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的议论声不断,绝望的气息迅速蔓延。
袁绍看到那些残兵败将时,如同被当头一棒打醒。
八千铁骑,竟然只逃回了这么几十个人,这还不叫全军覆没吗?
但袁绍还是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抱着最后一点侥幸心理再次询问那些败兵。
得到的回答,和斥候说的一样。
关羽,凭借两千张连弩,一举打败了他的八千铁骑!
最后的杀手锏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事实太残酷,袁绍无法否认。
“为什么会这样?”
“那大耳贼,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器?”
“连幽燕铁骑都扭转不了局面吗?”
“难道,真是天亡我袁绍,天亡我袁绍吗?”
袁绍仰天悲叹,脸上布满了绝望与悲哀。
“司马懿!”
审配的目光转向司马懿,厉声质问:“这就是你的妙计吗?”
“如果不是你自作聪明的计策,我的八千幽燕铁骑怎么会全军覆没,文丑又怎会战死!”
“我们最后的机会就这样毁在你手里,你应该承担什么罪责!”
审配抓住机会,当场向司马懿兴师问罪。
本已悲凉的袁绍突然被激起了怒火,瞪向司马懿。
那怨恨的眼神,仿佛能杀人!
司马懿心中一凛,背后冷汗直冒。
“大王,臣也没想到,刘备竟然造出了连弩这样的神器!”
“如果没有这连弩,刘备根本不可能挡住我们的幽燕铁骑!”
“臣,臣…”
司马懿额头冒汗,一脸无辜委屈。
他也确实感到非常无辜。
劫粮的计策本来参考了官渡之战的成功案例,本以为是完美的。
但偏偏这一次,刘备不知从哪儿找到了巧匠,打造出不可思议的连弩。
同样的策略,这一次却彻底失败了。
这能怪他吗?
“司马懿,你——”
就连审配,想要指责司马懿,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袁绍心中的愤恨,再次变成了悲凉绝望,仰天长叹。
“难道我袁绍四世三公,名震天下,竟要死在一个织席贩履之辈的手上吗?”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
邺城南,齐营。
欢呼声响彻云霄,整个营地沸腾起来。
关羽率领得胜的士兵,押送三十万斛粮食顺利到达。
消息传来,二十万齐军士兵无不欢欣鼓舞。
粮食到了,大家心里踏实了。
幽燕铁骑全军覆没的好消息,更是让他们士气高涨。
刘备亲自率众迎接关羽。
“云长啊云长!”
“一仗就把幽燕铁骑全灭了,断绝了袁绍的希望。”
“如果收复河北,首功非你莫属啊!”
刘备拍着关羽的肩膀,笑逐颜开。
关羽目光看向蒋华强,笑道:“大王这话太抬举臣弟了,实在担当不起。”
“这次能全歼幽燕铁骑,多亏了文韬相国的诱敌之计和他打造的连弩。”
“大王没见到那连弩有多厉害,真是前所未有的利器。”
关羽描述了一下那场战斗的情形。
左右的辛评、黄忠等人听了都觉得胆战心惊,仿佛亲身经历了一般。
“两千台连弩就打败了八千铁骑!”
“这是什么样的神兵利器啊!”
“蒋相国简直是仙人啊!”
众人惊叹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蒋华强身上。
刘备也转过头来,想夸奖蒋华强几句。
蒋华强不想出风头,干咳几声道:“大王与云长将军许久未见,今天终于重逢,不如好好喝几杯吧。”
这话立刻勾起了刘备的兄弟情。
回想起来,关羽常年镇守徐州老家,自从当年南下攻打江东之后,就没有再见过面。
算算也有三四年了。
“文韬说得对,云长,咱们兄弟多年未见,今天一定得痛饮一场,不醉不归!”
刘备拉着关羽,两兄弟笑容满面地走进了营帐。
庆功宴已经准备好了。
刘备打了大胜仗,又和兄弟们团圆了,心情那叫一个好。
关羽和其他将领们开开心心地喝着酒。
酒过三巡之后。
关羽端起酒杯问:“现在袁绍的幽燕铁骑已经被我们打垮了,大哥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谈话又回到了打仗这件事上。
刘备看向蒋华强,笑着问道:“文韬啊,接下来我们该怎么行动,你有什么好主意?”
蒋华强放下酒杯,直接说:“虽然袁绍损失了八千精锐骑兵,但他手上还有三万大军,还能打一打。”
“邺城是他的老窝,城墙又高又厚。如果他决心守下去,我们攻打肯定要费一番功夫。”
“依我看,不如给他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用打就拿下邺城。”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刘备眼睛一亮,赶紧问:“文韬,你说的这个计策是什么意思?”
“我们行军速度非常快,袁绍来不及在邺城储备足够的粮食,我估计他们的存粮最多只能支撑两个月。”
“他们需要的粮食都要从冀州、幽州各地运来,然后通过漳水送到邺城。”
“既然袁绍喜欢截断我们的补给线,那我们就也派骑兵去截断他的粮道!”
“一旦粮道被切断,魏军不出两个月,就会军心动摇。”
“到时候根本不用我们硬攻,也不用将士们伤亡,邺城自然就垮了!”
蒋华强不慌不忙地讲了他的破城计谋。
刘备一下子明白过来,拍手称赞道:“文韬这个计策好极了,好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太好了,既然袁绍想断我们的粮草,我就反过来断了他的粮草!”
刘备马上采纳了蒋华强的意见,把所有的骑兵都派出去,北上去截断魏军的粮道。
但很快就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
要派骑兵去截断魏军的粮道,首先要有能统帅骑兵的将领。
齐军中有张辽这样的将领,这个问题解决了。
另一个关键点,这员将领必须对冀州甚至幽州的地形特别熟悉。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率领骑兵截断从各个地方运往邺城的粮草。
否则在这广阔的河北平原上,光靠几千骑兵就想截断袁绍的所有补给线,简直是盲人摸象。
问题就在于,刘备手下的将领中,正缺少这么一个既了解当地地形,又精通骑兵作战的人。
袁绍看到那些残兵败将时,如同被当头一棒打醒。
八千铁骑,竟然只逃回了这么几十个人,这还不叫全军覆没吗?
但袁绍还是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抱着最后一点侥幸心理再次询问那些败兵。
得到的回答,和斥候说的一样。
关羽,凭借两千张连弩,一举打败了他的八千铁骑!
最后的杀手锏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事实太残酷,袁绍无法否认。
“为什么会这样?”
“那大耳贼,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器?”
“连幽燕铁骑都扭转不了局面吗?”
“难道,真是天亡我袁绍,天亡我袁绍吗?”
袁绍仰天悲叹,脸上布满了绝望与悲哀。
“司马懿!”
审配的目光转向司马懿,厉声质问:“这就是你的妙计吗?”
“如果不是你自作聪明的计策,我的八千幽燕铁骑怎么会全军覆没,文丑又怎会战死!”
“我们最后的机会就这样毁在你手里,你应该承担什么罪责!”
审配抓住机会,当场向司马懿兴师问罪。
本已悲凉的袁绍突然被激起了怒火,瞪向司马懿。
那怨恨的眼神,仿佛能杀人!
司马懿心中一凛,背后冷汗直冒。
“大王,臣也没想到,刘备竟然造出了连弩这样的神器!”
“如果没有这连弩,刘备根本不可能挡住我们的幽燕铁骑!”
“臣,臣…”
司马懿额头冒汗,一脸无辜委屈。
他也确实感到非常无辜。
劫粮的计策本来参考了官渡之战的成功案例,本以为是完美的。
但偏偏这一次,刘备不知从哪儿找到了巧匠,打造出不可思议的连弩。
同样的策略,这一次却彻底失败了。
这能怪他吗?
“司马懿,你——”
就连审配,想要指责司马懿,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袁绍心中的愤恨,再次变成了悲凉绝望,仰天长叹。
“难道我袁绍四世三公,名震天下,竟要死在一个织席贩履之辈的手上吗?”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
邺城南,齐营。
欢呼声响彻云霄,整个营地沸腾起来。
关羽率领得胜的士兵,押送三十万斛粮食顺利到达。
消息传来,二十万齐军士兵无不欢欣鼓舞。
粮食到了,大家心里踏实了。
幽燕铁骑全军覆没的好消息,更是让他们士气高涨。
刘备亲自率众迎接关羽。
“云长啊云长!”
“一仗就把幽燕铁骑全灭了,断绝了袁绍的希望。”
“如果收复河北,首功非你莫属啊!”
刘备拍着关羽的肩膀,笑逐颜开。
关羽目光看向蒋华强,笑道:“大王这话太抬举臣弟了,实在担当不起。”
“这次能全歼幽燕铁骑,多亏了文韬相国的诱敌之计和他打造的连弩。”
“大王没见到那连弩有多厉害,真是前所未有的利器。”
关羽描述了一下那场战斗的情形。
左右的辛评、黄忠等人听了都觉得胆战心惊,仿佛亲身经历了一般。
“两千台连弩就打败了八千铁骑!”
“这是什么样的神兵利器啊!”
“蒋相国简直是仙人啊!”
众人惊叹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蒋华强身上。
刘备也转过头来,想夸奖蒋华强几句。
蒋华强不想出风头,干咳几声道:“大王与云长将军许久未见,今天终于重逢,不如好好喝几杯吧。”
这话立刻勾起了刘备的兄弟情。
回想起来,关羽常年镇守徐州老家,自从当年南下攻打江东之后,就没有再见过面。
算算也有三四年了。
“文韬说得对,云长,咱们兄弟多年未见,今天一定得痛饮一场,不醉不归!”
刘备拉着关羽,两兄弟笑容满面地走进了营帐。
庆功宴已经准备好了。
刘备打了大胜仗,又和兄弟们团圆了,心情那叫一个好。
关羽和其他将领们开开心心地喝着酒。
酒过三巡之后。
关羽端起酒杯问:“现在袁绍的幽燕铁骑已经被我们打垮了,大哥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谈话又回到了打仗这件事上。
刘备看向蒋华强,笑着问道:“文韬啊,接下来我们该怎么行动,你有什么好主意?”
蒋华强放下酒杯,直接说:“虽然袁绍损失了八千精锐骑兵,但他手上还有三万大军,还能打一打。”
“邺城是他的老窝,城墙又高又厚。如果他决心守下去,我们攻打肯定要费一番功夫。”
“依我看,不如给他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用打就拿下邺城。”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刘备眼睛一亮,赶紧问:“文韬,你说的这个计策是什么意思?”
“我们行军速度非常快,袁绍来不及在邺城储备足够的粮食,我估计他们的存粮最多只能支撑两个月。”
“他们需要的粮食都要从冀州、幽州各地运来,然后通过漳水送到邺城。”
“既然袁绍喜欢截断我们的补给线,那我们就也派骑兵去截断他的粮道!”
“一旦粮道被切断,魏军不出两个月,就会军心动摇。”
“到时候根本不用我们硬攻,也不用将士们伤亡,邺城自然就垮了!”
蒋华强不慌不忙地讲了他的破城计谋。
刘备一下子明白过来,拍手称赞道:“文韬这个计策好极了,好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太好了,既然袁绍想断我们的粮草,我就反过来断了他的粮草!”
刘备马上采纳了蒋华强的意见,把所有的骑兵都派出去,北上去截断魏军的粮道。
但很快就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
要派骑兵去截断魏军的粮道,首先要有能统帅骑兵的将领。
齐军中有张辽这样的将领,这个问题解决了。
另一个关键点,这员将领必须对冀州甚至幽州的地形特别熟悉。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率领骑兵截断从各个地方运往邺城的粮草。
否则在这广阔的河北平原上,光靠几千骑兵就想截断袁绍的所有补给线,简直是盲人摸象。
问题就在于,刘备手下的将领中,正缺少这么一个既了解当地地形,又精通骑兵作战的人。