容纳几万外来人居住的五星营地,印度人的数量就占去了十之八九,还有其他国家的,跟印度人比起来中国人显得实在太少了。几乎所有的活动设施都是围绕印度人的喜好来建造的。语言的障碍成了非同一国度人不能相互交往的天然屏障,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性不同使人们从心里不愿意跟别国人去掺和。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使中国人从骨子里讲求以“和”为贵,不愿意给自己招惹烦恼,更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像祖训一样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国人的性格。一有空闲时间就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成了打发孤独和寂寞最有效良剂。一有时间总想跟家里人聊天,恋家的情结没有因为离家距离变远而淡薄,甚至越加浓厚。除此之外网络游戏和电视剧也极力在拉拢人们的喜好和乐趣,甚至不使人们达到痴迷的程度就不算是艺术的登峰造极。
***
苏方达把换洗的工作服送到每天上下班等车蓝色雨棚旁边的洗衣房,打算找一处有伞形路灯僻静的地方给家里打个电话。
“呜哇,呜哇,”一阵阵像孩子游戏般的欢呼声,时而夹杂着其他腔调的怪叫,时而还有响亮的口哨伴随着。这种胡乱混搭在一起的喊叫,就像极不景气的商家不管不顾把旁边经过的游人强拉硬拽过去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商品。同时使每一个在旁边经过或者无意中听到这些声音的人顿生一种好奇的心理,在感知器官的支使下,不去一探究竟总不甘心。苏方达天生是不爱热闹的,眼睛看到的又是那种杂乱无章酷似胡闹场面。
“瞧瞧,这帮黑小子的球打得要多糟糕有多糟糕。”如果不是这个声音的牵扯苏方达正打算从球场的旁边绕过。眼睛还没有看出里面的端倪,一个同在北星公司的中国人走过来跟他说。都是来到新加坡才认识的,只知道同在一个厂里干工程,又都是来自中国北方的,尽管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但在这不属于自己国土的范围,无形中彼此之间多了一种默契。那个人一定是个篮球爱好者,一眼就能看出里面的门道,不像苏方达没有别人的指点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走步犯规、延时犯规、拦人犯规等等。
苏方达一边听着那人的点评,一边朝着球场看去,一个身材矮胖的黑小子正愣头愣脑伸手从另一个高个对手黑小子手里直接去抢球,高个对手没想到他会来这一手,把球紧紧地抱在怀里,拿出了死命也保护好决不让他夺走的架势。终究架不住矮个黑小的蛮劲,圆滚溜的球不是那么好抱得牢的,失手了。夺过球的黑小子抱着跑了好几步,才找准目标传给自己的同伙,即使这样,像害了眼病的裁判也没罚他犯规。旁边看热闹的印度人居然还在跟着鼓掌、起哄、叫好,好像球在谁的手里谁就是好家伙。似乎这样的比赛跟公平的较量没有多大的关系,好像两头打开牛栏的野牛,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谁把对手干趴下谁就是赢家。什么规则,规范通通都不管用,一场公平严肃的较量,到让他们演绎成了讨得大家的乐趣哗众取宠的表演。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乐趣的话,那么这帮没有规矩黑小子的竞技终究没有脱离野蛮的习性,跟时代文明实在差得很远。”苏方达心里在想,“这个人的点评虽说有些刻薄,但不无道理。文明本身就是建立在公平和理性的基础之上的,要不文明又何来需要进化。”
“喂,老大,您好。”苏方达眼睛盯着球场上打球的印度人,旁边有一个脸色黑黑的家伙在跟他打招呼。这里的印度人不管认不认识,见了中国人都很客气地叫一声,“老大。”在这个异国他帮,印度人对中国人还是很客气的,一来,新加坡华人人口数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华人跟中国人是没有根本区别的。二来,大凡来到印度的中国人,几乎都是有些技能的,得到的工资报酬是大多数印度人不可想象的。跟依靠出卖体力的印度人比起来,新加坡给出的薪资报酬远不能吸引大量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打工的欲望。
跟苏方达打招呼的黑小子正在旁边的一盏路灯下吃饭,看得出来他们刚刚把饭摊铺开,跟他在一起吃饭的也是一个黑小子。由于他们长得实在太黑了,脸上的肤色就像女孩子的黑头发在泛着亮光,像刚刚从深井里钻出来的挖煤工人。不同的是,他们上身穿着褂子下身却围着裙子,这种男不男女不女的穿着在中国人眼里是不能苟同的。自从结束了封建制度,中国男人穿长袍马褂的装束也跟着一道去了,男人再也没有穿裙子的习惯。苏方达这才意识到光顾躲眼前的人了,差一点就踩到了他们的饭摊。一个拿着一张像黑色牛皮纸一样的防水油纸铺在了水泥地上,接着打开了一包米饭倒在了油纸的上面,白白的米饭跟北星公司食堂里的米饭没什么两样,再接着另一个打开了一个用塑料桶装的稀里泡汤的说菜不菜,说汤不汤稀稀的黄黄的东西,倒在了米饭上面,用老鸹爪子一样的左手拌和了起来。旁边放着两瓶刚刚撬开盖子的啤酒,一个左手抓起一把和好的咖喱饭塞进了嘴里,一边咀嚼着一边用左手食指抿了抿粘在嘴角黄黄的稀饭。右手握住了啤酒瓶瓶颈仰脖喝了一口,边喝边吧嗒着,不知是在品咂咖喱饭的味道还是啤酒的味道。总之,两只手绝不能乱了方寸,右手是没有资格直接触饭菜的,除了干活,右手还有一个更大的用途,就是把饭菜经过身体吸收加工以后排除体外时的清洁工。尽管每一次结束都要用水来清洗,对于印度人这种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饭,不用手纸直接用手揩屁股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更是不能接受的。刚接触到印度人的北星中国工人在一起曾经提出一个让人疑惑不解的假设,如果在野外遇到非得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水来洗手怎么办?岂不真就是活人得让尿给憋死。跟印度人打交道日子久了,不免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每个人身上那种严重狐臭一样的体味,是不是跟他们特殊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有着必然的关系。尽管绝不能称得上是对异族的歧视,但这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生理和卫生的差别,很难让北星的中国人愿意跟他们有过多的接触。印度人普遍对中国人的客气,倒没使中国人表现出对他们有明显嫌弃的举动。
按着肤色区分,中国人是黄色的人种,除了生存的性情相互接近,黄色人种喜欢黄色人种是天生与具的常理,就像黑色人种一点也不介意相同肤色的人比自己更黑一样。尽管京剧脸谱里把包公画成了黑色,曹操描摹成白色,为丰富的文艺添加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广泛的精神引申,有如黑暗有时候并不专指的是没有一点光亮的黑夜,光明并不专指的是阳光灿烂的白天,太阳和月亮也并不专指本身存在的物体。一个代名词总能包涵多种妙不可言、妙不可及的隐喻,成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在实际生活里人们对于黑色的抗拒程度远远的超出了白色,特别是人体的肤色。哪怕是一个姑娘凭着天真,个性不顾一切的喜欢上了一个黑小子,哪怕黑小子样样做的都好,同样不招人们待见,姑娘可以心甘情愿的承受一切,但永远阻止不了人们一说起别人的事,特别是众人公认的短处就眉飞色舞的兴致。如果黑小子是一个有钱富人家的公子或者是一个有些才华声名出众的青年,单凭肤色比别人黑点并不会成为他人生择偶的障碍,否则就会成为众矢之口攻击的猎头。
苏方达连连用英语说着对不起,他除了会这一句英语绝不再多会一句。就像这里很多的印度人对着中国人或者满口汉话的华人,只会简单的说一句“老大,您好”,除此再也不多会一句汉语一样。
苏方达原本打算从洗衣房绕过篮球场走过去,篮球场刚好有一群印度人在打篮球,苏方达眼睛看着一个黑小子凭着自己的灵活勇猛从对方的手里夺过了一个球,甚至直接走了两步再去传递给另一个个子高大的同伙,接过球的高个子闯过一道道的阻拦跑到了球篮下面两脚轻松地向上高高的弹起,并借助右手臂腕的技巧直接把球投了进去。对篮球不感一点兴趣的苏方达,在那个中国人的解说下,从他们相互传、递、投、跃几个简单的过程中居然发现好几个犯规的动作,严格意义上这样的投篮在前几步动作中就该判为无效,旁边看热闹的小黑们还在鼓掌、起哄、叫好。
那两个吃饭的印度人一定是为了看球方便才把饭摊摆在了篮球场旁边的水泥地上。
明亮的灯光照在涂着绿色漆面球场上,刚刚下过雨残留星星的水迹在灯光的映射下泛着点点亮光。
那两个吃饭的黑家伙一边用手抓着饭,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着球,一边喝着彩,一边跟别人一样嘴里滴里嘟噜的说着印度话,说的也许是他们的地方土话。对于这样的场景很少见到中国人的影子,如果不是非从这里经过,苏方达也绝不会专程到这里来看这种实在没有一点意思的热闹。
接着又是一阵异常兴奋的起哄和喧闹,这一次苏方达看在眼里的竟然不是球场里投球进蓝的场面,而是跳出场外的篮球刚好砸在了那两个正在吃饭的小黑的饭食上,稀稀的咖喱饭就像一块石头拍在了上面,顿时四处澎溅了起来,溅得那两个吃饭的小黑满脸都是,顺着黑黑的胡子还在滴着黄黄的东西。那两个黑家伙顿时跳了起来,一个紧紧地拽住了跑过来捡球的黑小子的胳膊,一个抄起了没有喝完的啤酒瓶就要向过来捡球的小子砸去。捡球的黑小子嘴里滴溜嘟噜地说着,表情里除了连连说着抱歉的话,再就是向那两个家伙解释球不是他扔过来的,他是来捡球的。好在旁边看热闹的印度人赶紧把他们拉开了。那两个小黑一边用右手擦着脸,一边嘴里在用印度话骂骂咧咧的,看热闹的印度人再也忍不住笑,有的捧着肚子弯下了身子。
苏方达忍耐不住的是,刚刚对自己还在客客气气的那个黑家伙,顿时吹胡子瞪眼暴跳起来,脸上沾满了黄黄的咖喱饭气势汹汹的样子就像护食的黑狗,在自己的狗食遭到外来者侵占的时候,显露出的呲牙咧嘴狰狞的样子,偏偏是满嘴的牙齿格外的白皙,实在可笑。
如果不是有过这样的一次可笑的接触,在以后的工程作业中,一天班长把一个叫巴布的印度黑人介绍给吴爱民和苏方达让他跟他们一起干活的时候,苏方达是不会一下子就能认出其中那个拽住人家胳膊的就是那个晚上在球场上被咖喱饭溅得满脸的巴布,那时吹胡子瞪眼暴跳的样子实在让人可笑,以至于一乍见到他的时候,跟他说起了那晚上的事,巴布还有些不好意思,好像有了这一次偶然的相遇两人的关系早就变得熟络了。
***
生活似乎原本就该是这样的,亲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所有的琐事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一到别离的时候,同样生活的琐事又成了亲人之间相互热衷关切的话题,即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也一点不感到啰嗦和厌烦。
昨天晚上刚刚通过电话,到今天晚上仅仅不过二十几个小时,苏方达跟他娘攒下来的话远远超出一天里收进兜里的票子,一开始就对这几天晚上下雨加不成班的事感到抱怨。
“娘,我不同意。”苏方达果断的回答原本以为招徕那边母亲的不满和斥责,没想到却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也许老妇人曾经料到会有这样的说法,只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决绝。
“我知道你的心里是咋想的,我也知道老庄家的玉玲比小荣好得多,人长得好,个子也高,家庭也好,身边带的还是一个女孩,就因为人家样样都好咱们才没有一点的希望。即使玉玲没意见,他爹也不会答应的,再说他爹从小就看不上咱家,看不上你。有件事在我心里已经憋屈好几天了,说出来怕拖累的连你也跟着心情不高兴,就一直没有告诉你,前几天家里不是下了一场雪吗,咱们的房子又是把着一边,谁家扫院子外面的雪都不会给咱家带来方便。外面的吵闹声一大早就顺着柳枝围起的栅栏冲进了咱家的院子,我的心吓得怦怦乱跳,没有好事就算了,可别有灾难来冲撞咱们的家门,咱们的家门是挡不住一点事的。谁知道我敞开院门的时候看到一对男女在咱家院外吵嚷。
“自己家院里的雪不扫,却把人家院外的雪扫得干干净净,男的说。
咱家的雪不是有你吗?哪里还用得着我?女的说。
除了扫雪等着你干的活多了。
下了这么大的雪,不老早的扫出来人人都从这里走过,一旦踩实了就更不好扫了,婶这么大岁数了,摔倒了怎么办?
她摔不摔倒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想让她有关系就有关系,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也是知道的,咱们杨林镇的娘们儿和爷们儿冬天里正没事可干呢,遇到了这样的事儿谁听风还不都得赶着忙的跑过来看热闹。
不用我说你也猜到了吧,男的就是庄林。女的就是庄林的女儿,庄玉玲。
老哥哥,玉玲这样做我可一点都不知道。没办法,我只好出来解劝。
你还是到旁边去歇歇吧。我跟我丫头说话有你什么事。
婶,你还是回屋里歇歇吧,这是我自愿的。别说是我给婶家的院外雪扫了,就是把整个杨林镇的雪扫了一个遍,你庄林也干涉不着。看得出来这丫头是铁了心的跟她爹死拗到底了。
不信你就试试,看我能不能干涉。说完庄林气呼呼的走了。接着玉玲也走了。你说说咱们家的院子比别人家两三个的院子都大,院子外面那么大的面积玉玲得起多大的早才扫得那么干净。这难道就是为了扫雪吗?为了这事他们爷俩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开始杠上了。这倒是让杨林镇的人没话找话有的嚼头了。
甚至还有人说,庄玉玲是因为你才跟前夫离婚的。
谁都知道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但是人家非要那样说还能咋办。”
这件事这样一闹,说明了什么?说明他跟庄玉玲的事儿彻底的公开了,说明了一个女人为他毫不顾惜自己的名节、名誉。过去他曾经问过自己,对未来的追求是什么?那就是这辈子能娶到像庄玉玲这样的姑娘,哪怕跟她在一起生活一天,也不负人生给与他最大的幸福。不料想这在他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一下子以真实的状况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有什么可说的呢?为了这样的一个女人他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娘,我今天不想说这件事,如果你非要说,那我就告诉你,就因为她爹从小就见不上我我才想娶玉玲的。我要证明给他看,我哪里比别人差。”
“怎么连你也这样了呢?”那边的老妇人不知道在儿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让他变得如此坚强。
“娘,没事就不说了。”
“好吧,这事就以后再说吧,毕竟日子长着呢,这世界变化的这么快谁知道以后又会是啥样子呢?苏方达在以后回想起他娘的这句话的时候,就像他娘早就预想到了家里早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干活可要当心点,一旦有个闪失一切都完了。”
“我在这一切都好,就是你在家可要当心点。”
“我,你也不要惦心,小荣就差搬到咱们家跟我住在一起了。”
***
轻微的凉风时而裹挟着花草的香气迎面扑了过来,躲在浓厚槐树叶子里的蝉似乎把这片天地看成是它们独有的世界,尽情的响成了一片。杨林镇很少有杨树,经过改造后的街道种满了槐树。这是一年里白天最长夜里最短的时刻,尽管天刚刚黑下来,杨林镇就被一片宁静给锁住了,为了攒足充足精力应对明天的生活,杨林镇的人们晚饭后就都关门闭户早早地睡下了。月亮似乎觉得这样宁静的夜晚有些不够诗意,就端出了一轮光灿灿的银盘把整个杨林镇照得像铺了一层雪一般的明亮。
“达儿,姐知道你的心意。不是姐明天结婚了才跟你说这些话的,有些话我早就想要跟你说了,咱们俩是不可能的在一起的。不可能在一起不是因为我的年龄比你大三岁,也不是因为我爹从中搅合。有些事我想你也是应该明白的,人活着跟说书,唱戏,做梦是不一样的。是需要用清醒冷静的头脑来思考的。我对自己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点我承认我爹的想法和做法跟我是一样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明天就要出嫁了,到福鞍市里去过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尽管杨林跟福鞍没有几里的距离,但杨林的姑娘哪一个不是怀里揣着要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嫁接到即使没有月亮也看不到黑夜的市里,我也不例外。更何况那是一个让所有杨林镇姑娘们都羡慕的家庭,他的父母尽管算不上在福鞍政府有着重要职位的官员,但对于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经济上不用说也是让人想象得到的,更何况他人长得出众不说,还是一个大学毕业有着正经工作的。
人人都明白,人从一生下来就落入了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天生存在着不同的等级差别,这种等级的差别是自古就有的。人人正是因为要改变这种等级差别,几乎想尽了各种办法,拼命地赚钱,努力地学习。有时候不是一代人所能改变的,需要延续几代人的努力。”
“玉玲姐,我知道,我给不了你所需要的生活。但我真的很喜欢你。”苏方达一直都在默默地听着庄玉玲在跟他说,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说,“我爱你,”的话。他甚至为了庄玉玲在离开杨林镇的前夜特意找他跟他说这些话而感谢,他知道在她的心里他是有一定位置的。“玉玲姐,我希望明天升起的太阳不仅仅照耀的是美好的大地,还有你的幸福的生活。”
按着杨林镇的习俗新娘走上新郎婚车之前里里外外都要穿着新鲜的红色的衣服,不过再过十几个小时就要成为新娘的庄玉玲还是一身普普通通农家姑娘的打扮,乳白色大翻领的褂子上缀满了大大小小各种颜色姿态不一展翅在飞的蝴蝶,如果不是经过改造的后的街道安装明亮的路灯,仅凭着月光是看不清蝴蝶的漾动和触须的。原本是很宽松的褂子让鼓鼓挺挺胸脯显得有些瘦小,苏方达眼睛一从她胸脯扫过的时候,就好像在谴责自己怎么会对人家动起了那样下流的邪念,顿时心跳加快脸也红了起来。
正因为这样,苏方达对于庄玉玲脸上的每一个表情就像原始的单反相机一样都保留在了记忆的底版上。在月光的伴衬下露出的胸脯和脸色像刚刚煮熟的乳酪上面形成的那层薄膜一样,泛着一层淡淡的晶莹剔透的光泽。白天刚刚从发型师那里做过的橘黄色的盘着高高翘起的发型,喷洒的发胶散发着一股像夏天夜晚一样的淡淡的花香。
“苏方达,你也太龌龊了,有什么资格跟这样的女人走在一起。幸福天生就应该属于这样的女人,自己又有什么能力给人家带来幸福。”苏方达心里这样想着,接着说,“玉玲姐,有些事原本就是误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过,都是你爹太看得起我了,把事情想得复杂了。”
“不管有没有,反正我今天是来感激你的,感激你曾经像亲弟弟一样保护过我。”
“那些都已经是孩子时候的事了,我都已经忘记了。不过对于我母亲刚才的态度还是请你不要介意。”
“怎么会呢?婶平时对我的好我可都没忘记。”庄玉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对刚刚受到苏方达他娘的挖苦,心里多有不安。
“婶,我想找达儿说几句话?”苏方达的娘正要关好院门把一切不安分的因素阻挡在外面,好安安静静的睡上一夜的时候,一个姑娘刚好来到她家院外。
“是玉玲啊?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能到我家来呢?你明天就要出嫁了,其实这个时候最应该来我们家的是你爹,他平时可没少骂过达儿,你倒是找个好地方嫁出去了,你爹这下总算是放心了,我们达可还是一个纯正的小伙呢,借着他的嘴把他的好名声传扬的到处都是,我们以后可是要讨媳妇的,哪家的姑娘还肯嫁过来?”
“娘,怎会是这样说呢?”
“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事总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了。”
为了躲开苏方达他娘的唠叨,庄玉玲跟着苏方达来到了他家院子外面新改造的街道的路灯下。
说完了话,庄玉玲就要走了,苏方达愣愣地站在那里看她远去的后影,在他的心里这也许是她做姑娘最后的影子,以后再见到她的时候她将是某某人的妻子或媳妇的身份了。离开时,那种欲言又止的表情,她对他好像没有把话就走了。
庄玉玲已经朝着她家的方向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到苏方达还站那里目送着自己,她犹豫了一下又反转了回来。
“达儿,你以后不要再干捡废品收废品的活了,我不是说看不起收废品的,也不是说收废品的人不能干出大事来。总之这个行业你不能再干下去了,应该去学一门手艺,如果不是捡废品你家叔又怎么会出事呢?”
让苏方达没有想到庄玉玲居然跟自己说的是这件事。
喜欢新加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