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浩华清了清嗓子,坐直了身子,一本正经地背起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背得字正腔圆,连调子都带着先生教书时的抑扬顿挫,只是背到最后一句,尾音忍不住往上翘,带着点小得意。
“背得不错。”陆昭华赞许地点点头,“那先生有没有讲,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讲了讲了!”陆皓华立刻接话,“先生说,学了东西要常常温习,这是很快乐的事;有朋友从老远的地方来,也是很快乐的事;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样才算君子!”他说得头头是道,眼睛亮晶晶的,“姐姐,我觉得先生说得对,我每天温习功课的时候,就觉得很高兴!”
“嗯,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陆昭华摸了摸他的头,又看向一旁的小石头,“小石头,你今天跟着先生学认字了吗?”
小石头手里的桂花糕刚吃了一半,听见问话,赶紧放下糕点,有些拘谨地站起来:“回大小姐,学了。”
“学了哪几个字?”陆昭华语气温和,没有半分压迫感。
小石头想了想,小声说:“学了‘天’、‘地’、‘人’、‘日’、‘月’。”
“那会写吗?”
小石头点点头,又有点不好意思:“会写几个,就是写得不好看。”
“拿来纸笔,写写看。”陆昭华吩咐春儿。
春儿很快取来笔墨纸砚,在小几上铺开。
小石头捏着毛笔,手有点抖,蘸了墨,小心翼翼地在纸上写起来。他写得很慢,一笔一划都很用力,额头上又冒出了细汗。
陆皓华凑过去看,见他把“日”字写得歪歪扭扭,像个扁扁的鸡蛋,忍不住想笑,被陆昭华瞪了一眼,赶紧捂住嘴。
小石头写完五个字,把笔放下,低着头不敢看陆昭华。
陆昭华拿起纸仔细看了看,虽然笔画稚嫩,结构也不匀称,但每个字的笔画都没写错。
“写得不错。”他温和地说,“第一次写能写成这样,已经很好了。你看这个‘月’字,这一撇写得很有力量,比皓华第一次写的强多了。”
小石头猛地抬起头,眼睛里闪着惊喜的光。他才跟着陆皓华,虽然陆昭华也让他跟着先生学认字,但他总觉得自己是个书童,比不上小公子,这会儿被陆昭华夸奖,脸都红了,咧着嘴嘿嘿地笑。
“你看,我就说你能行吧。”陆皓华拍了拍他的肩膀,刚才那点想笑的心思早没了,全是为小石头高兴,“等明天我把我的描红本借你看,你肯定能写得更好!”
“嗯!”小石头用力点头。
陆朝华看着他们,拿起一块芙蓉糕递给小石头:“来,奖励你的。”又给陆皓华递了一块,“你今天也表现好,这个给你。”
芙蓉糕入口即化,带着股清甜的花香。陆皓华边吃边跟陆昭华讲学堂里的事:“姐姐,今天先生让我们对对子,上联是‘春风化雨’,我对了‘秋月生辉’,先生说我对得好!还有还有,下午我们学算术,先生出了道题,说‘三人分九梨,一人得几梨’,我一下子就算出是三个,先生还让我上前面去给大家讲呢!”
他说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仿佛又回到了学堂里被先生夸奖的那一刻。陆昭华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眼里的笑意温柔得像一汪春水。
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凉风吹过,带来阵阵槐花香。
小灰趴在凉榻边打盹,小青在架子上梳理着羽毛,春儿和冬儿在廊下小声地说着话,陆皓华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学堂里的趣事,偶尔停下来,抓起一块糕点塞进嘴里,又或者端起酸梅汤喝一大口。
陆昭华拿起帕子,轻轻擦去他嘴角沾着的糕屑,听着他清脆的童音在院子里回荡,觉得这夏日的午后,竟是从未有过的安宁惬意。
“对了姐姐,”陆皓华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献宝似的递过去,“这是我今天写的字,先生说比上次进步多了,你看看!”
陆朝华接过来,小心翼翼地展开。纸上是几个歪歪扭扭却很认真的大字:“学而不厌”。
他看着那稚嫩的笔迹,仿佛看到了少年眼里闪烁的光芒,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
“写得不错,以后会越写越好的。”陆昭华摸着陆皓华的头说道。
”嗯,嗯。“陆皓华顿时高兴起来。
阳光正好,清风不燥,沁芳院里的欢声笑语,伴着蝉鸣和花香,在夏日的午后,久久不散。
“背得不错。”陆昭华赞许地点点头,“那先生有没有讲,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讲了讲了!”陆皓华立刻接话,“先生说,学了东西要常常温习,这是很快乐的事;有朋友从老远的地方来,也是很快乐的事;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样才算君子!”他说得头头是道,眼睛亮晶晶的,“姐姐,我觉得先生说得对,我每天温习功课的时候,就觉得很高兴!”
“嗯,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陆昭华摸了摸他的头,又看向一旁的小石头,“小石头,你今天跟着先生学认字了吗?”
小石头手里的桂花糕刚吃了一半,听见问话,赶紧放下糕点,有些拘谨地站起来:“回大小姐,学了。”
“学了哪几个字?”陆昭华语气温和,没有半分压迫感。
小石头想了想,小声说:“学了‘天’、‘地’、‘人’、‘日’、‘月’。”
“那会写吗?”
小石头点点头,又有点不好意思:“会写几个,就是写得不好看。”
“拿来纸笔,写写看。”陆昭华吩咐春儿。
春儿很快取来笔墨纸砚,在小几上铺开。
小石头捏着毛笔,手有点抖,蘸了墨,小心翼翼地在纸上写起来。他写得很慢,一笔一划都很用力,额头上又冒出了细汗。
陆皓华凑过去看,见他把“日”字写得歪歪扭扭,像个扁扁的鸡蛋,忍不住想笑,被陆昭华瞪了一眼,赶紧捂住嘴。
小石头写完五个字,把笔放下,低着头不敢看陆昭华。
陆昭华拿起纸仔细看了看,虽然笔画稚嫩,结构也不匀称,但每个字的笔画都没写错。
“写得不错。”他温和地说,“第一次写能写成这样,已经很好了。你看这个‘月’字,这一撇写得很有力量,比皓华第一次写的强多了。”
小石头猛地抬起头,眼睛里闪着惊喜的光。他才跟着陆皓华,虽然陆昭华也让他跟着先生学认字,但他总觉得自己是个书童,比不上小公子,这会儿被陆昭华夸奖,脸都红了,咧着嘴嘿嘿地笑。
“你看,我就说你能行吧。”陆皓华拍了拍他的肩膀,刚才那点想笑的心思早没了,全是为小石头高兴,“等明天我把我的描红本借你看,你肯定能写得更好!”
“嗯!”小石头用力点头。
陆朝华看着他们,拿起一块芙蓉糕递给小石头:“来,奖励你的。”又给陆皓华递了一块,“你今天也表现好,这个给你。”
芙蓉糕入口即化,带着股清甜的花香。陆皓华边吃边跟陆昭华讲学堂里的事:“姐姐,今天先生让我们对对子,上联是‘春风化雨’,我对了‘秋月生辉’,先生说我对得好!还有还有,下午我们学算术,先生出了道题,说‘三人分九梨,一人得几梨’,我一下子就算出是三个,先生还让我上前面去给大家讲呢!”
他说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仿佛又回到了学堂里被先生夸奖的那一刻。陆昭华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眼里的笑意温柔得像一汪春水。
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凉风吹过,带来阵阵槐花香。
小灰趴在凉榻边打盹,小青在架子上梳理着羽毛,春儿和冬儿在廊下小声地说着话,陆皓华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学堂里的趣事,偶尔停下来,抓起一块糕点塞进嘴里,又或者端起酸梅汤喝一大口。
陆昭华拿起帕子,轻轻擦去他嘴角沾着的糕屑,听着他清脆的童音在院子里回荡,觉得这夏日的午后,竟是从未有过的安宁惬意。
“对了姐姐,”陆皓华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献宝似的递过去,“这是我今天写的字,先生说比上次进步多了,你看看!”
陆朝华接过来,小心翼翼地展开。纸上是几个歪歪扭扭却很认真的大字:“学而不厌”。
他看着那稚嫩的笔迹,仿佛看到了少年眼里闪烁的光芒,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
“写得不错,以后会越写越好的。”陆昭华摸着陆皓华的头说道。
”嗯,嗯。“陆皓华顿时高兴起来。
阳光正好,清风不燥,沁芳院里的欢声笑语,伴着蝉鸣和花香,在夏日的午后,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